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的思考
2022-11-04万源罗俊刘普林陈晶肖鹏庞延辉章诗韵
万源 罗俊 刘普林 陈晶 肖鹏 庞延辉 章诗韵
1.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科,湖北武汉 430022;2.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治所,湖北武汉 430022
流行病学调查(以下简称“流调”)是指运用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的调查研究,是疾病防控工作中的一项基本工作。流行病学调查的目的在于摸清每一个病例的活动轨迹,追踪到所有的密切接触者,并采取相应的医学隔离观察措施。
考虑到现实情况的复杂性,实际的流调工作必不可少的需要与公安、医院、核酸检测机构、隔离点、方舱医院等多机构多系统进行数据的互联互通、共享互用,实现协同作战,及时高效地溯清密切接触者等潜在传染源。这些数据获取的及时性、数据的准确性等直接影响流调工作的时效性与结果。
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于大量现场流调工作总结提炼,结合信息化手段研发了数字化流行病学智能分析系统。通过信息化技术及时高效地获取多维数据,实现数据的自动抓取和共享,减少流调人员现场流调时录入信息的工作量;通过信息化技术将流调工作的流程规范化、固定化,提高流调工作的效率与质量。本研究拟结合工作实际,对系统建设和试用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以期为系统的全面推广使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1 传统流调工作的弊端
传统流调采取的工作模式是流调队员现场询问调查对象,手工填写调查问卷,再由人工进行汇总分析,撰写流调报告。这种方式在病例少、病毒传播力低的情况下适用。但大部分的传染病特别是呼吸道传染病均具有较强的传播力,要求现场流调做到“快”。传统流调工作模式各个环节均依靠手工,存在明显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1 对流调人员专业性要求高
因为没有标准化的工具,流调人员需要掌握流调工作的所有细节,才能完成每一场高质量的流调;若流调人员本身专业存在欠缺,就可能出现流调的遗漏。
1.2 问卷填写不规范
纸质填写的调查问卷或多或少存在字迹不清晰、填写不规范等问题,需要人工进行核实,耗费人力和时间。
1.3 数据处理工作量大
现场填写的流调问卷需要人工录入到EXCEL表格中进行信息汇总,数据录入和分析工作量大。
1.4 流调报告时效性不高
纸质填写的流调问卷需要先录入后才能进行汇总分析,每个环节都需要等上一环节完成之后才能进行,同步协作受到制约。
1.5 数据共享安全性不高
因为缺乏统一的信息化协作工具,传统的流调工作有时需要通过通讯软件进行部分信息的共享,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1.6 流调人员心理压力大
流调人员在进行现场流调时,既要填写调查问卷,又要通过各种方式获取协查数据,还需要跟进协作方的结果,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流调报告撰写。由于工作状态不断切换,难免会造成信息滞后,给流调人员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
2 信息技术辅助流调工作带来的变革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流调工作对于传统流调而言是一次巨大的变革,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2.1 现场流调更快捷
系统通过信息技术建立与公安、通信管理局等部门的数据交换通道,实现相关数据的快速高效引入。一旦流调系统中录入病例或密接人员信息,就会触发数据响应机制,协查管控数据模型会运算得到流调对象的家庭成员信息、轨迹信息、核酸检测信息、疫苗接种信息、隔离点信息、消杀信息等,这些信息会及时填充至流调系统中,减少流调人员现场询问和填写的工作量,提高现场流调的效率。
2.2 流调分析更高效
系统对流调过程中所需录入的信息进行切片处理,实现每个功能的模块化,当多人同时进行复杂场景下的流调工作时,流调人员只需在PAD 端录入各自负责的调查内容,数据进入数据库后会基于唯一的字段进行合成,形成一条完整的记录。此外,系统提供标准格式的流调报告,包括病例流调报告、密接流调报告、次密接流调报告等,流调人员只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完善即可,提高流调人员处理分析和撰写报告的效率。
2.3 任务管理更精准
所有流调任务的发起和分配、现场数据的录入都可以直接通过系统实现,多少任务正在进行、多少任务已完成、任务完成比例等可以在系统中直观展现,流调管理者能通过系统及时了解流调任务进展、完成情况、薄弱环节、问题难点,以便于优化和改进后期流调管理工作。
2.4 人员调配更灵活
一般情况下疾控机构的专职流调人员数量有限,在疫情形势较为严峻的情况下,可能需要从其他岗位上抽调人员补充流调队伍的力量。如何保证抽调人员的流调质量至关重要。通过信息化工具将流调流程标准化,现场流调人员只需要负责相应的调查模块,按照系统上展现的表单进行现场询问和数据录入,可以极大地减少培训时间,提高流调质量。
2.5 流调介质更便利
传统流调依托于纸质流调表,流调人员在进出隔离区域时均需要对流调表进行消杀处理;而信息技术的应用让数据录入采用PAD,流调人员进入隔离区域时采取将PAD 外套塑料膜的方式进行防护,离开时只需要取掉塑料膜即可,这样可以减少流调介质的消毒流程。
3 信息技术辅助流调工作面临的问题
3.1 传统思维的限制
疫情发生以前,流调工作是一项常规工作,信息化介入少,多部门联合少,主要由疾控机构的传染病防治部门和应急部门负责。疫情发生后,流调工作的紧迫性、重要性、协作性凸显出来,传统的工作模式和管理方式明显不适用。采用信息技术辅助流调工作,实现多部门联合作战,多系统数据融合,多场景灵活便捷,但在一些未预见和规划的事宜上往往受到常规流程和传统思维的限制而影响系统的使用效果。
3.2 期望与现实的差距
借助信息技术辅助流调工作,会使得流调人员对信息化工具寄予过高的期望,希望系统能够对接所有部门的相关数据,能够满足所有场景下的调查和分析需求。但现实情况与此两个期望存在一定差距。一是多部门数据共享时由于各系统数据类型不统一、数据标准不一致、共享时效有限制、共享流程和内容有规定等,能够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对接的相关数据是有限的;二是系统开发的功能模块是固定的,虽然有一些可配置模块,但也无法做到足够灵活以满足所有的业务场景。
3.3 新事物对旧习惯的冲击
流调人员长期采用传统流调方式开展流调工作,已然习惯这种方式,熟悉工作流程。信息技术的引入,一方面会改变原有的工作流程和工作要求;另一方面因为熟悉系统需要一个过程,流调人员常会对此过程产生心理恐惧,出现心理抵触,特别是年龄偏大的流调人员,对系统的安装、登录、操作等具有很强的陌生感,担心因为自己的某个操作会使得已经录入的数据丢失,觉得系统功能界面需要逐个点开,浏览时不像纸质的调查问卷那么一目了然等。
3.4 自建系统的定位
疫情发生后,国家、省级、市级均开始着手建设各自层面的流调系统。但是系统的建设需要一个周期,系统未部署上线使用之前,各层级并不了解上级和下级是否建设相关系统并符合本层级的业务场景。因此,在本级自建系统建设完成并部署上线后,可能正面临着上级系统亦部署上线并要求在本级推广使用的情况。使用哪个层级的系统或是每个层级的系统均使用会直接影响自建系统的使用效果。
4 信息技术与流调工作深度融合的主要措施
4.1 因时制宜突破传统思维
建立多部门联合作战的工作制度和规范,简化相关共享数据的申请审批流程,打破原有的逐级审批机制;采用开放、共享的观念对数据进行互享整合,以大数据的思维开展工作,利用信息技术对数据的传输、存储、导出等过程进行安全防护;建立领导负责和督办机制,创建更有效的协商机制、更多元化的沟通渠道,给予更灵活的处理空间,对于事先未规划的事项,如PAD 设备经费等,能够突破条框限定,特事特办。
4.2 在开发和使用过程中不断优化系统
系统的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在设计和使用的过程中不断优化和完善。一是在系统设计开发过程中让业务人员有足够的参与感。要充分征求业务人员的需求,在将需求转化为系统功能模块时,及时向业务人员进行反馈,结合业务场景对功能模块进行论证,不断优化完善。二是在开发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让系统更智能、更便捷,如基础数据的自动抓取和填充,多人实时在线的协同流调等。三是通过培训讲解转变业务人员的过高期望。通过培训让业务人员了解系统已充分对接相关数据,对于无法对接的数据要说明其难点和梗阻,并征询业务人员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优化。
4.3 系统功能设计充分考虑人性化
(1)提供更为灵活的数据录入机制。PAD 智能终端的录入没有PC 电脑端灵活高效,在系统设计时需要为流调人员提供WEB 和PAD 两个端的录入渠道,同时对每个PAD 端配备外接辅助设备,包括磁吸键盘、录音笔等;此外还可借助智能语音,实现语音自动转为文字的功能,减少流调人员现场录入工作量,提高流调人员的工作效率。(2)优化流调工作机制和工作流。信息化工具的介入,必然会改变现有流调的工作机制,形成新的工作流程。通过划分现场流调与后方支持,建立前后端协同作战机制。现场流调人员只需要完成各自受领的调查任务,后方支持人员及时引入多方协查管控数据,做好多方协调工作。(3)多举措流调人员系统使用熟练性。通过开展培训,让流调人员直观了解系统的界面、功能,再进行实操演练录入实际案例,在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反复多次练习,提高熟练程度。通过市级流调人员划分片区对区级流调人员进行结对帮扶,加强协作与磨合,先完成对市级流调人员的培训,再由市级流调人员对区级进行培训,既加强市级的培训效果,又增进市区的协作默契度。开展比武练兵,设定考核机制,由所有流调人员同步开展流调工作并将流调报告录入系统,根据流调的质量和用时进行综合排名,激励优秀,勉励后进,提高市区流调人员的积极性与参与度。实施流调队长负责制,让队长熟练掌握使用细则,由队长对流调队员进行培训指导。只有在流调队长充分了解系统的情况下,才能在实际流调工作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用信息技术充分辅助流调工作。
4.4 数据交换实现上下联动
由于全国各省、全省各市信息化水平的差异,本省、本市建设了流调系统,并不代表全国各省、全省各市都建设了流调系统,因此各层级建设的流调系统均有其实际使用价值。对于国家、省级已建设了系统的情况,市级层面建设的系统需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采集的数据字段能够满足上级系统的需求;二是设计的内容和场景符合本级的使用情况。那么在推广使用,市级辖区仍使用市级建设的系统,通过数据交换的方式将辖区数据共享至上级系统,实现系统的上下联动。
5 结语
流调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传统的流调工作在信息化技术不成熟的条件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传统流调方式已然不能满足工作需要,运用信息化手段辅助流调工作是发展所需。但是如何让信息化手段更好地服务于流调工作也需要多思考、多探索。本研究结合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字化流行病学智能分析系统建设和使用中运到的问题,从多维度进行剖析,提出如何让信息技术与流调工作深度融合,让信息化技术最大程度在流调工作中发挥优势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