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认语言学及其应用研究”主持人语

2022-11-04

英语知识 2022年2期
关键词:乔姆斯基索绪尔后现代

王 寅

(四川外国语大学语言哲学研究中心,重庆)

从20世纪所经历的三场语言学革命(索绪尔的结构主义、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雷约的认知语言学)来看,一个学派的流行期约为50-60年(其中多有交叉)。认知语言学滥觞于70年代中期,至今已近50个年头,其历史意义和学术价值在于:摆脱了索绪尔和乔姆斯基等基于唯心论和客观主义哲学所建语言学理论的窠臼,终使语言研究回归唯物论、人本观的殿堂,将落后于文学和译学的语言学带入到后现代时期,出现了三个学科可同台对话的新局面。可见,认知语言学在理论上实现了一次突破和提升,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观点和方法,它代表着当代语言学理论的最前沿。令人遗憾的是,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一大批研究该学科的学者未能认识到这一点,因为他们缺少深厚的哲学基础,更无前沿性后现代视野。时下我国大力倡导打通文史哲的“新文科”人才培养新模式,可望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因此该模式不仅对实现中华民族的强国梦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为世界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我们通过这些年的研究也发现,体验哲学及基于其上的认知语言学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国内外已有不少学者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在这个时代的节点上,四川外国语大学体认团队适时提出了“体认哲学”和“体认语言学”,既传承了雷约的长处,也指出其不足并提出了弥补方案。体认语言学的核心原则可归结为“现实—认知—语言”,认为语言源自生活经验,也是认知加工的结果,可用“体”对应“现实”,强调语言研究中的马列主义唯物论,用“认”对应“认知”,突显后现代哲学中的体验人本观。如人们在生活经验中,常将“较大、静止、熟悉、自主、结构完整的要素”视为“背景”,将“较小、运动(或易动)、引人关注、依赖性的要素”视为“图形”,学界据此提出了“图形-背景”和“突显”的体认原则。王寅的文章指出,突显原则是组织语言的常循方式,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可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徐峰的文章考察了体认语言学的哲学渊源,且从时间维度、体认方式和语法网络三个方面分析其发展趋势。李瑛的文章依据体认语言学的核心原则,分析了许渊冲是如何依据“现实、认知、语言”这三个要素来英译唐诗中的隐喻。

猜你喜欢

乔姆斯基索绪尔后现代
《坠落的人》中“拼贴”的后现代叙事意义
90后现代病症
Teaching methods in a Chinese Classroom
《宠儿》中的后现代叙事策略
索绪尔的语音价值理论初探
Comments on Chomsky
被“延异”的语言*——德里达对索绪尔的批判再审视
索绪尔研究的哲学语言学视角——纪念索绪尔逝世100周年
索绪尔与海德格尔语言观*——本体论层面比较
跨越政治批评与学术研究的疆界——乔姆斯基访谈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