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性与弹性:妇联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路径研究
2022-11-04任大鹏尹翠娟刘岩
任 大 鹏 尹 翠 娟 刘 岩
一、问题的提出
2015年,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群团组织是创新社会治理和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要求建立健全联系广泛、服务群众的群团工作体系,注重发挥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作用,助力构建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实践中,我国社会治理的短板主要集中在基层治理领域,而推进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路径。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和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新旗帜、总抓手,本质上是一项高度复杂、任务艰巨的系统工程,不能仅依赖单一主体的参与,而应当号召政府、市场和社会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简称“全国妇联”)属于群团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最具权威、影响最大的群众性妇女团体,实行全国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和团体会员相结合的组织制度,兼具政治属性和社会属性,在现实实践中具有资源配置、组织动员等组织优势,是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组织力量。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全国妇联改革方案》,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妇联组织的基层阵地作用,延伸城乡治理触角。2020年,全国妇联印发《关于深化妇联组织建设改革 实施“破难行动”的意见》,进一步要求发挥妇联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筑牢群众基础,彰显妇联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力求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作用、贡献力量。在社会治理体制愈加系统化、群众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妇联组织的柔性关怀及其纽带作用在社会治理中具有独特优势。从妇联组织的组织特性出发,厘清妇联组织发挥作用的方式及其参与社会治理的可行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当前,学术界有关妇联组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妇联组织角色探讨、自身机构改革以及社会治理参与等领域。学者们集中围绕新时期妇联组织角色展开讨论,黄粹认为妇联组织是政府组织,担任社会建设中利益统合者角色;张睿丽认为妇联组织是社会组织,承担维护妇女权益的角色;李鹏飞则认为新时期妇联组织的角色是“公共服务输送者”。在有关妇联组织改革的研究中,肖扬指出妇联组织改革是顺应党的领导方式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是满足妇女群体利益多元化的需要,郑长忠提出从价值、制度和组织等维度对妇联改革和发展提出新要求,毛丹等基于L市妇联改革经验指出今后的改革需从制度和行动者两个方面寻找方向。结合当前各级妇联组织创新性社会实践,李文等梳理了广州市海珠区妇联在“妇女之家”建设和运营、社会资源链接与统筹、线上线下工作融合等方面的经验,为其他地区妇联改革提供参考依据,刘莉从公共政策角色、社会管理、服务提供等层面对基层妇联组织参与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提出若干思考。
整体而言,目前学界对妇联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研究大多基于实践改革的视角,基于组织理论分析妇联内在组织特性及其参与社会治理具体路径的研究较少。作为一种特殊的组织类型,以代表和维护妇女权益、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为基本职能的妇联自成立之初便具有鲜明的社会价值取向,在参与社会治理中更具联系和服务妇女儿童的柔性特质。充分发挥妇联的组织特性有助于从内生动力层面推动各级妇联组织实现自身参与社会治理的角色定位和功能作用。基于此,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试图将流变理论引入妇联组织研究,以四川省青神县妇联组织的实践为例,从粘性和弹性两个维度分析妇联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组织优势,并进一步从国家层面探讨妇联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基本路径。
二、妇联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实践案例分析
妇联组织作为全国各族各界妇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争取进一步解放而联合起来的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纽带和国家政权的重要支柱,在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参与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发挥重要功效。例如,四川省青神县妇联在解决家庭纠纷、保护妇女儿童权益以及引导妇女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等方面发挥了良好的社会效应,较好地呈现了妇联的组织特性。本文选取四川省青神县妇联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情况作为案例,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1.思想价值引领与社会价值关怀
妇联组织以联系和服务广大妇女群体为根本任务,以代表和维护妇女权益、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为基本职责,具有鲜明的价值取向。四川省青神县妇联以维护妇女儿童权益为基本工作内容,围绕思想引领、组织建设、利益维护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不断将组织使命融入社会发展大局,深入社区和乡村开展宣讲工作,鼓励妇女群体自立自强,始终致力于提升妇女群体的社会融入度。此外,四川省青神县妇联利用自身组织架构和资源等优势,动员各界女性积极参与各类基层社会治理实践,积极组织妇女群体开展旧物改造、垃圾分类、环境整治等社会建设活动,引导妇女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在县域内部取得了良好的公益传播效果。
2.纵向架构固化与横向组织拓展
从组织架构来看,妇联的组织架构是一种特殊的层级结构。就纵向体系而言,全国妇联与省、市、县(区)、镇(乡)、村各级妇联共同构成纵向层级结构,主要包括机构设置、运行机制、工作考核、人员构成、职能定位等各项基本组织规范。例如,四川省青神县妇联目前拥有正式工作人员6名,下设办公室、维权发展部、组织宣传部、家庭和儿童工作部四个部门,主要负责落实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开展文明家庭宣传等任务。就横向体系而言,基层妇联通过自建或联合其他群团组织组建等多种形式孵化培育女性社会组织,使其成为团结和凝聚广大妇女群众力量的重要载体,并积极培育和引导女性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和专业服务。为进一步发挥女性精英参与社会建设的模范带头作用,四川省青神县妇联注重组织人员创新,不断深化妇联机构改革,突破原有编制的局限,积极吸纳社会各界优秀女性代表(例如当地优秀女企业家、女教师)加入妇联组织并担任妇联兼职副主席等职务。同时,不断延展城乡妇联服务手臂,孵化乡村妇女儿童发展促进会、以女性为主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组织,提升妇女的组织化程度。
3.开展常规工作与参与社会治理
妇联的核心职能是代表和维护妇女权益、促进性别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妇联不仅关注妇女发展等方面的事务,还致力于妇女维权、家庭工作、儿童工作等。纵观各级妇联的改革发展历程,妇联始终围绕更好实现维护妇女权益的核心职能开展工作和提升组织能力。四川省青神县妇联采取多元化调解机制帮助妇女群体维权,在城乡社区成立“妇女之家”“儿童之家”,为开展妇女儿童权益宣传保护工作提供阵地支持。随着时代变迁,妇女权益问题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妇联针对不同历史时期的工作目标不断调适组织结构和组织功能,如关注留守问题、反对家庭暴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四川省青神县妇联组织在做好自身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事业。新时代,为进一步满足妇女群体的现实需求、助力乡村振兴,青神县妇联整合各种社会力量参与乡村建设,成立苏母艺术工坊、城乡农产品销售直通车等平台,组织留守妇女成立互助生产小组,帮助妇女群体解决生计、就业等问题。
4.党政资源与社会资源有机整合
各级妇联组织接受同级党委领导,有专项经费、办公地点、人员配备等各种资源支持。各级妇联不仅具有行政性资源,还具备链接各类广泛社会资源的组织优势,在整合各方资源、开展合作交流、调动并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服务妇女群众等方面具有不容忽视的功能作用。如青神县妇联组织与四川某助贫服务中心联合开展四川省贫困山区社区综合发展项目、青神县贫困山区社区生计和可持续发展项目等,关注并维护贫困山区的妇女发展权益。同时,为增强妇联工作的理论性和专业性,青神县妇联与中国农业大学积极开展长期合作。中国农业大学一直关注留守问题,这与青神县妇联组织功能的发展存在一定程度的耦合,截至目前双方已保持十余年的合作关系,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青神县妇联积极凝聚专家力量和智慧服务当地妇女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例如,在高校专家的指导和支持下,近年来青神县妇联综合运用社会组织力量延伸工作手臂,从开展留守人口的关爱行动,到帮助留守家庭减贫和生活改善,积极组织“我在深山有远亲”等公益互助结对活动,搭建城乡资源交流平台。
三、妇联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机理分析
1.组织流变理论的引入与自洽性分析
2.妇联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主要机制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群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客观趋势,也是自身机构创新性改革的现实突破。一方面,群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能够有效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挥党政引领群团工作的先进性;另一方面,群团组织具有有效平衡群众诉求与国家利益相一致的独特优势,有利于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从组织流变理论视角分析妇联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机制创新,需要认识到粘性与弹性是核心内容,粘性是从动态的视角描述组织自身的自滞阻性,即“组织刚性”;而弹性则用以形容组织的适应性,即“组织柔性”。妇联作为群团组织,兼具粘性与弹性,能够根据所处社会环境与应对事宜进行选择性表达,在面对行政性、政治性事务时,妇联组织具有路径依赖性,即按照条例法规开展组织活动,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常规性工作;在面对突发性、群众性事务时,妇联组织具有灵活回应群众利益诉求的组织优势。
(1)集中体现组织粘性的党政领导机制。妇联组织的粘性集中表现为鲜明的政治性,即在组织序列上隶属于党群系统,在资源配置上依靠政府支持,在职能上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各级妇联接受同级党委的领导,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妇联工作,这既是党对妇联的要求,也是妇联获得各级党委支持的必要条件,即坚决贯彻党的意志和主张,切实承担起引领广大妇女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任务。
党政领导机制为妇联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提供了政治身份认同,有利于提高妇女群体的话语权和政治地位。各级妇联组织通过党政领导机制明确自身组织定位、职责分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社会事务的条块分割管理,即以保障妇女儿童权益为基本准则,严格履行妇联职责、完成常规任务考核,解决社会治理中婚姻家庭纠纷、虐待儿童等难题。同时,参与有关妇女儿童法律、法规、条例的制订,从立法层面维护妇女儿童权益。
(2)集中体现组织弹性的资源整合机制与组织动员机制。妇联组织的弹性表现在其不仅是“党政代言人”,同时还是“群众代言人”的双重身份,具有社会组织的相关职能与特性,在回应群众需求、自由灵活开展工作、满足新时期妇女群体多元化利益诉求等方面有着独特的组织优势和工作优势。各级妇联依据《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章程》的规定履行代表和维护妇女权益的基本职能,吸引妇女,服务妇女,凝聚人心,即自下而上地代表和维护妇女群众的利益。
实践中,妇联组织主动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广泛联系,通过资源整合机制实现平台整合、人才整合、资金整合,链接社会组织、各界优秀妇女代表等为妇联组织开展群众性社会活动提供除党政资源以外的弹性资源,在调度社会资源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同时,通过组织动员机制,妇联能够发挥横向动员的组织能力,团结和引导各界妇女群体积极参与经济建设与社会改革,通过孵化培育经济、社会、文化等各类妇女组织,强化妇女群体的组织赋权和赋能,促进妇女群体自身素质与组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
(3)集中体现组织流变特性的组织应变优势。妇联具备特殊的中间角色、双重属性及组织优势,呈现出很强的流变特性。较一般政府组织与非政府组织而言,妇联组织在角色定位、功能表达、人员架构等层面具有特殊性,这种结构差异性成为妇联组织具备流变特性的基础。与传统政府部门相比,妇联的工作弹性空间较大,具有较强的灵活性;相较于非政府组织,妇联具有鲜明的政治取向和行政性,担负着维护妇女儿童群体利益等社会治理职责。此外,妇联组织具有统战性,表现出极强的帮扶弱者、关怀社会的人文主义情怀,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具有较强的组织灵活性和服务对象包容性。
同时,外部社会政策环境的改变也促使妇联组织进行变革,发生近似于物体流变的现象,表现出显著的组织流变性特点。通过梳理全国妇联历届章程不难发现,改革开放以前,妇联组织偏行政性,代表党和政府的某种特定职能,在妇女群体的利益维护与民主宣传层面影响力较弱,表现出较强的组织刚性。改革开放以来,妇联组织逐渐调整自身角色与功能定位,不断发挥群众性、社会性等组织功能,回应广大妇女群体利益诉求的能力不断提升,尤其自2015年加快群团组织改革以来,各级妇联以更为灵活、主动的方式融入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大局,组织优势得到进一步彰显。此外,社会环境的变迁使妇女需求日益多元化,促使妇联组织改变原有的同质性工作模式,以有效回应妇女群体的各种现实利益诉求。
妇联组织自身的流变特性增强其参与社会治理的灵活性,避免了政府组织僵化与社会组织无序化等社会治理弊端。通常情况下,政府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具有行政资源优势,但往往在实践中存在执行僵化、需求与供给不匹配等现象,而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往往因缺乏足够的规划与协调呈现无序化特征。以妇联组织为代表的群团组织兼具政府组织与社会组织的双重特性,即本文所关注的组织粘性与组织弹性,能够依照外部政策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在保持自身组织粘性的基础上灵活调整自身组织弹性。基于上述组织流变特征,妇联组织在保持组织基本属性的前提下,动态性地发挥组织粘性与弹性,合理调整角色定位和人员分工,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对于促进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提高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四、妇联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可行性路径
组织粘性和弹性的功能作用发挥为群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有利于群团组织政治与社会功能的重塑。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参与主体,群团组织应将自身改革需求与社会发展需要紧密结合,不断探索新的参与路径。就妇联组织而言,妇女是一个人数众多、分布极为广泛的社会群体,服务与联系妇女是妇联组织工作的生命线。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女性群体组织是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现代化的重要参与力量,既是村庄发展的受益者,也是乡村社会治理的重要参与主体,通过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打造资源整合平台、培育孵化自组织、倡导人文价值关怀等有效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将十分有利于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和乡村治理效能的提升,从而为乡村振兴发展贡献其独特的柔性力量。
1.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形成党建引领群团发展格局
党建引领群团改革共建、构建治理组织网络是推动群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础。党的统一战线工作需要发挥的重要功能就是政治整合作用,中国共产党通过发挥组织性力量、动用组织化手段对在社会中具有影响力与代表性的组织和人物进行整合和吸纳,进而形成党建引领群团发展格局。党领导下的群团组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基础和组织力量,有利于来自各类阶层的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和民主协商。在我国,群团组织紧紧依靠党的领导,融入国家和社会治理体系。实践证明,坚持党委领导、党建引领,以党建带工建、带团建、带妇建,以新理念指导群团工作,坚持将群团建设与体系改革相结合,引导群团组织围绕社会治理建言献策、献计出力,有利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四川省青神县妇联在日常工作开展过程中,注重全面加强妇联组织党的建设工作,提高政治站位,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强化落实妇联系统双重领导制度,推进完善党建带妇建的制度机制,通过切实将党的意志和主张落实到广大妇女群众中去,夯实党执政的妇女群众基础。此外,青神县妇联通过在县域内构建强有力的治理组织网络,打通妇联组织“神经末梢”,将妇联的组织链条和工作触角向乡(镇)、村(社区)全区域延伸。纵向上将辖区内所有村、社区妇联组织纳入区域化妇联组织体系,并将工作手臂向村民小组、居民网格等妇女生活的最小单位延伸;横向上将乡镇和街道妇联的组织覆盖面拓展到辖区内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以及各种女性社会组织,形成共同参与、开放互动、全面覆盖的妇联组织建设和妇女工作新格局。
2.打造资源整合平台,拓展妇联组织服务空间
整合社会资源、打造合作平台是群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路径。群团组织需要结合自身组织优势,在社会合作方面,链接尽可能广泛的社会组织资源。妇联加大横向组织间的各种联系,有助于改善组织资源匮乏的局面,从而拓展服务空间,为妇女群体提供更多合作平台。例如,围绕解决妇女土地承包权、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家庭暴力等问题,妇联组织需要与当地法院、公安、司法、律师事务所等单位和组织紧密联系,组建专业的公益性志愿团队,增强组织在维权服务方面的专业性。同时,提供应激性公共服务供给,链接多元化主体,协调搭建各种资源对接平台对于解决妇女群体的现实问题具有重要价值。例如,为减少因农产品滞销给农村留守妇女带来的损失,推动城市社区对农村社区的支持,地方妇联可通过整合政府、社会各种力量和资源,以项目支持的形式,搭建城乡农产品和手工艺品销售对接平台,帮助农村留守妇女拓展农产品以及各种手工艺品的销售渠道,这不仅有助于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稳定的食物补给,增强群众的抗疫信心,还有利于城乡信任关系的建立,推动城乡和谐发展。
3.培育孵化自组织,实现妇联组织赋能发展
提高群众组织化程度,实现赋权赋能发展,有利于群团组织推动社会治理结构的优化。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绝大多数青壮年外出打工,乡村老年人、妇女和儿童居多,个体原子化程度日益明显,妇女个体离散化现象显著,乡村社会不可避免地发生着结构性转变,给当前农村规模性生产和经营的发展新要求构成严峻挑战。要解决乡村社会逐渐涌现的服务空心化、集体空壳化、精神空虚化等问题,需要以农村妇女骨干、基层妇联干部、返乡创业女大学生、女农民工等群体为重点突破口,通过培育农村妇女互助小组、亲子教育协会等各类妇女组织,结合本地资源和优势为乡村妇女发展提供组织保障,以增能为核心,以农村妇女为主体,以兴趣活动、技术培训等为活动载体,凝聚妇女力量,赋予农村妇女能力与自信,组织农村妇女积极参与农村公共事务,助力乡村发展。一是以妇联项目支持为后盾,在专业社工的指导下成立以互助为目的的各类妇女自组织,通过民主协商、选举投票等方式厘定组织架构、角色分工、组织章程,协助农村妇女树立主体意识和自信心;二是妇女自组织要立足农村实际,与其他女农户、女能手结成乡村振兴巾帼联盟,结合并发挥各自优势,重视创业就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考试培训服务,通过具体项目的运作凝聚农村妇女的“信心”“匠心”“爱心”,鼓励妇女成为乡村振兴、乡村创变者的主力军;三是各级妇联要坚持小额信贷扶持模式的创新探索,完善相关互助金管理制度,继续推动针对农村妇女的贴息小额信贷工作,支持农村妇女积极投身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子商务等农业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不断拓宽妇女创业致富渠道。
4.倡导人文价值关怀,凝聚社会人心力量
新时代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需要以人文价值关怀滋养社会治理根基,以思想认识提升凝聚社会人心力量。妇联组织成立之初便带有强烈的关怀弱者、关切社会的价值导向,以引领广大妇女同胞进行自我能力建设、逐步提升社会发展地位为己任。广泛发动妇女参与社会治理各项工作,凝聚各界妇女力量助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各级妇联组织不断完善有温度的社会治理模式,时刻将党和政府赋予的社会使命与历史责任融入时代发展大局,注重发挥组织的柔性感染力与号召力,切实把统战工作与开展妇联重点工作任务、做好妇女儿童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工作准则和实干精神凝聚社会各界人心力量,号召越来越多的有志人士加入妇联组织志愿服务队伍,广泛凝聚社会资源,不断开创妇联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新局面。比如,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治理挑战,需要充分发挥妇联组织的组织优势,整合相关社会资源,重点关注处于隔离期的妇女儿童,做好精神抚慰、物质帮助等社会关爱工作。同时,还要充分调动妇联干部、执委、巾帼志愿者和广大妇女群众疫情防控的积极性,发挥她们在宣传引导、组织动员、联防联控、群防群治中的主体性,组织和动员各级妇女干部、执委、巾帼志愿者当好疫情防控宣传员,积极宣传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防控要求,构筑巾帼群防群控的严密防线。综上,妇联组织利用妇女在家庭和社会中的两个独特作用,能够在促进社会各阶层良性互动以及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完善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其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层面的可行性和重要性。各级党委和政府需重视以妇联组织为代表的群团组织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组织特性和组织优势,增强基层社会治理的柔性力量,不断创新和完善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的渠道和机制。
五、结论与讨论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不断向纵深推进,国家需要发挥更大的社会动员能力和社会资源吸纳配置能力来推动乡村的建设和发展。妇联组织作为群团组织,代表群众性利益,具有较强的社会整合能力,在实践中能够基于自身组织特性不断进行调适和改革,以提升组织的社会融入度和影响力。从组织流变理论出发,结合四川省青神县妇联的实践案例,可以发现妇联组织具有粘性和弹性的组织特性。正是基于这些特性,妇联组织具有不同的功能性表达,粘性更多地被表达为因外部压力所引发的持续性制度(机制)供给,而弹性则集中表现在妇联组织对多元化社会资源与群众各类新需求的迅速回应方面。基层妇联通过发挥党建引领群团共建、打造资源整合平台、孵化培育自组织、倡导人文价值关怀等路径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对提高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基于组织粘性和弹性的理论阐释,针对今后妇联组织的改革,本文认为应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基于粘性、弹性等特质而具有的组织作用及其对外部压力的应变力,从而进一步明确自身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中的组织功能和定位。结合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对于妇联组织在乡村基层治理体系中的功能作用,需要把握好以下四点基本认识:第一,充分认识和提升妇联组织在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中的角色定位,重视发挥妇女组织的治理功效,不断完善乡村治理多元主体参与机制;第二,继续强化妇联组织赋能赋权,从编制、功能、工作范式、工作机制、经费保障等维度,为妇联组织尤其是基层妇联创造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充分利用妇联组织弹性特质激发组织能动性;第三,充分重视地方和基层妇联组织负责人的精英引领作用,积极培育社区妇女带头人,广泛吸纳各界优秀女性代表加入妇联,尤其要重视发挥女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创新和完善妇联组织的人才机制;第四,基于妇联组织的组织优势和特性,强化妇联在自组织延展方面的作用,重视资源整合能力的提升和各类信息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妇联回应群众现实需求和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的功能作用。
将组织流变理论引入妇联组织的研究是一种学术尝试。鉴于外部环境压力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而外部环境的多变性必然对妇联的角色定位和功能实现构成影响,因此对妇联组织功能的分析需要保持动态化的研究视角。同时,以组织流变理论指导妇联组织改革实践,需要明确妇联组织流变界限,防止组织性质严重偏移,即妇联组织失去群团组织的特性,完全流变为政府组织或社会组织。此外,基于上述组织流变特性,有必要继续深化妇联等群团组织改革,探索性地将相关经验引入科协、共青团等群团组织的改革进程,以期各类群团组织充分发挥自身粘性、弹性特质,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更好融入国家社会治理体系,为组织流变理论提供更多的现实解释。更为重要的是,围绕今后的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乡村产业振兴、乡村基层治理及乡风文明建设、乡村生态宜居等要求,要在立足妇联工作传统阵地和优势领域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地方妇联尤其是基层妇联发挥自身组织特性,推动妇女群体在乡村振兴中主动作为,不断提高妇女参与基层治理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