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医融合下“思政引领,双创协同”育人模式的作用机制及实施框架

2022-11-04吴磊磊

少年体育训练 2022年3期
关键词:体医双创协同

吴磊磊,刘 刚

(湖南科技大学,湖南 湘潭 404506)

2019年7月,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文件,其中围绕疾病预防与健康促进2大核心,指出要完善体医融合、非医疗健康干预措施,实现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随着健康中国战略不断推进,大众对健康逐渐形成了“治未病”“无病防病”等全新认识。但是,由于缺少体医复合型人才的有效供给,影响了体医融合的有序推进。因此,把握体医融合的时代契机,探寻“思政引领,双创协同”育人模式的实施框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体医融合下“思政引领,双创协同”育人模式的作用机制

体医融合是指以医学思维和健康知识为基础,以体育促进健康、医学保障健康的融合优势,对体育项目进行重新归纳,为大众提供符合实际的运动处方与健身方案。以体医融合的具体要求为基础,以思政引领为保障,以双创协同为动力,为重构育人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通过引导学生积极融入体医融合的时代场景,重点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为创新学生培养体系提供了创新动力与方向保障。

1.1 聚焦体医融合趋势,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精准衔接

在新的育人场景下,应聚焦体医融合的时代趋势,优化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育人方案,使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实现精准衔接。第一,通过将体医融合纳入学生培养体系,为学生成长探寻新的方向。体医融合是大众健康理念不断成熟的重要体现,其不仅承载了社会需求,也拓宽了体育类专业学生的人才成长维度。通过挖掘体医融合背景下学生就业的多元化方向,为学生培养提供新的目标指引和学习计划。第二,通过引导学生关注体医融合诉求,使学生精准探寻自身知识储备、能力结构和综合素质与体医融合要求之间的现实差异,并通过对相关知识进行良好加工,确保学生个人成长始终满足时代诉求。第三,通过融入体医融合趋势,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需求,使学生对所学专业、职业发展前景形成新的认识。通过以学生现有知识结构为基础,积极补充体医融合知识,优化学生知识能力图谱,助力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更好地参与到体医融合的时代机遇中。

1.2 坚持思政引领要求,实现价值引导与方向指引的深度融合

通过充分关照学生的心理体验、思维方式与价值认知,开展必要的思政教育,使学生以积极、正向的心态探索成长新方向。一方面,思政引领是引导学生以正确态度、行为理念参与双创教育的关键前提。体医融合尚属新生事物,双创教育更是建立在学生积极探寻、主动探索基础之上的教学尝试。因此,必须借助思政引领,以透彻、完善的理论,以明确、正确的理念教育学生正视各类困难,形成良好的成长心态。另一方面,思政引领是在遵循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理念和学习心态等进行合理引导。通过以尊重学生主体为基础,将积极心态和正向价值观以合理的方式融入学生学习探索过程,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探寻体医融合、双创教育的多元要求,实现价值观念传递与知识传授的深度融合。

1.3 依托双创协同机制,实现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的一体培养

双创协同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业精神的重要路径,也是构建全新育人机制的关键要素。通过以双创协同为保障,推动高校资源、学生诉求与体医融合环境相融合。一是以学科专业为依托,将双创课堂与体育专业知识教学相融合,为学生构建双创实践与专业教育紧密融合的育人体系,促进学生形成丰富、完善的知识结构与创新素养。二是以双创教育为框架,分析体育类专业学生需要具备的知识框架、能力素养,构建服务“体医融合”目标的双创育人体系,真正实现学生双创协同育人的理想成效。三是以专业特色为基础,找准学生成长、专业特色与体医融合的契合点,鼓励学生探寻体医融合环境下本专业发展的独特机遇,实现学生创新精神与专业自信的一体融合。

2 体医融合下“思政引领,双创协同”育人模式的实施框架

体医融合既对体育类相关专业提出了新任务,也对优化育人模式提供了新方向。面对体医融合背景,要突出精神价值引领,聚焦服务全民健康战略,通过精准分析体医融合的现实诉求,以思政引领确保育人方向的正确性,以双创协同增强育人模式的创新性,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专业学科群与就业岗位群实现有机融通。

2.1 指向:创新思政育人体系,激发学生的时代担当

为促进学生更好地适应体医融合的时代场景,进一步推动育人模式与时代需求有效衔接,需要精准把握“思政引领,双创协同”育人模式的实施要求,通过创新思政育人体系,激发学生形成应有的时代担当。一是坚守思政引领的核心要求。将“思政引领”始终贯穿于该模式实施的各个过程、各个环节,通过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真正达成全面育人目标。通过统筹多方思政育人力量,深度梳理体育教育专业蕴含的思政元素,引入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思政育人,切实增强学生服务“体医融合”的责任担当。二是把握学生主体的核心要素。通过融入体医融合场景,突出学生的专业优势,构建“思政+双创”的育人模式,开展高质量的育人实践体系。通过将社会志愿服务、形势与政策解读融入学生专业培养,以常态化的思政育人方式培育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意识与行为观念。三是要以全方位覆盖的思政育人矩阵为载体,深度把握体医融合与双创教育的融合点。通过以专业教育为切入点,充分发挥新媒体的应用优势,构建新的智慧思政场景,充分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理念和行为规范。

2.2 目标:融入体医融合场景,实现复合型人才的有效培养

依托体医融合背景,构建“思政引领,双创协同”的育人模式是服务国家战略、聚焦社会健身需求的重要体现,也是丰富学生素养结构、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途径。第一,响应体医融合的战略目标,培育有奉献意识且掌握复合技能的体医融合人才。为满足“体医融合”的复合型人才需求,相关院校需要依托现有学科、师资力量,积极践行“体医渗透”的办学理念,设置与“体医融合”相关的专业课程,探索体育与医学协同融合的人才培养路径。第二,推动相关专业高质量发展,培养专业优势突出且具有复合技能的体医融合人才。以思政引领为基础,以双创协同为核心,保障育人模式新方向,有效探索育人模式的发展空间。通过以体育专业教学为基础,向学生合理讲述营养学、健康干预、康复治疗和简单医疗知识等多学科知识,助力学生从掌握单一体育知识向新的“体育+医疗”等复合型方向发展。第三,创设未来职业情境,培养视野开阔且知识能力结构完善的体医融合人才。面对体医融合背景,相关院校需要以协同育人视野为基础,积极引入双创协同基因,使专业建设对接产业需求,学生能力对接岗位需求,促进学生更具竞争力。

3 关键:依托双创协同优势,优化学生的素质与能力结构

双创协同育人是以学生为主题,将满足学生和发展学生作为育人重点的教学尝试,通过对接“体医融合”场景,全方位整合各类育人资源,构建良性循环、不断完善的协同育人机制,持续优化学生的素质体系与能力结构。一是面向全体学生设置双创协同教育模式,通过融入学生的年级、专业等特征,综合校内外“体医融合”资源,为学生提供具有启蒙意义的创业学习体验。例如,相关专业组织学生成立双创社团,利用节假日到企业进行创业实习,开展与“体医融合”相关的双创论坛,使学生将个人对“体医融合”、成长理想和创新精神等认识内化为个人素质,实现理想的育人成效。二是以运动促进健康、运动性损伤预防治疗和监督全民健身等领域为突破点,通过引入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加大与医疗临床、体育科研等机构的协同力度,探索包含健康预防、医学治疗与体育康复等一体融合的“健康链”,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掌握“体医融合”相关的知识内容、实践技能提供有效支持。

4 结 语

在“体医融合”环境下,推动“思政引领、双创协同”育人模式,是引导学生坚定正确成长方向、培育学生形成良好素质的重要体现,也是增强学生的职业素质、全面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生动表达。为更好地融入“体医融合”环境,在创新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培养方案时,需要以专业知识教育为基础,以引导学生服务大众、回馈社会为重点,通过积极构建双创课堂,实现教学理念、育人模式的全面升级。

猜你喜欢

体医双创协同
创建体医融合健康促进体系实践研究
创造力的“阴暗面”与“创新—保新”的协同论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大庆城市社区“体医融合”服务模式构建研究
体医结合背景下提升城镇老年人健康水平的策略研究
边界与可能:体医融合中的身体、技术与知识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向纵深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