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回归教育:体教融合的现实选择与必然归宿

2022-11-04

少年体育训练 2022年3期
关键词:体教体育竞赛青少年

李 通

(山西晋中理工学院,山西 晋中 030600)

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对体教融合工作保持了高度关注,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体教融合要积极践行青少年健康发展目标并落实健康第一理念,实现文化学习与体育锻炼的协同发展,创新学校体育工作的同时丰富学生们的体育参与。体教融合将体育事业与学校体育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在知识经济和市场经济调节作用日益明显的当下,体教融合的实现必然需要充分发挥体育的作用与功效,学校体育、体育测试、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等内容的高度融合对体教融合而言至关重要,深度剖析体教融合的时代背景与发展方向才能准确把握体教融合的具体路径,有效打破体教融合过程中存在的约束和藩篱,为高素质现代人才培养及体育强国实现提供上升通道,切实践行体教融合理念与规划。

1 体教融合的现实选择剖析

《意见》明确指出,学校体育要面向未来并补齐当前体育教育工作的短板,协调各方力量共同完成育人目标。体教融合的深入推进既提升了学校体育的品质,同时也打通了学校体育与职业体育之间的通道,学生既可以在参与体育学习与锻炼后继续升学深造,也可以选择利用自己的体育天赋与能力进入专业运动队伍或职业体育俱乐部,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将会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教育、辅导和激励,这对于学生的身心全面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已经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精准扶贫工作已经取得了全面胜利,物质条件的全面改善使人们在追求美好生活的道路上再次大幅迈进。而我国制定的长期国家战略更是将体育强国作为重要构成,体育事业发展关系到人民健康与国家发展,体教融合引领了体育专业人才和高素质综合人才的培养方向,一系列重大国家战略为体教融合的全面落实提供了现实助推力量。体教融合在全新环境下实现了内涵的全面拓展延伸,它将关注重点集中于广大青少年学生,期待解决青少年学生文化学习与体育锻炼发展不协调的问题与弊端,体育+教育实现了资源、方法、路径和模式的全面融合与整合,体育回归教育是时代的迫切需求,更是体育发展和教育创新的急切召唤。体育回归教育将有效解决体育后备人才文化知识学习与体育运动训练之间的矛盾,引领人才培养理念与培养模式的优化转型,形成以学校、家庭和社会为核心的培育主体,以体教融合为切入点将进一步推动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发展与心理健康发展,解决当前学校体育教育工作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体育回归教育成为体教融合现实选择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体育与学校教育深度融合,使体育成为教育体系的重要构成,实现身心健康的人才培养;另一个方面则是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与学校文化教育融合,持续输送更高素质和更高水平的优秀体育竞技人才。

2 体教融合的必然归宿解读

2.1 体教思想融合

体教思想的融合需要从体教融合的价值与内涵认知入手,思想观念的调整与改进直接引领着体教融合活动的实现,这将对所有参与者形成深远的意识观念影响。体育承载了多元化教育使命,而教育则是体育的重要呈现,体教融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从中可以窥探民主精神的弘扬、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传统文化的传承,体育回归教育恰恰是时代的召唤。体教融合政策能否顺利实施直接关系到广大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之间的观念差异将会影响到体教融合的效果与质量,体育回归教育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如将体育学科纳入中高考范畴并保证教育经费中涵盖一定比例的体育支出;多部门协同推进体教融合顶层设计以实现社区青少年体育的全面发展、构建覆盖不同阶段和不同体育项目的学校体育竞赛体系等,这些将成为体教思想融合的直观表达。

2.2 竞技人才培养融合

传统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往往以体校和职业俱乐部为核心力量,《意见》为教育系统的优秀体育人才提供了深度参与的契机和舞台,高校高水平的优秀人才同样有机会登上竞技体育的最高舞台。我国的三级训练网青训人才培养体系在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和应用后已经进入瓶颈期,人才持续减少、基层教练员不足、人才输送渠道狭窄等问题导致优秀人才陷入选择迷茫,而校园体育人才培养体系在很长时间内均处于发展迟滞状态,高校的高水平运动队长期边缘化。纵观美国、日本、英国等体育强国的发展现状能够发现,国外优秀运动员往往来自高校,学校体育和职业俱乐部成为这些国家优秀竞技人才的主要来源,我国推进体教融合就要实现学校体育工作的强化和青少年体育竞赛体系的完善,充分调动青少年的体育运动兴趣与终身体育意识,进而从中筛选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2.3 体育竞赛体系融合

体教融合将体育竞赛体系作为主要载体,当前学校体育竞赛体系定位与目标并不明确,教育负责组织全国学生运动会,国家体育总局则负责组织全国青少年阳光体育大会,二者之间独立发展且存在分类分级管理的情况,归口不一使学校体育竞赛的发展缺少统一性和连贯性,碎片化的政策与管理机制导致大量资源被浪费,跨领域发展遭遇潜在阻力。例如,校园篮球竞赛同时存在校园赛事体系和U系列青少年赛事,而青少年在参与不同赛事时存在参赛资格无法兼容的问题,教育系统和体育系统分别掌握着不同的资源,这就使双方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将关注点集中于自身掌握的资源方面,不同的政策导向使彼此之间的协作并不顺畅。体育竞赛体系的融合有助于校园体育文化及高水平竞赛品牌的塑造,从而真正实现校园竞赛与社会竞赛通道的贯通,建立起体教融合的全新路径,如通过全运会、青运会、城市运动会的组别调整与优化能满足不同阶段青少年参与体育竞赛的需求,进而形成校园体育赛事产业,在丰富竞赛体系的同时形成浓郁的竞技体育氛围,促使广大青少年竞技水平全面提升。

2.4 “三位一体”融合

学校、家庭与社会在学校体育发展进程中的协同互动是目标实现的根本驱动,体教融合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复杂工程。学校体育、社会体育和家庭体育存在密切关联却又相互独立,体教融合过程中三者发展不均衡和不协调的现象逐渐暴露,体育与教育的融合要深度辐射不同环境,“三位一体”将构建起青少年体育良性发展的健康环境,学校在其中发挥中间作用,家庭是体育的基础,社会是体育的发展保障。首先,家庭体育氛围和家庭体育活动将对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育习惯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新冠疫情期间家长反复向学生强调健康饮食、自我保健、科学防护、居家锻炼的重要性,这对疫情防控取得全面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在体教融合过程中应该进一步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有效改善家长过度关注文化成绩而忽视体育锻炼的现状,改变广大民众长期存在的体教分异思维惯性。其次,学校体育在体育能力培养、体育技能锻炼、体育兴趣激活、体育习惯引导等方面均发挥了中间作用,体育学科逐步纳入中高考体育,这也对学校体育教育改革形成了倒逼作用,因此,在提升体育教育的考核与测试地位的同时也要避免学校体育教育再次陷入功利化,同时从法律法规和制度层面保障学校体育。最后,社会体育是体教融合的重要发展与延续,社会体育资源具有极强的挖掘潜力,应充分引领全社会对体育功能价值的认知,并促使社会力量通过不同形式参与体教融合,实现体育教育与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3 体教融合需求下体育回归教育的途径选择

3.1 学校体育纳入政府政绩考核

全新形势下要实现体育回归教育就需要政府力量的全面统筹与协调,将学校体育纳入政府整体考核将使得政府部门对学校体育保持高度重视。首先,党政领导干部责任制需要将学校体育纳入其中,各级政府的主要负责人需要对当地学校体育教育负责,真正将学校体育纳入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府工作重点,形成全面监督和管理机制,明确领导班子成员的工作职责,进而协调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共同参与到学校体育中。其次,通过学校体育问责制度的建立强化学校体育政绩考核,使地方政府能够明确自身承担的使命和义务,通过区域学校体育发展检测指标及时检测地方政府工作,如果地方政府出现了不作为情况则要及时问责,问责主体应同时涵盖体育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校管理者和教育者、地方政府的主要党政领导,确保上述主体均能保持对学校体育的高度重视。最后,地方政府应该积极优化政绩考核激励制度,根据考核结果对体教融合发展的成果进行嘉奖,同时落实学校体育发展追责,使问责制度的激励作用能够从正向和反向同时发挥作用。各地应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完善考评机制,根据国家的意见与方案完成优化和细化,切实履行体育职责评价激励。

3.2 深化学校体育教育改革机制

学校体育就是要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并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会、勤练、常赛”是学校体育发展的基本原则,学校体育教育需要与其他教育内容形成协同体系,准确契合体教融合的现实要求。学校方面要严格按照国家要求开足开齐体育课,同时结合本校学生的基础情况与实际需求开设校本课程,细化学校的体育教育目标并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实现体育目标、体育课程、体育教材和体育教学的一体化发展。当前教师在学校体育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内容设计较为随意的现象,因此国家层面要积极推动一体化教学课程的构建,注重体育教育体系的推进与实施效果,强化法律法规的监督作用,明确各个主体的责任与义务,重点监督学校的体育硬件与软件条件。传统体育教学项目要与学校体育竞技赛事密切关联,突出身体性与运动型的作用,借助教育载体和赛事载体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实现身体素质的持续强化和意志品质的有效锻炼。

3.3 推进学校体育联盟项目建设

体教融合的持续深化既需要强化学校体育教育,更需要为青少年提供更加完善的体育赛事体系,青少年体育竞赛活动的丰富与拓展将会为广大青少年提供更多实践和展示的机会,有助于深度挖掘和培养竞技体育的后备人才,在校园体育竞赛体系范围内有效培养广大学生。校园体育竞赛不仅能够为优秀的后备人才提供展示的舞台,同时也能吸引更多青少年的关注与重视,激活其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当前我国正在全面推动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改革试验,如“满天星”训练模式开始在足球项目中全面推进,这也为篮球、排球、网球、冰雪运动在校园内的发展提供了借鉴与参考。学校体育竞赛是学校体育的重要构成,相较于传统课外体育活动而言,学校体育竞赛既具备竞技性,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因此在关注竞赛成效的同时更应该注意学生的风险防控,有效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理念。学校体育联盟项目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育系统和体育系统的作用,明确各个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在体育教师和教育资源配置方面要充分协调组成单位以及社会力量;在场地配套、资源供给、协同创新方面真正实现一体化发展,充分满足学校体育发展需求。学校体育联盟项目在推进过程中要积极与青训体系融合并实现一体化发展,明确体育竞赛的政策与法规效能,提升学校体育联盟的品级并提升体育系统对学校体育联盟的认同。

3.4 构建“三位一体”运动健康模式

体教融合发展模式的推进与深化就是要实现广大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学校、家庭、社会均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积极践行立德树人、育人成才的目标以保证体教融合的顺利实现。在“三位一体”运动健康模式构建过程中首先要实现三方的信息共享,供给侧改革注重学校与社区的多样化公共体育服务供给,需求侧改革则注重家庭运动健康需求的反馈。家庭内形成有助于体育健康素质提升的氛围,家长和青少年均保持对健康形成与促进的体育锻炼行为重视,这将推动体育回归家庭,在家庭内形成良好的体育氛围。健康社区、健康家庭和健康学校建设应围绕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展开,及时更新体质健康监测报告、体育教育培训信息以及体育赛事活动信息等内容,三大主体借助平台得到了关联度的全面提升。学校、社区和家庭共同落实体质监测和国家体育锻炼的标准与制度要求,为学生提供适宜的环境,注重品牌赛事的推广和开展,同时保持对体质健康弱势群体学生的关注和重视,确保每一名学生能够真正融入社会。在学校体育服务模式创新方面要积极实现5G、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使学生的体育健康数据能及时上传更新,为学校、家长和社区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

4 结 语

体育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体现出国家的综合实力,体教融合的现实选择与必然归宿就是体育回归教育,政府、学校、家庭、社会与个体均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实现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体教体育竞赛青少年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我国体育竞赛表演研究可视化分析
体教融合与校园足球对接:方式、困境及策略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体教融合: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协同治理
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教融合的现实困境与发展诉求
地域特征视角下黑龙江省“体教融合”的政策指引与推进路径
高考数学中体育竞赛类概率问题解析
高中体育竞赛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日青少年体质P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