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花样滑冰单人滑后备人才培养的困境和策略研究
2022-11-04陈丹,李彪
陈 丹,李 彪
(1. 首都体育学院 北京 100191;2.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外国语文源学校,广东 深圳 518122)
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影响下,相比之前,我国冰雪运动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花样滑冰单人滑项目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21花样滑冰俱乐部联赛的成绩表明,我国花样滑冰的人口基数进一步提高,但是花样滑冰单人滑竞技人才培养呈现“上层少、中间弱、低层强”的态势,运动员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地区及东北地区,北京、上海、黑龙江、吉林较多。基于此,本文对我国花样滑冰单人滑的培养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我国花样滑冰单人滑竞技后备人才的培养策略,以促进我国竞技花样滑冰单人滑运动的可持续发展。
1 我国花样滑冰单人滑后备人才的培养困境
1.1 训练困境
训练因素包括教练员、运动员、选材、训练、硬件设施5个方面,涉及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与财力资源3大部分,其中人力资源包括教练员的数量与质量,即教练员数量结构、学历、科研能力、执教水平、训练水平等,还包括运动员的数量与质量,即运动员的数量、年龄结构、生理特点与条件、训练年限、心理特点、花样滑冰理论知识等;物力资源主要包括场地、器材、设施、医疗、食宿条件等;财力资源主要包括教练员与运动员的待遇。目前我国的花样滑冰单人滑后备人才培养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保障不足,主要表现为教练员的数量存在较大缺口,教练员的素质与质量整体不高。教练员以“经验主义”贯穿后备人才培养的始终,在竞技体育训练日益科学化的今天,“经验主义”为主的训练方式显然严重制约了我国花样滑冰单人滑后备人才的培养质量。在运动员方面,主要表现为花样滑冰单人滑竞技后备人才较少;培养年限长且培养成本较高导致运动员年龄结构的失衡、选材不科学、花样滑冰单人滑理论知识储备少等问题。在物力资源方面,全国存在场地分布不均、专业队器材陈旧、辅助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在财力资源方面,专业队与俱乐部教练员的薪资水平相差悬殊,对俱乐部教练员、运动员的保障措施较少,俱乐部运动员的家庭经济压力较大。
1.2 管理体制困境
管理体制主要通过培养体制和培养目标来影响花样滑冰单人滑后备人才培养。在培养体制上,目前我国成年组高水平花样滑冰单人滑运动员得到国家人力、物力、财力方面支持较多,青年组、少年组的花样滑冰单人滑后备人才主力军已由三级训练网体制转变为家庭培养。但是,国家层面的供求、竞争、调控等机制还难以适应当前发展的需要。例如,在投资方面,由于受奥运战略目标的影响,现有的国家投资主要偏重国家队、地方专业队,而对于家庭、俱乐部以及学校等培养主体的投资不足;在管理方面,由于培养目标以及培养模式的不同,各培养主体在职、权、利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矛盾冲突,如何明确各培养主体的职、权、利,理顺和协调彼此的关系,还缺乏宏观的决策和规划等。在培养目标上,现行的培养体制造就了以提高运动成绩、获取比赛名次为主的后备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单位也以比赛成绩“论功行赏”。目前的培养方式也使花样滑冰单人滑后备人才的训练矛盾日益突出,专业队运动员重训练轻文化的培养方式、单一的人才培养目标,忽视了后备人才文化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在残酷的竞技体育比赛中被淘汰的花样滑冰单人滑运动员往往因文化素质较低,出现就业难、出路窄的问题。家庭培养的花样滑冰单人滑运动员有着学业与训练之间的取舍问题,体教结合效果并不明显。
1.3 社会环境困境
社会环境主要通过社会经济水平、运动文化、经费保障、文化课教育等方面来影响花样滑冰单人滑后备人才的培养。社会环境方面的主要问题为保障体系的不健全,导致随着花样滑冰单人滑运动员年龄的增长,参与花样滑冰单人滑训练的人数骤减;域间经济水平的发展不一,导致花样滑冰单人滑项目仅在东北及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开展,造成花样滑冰单人滑项目普及度低、群众基础薄弱,同时花样滑冰单人滑运动文化尚未广泛传播,花样滑冰单人滑运动课程开设范围小,导致花样滑冰单人滑运动文化对社会的影响力较小。2017年3月发布的我国首部《中国大众冰雪运动现状白皮书》显示,除了滑雪、滑冰,社会民众对其他冰雪运动的认知率不足10%,而参与度更低,即便是认知度最高的滑冰、滑雪项目,参与度也不到50%。因此,花样滑冰运动文化的低发展水平导致花样滑冰单人滑项目发展的持续性差。
1.4 发展环境困境
发展环境主要通过生存环境、运动竞赛、人才输送、后备人才发展基础环境4个方面来影响花样滑冰单人滑项目后备人才的培养。不可否认,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大背景下,在国家政策《关于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意见》的助推下,在《关于做大做强冰雪产业的实施意见》等有关冰雪运动发展等地方政策的实行下,积极弘扬冰雪运动,打造冰雪品牌活动,推广冰雪娱乐项目成为当前体育发展的重点与热点话题。冰雪运动迎来发展的热潮,花样滑冰单人滑项目也迎来发展的“春天”。但从总体看,我国花样滑冰项目仍然处于“小范围受众、小范围选材、小范围培养”的发展环境。在这样一个发展环境下,花样滑冰单人滑后备人才等培养变得异常艰难。
2 我国花样滑冰单人滑后备人才的培养路径
2.1 完善人力、物力、财力保障体系,提高培养质量
在人力资源保障上,首先应重视花样滑冰单人滑教练员的培养,建立完善的花样滑冰单人滑教练员定期培训机制,选派优秀花样滑冰单人滑教练员赴国际高水平教练员团队进修、参与国际赛事的赛事组织工作,学习裁判规则、技术组规则,从而提高花样滑冰单人滑教练员的执教能力和水平。其次,建立完善的花样滑冰单人滑教练员选拔机制、考核机制、激励机制、竞争机制、应聘机制,通过制度建设,把花样滑冰单人滑教练员队伍建设引入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的轨道上,不断提高其科学选材、训练、管理能力和水平。最后,在花样滑冰单人滑运动员的培养上,规范花样滑冰单人滑运动员的选材、学习、生活与训练,建立完善的花样滑冰单人滑运动员培养的管理制度,优化花样滑冰单人滑运动员的培养质量。
在物质与财力保障上,政府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鼓励多元主体参与花样滑冰单人滑项目的推广与建设,推进花样滑冰单人滑项目市场化,不断完善花样滑冰单人滑训练场地和器材,为提高花样滑冰单人滑后备人才质量提供坚实的物力与财力保障。
2.2 创新培养模式,构建多元培养目标
不可否认,在举国体制的培养模式下我国花样滑冰单人滑项目参赛取得了傲人的成绩,如20世纪90年代我国优秀花样滑冰单人滑运动员陈露在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和冬奥会上分别实现了金牌和奖牌零的突破;男子花样滑冰单人滑运动员金博洋在世锦赛中2次取得第3名的好成绩。但显然单一的举国体制已不再适合新时代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纵观世界冰雪体育强国高度重视对青少年后备人才的培养,其培养模式概括为“体教结合、市场为主、政府为辅”方针。因此,我国花样滑冰单人滑后备人才培养亟须创新培养模式,在强化举国体制的同时,要加强政府与社会、体育与教育的结合,构建多渠道培养模式,同时改变“唯成绩论”的单一培养目标,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体系,促进花样滑冰单人滑后备人才的全面发展。
2.3 多元主体参与,破解社会环境藩篱
社会环境因素是影响花样滑冰单人滑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在面对地域发展不均、运动文化不广、经费保障不足、文化教育不够等问题上,需要多元主体共同参与。首先,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结合实际情况,联合制定冰雪运动专项发展计划,建立冰雪运动发展专项保障基金,联合社会组织、学校及企业,使其形成合力,最大限度地推动大众冰雪运动发展。面对地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政府部门应当做到统筹兼顾,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工作,鼓励高水平教练员向欠发达地区流动,并制定好教练员流动的经济补偿方案,考虑到花样滑冰单人滑运动员培养周期较长,可制订多年培养计划。在运动文化不广和文化教育不够的问题上,教育部门应积极开展冰雪运动文化进校园活动,激发青少年参与花样滑冰单人滑运动的热情,形成良好的冰雪运动文化,并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花样滑冰单人滑特长生和花样滑冰单人滑爱好者的文化教育,解决学训矛盾。社会企业方应看到冰雪运动良好的发展前景,提高参与的积极性、创造性,制订好冰雪运动投资方案,为我国冰雪运动、花样滑冰单人滑运动提供更多的经费支持与保障,解决花样滑冰单人滑项目发展的后顾之忧。
2.4 优化发展环境,扩宽花样滑冰单人滑运动发展覆盖面
面对“小范围受众、小范围选材、小范围培养”的发展环境问题,首先应加快花样滑冰单人滑运动项目在学校体育中的开展。后备人才培养的基础环境是小学和中学,推广花样滑冰单人滑运动在小学和中学的开展,能够在青少年中有效宣传和普及花样滑冰单人滑运动,扩大花样滑冰单人滑后备人才的选材面。同时,还需要促进青少年花样滑冰俱乐部发展。《全国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2年)》文件指出,到2022年,全国滑冰馆数量不少于650座,其中新建不少于500座。在冰场数量不断增长的情况下,青少年对学习花样滑冰单人滑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需要众多高质量的花样滑冰单人滑俱乐部。促进花样滑冰单人滑俱乐部的发展,尤其是发展青少年花样滑冰单人滑俱乐部,一方面能真正提高花样滑冰单人滑项目人口总量,为花样滑冰单人滑后备人才培养打下良好基础;另一方面能强化社会系统在花样滑冰单人滑后备人才培养中的功能,扩宽花样滑冰单人滑运动发展覆盖面,从而推动花样滑冰单人滑运动水平在全国范围内的整体提高和项目发展。
3 结 语
花样滑冰单人滑运动作为我国冬季运动重点发展项目,近年来在政策指引、俱乐部建设、普及力度加大的背景下,正呈现逐步上升的发展态势。本文对我国花样滑冰单人滑后备人才培养及策略的研究,将丰富我国花样滑冰单人滑运动的研究体系。通过多维度研究提出花样滑冰单人滑项目存在的困境和策略,对此项运动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能为我国花样滑冰单人滑运动竞技能力和梯队建设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促进我国花样滑冰单人滑后备人才培养,以取得该项目奥运金牌“零”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