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方法与防控建议
2022-11-04颜晓
颜晓
(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政务服务中心 山东潍坊 261500)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属于病毒性传染性疾病的范畴,同时也是一种典型的呼吸系统疾病,给世界各地的家禽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该种疾病首次发生于美国的北达科他州,随后向着世界各地的家禽养殖领域广泛传播流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禽传染性支气管炎主要表现为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引发鸡群呼吸不顺畅,不断的咳嗽气喘,导致鸡群生长发育不良,采食量逐渐下降,但近些年随着疫苗免疫接种密度的不断增强以及药物的使用,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呈现出新的流行特征,表现出严重的变异,除了会对呼吸系统造成严重危害之外,还会对鸡群的肾脏和生殖道造成严重的威胁,导致肾脏功能障碍,产蛋量显著下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虽然禽传染性支气管炎被认为是低日龄鸡群发生率相对较高的一种常发病和高发病,但这些年从流行病学调查能够发现在成年蛋鸡群当中的发生流行率呈现逐渐升高的态势,虽然外在临床症状不是很明显,死亡率相对较低,但是会对鸡群的正常生产造成严重的危害。
1 流行特点
1.1 病原特征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的成员,该种病毒外观呈现球形或者多种形态,直径大小在80~120nm,外观存在囊膜,囊膜表面会分布有很多散状排列的梨形的纤突,外观形成环冠状,纤突长度在20nm 左右,末端呈现球形,纤突很容易脱落。该类病毒在自然条件下不能够很好地凝集红细胞,但是经过胰蛋白酶处理之后,具有较强的血凝活性,能够凝集鸡群红细胞,另外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还可以干扰新城疫病毒在细胞培养当中的进一步增殖。由于该种病毒的血清型相对较多,血清型不同的毒株对热环境的敏感性存在一定差异性,自然条件下分离得到的毒株56℃、15min 就可以失去活性,在鸡胚环境下所培养出来的病毒毒株,56℃环境下能够存活3h 以上。另外该种病毒对酸碱的耐受能力存在一定差异性,有些毒株能够在强酸和强碱环境下生存,而有些毒株在强酸强碱环境下就会失去活性,病毒对常用的消毒剂都十分敏感,但是在1%的石碳酸溶液当中,仍然能够长时间存活,-20℃环境下,能够长时间的保存。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更能使新生长的鸡胚尿囊出现显著的变化,导致鸡胚生长发育停滞,甚至严重的萎缩病变,鸡胚尿囊腔当中会蓄积有大量的液体。另外15~18 日龄的鸡胚肾细胞和肺细胞当中也能够分离到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经过几代传播之后,其病变最为明显,与细胞之间相互融合能够形成合胞体,导致大量细胞死亡。由于传染性支气管炎属于RNA 病毒,因此具有较强的变异能力,高强度的免疫以及宿主的身体抗病能力较强,也是造成病毒发生变异的一个主要原因。
1.2 流行病学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临床上能够感染多种禽类动物,除了危害鸡之外,还可以感染孔雀、鸽子和水鸭等多种禽类,其中以鸡群的易感性最强。30 日龄的雏鸡与病毒接触之后,在短期内就会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并且发病周期相对较短,具有很高的致死率,在这类鸡群当中的潜伏期通常在36h 以内。病毒传播速度极快,能够经呼吸道传播病毒,同时也可以通过各种排泄物向外排出病毒,实现病毒的扩张蔓延。鸡群也能够通过污染饲料、饮用水、养殖管理用具或者经过人类传播,但是该种病毒不能够经种蛋垂直传播,一旦发病就会造成整个群体快速传播蔓延,波及到整个群体的健康。成年阶段的鸡群受到病毒入侵之后,主要表现为产蛋量显著下降,畸形蛋率显著增加,蛋清稀薄。患病鸡康复之后难以恢复到产蛋高峰期。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感染2 周龄以下的蛋鸡会造成输卵管出现永久性的损伤,使得母鸡不能正常生产。蛋鸡在4~8 周龄时受到病毒感染之后,产蛋率一般会在80%,但8 周龄以后感染不会对成年蛋鸡的生产行为产生较大的影响。雏鸡阶段感染病毒之后,会表现出呼吸道症状,死亡率相对较低。患病鸡恢复健康之后,仍然能够携带病毒超过49d 以上。当鸡群比较拥挤,养殖环境相对较差,长途运输通风不良,饲料当中维生素、矿物质或微量元素和蛋白质添加不足,会加重该种疾病的发生。从近些年的发生流行特点来看,传染性支气管炎已经产生了新的变化,外在呼吸系统病变相对较轻微,但是生殖器官会出现永久性的损伤引起产蛋不良。
2 临床症状
根据病毒的血清型不同、鸡群的身体抵抗能力不同以及年龄不同,主要划分成呼吸型、肾型以及腺胃型等几种,其中以呼吸型和肾型最为常见。
2.1 呼吸型
5 周龄以上的鸡群对该种病毒的易感性相对较强,患病鸡表现为突然发病,病情迅速向着整个群体快速传播蔓延,患病鸡精神萎靡不振,采食量逐渐下降,羽毛杂乱,嗜睡,畏寒怕冷,翅膀下垂与地面接触,不断的做出咳嗽打喷嚏的动作,咳嗽打喷嚏时将颈部伸直。很多患病鸡在早期阶段就会窒息死亡,死亡率通常在60%左右。青年阶段的鸡群感染该种疾病之后主要表现为轻微的呼吸道症状,夜间能够听到鸡群发出的咯咯声,并且还会影响到鸡群的产蛋能力,导致产蛋率显著下降,不良鸡蛋的产生率显著升高,很多鸡群恢复健康之后依然达不到产蛋高峰期。
2.2 肾型
肾型大多发生在20~40 日龄的雏鸡群当中,患病鸡主要表现为精神状态变差,采食量逐渐下降,一开始患病鸡会出现轻微的呼吸道现象,从气管当中发出啰音,随后出现了咳嗽现象,夜间安静时能够听到鸡舍当中存在很响的呼吸啰音,一般在发病4~5d 之后,鸡群的临床症状逐渐缓和,不会出现明显的变化,一周之后养殖场患病鸡突然临床症状加重,先是出现严重的腹泻,排出灰白色的稀便,粪便当中夹杂大量的尿酸盐,粪便将肛门严重堵塞和污染,鸡群身体逐渐消瘦,体重降低,体表皮肤会出现充血出血现象,死亡高峰期一般集中在发病的1~2 周以内。一般在出现临床症状三周左右死亡率就会下降,甚至停止,部分患病鸡能够恢复健康,但增重缓慢。产蛋期的产蛋量下降30%~50%,畸形蛋率显著升高。
2.3 腺胃型
90 日龄以内的雏鸡感染病毒之后,大多表现出腺胃型,夏季的发生流行率更高。临床上患病鸡主要表现为眼睛肿胀不断的流泪,出现严重的腹泻现象,有个别患病鸡还会伴有典型的呼吸道症状,排出的粪便呈现黄绿色。发病一段时间之后,患病鸡呼吸道症状逐渐消退,身体消瘦,养殖场的病死率呈现增加的态势,发病过程通常在一个月以内。在很多养殖场当中,发病率在100%,死亡率在5%以内。部分患病鸡耐过急性期之后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体型较小,达不到出栏要求。
3 防控措施
目前禽传染性支气管炎没有针对性的治疗手段,发生流行之后要及时进行封锁隔离,加强环境清理和卫生消毒,将没有治疗价值的鸡群及时淘汰处理,其他患病鸡采用抗病毒预防继发感染的原则,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可以在鸡的饲料当中添加黄芪多糖、氟苯尼考等药物进行针对性的预防治疗,同时还可以选择使用白头翁散、荆防败毒散,进行针对性的对症治疗,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保证患病鸡的临床症状能够得到有效的缓解。防范该种疾病应该坚持全进全出的养殖管理方式,每一个批次的鸡出栏之后,都应该进行彻底的清扫和卫生消毒,禁止从疫区引进鸡群。加强对种鸡的针对性检测,一旦检测出病毒,应该立即淘汰,无关人员不能够随意进出入养殖区域。另外还应该做好针对性的疫苗免疫接种工作,这是防控传染性支气管炎最有效的手段。一般选择使用H120、H52型的疫苗进行免疫接种,这对预防呼吸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有很好的帮助,同时对其他类型也具有一定的交叉保护作用。
4 结语
从当前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发生流行现状来看,该种病毒的血清型越来越多,并表现出差异性的临床症状,疾病的诊断难度相对较大,并且由于不同血清型的交叉保护能力相对较差,如果所选择的疫苗与血清型不对应,就会造成免疫接种失败,无法起到标本兼治的效果。由于缺乏针对有效的治疗手段,造成了该种疾病在养殖场中循环发生流行。病毒中和及病毒分离等常规检测方法尽管能够起到很好的诊断效果,但由于灵敏度和特异性以及时效性相对较差,往往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误诊现象。相信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随着快速诊断技术的有效应用,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诊断将会更加高效,更加快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