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深度学习浸润语文课堂
——以统编教材小学一年级语文为例

2022-11-04浙江省嵊州市马寅初小学

华夏教师 2022年4期
关键词:尾巴头发深度

浙江省嵊州市马寅初小学 张 静

深度学习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一种学习方式,是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学习主体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知识、新理论,学习的感受、感知与感悟有机地融入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进而提升学习层次,强化学习能力,去适应新情境、探究新问题、生成新能力的综合学习。在小学教育教学领域的“深度学习”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将知识与技能在真实情境中用于解决问题,发展创新能力、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养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了帮助学生在美好的语文世界里倘佯、想象、创造、发展,不断吸引学生投入深度学习,笔者通过对统编教材一年级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探索,发现深度学习在无痕中深入,在无声中浸润语文课堂,于是就有了进一步推进深入学习的策略思考。

一、多角度架构的实践,让深度学习在无痕中渗透

语文教学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我们应从不同角度去架构文本教材,既要利用丰富的生活资源,也要融入学生的主观创造,促使学生变被动的文本“接受者”,成为文本“创造者”“享受者”。如我在教《动物王国开大会》时采用读思结合的策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注重低年级教学中的识字与阅读两项能力的培养,多角度架构,训练语言。这是一篇蕴含语言训练的童话故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看插图读故事的方法训练学生的观察与朗读能力;提炼语言,分析狗熊发布的四次通知,发现语言表达的技巧;围绕通知,展开活动,使学生在补充语言和分析提炼通知中的有效信息的过程中了解通知的要领;最后通过复述故事、表演故事,达到训练语言,提升语文综合能力的目的。

二、多方面激励的演绎,让深度学习在无声中深入

针对一年级小学生活既新鲜,又活泼,因而一时难以适应学习生活,好奇、好动、喜欢模仿,但很难做到专心听讲,他们特别信任老师,并且有直观、具体、形象等思维特点,教师通过把目光“锁定”在学生的学习内在需要上,呵护童心,满足低年级孩子的“四心”——好奇心、好动心、好胜心、创造心,通过多方面激励,让深度学习的“磁性”更强烈,促使学生更好地享受语文课堂学习。

例如,一位教师执教《比尾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时有这样一个片段:

师:我来问,你来答。

谁的尾巴长?

谁的尾巴短?

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生:猴子的尾巴长。

兔子的尾巴短。

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师:谁的尾巴弯?

谁的尾巴扁?

谁的尾巴最好看?

生:公鸡的尾巴弯,

鸭子的尾巴扁。

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师:记忆力真好,记得牢牢的。那再考你一个高难度的,竖起耳朵听。看看这首儿歌有什么特点。

生:它们都是在比尾巴。

师:哇,原来都是在比尾巴是吧?你的眼睛真亮。

生:它们说了自己的尾巴有什么好看点。

师:比了尾巴的好看点,还比了尾巴的——

生(争着说):长短、特点、弯扁。

师:原来比了尾巴很多的方面呢。

生:它们还比了尾巴的形状。

师:哦,比了这么多,长短弯扁、好像一把伞。

生:我发现这首儿歌有问有答。

师:一连问了几个问题?

生(齐答):三个。

师:问了三个问题之后,又——

生:答了三个。

师:真厉害。后面又连着答了三个。(板贴:连问连答)像这样先提问、再回答的儿歌,我们叫它——问答歌。(板贴:问答歌)

生(齐读):问答歌。

师:刚才小朋友们都说了,《比尾巴》都在问尾巴这件事,问了尾巴的长短、弯扁,还有尾巴的形状、好看,我在想,既然尾巴可以问,头发可不可以问呢?

生:可以。

师:怎么问?

生:谁的尾巴……

师:不对不对,我们换头发了,问问头发。(师提示)谁的头发——

生:谁的头发卷?谁的头发细?谁的头发乱?

师:哇,你好厉害,一连问了三个。那谁能回答?请你来。

生:张老师的头发卷,操媛馨的头发细。(迟疑)睡好觉醒来的头发乱。

师:这第三个回答很有意思哟,很不一样。小朋友太厉害了。连着问,连着也能答。你看头发可以问——弯、直,还可以问什么?你来问。

生:谁的头发长?谁的头发短?谁的头发最好看?

师:谁能答?

生:女生的头发长,男生的头发短,染过的头发最好看。

师:我发现今天的小朋友很会观察,把身边的老师、同学编进问答歌里,太厉害了。还想问答是吧?换一个,我们身边还有什么事物可以问?

生(抢着说):衣服、老师、鼻子……

师:哦,问衣服是吧?你来。

生:谁的衣服细。

师:谁的衣服新吧?

生(确定):是细。

师:那你先问吧,这可是高难度的。

生:谁的衣服细?谁的衣服粗?谁的衣服最好看?

师:这个问题你能答吗?我都答不出来。

生(争先恐后):老师的衣服细。(大伙笑)

师:估计老师是个小蛮腰,所以很细呀。

生:棉袄粗。(犹豫)

师:谁的衣服最好看?

生:老师的衣服最好看。

师:哎呀,你太会夸奖人了。我发现,用粗和细好像有一点点不妥,如果说换成——谁的衣服薄?谁的衣服厚?他那棉袄是不是很厚?谁的衣服最好看?这样改一改是会好点。你还能怎么答?

生:蛇的衣服细,熊的衣服粗,孔雀的衣服最好看。

师:太厉害了,这样的问答歌编出来太有创意了。你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小作家耶。掌声送给他。

师:小朋友,我们看刚才我们问了头发,问了衣服,问了好多好多问题呢。你看围绕一个事物,向不同的方向问,这样连问连答,就更好玩,更有挑战力了。(边说边板书图画)其实像这么好玩的问答歌还有很多呢。接下来,我们再来读一首!

多么精彩的一个教学片段!教者引导学生在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入情入境,品析演绎,语文味十足。

儿童的内心是最无拘无束的,语文教学就要为课堂的有限时空注入无限的张力,增强课堂活力。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把语文课上得生动些、活泼些,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我们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激活了学生的学习需要,何愁学生不自然而然地走进深度学习呢?

三、多层次推进的策略,让深度学习沁润语文课堂

通过实践证明,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四方面来推进深度学习的策略:

(一)把握一个前提——深度参与,激活新知

要让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状态,首先需要激励学生深度参与,只有深度参与,所学的知识才能被激活。我们可以在课堂上组织专题探究、主题拓展、观点争鸣、小组讨论等。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的确,好的开头是课堂成功的一半。所以,在教学《四个太阳》时,我首先巧妙地利用课文中的四幅插图创设出情境去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一看到这四幅图,就马上举手问:“我们平时看到的太阳是红色的,小画家为什么要把它画成不同的颜色呢?”“是呀,赶快去课文中找找答案吧!”学生立刻有滋有味地读起了课文,这是我引导学生第一次读课文,并要他们从课文中找有关的词句来验证自己的猜测,目的是让学生去触摸,去感受语言文字。

(二)突出一个重点——深度思考,获取新知

学生在探究阅读中能否深入思考,我们要层层深入、由表及里地引领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转化、从局部到整体的概括、从微观到宏观的提升、从事理到哲理的锤炼。它给予学生思考的方向、思维的空间、发展的机会,而不是以标准答案去束缚学生的思想。如我在《四个太阳》教学“金黄的太阳”一段时,我先请喜欢这一段课文的学生读完此段后,让学生说说:“到了秋天,小画家为什么把太阳画成了金黄色?”有的说:“树叶黄了。”有的说:“梨子成熟了,变黄了。”还有的说:“田野里稻子黄了。”……这一问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激活了学生潜在的想象力。接着指导朗读:“果园里,果子熟了。”指名学生读,对于读得好的学生我随机做了这样的朗读评价:“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红红的苹果熟了”“哦,黄黄的梨也熟了”“啊,你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串串紫葡萄挂满了整个葡萄架”……通过这样的评价语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并为后面的互动表演做好了铺垫。然后用课件演示了“秋日果园硕果累累,落叶飘飘”的景象,请学生上台和老师一起即兴想象表演“落叶邀请小伙伴品尝水果”的情境,当我说道:“落叶妹妹,你好!我是小鱼姐姐,听说果园里有许多果子成熟了,你能向我介绍一下吗?”学生马上如数家珍:“有红红的苹果、黄黄的梨,还有一串串的紫葡萄。”“……”学生的回答让我感到课堂上教师的评价语运用恰当,有着一举两得的作用。同时也让我感到这师生互动表演既起到了示范引导的效果,又诱发了学生表演的兴趣,无论是生生互动表演还是四人小组一起读读演演,都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在美的情境中采到了“金黄的落叶”,闻到了“水果的香甜”,体会到了“金黄的太阳”给人的喜悦、欢乐。

(三)抓住一个关键——深度引领,加工新知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动态生成的,如何让学生对动态生成的新知进行梳理、加工,教师适时、适当、适度的引领是促进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的关键。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做“课堂麦田”的守望者,让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偶然”促进学生反思碰撞并不断生成智慧,让“教育智慧”成为点燃学生深度学习的导火索。

如在教学《四个太阳》“彩色的太阳”这一段时让学生说说:“春天,太阳是彩色的,它照到哪里,什么就变成了什么颜色?”有的说:“春天,太阳是彩色的,它照到柳树上,柳枝绿了。”有的说:“春天,太阳是彩色的,它照到桃树上,桃花红了。”有的说:“春天,太阳是彩色的,它照到油菜花上,油菜花黄了。”有的说:“春天,太阳是彩色的,它照到大海上,海水更蓝了。”这一设计使学生从书本世界回归于生活世界,任他们在自由创造的广阔天地里振翅翱翔,尽显风采。当学生感悟到了“春天的色彩”后,课件演示“春景”图片,鼓励学生用学过的四字词组来描绘春天的景色,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春天是一个多彩的季节,感悟到小画家想象之美。这样既有新旧知识的联系,又有再造想象的升华。这样,在学生遇到学习疑惑时,教师给予适时的指导;在学生进行学习拓展时,教师给予适当的补充;在学生有了学习感悟时,教师给予适度的点拨,从而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和谐互动,以便学生将所学新知进行灵活的梳理、加工,这是深度引领。

(四)实现一种延伸——深度开发,拓展新知

教学实践中,我们不能只注意孤立的、个别的问题解决,应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理解,对教材进行深度的二次开发,对教学进行系统设计,引导学生发现文本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拓展所学的知识,把握思维拓展的绝佳机会。如教学《荷叶圆圆》这一课,我先引导学生把故事还原到练习规范地说一句话:(什么)是(谁)的(什么)。然后层层叠加文本内容,看老师的板书,说并出示: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荷叶是小蜻蜓的停机坪,荷叶是小青蛙的歌台,荷叶是小鱼儿的凉伞。小朋友们,小伙伴们都把荷叶当成了不同的东西,你们是不是觉得很有趣?生活中这样有趣的事还多着呢,看图:

西瓜皮是小朋友的帽子。

文具盒是铅笔的家。

树叶是小蚂蚁的船。

正如成尚荣先生提出的:教学改革绝不能止于有效教学,教学的根本性变革在于以学生的学习为核心,是“让学”。深度学习贵在参与,重在思考,妙在引领,巧在拓展。通过多种有效途径,让我们的文本真正“活”起来,让我们的孩子真正“发展”起来,让我们的教学真正“高效”起来,这是我们共同的追求!追求深度学习梦想的路远没有尽头,让我们继续用智慧探寻……

猜你喜欢

尾巴头发深度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染头发
谁的尾巴最奇妙
比尾巴
头发剪坏的你可以这么办
瞧,它的尾巴会表达!
谢谢你
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