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教学目标 提升单元整体设计效率
——以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为例

2022-11-03陈巧新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9期
关键词:精准教学内容目标

陈巧新

(古田县第二小学,福建 古田 352200)

传统的语文教学常把教学目标定为“提升学生阅读、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品质等”,这些教学目标虽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无法体现出教学实际和教学目标的关联度,且没有考虑教学的短期效果。在小学语文教学方面,学生的阅读、审美能力和品质素养固然重要,但是这种要求比较宽泛,无法适用于短期教学,只适合长期的教学目标。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它决定了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和课堂评价在确立教学目标时,必须精准地对目标进行确认,才能够让教学目标实现指导教学的作用。[1]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的原因分析

教学目标的确立,是教师单方面进行的教学设计活动,学生并未参与其中,而教师进行教学目标设计的时候,往往从教学要求与自身的教学习惯出发,对学生方面的考虑较少。这就容易导致不知道学习目标的学生如同游客旅游时不知道目的地,不知道该走哪条路,只能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另外,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占据主导地位,极少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特征,导致不能精准、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因此,转变教学理念,从原有的教学目标逐步过渡到学生的学习目标,才有利于学生们掌握学习的自主性。目前,教师们只关注知识点的传授,在训练上也体现了机械性的特征,所以需要完成自主、合作式的教学转变。

二、精准确定教学目标的重要性

(一)确定教学目标,导航课堂教学

教育部门在教材管理方面实施统一编制、统一使用,教师们需要对每一节课时、每一篇文章,甚至是每一个单元设置具体的教学目标。在备课期间,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是选择教学内容。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2]教师要对课文教材的内容展开仔细的阅读,对于文本特点和语文要素要展开联系,寻找到文本和语文教学当中的重点部分,这样才能够确认教学内容,进而遵循导语的指示,参考课文注释内容和课后练习,制定教学目标。只有精准确认了教学目标,并对教学难点进行梳理,才能提升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二)确定学习目标,提升课堂效率

对教学目标进行分析,可以换位思考转化成学习目标。基于这些思考,我们在确定课堂教学的目标时应该从研究教师的教学设计转向研究学生的学习目标,也就是从确定“教学目标”转向“学习目标”,达到更有效地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学习目标一定要精准、鲜明,精是为了准,准又是对精的检验。在选择教学目标时不能贪图目标数量和全面性,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精选,取其精华作为教学目标。这样才能够让学生们学完课程之后产生感悟。[3]

三、精准确定教学目标的策略

(一)备透学生特点,确定学段目标

从心理角度进行分析,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正处在过渡的关键阶段,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都会出现变化,此时培养学生们的情绪能力、学习能力、意志能力和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学生们的思维特点开始出现变化,由形象思维逐步发展成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这些转变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分别从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四个方面对小学生三年级的学段要求提出具体的目标。综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新课标的具体要求,那么本单元的学段目标就可以确定为以下几点(见表1)

表1 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学段目标

(二)突出单元要素,界定单元目标

确认好学段目标之后,需要对单元要素展开解读,然后针对单元教学制定目标,通过精准的把控,制定出合理的教学方案。需要注意的是,需要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才能够完成教学目标,同时,教学内容的选择会影响后期的目标定位,所以双方存在密切的关联。下面以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为教学案例展开分析。

本单元人文主题“奇妙的世界”,旨在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带着问号进入本单元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及语文实践活动。[4]本单元设置的语文要素有以下两点:第一,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第二,初步学会整合信息,介绍一种事物。第一个要素重视阅读的能力训练,第二个要素指向写作的能力训练。对文本内容进行全面了解,把握事物的内涵,意味着要求训练学生们的阅读能力,这也符合统编版教材的认知特点,根据学生们的认知特征,使用循序渐进的设计。三年级上册当中对于教学内容有一定的要求,如借助关键词语理解一段话,根据大概意思讲述一件事物。到了三年级下册,开始从多个角度描写事物,四年级开始要求体会作者的叙事特点。到了高年级需要“掌握说明方法”,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总体来看,各年级统编教材的单元学习要素呈现由浅入深、由易及难的序列与梯度。

除此之外,要求学生掌握整合信息的能力,对某个事物展开叙述。主要是让学生明白描述一件事物时,要有选择地写清楚关键的内容信息。

通过对本单元的单元要素的分析,再结合学段目标,我们可以把本单元的单元重点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见表2)。

表2 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单元目标

(三)依托单元目标,形成单元任务群

新课标强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和呈现。在实施学习任务设计期间,必须要考虑特定的学习主题内容,对于内在的逻辑关系进行确认。结合三下第七单元的单元要素,那么,为学生设计的单元整体学习任务是:翠屏湖,我们家乡的一颗明珠。外地的朋友非常想了解美丽的翠屏湖,你愿意为他们介绍吗?你打算从哪几点介绍美丽的翠屏湖?在此基础上,再结合三篇课文形成本单元的学习任务群(见表3)。

表3 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任务分解表

实施单元整体的教学具备教学上的众多优势,可以让学生们强化语文能力,教师们可以对单元目标实施分解,然后落实到每一篇文章上。教师在进行《我们奇妙的世界》教学时,适时出示“学习目标:课文分别从哪几个方面把天空和大地写清楚”,重点是教给学生落实语文要素、学习文章内容的方法,并与学生及时进行总结归纳,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学生的认知。学生学习课文时,鼓励他们从原有的知识架构当中选取新的内容,融合到现有的学习课堂上。教师们在此期间可以发挥带头作用,为学生们提供学习建议;在实施单元总结期间,带领学生们回顾学习目标,然后分成小组实施交流,对单元内容展开全方位复盘,这样有利于学生们掌握学习整理的方式,逐渐摸索出学习规律。

有效地进行单元统整教学,遵循“教读—扶读—放读—用读”的模式循序渐进、环环相连,才能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四)转向“学习目标”,固化学习效果

在教学中,热闹的课堂活动不一定能让学习真正发生。教学之余,教师应常常反思:“我们有的语文教师为什么在一节课结束之时,不敢跟数学教师一样来个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有什么收获?”使用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虽然课堂氛围比较热烈,但是并未提升教学的效率。学生除了参与朗读之外,真实的学习并没有发生。有形的学习成果是验证学习效果的关键。[4]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的开始,就要把“教学目标”转向“学习目标”,就要让学生明确只有达到“学习目标”,才是完成任务,学习才有成果。下面以教学《我们奇妙的世界》为例试加阐述。

1.整体感知,初识目标

《我们奇妙的世界》这篇文章结构比较清晰。作为本单元的首篇课文,宜作为教读课文进行教学。首先,要让学生读通课文,再向学生们出示学习目标:课文描写了奇妙世界的哪些方面?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独立思考,在文中勾画出相关词句,明白课文从“天空”和“大地”两个方面写了奇妙的世界,这样学生就了解作者的布局谋篇,把握文章总分关系的组段方式。

2.感受奇妙,落实目标

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之后,出示学习目标:文中哪些景物让你感受天空的奇妙?在此期间,教师们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充分交流,教师适时提问:云彩在蓝色的天空中飞行,这些奇妙的形状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奇妙的故事呢?在教学这些内容时,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们产生联想,以此引导学生和文本充分对话交流,再结合生活经验,感受生命的活力和世界的奇妙,完成思维导图,使学习真正有效的发生。作者通过什么方法描写天空的奇妙之处呢?问题渗透导入写法指导,理清文章的脉络,明白描写天空这一部分,作者是按照“清晨—一天结束了—黑夜降临了”这样的时间顺序将描写天空的几个方面的内容连缀起来,使得文章很有条理。其次,作者非常关注细节,所以在写作时能够体现出事物的特点,如事物的颜色、形状等都体现出了天空的奇妙之处。

3.扶放结合,巩固学法

《我们奇妙的世界》虽作为教读课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也可尝试放一放,检查学生方法的掌握情况,再扶一扶,做到扶放结合。“天空的奇妙”与“大地的奇妙”无论在结构还是在语言表达特点上都非常相似。因此,在学习“大地”这部分时,重在内容的梳理与方法的引导,把学习“天空”时学到的方法,让学生尝试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自主学习“大地”这一部分。再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适时指导、聚焦大地的“五彩缤纷”与“形态万千”。

语文教学目标的精准设计,是融合教学方法,统筹教学资源,从系统整体出发,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最佳方式之一。只有精准确定教学目标,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精准教学内容目标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洞”察脱贫——“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录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精准“提醒”,促使干部“自励”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