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美育融合教学探析

2022-11-03林雪城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9期
关键词:管控法治道德

林雪城

(漳州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心,福建 漳州 363000)

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可以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1]。在道德和法治课中融合渗透美育教学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但当前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还未能充分挖掘本学科蕴含的体现中华美育精神与民族审美特质的心灵之美、勤劳之美、礼仪之美、秩序之美(行为之美)等美育资源,初中学生也存在如只会流行音乐而不懂民族音乐、想积极劳动又不想吃苦、想做遵守礼仪的文明公民又不能严格要求自己、想做遵守规则秩序的守法公民又不想牺牲自由权利等矛盾。基于此,教师应拓展美育的实施路径,努力培养心灵美、形象美、行为美的新时代青少年。

一、融入音乐教学,塑造心灵之美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能营造特定的情境、意境,让人产生相应的审美感受和情感认知,具有无形的穿透力,能直抵人心,可以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精挑细选与主题相关的音乐,在教学环节中播放,渲染课堂色彩,触发学生美的情感,震撼学生纯洁的心灵,让学生在高昂的气氛中自觉自动去思考、去想象、去参与,从而更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融入音乐教学有利于把道德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内隐的观念活动与外显的感性活动、认识与实践结合起来,达成主客合一、内外一体的德育境界,使教学变说教为体验、变封闭为开放、变单一为多元,从而让学生自由呼吸,在有限的感性形象中打开无限的意境,激发生命情感、滋养心灵,保持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艺术欣赏中涌动丰富的生命情感[2]。

例如,讲授九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二框《凝聚价值追求》中“高扬民族精神”知识点时,在“民族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这一教学环节,教师用红色革命经典歌曲《南泥湾》导入教学,激起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发展史的学习热情。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分享当时的历史背景:1941 年,因为当时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的进攻,加上国民党顽固派的经济封锁以及军事打击,根据地的经济出现了严重的窘困,因此毛泽东主席发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伟大号召,大生产运动就此以南泥湾为主的根据地轰轰烈烈地开展了。歌曲《南泥湾》曲调优美、旋律高亢,主要歌颂了边区军民大生产运动特别是第三五九旅垦荒南泥湾的事迹。其次,教师提出三组问题:(1)经过不懈奋斗,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一条什么道路?(2)在这条路上,产生哪些伟大的民族精神?(3)这些民族精神对我们的成长有何重要意义?通过活动引导学生: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形成了伟大的建党精神,形成了一系列的精神谱系,在精神谱系的指引下,我们已经走上一条民族复兴、强国富民的康庄大道,我们要更加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筑梦同行。这节课的学习,通过结合这首《南泥湾》歌曲,一方面唤起了学生爱国情感,另一方面拓展了知识的广度,增强了分析能力,提升了道德情感,较好地落实了道德与法治学科中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维度的目标。

二、传承革命传统,培养勤劳之美

劳动是财富和幸福的源泉,劳动实现梦想,铸就生命价值。自强不息、勤劳勇敢、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其中艰苦奋斗更是我们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是我们党在革命和建设年代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战胜各种困难险阻的精神武器和传家宝[3]。而勤劳善良、勤劳节俭是发扬艰苦奋斗的重要表现,也是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道德素养”中对个人品德和家庭美德的要求。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结合党史教育,让学生充分了解党的历史和革命传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让红色文化基因永葆活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勤劳节俭的优秀品质。

如笔者在教学八年级上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课时,引导学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培养劳动观念,锻造勤劳美,进行如下教学尝试:通过链接让学生阅读20 世纪河南省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的感人事迹。接着教师播放电视连续剧《焦裕禄》主题曲《喊了一声娘》,该歌曲寄托着人们对好男儿、好儿子的无比思念,咏唱着一位冲锋在前、矢志不渝带领河南省兰考县群众破除“三害”的党的优秀干部。随后教师设置议题:“在革命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国家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勤俭节约精神,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人均GDP 已经接近高收入国家的水平的背景下,我们还要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吗?”学生根据以上问题思考讨论并回答。

学生1:不管是在什么年代,不管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勤俭节约精神、艰苦奋斗精神都不能放弃。

学生2:艰苦奋斗奋斗的精神实质不变,内容和形式变化。

学生3:以前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是打补丁的衣服,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我们更应该勤俭节约。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总结,重点引导学生就怎样弘扬艰苦奋斗精神进行深入思考:譬如我们学生要努力学习知识,认真完成学习任务,正如成人要做好本职工作、敬业争优;要践行勤俭节约和低碳生活,爱惜粮食,真正贯彻落实《反食品浪费法》等;要有效控制看手机的时间,正确使用手机,避免沉迷手机,要克服惰性,做到“娱乐诚可贵,手机价更高。若为学习故,二者皆可抛”。通过活动教育学生:正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和创造性劳动,才换来了祖国的巨大发展,鼓励学生从小事做起,培养劳动观念,积极参与家务劳动,践行孝敬父母、感恩父母的传统美德,在日常的劳动实践中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勤俭节约美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变化与发展,明白实现中国梦需要一代代人埋头苦干、接力奋斗,才能创造新辉煌。教师也可以利用该课“拓展空间”“相关链接”栏目,引导学生思考“建设美好国家,我能做些什么”的问题,引导学生心系国家发展,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的宏大志向,即“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做到勇担历史重任,坚持理想信念,热爱劳动、激发奉献热情,让青春放出绚丽的光彩。

三、巧用诗词教学,涵养礼仪之美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诵读并积累古诗词,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还能让学生感受到先贤智慧和情怀,丰富自己的精神家园。部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对古诗词引用有所增加。因此,教师如能充分利用好新教材的这一优势,把古诗词和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相结合,不仅会大大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树立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自信心,更有利于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树立中华民族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让学生崇德向善、见贤思齐,进而遵守基本的社交礼仪,恪守诚信理念,理性维护社会公德,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文明的社会成员。

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第四课第二框《以礼待人》时,教师可借用儒家经典诗句贯穿教学。

PPT 展示——

通过以上导读和讲解,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完成本节课两个重要知识点的学习:“‘礼’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的重要性”和“怎样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本节课教师先让学生先学习儒家传统之“礼”,理解“礼”作为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维系社会正常生活的一种道德规范,启发学生认识“礼”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从语言、仪表、举止践行“礼”,塑造以平等为核心、法治为前提,人与人互相尊重、相互促进发展的“礼”的理念[4],引发学生关注“礼”对个人的道德修养的涵养作用,逐渐导引学生以文明礼节的养成来带动自身道德素养、科学文化素质和交际能力的提高,增进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友好交往、团结友爱,建设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

四、支持疫情防控,锻造秩序之美

初中学生正处于向成人转变、逐步实现社会化的重要阶段,需要了解、学习、掌握、遵守社会规则。遵守包括基于他律的遵守和基于自律的遵守。从实际生活来看,初中学生遵守社会规则更多处于他律阶段,这就需要教师逐渐引导学生从他律转向自律遵守规则。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培养学生对规则有高度的认同和尊崇,变被迫的“我必须这样做”为自觉的“我理应这样做”,达成为规则的崇尚者、遵守者和改进者。

如在教授八年级上册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时,结合本地有关疫情防控的案例展开教学。案例:2022 年3 月以来,福建省多地相继发生本土疫情,3 月18 日起漳州市芗城区、龙文区启动线上教学,并组织全员核酸,部分学生居住小区被实施封闭管控,至3 月30 日才恢复线下教学。围绕案例教师设置以下议题:1.小区封闭管控会给居民带来哪些不便,那为什么还要实施封闭管控?2.假如你所在的小区被实施封闭管控,你将怎么做?

学生围绕议题1 进行讨论:

学生1:小区封闭管控会让居民外出购物不便,大大影响日常生活——

学生2:小区封闭管控让居民不能正常外出就医,影响身体健康——

学生3:小区封闭管控导致居民无法外出工作,可能导致经济收入减少——但为了防止感染者传染给更多的人,所以小区要实施封闭管控。

教师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小区被封闭管控会让居民失去暂时的“自由”,也会给居民带来很多不便和麻烦,但这是对我们的一种“保护”,为的是避免交叉感染、最大限度地保护更大多数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所以必须要实施封闭管控。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从反面角度思考:如果不实施封闭管理将带来哪些巨大危害,进而让学生充分理解社会管理秩序的重要意义。

学生围绕议题2 进行讨论:

学生1:假如我所在的小区被实施封闭管控,我一定落实“个人防护、避免聚集”要求,如在做全员核酸时保持1 米线距离,不串门、不聚集。

学生2:假如我所在的小区被实施封闭管控,我一定遵守“人不出区、错峰取物”要求。

学生3:假如我所在的小区被实施封闭管控,我一定和家人一起克服失去暂时“自由”的各种困难,心存敬畏,严格遵守防疫要求。

教师通过以上两个议题讨论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小区实施封控会暂时对个人的眼前利益、局部利益不利,但从长远利益、整体利益角度,是符合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感悟遵守管控要求是现实的需要。让学生做到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社会、心中有国家,体悟生命从“小我”到“大我”再到“无我”的使命认同,在日常生活中让生命得到充盈,在抗疫中学会关切他人的生命,努力让自己在平凡的生命中书写人生价值,追求生命的美好,活出生命的精彩。

猜你喜欢

管控法治道德
装配式建筑施工混凝土质量管控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全程管控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实施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法治护航 让“游河南”更惬意
法治护航 守护生命之源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中美防长在新加坡谈管控风险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