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康奈尔笔记法”的单元笔记整理策略
2022-11-03覃佐菊
覃佐菊
(厦门外国语学校,福建 厦门 361012)
近年来,课程改革体现立德树人的价值取向,聚焦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和关键能力提升,推动语文课堂教学转型。在此背景下,单元教学正逐渐成为当前语文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热点问题。严格来讲,任何教学都可分为教和学两部分,这两部分虽然不能截然分开,但在不同理念的观照下,会有相应的侧重。目前大部分的单元教学研究都集中在教师的教,尤以单元教学设计和单元作业设计为主。同时,当前阶段,即便是在单元教学的环境中,大部分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不够,上课时多是被动等待教师提供现成的笔记和参考答案,课后又缺少及时归纳整理筛选消化,学习浮于表面,并且绝大多数学生的笔记意识还停留在单课零散记录,缺少单元整体概念。这不仅是学习态度的问题,更是学习方法和能力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强调单元教学中的学、学生的学,具体路径是整理单元笔记,并借此推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发生。
一、整理单元笔记与深度学习的关系
整理单元笔记指在单元教学活动(可以是教材单元,也可以是自主组合的项目单元)基本结束后,学生依据教师的教和自己的学,依照单元教学目标,对单元教学内容重难点的筛选和梳理。可以看作整个单元教学活动的总结,是收尾环节。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理解学习过程、把握学科的本质及思想方法。[1]整理单元笔记与深度学习的理念高度一致,特别强调真正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在此,“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就是掌握一个单元的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就是单元笔记的整理经过。
单元笔记整理有如下特征:
第一,体现学习主体性。单元笔记,不靠教师提供,也不是照抄每篇课文和每节课上教师强调过的笔记内容,而是在进行单元复习与回顾的基础上,依据单元目标,每个学生独立自主地整理出自己的单元学习重难点,掌握核心知识,理解学习过程,提高单元学习效果,实现“温故而知新”的目标,完成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这一点与深度学习的特征之一“活动与体验”[1]高度一致。在教师的精心引导下,学生对单元学习内容和方法进行独立自主的回顾与探究,体验其中的乐趣。
第二,体现个体差异性。单元笔记,并非千人一面。每个单元的重难点基本是确定的,这依单元目标而定。但每个单元中的具体材料不同,相关重难点也会不同,比如文言文要突出重点字词的整理,诗歌要明确情感,精读课文要品析语言、把握写法等。同时,每个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也不尽相同,所以最终呈现的单元笔记是同中有异、百花齐放的。这一点正是深度学习的特征之一“本质与变式”[1]的鲜活体现。学生依据单元目标和课堂所学,把握了学习“本质”,明确自己的单元学习重难点,从而产生多种“变式”。
第三,体现知识系统性。系统性是指一个层次分明的整体,不同维度的指标处于不同层级,形成一定的秩序、同层级指标之间、指标层与指标层之间具有清晰的逻辑关系。整理后的单元笔记就是一个层次分明的整体,单元目标是第一层级,单元内的不同学习材料是第二层级,每个学习材料里体现的不同知识、能力和方法角度是第三层级,每个学习材料里能体现不同知识、能力和方法的字词句段等是第四层级。四个层级之间环环相扣,从第一层到第四层,主要体现的是整体到局部、抽象到具体的逻辑关系。这种逻辑关系的清晰和严密与否同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的高低密切相关。
学生在整理单元笔记的过程中表现出的这种语言与思维能力,高度契合深度学习的特征之一“联想与结构”[1]。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以往所学和单课所学都统一在单元学习目标中,既能实现旧知识的被唤醒,更能清晰地呈现新旧知识和单课知识之间的关联,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
二、康奈尔笔记法
单元笔记有多样的呈现形式,文字、图(包括思维导图)、表或多种方式的综合运用都可以成为整理支架。这里着重推荐“康奈尔笔记”(如表1 所示)。“康奈尔笔记”又叫5R 笔记法,是用产生这种笔记法的大学校名命名的。这一方法几乎适用于一切讲授或阅读课,特别是对于听课笔记。这种方法是记与学,思考与运用相结合的有效方法。
表1 康奈尔笔记单元整理要点
(“总体原则”一栏是为了表述方便加上的,并不是该模板的原有部分;这里的要素特征及要求均为笔者整理)
整理单元笔记的总体原则是:内容聚焦单元目标,语言表达准确简洁,版面呈现直观清晰。具体要求是紧密围绕单元目标展开,切记落实单元学习的重难点;尽量在一面里呈现,内容多、空间少,特别要求准确、简洁地表达,语句不要求完整,以自己能看清看懂为宜;可以在表达形式(文字、图、表或综合)、颜色选择(一般以黑色为主,辅以蓝色和红色)和标注方式(如横线、波浪线、色块填涂等)上进行适当搭配,以凸显笔记的主次异同等。
“线索”栏的特征和要求是“一材多拟、简洁清晰和对应准确”。强调尽量每份材料(包括单元内课文、作文指导、综合性学习、名著导读、知识性短文等)都要梳理,以及一份材料要从几个方面,用几条线索而非一条线索来梳理;语言表达简洁、线索表述清晰;左边的“线索”和右边的“内容”要一一对应。
“笔记”栏的特征和要求是“切忌面面俱到”和“每课有所侧重”。前者指不能照抄课堂笔记,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筛选重难点;后者指每篇课文的梳理角度应在单元目标的整体关照和实际情况的不同,而有不同和侧重。
“总结”栏的特征和要求是在参看课本或班级统一的单元目标基础上,用简洁的语言综述自己单元学习的重难点。
三、应用“康奈尔笔记法”整理单元笔记的策略
(一)教学步骤
首先,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康奈尔笔记”的几种模板中选择一种。实际情况显示,绝大部分学生选择表1 所示版本。
其次,学生要真正理解该模板的构成要素和每个要素的特征及要求。
然后,学生结合教师提供的单元笔记示例进行实践。
最后,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反复修正和完善,逐步准确熟练地掌握这一技能。
(二)实践难点之一
从实践来看,这其中最难的有两点。一是“线索”栏的拟定,因为它既要符合单元目标要求,体现一致性,又要避免材料之间内容的趋同,体现差异性。学生在拟定“线索”时,常常出现关键词重复交叉、重要概念理解不清、语言表达拖沓赘余以及顺序安排混乱等问题。尤其需要师生一起反复推敲和琢磨。
以部编2016 年版语文七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为例,这一单元的单元目标是抓住关键语句,了解不同时代的少年儿童的学习状况和成长经历,感受永恒的童真、童趣、友谊和爱。在这一目标下,有学生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拟定的“线索”为“手法”“情感”“结构处理”和“句式积累”,存在表述不够准确、顺序不够合理和“线索”之间重复交叉的情况。经过反复引导,该生最终将这课“线索”调整为“语句赏析(主要对应课文第二段的学习)”“人物形象(主要对应文章后半部分的寿镜吾老先生)”和“情感态度(主要探讨作者及读者对百草园生活和三味书屋生活的看法)”,这样就清晰明了了。
(三)实践难点之二
二是用图文结合的方式简洁直观地呈现。这要求学生不是照搬笔记,而要经过自己的消化和整理,甚至要能恰当借鉴其他学科的符号和图标等。这里的“其他学科”主要指数学,数学学科中的纵横轴、抛物线、大于小于等于符号,甚至加减乘除等都能为单元笔记整理所用。
例如,在整理部编2016 年版语文七年级上学期第六单元的单元笔记时,两位学生创造性地运用了文字和图表相结合的综合呈现方式,区分了颜色,进行了标注,表述准确简洁,线索同中有异,具体笔记各有侧重,能有效地梳理所学,掌握所学。一是纵横轴图:这是为《赫尔墨斯和雕像者》作的情节梳理,赫尔墨斯以为自己的雕像会是价格最高的,学生就假设价钱会从一个银元到三个银元进行变化,但实际情况是赫拉的价格比宙斯高,赫尔墨斯的是添头可以白送,所以呈现出来就是蓝色实线和红色实线表明寓言中的实际情节和价格,蓝色虚线表明赫尔墨斯想象出的情节和价格。一实一虚,一蓝一红,一上一下,对比鲜明,特别符合赫尔墨斯最后的心理和故事的寓意,更突出了讽刺效果(见图1)。
图1
二是大于号对比图:“现实:狮子>蜘蛛>蚊子VS文中:狮子<蚊子<蜘蛛”。这是为《蚊子和狮子》所做的形象对比,“VS”前表示的是三种形象在现实中的实力对比,“VS”后表示的是三种形象在文章中的对比,两相对比,就能清楚地揭示现实与文章间这些形象的不同或是矛盾,能更近距离地发现文章在形象和情节设置上的妙处,能更深入地理解寓言的寓意。
在这里,学生将一般使用在数学等理科学科中的符号和图表运用在语文单元笔记整理中,灵活地实现了知识之间的转化,是综合能力的体现。这一点正符合深度学习的“迁移与应用”[1]特征。
单元笔记教师不提供,需要学生自主整理,体现学习主体性;每个学生整理出的单元笔记不尽相同,体现个体差异性;不同于传统教学中的单课笔记,体现知识系统性,能极大地提升其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品质。这样一单元一整理,是对所学进行及时回顾后的筛选,是去芜存菁,是“厚积薄发”,是一条落实单元教学,推进深度学习的高效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