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政策对研学旅行市场的影响

2022-11-03王希娟

当代旅游 2022年4期
关键词:研学双减旅行

王希娟 刘 勤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湖北宜昌 443000

引言

2021年7月24日,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政策出台严禁校外培训机构资本化运作,将学科类校外培训企业推到了风口浪尖。

与教育培训行业受到的毁灭式打击不同,研学市场受到的影响更加隐性而长远。从表面上看,研学旅行与双减政策关联度并不大,双减政策旨在减轻中小学生们的课业负担,打击“补课”“超前学习”等学科类培训,而研学与营地教育行业,其核心是课外实践与素质教育,与政策并不冲突。但研学旅行与校外教育培训的主要服务群体都是我国的中小学生,所以研学旅行机构同样也是培训机构转型的选项之一。要分析“双减”政策对研学旅行市场的影响,首先要总结我国研学旅行市场的发展现状。

一 研学旅行市场现状

广义上的研学,即研究性学习,国际上统称探究式学习,研学旅行则是“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也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狭义上的研学定义来自2016年发布的《研学旅行服务规范》,“研学旅行是以中小学生为主体对象,以集体旅行生活为载体,以提升学生素质为教学目的,依托旅游吸引物等社会资源,进行体验式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教育旅游活动”。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中这段话主要讲述的是在暮春时节天气和暖、春耕完毕的时候,五六个成人带着六七个少年一起踏春,他们一起到沂水里游泳,在舞雩台上吹风,结束踏春后,他们又唱着歌回家了。这描绘了两千多年前探究性学习与旅行融合的愉快画面。如今研学旅行市场虽然发展十分迅速,但是研学市场的现状也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课程主题单一,“重旅轻学”现象严重

经过5年的发展,研学旅行已经在全国各个中小学校普及开了,学生对于研学产品的满意度较高,但是学生的研学效果并不稳定。教师和家长对于研学产品有着更高的要求,希望研学产品能更关注研学而不是旅行。

学校为节省时间、交通、食宿等成本,希望在短时间内安排尽可能多的参观考察,造成学生的研学旅行往往疲于奔命。这种重“数量”轻“质量”的做法,表面“学得多”,其实“记不住”更“忘得快”,学习到的知识更是十分有限,离研学旅行主动学习、探究发现的初衷相去甚远。

同类主题不同地点的研学活动从课程内容到学习活动都十分类似,多数产品存在游而不学的情形,既没有探究的过程,也没有学习的结果,学生在过程中缺乏研究性学习体验,与学校组织的春游等活动并无本质区别。

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有以下3个原因:第一,没有紧密联系学校教学课程,研学企业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还缺乏课程意识,没有将其与学校内的教学安排进行关联。第二,学生学习动机调动不够。虽然学生对于研学旅行充满了热情,但他们的首要动机是校外活动取代了校内的学习,对旅行的期待远大过对内容的探究欲望,缺乏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学习主动性、目的性不够。针对小学四至六年级学生的调查显示,有近三分之二的学生期望研学旅行中的活动能够让他们尽情玩乐;第三,对“旅”“学”关系认识不够。人们通常只看到旅游能增长知识、促进学习的一面,却看不到两者的对立关系。旅游的重点一般在于休闲、娱乐、打开眼界,但是目的性相对较弱,而研学则是有计划、有组织和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有相对规范的程序和步骤,两者的目标、过程和结果都有着巨大的差异。

(二)研学导师水平参差不齐,影响课程质量

随着全国中小学研学热度不减,从业人员的需求量与日俱增。研学导师既有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强的专家,也有从旅行社和教育培训机构转型而来的教师,从业人员水平分化较大。

研学旅行是以教育为目标、以旅行为载体,是学校集体组织在国内的研究性学习教育活动,没有针对性的课程计划和实现课程的研学旅行指导师就不是研学旅行,研学导师对研学旅行的质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要让学生在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中从实践到认知的感悟,需要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围绕教育主题思想和教学目标,开展富有成效的课程设计、教学组织、活动带领、分享引导和价值澄清等教研工作。研学的主题通常涉及很多人文、科学等跨学科的知识,研学机构里知识全面并且能够胜任研学教师岗位的教师明显不足。大部分研学指导教师实践经验不足,还缺少指导研究性学习的经验。

(三)研学旅行经费负担重

现阶段的研学旅行费用主要靠家庭承担,但研学旅行已经覆盖了中小学生每个学期的学习,这是一项持续性的重大开支,困难家庭难以承担这项支出。

为了研学旅行的广泛和长期发展,政府正在积极寻求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筹措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经费,加大经费投入,探索建立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共同承担的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鼓励通过社会捐赠、公益性活动等形式支持开展研学旅行。

(四)初级研学市场已经形成,消费习惯逐渐培育

经过5年的发展,研学旅行行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市场基础,培育出了我国第一批专业的研学旅行从业人员,形成了初级的研学市场。从需求端来看,由于对学生出行安全的担忧、经费不足、包括近两年疫情反复等现实原因,学校包括家长的需求是处于陆续释放、时紧时松的状态。

从供给侧来看,过去的5年更多是在进行市场教育与培育、产品与服务的研发、探索和创新、产品供给总量增长之中,市场的成长比较粗放,产品质量不高,但是成果还是十分丰硕的。形态各异的研学机构开发出来丰富多彩的初级研学旅行产品,而部分公共文化场馆、景区则开发出了稍具深度的研学课程,两种类型的产品给了学校、家长和学生们更多的选择。研学导师这类新兴的职业开始涌现,高职高专开始开设研学旅行专业,都有助于行业的孕育和发展。

二 “双减”政策下,研学旅行的机遇

(一)校外培训市场向外分流,研学旅行受到关注

“双减”政策的高压之下,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开始大面积裁员,万亿级体量的校外培训市场需要向外分流。在这个过程中,研学旅行市场受到各方关注。

校外培训结束后,孩子们将会拥有大量的空闲时间,包括了工作日的晚间,周末及节假日、寒暑假这样三种空闲,这必将引来激烈的市场争夺战。

由于教培机构被迫“转型”素质教育,加大在研学旅行与营地教育的投入,在学校教育的完善和政策的配合下,家长的观念将从寄希望于孩子参加校外学科培训来增长知识转变为选择知识教育和旅行结合在一起的研学旅行,研学旅行市场也必然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二)周末研学市场发展的机遇

“双减”后,中小学生的课业压力减小,让孩子走出去,接受大自然和社会挑战,对拓宽他们的视野,磨炼他们的意志力更有益处。

以营地教育为例,原来的营地教育基本都是夏令营、冬令营这种长期班,“双减”政策长期作用后,一日营、两日营的短期课程产品未来可能有很大的市场空间,抓住“周末教育”这个点,把周末的营地教育产品做大做强也是研学市场的发展契机之一。

(三)研学市场发展更加规范

“双减”后,教育相关企业可能要面临更严格的资质审查,原来研学行业没有明确的政策法规进行规范,师资与课程内容等方面都有较大的自由度,但未来随着监管趋严,企业资质、教师的资格、课程内容都将出现明确限制,这将会促进研学市场更加规范。

三 “双减”政策下,研学旅行的挑战

(一)研学旅行赛道将涌入更多竞争者

目前的研学行业从业者将面临的最大的竞争对手,极有可能来自现在亟需转型的校外培训机构。培训机构积累了大规模客户群体,如果培训机构转型做研学,这些数据将成为其最大的优势,而这种优势是现在一般的研学旅行企业难以企及的。

从长远来看,“双减”政策将使得许多专业教培机构把重心由课程培训转向研学业务,倒逼整个行业实现升级,未来或许会有更多有资本、有师资、有专业课程设置体系的教培机构涌入研学赛道,促使企业间产生良性竞争,加速推进其标准化,规范化,让行业向好的方向发展。

(二)研学市场竞争刺激课程升级

行业竞争对手数量增加,也将促使研学旅行的课程内容与形式得到进一步优化。现阶段的研学旅行内容承接学生综合实践教育体系的要求,主要集中在“国防教育与红色教育、劳动教育、创客教育”三大领域,而对中小学教学内容更了解的教培机构在向这些领域转型时,将提供与现阶段的“旅游参观”为主的研学完全不同的、更为专业的课程。他们将充分发挥自己在教培行业中的优势,优化研学旅行的内容,为学校的实践教育提供更多的选择。

(三)研学企业融资难

“双减”政策将会使企业融资变难,企业将更重视盈利能力和保持现金流。“双减”政策中提出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等内容让资本开始加速撤出教育培训行业,使得研学行业与营地教育行业在得到融资的可能性变得十分渺茫。

企业上市的道路基本被政策堵死,未来做营地教育行业的企业得到投资的可能性很低,业务经营全都要靠自有资金,企业发展速度、人才引进都会受影响。

四 研学旅行市场的应对措施

未来的研学从业者将要面对教育生态和旅游生态的“双变化”,学校、家长、学生越来越清晰的出行需求目的。研学旅行行业,这条看似充满机遇的路走起来也要更加专业、专注和具备创新能力。一方面要看到机遇,另一方面也必须对竞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一)认清形势,不打擦边球

学科培训市场紧急刹车,但家长对学科培训的需求降温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一些擅于“钻空子”的机构抱着侥幸心理,利用家长无所适从的焦虑,在寒暑假推出一些有擦边球性质的研学产品,将学科培训类内容用研学的名义包装,在实践中也受到了惩罚。

这次国家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整顿,说明了政府整顿的决心,研学产品不是学科培训的包装纸,这是所有的研学企业都需要认识到的现实。

(二)积极与学校合作

“双减”政策的中心思想,是要明确学校在教育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学科类教育要以学校为主,校外机构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学校的任务也更重了,搞好学科教育的同时也要丰富和拓展课后服务,只靠学校自身的资源和师资力量是不够的。

《意见》中也提出“课后服务不能满足部分学生发展兴趣特长等特殊需要的,可适当引进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这一条其实非常适合研学旅行企业,因为研学类机构既属于“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又跟教育息息相关,而且这几年教育部门对研学旅行也是重视的。

研学旅行企业可以研发出适合学校日常课后服务类的产品,更高频、更深入地与学校合作。这将是一条既稳妥又前景广阔的出路。

(三)研学旅行需要更丰富的产品

随着研学旅行市场需求的增加,产品也需要更丰富、更多层次,特别在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导向下,多层次、多水平、多主题、多形式的研学旅行产品亟待开发,市场细分更加精准。

产品的定价也可以根据不同的主题和目标进一步的多样化,可以面向更广阔的市场。

(四)整合各方资源,打造研学基地和产品

研学旅行的实施与普通的教学活动有着巨大的差别,它具有综合性、复杂性的特点,需要多行业、多部门的配合。研学基地的建设也需要各方共同建设和打造,单单只依靠教育部门或者旅游部门中的某一方是没有办法完成的。

自2017年起,教育部每年在全国遴选包括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国防科工、自然生态等主题的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而这些基地也包含了部分景区、文博馆等,被选中的基地可以得到教育部门的专项拨款。虽然基地的数量不多,还远远不能满足各地研学旅行的需求,但它明确了各个部门在研学旅行中应该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责任,对于研学旅行的未来发展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五 结语

研学旅行经过五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但是行业发展还比较粗放,课程内容、师资、形式都需要进一步的提档升级。国家双减政策的实施对研学旅行市场是冲击也是机遇,在未来的发展中还需要政府、学校、市场三方共同合作,研学旅行才能有进一步的提升。

猜你喜欢

研学双减旅行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快乐研学之旅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基于研学旅行的地理综合思维培养例析
紧绕目标定位 开发研学课程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小黑的旅行
夏日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