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非典”到“新冠”:旅游业风险治理体系研究

2022-11-03王建英黄永胜

当代旅游 2022年8期
关键词:旅游业景区新冠

王建英 黄永胜

太原师范学院,山西晋中 030619

引言

2019年年底,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肆虐,从武汉最先发现疫情到全球蔓延,从最初的被动应对再到中国经验传世界,全国上下将中国精神和大国担当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新冠”疫情让旅游业遭遇重创,旅游业风险治理成为后疫情时代行业复苏关注的重点。

一 相关概念阐述

(一)公共卫生事件与旅游业危机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且可能造成或者已经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政府相关部门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危害和涉及范围,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为I级特别重大、II级重大、III级较大和一般级。

旅游业危机是指所有可能影响企业及其产品长期信誉,干扰企业正常运营的情况。也可以是影响旅行者对旅行目的地信心并且对正常经营的旅行机构造成干扰的非预期性事件,此类事件形式多样,发生频繁。公共卫生事件之于旅游业的危机是突发性的,且牵涉面较广。

(二)“非典”与“新冠”的区别

第一,病毒不同。两者都是由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肺内炎症,但引起非典的是SARS冠状病毒,引起新冠肺炎的是新型冠状病毒。

第二,都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性比“非典”更强,传播速度更快,传播的范围更广。

第三,临床表现不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主要是中低程度的发热、干咳和乏力,部分患者伴有消化道症状,而且有很多无症状感染者,而非典患者体温多高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

二 疫情后旅游业发展趋势

(一)生态游备受关注

由于疫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所以疫后旅游者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安全成为一项最重要的考察因素,更倾向于到人群密集程度小、健康安全的地方。因此,生态旅游、健康旅游在未来的发展形势大好,自驾游更加灵活化、私密化和定制化,避免了旅游者在疫情期间与陌生人有过多的接触。

(二)旅游在线预订平台迎发展良机

景区门票在线预订市场增长潜力大,美团团购、携程旅行、同程旅行、去哪儿等线上预订平台交易量增长迅速,一超多强格局已形成。随着人民物质生活的丰裕,旅游行为成为人民的高频刚需,全域旅游迎来爆发性增长。

(三)旅游业将逐步复苏

旅游业受环境的影响很大,疫情虽然使旅游业遭受了沉重打击,但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弹性和张力。如今,旅游业国内大循环已呈现出良好态势,人们的出游消费需求不减反增。我国巨大的内部市场需求、广阔的地域和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为未来我国旅游产业的辉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 两次疫情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

“非典”与“新冠”可谓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面临的最大的两次公共卫生危机,但两次疫情对于旅游业带来的影响也有所不同。

(一)非典疫情对于旅游业的影响

2003年的“非典”给许多国家的旅游业造成致命的打击,尤其是作为旅游大国的中国,对于中国旅游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对于国内接待境外游客的影响较大。根据当时的数据表明,2003年3月份入境游客同比下降6.5%,是中国十年来首次出现的单月入境游客人数下降。其二,相较于入境游客业务,国内旅游行业同样遭受到了巨大的打击。根据当时报道的数据显示,2003年全年国内游客出行人次同比减少了2.5亿人次,下降约28.5%。而以往的旅游热门时间段“五一”黄金周,出行人次直接下降90%。

旅游业作为一个综合性的产业,与餐饮、住宿、交通等行业密切相关,旅游业的不景气也自然地导致了这些行业的萧条。调查资料显示,国外游客在餐馆、购物、娱乐以及住宿方面的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约为45%,2003年4月“非典”期间,入境旅游外汇收入为8.99亿美元,同比下降约49.35%。国内疫情较为严重的北京、广州等地,旅游业的收入下降均在65%左右。

(二)新冠疫情对旅游行业的影响

短期来看,在疫情暴发时间段,旅游行业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凤凰网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27日,疫情期间我国共有6454家涉及旅游业的企业注销,包含旅行社、酒店、景区相关企业等多个类别。“新冠”的肆虐下,旅游业可谓是受影响最为严重的行业。

从长期来看,因为此次新冠疫情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巨大、感染性强,因此疫情防控的持续时间与旅游业受到的影响期被无限拉长。另外,国外的疫情仍然肆虐,在全球抗疫的大环境下,出国旅行甚至成为人们谈之色变的一件事,国际旅游业务几乎被一刀切。

(三)两次疫情对旅游业影响的差异

因为引起这两次疫情的“SARS”病毒与“新型冠状病毒”具有非常大的区别,所以对于我国旅游业的影响力也是截然不同的。“非典”具有更强的严重性与更高致死率,而“新冠”的传播性则比非典强出了好几个等级。因此在防控上新冠疫情的防控难度高于“非典”。

从时代环境来看,2003年与2020年的中国经济规模已经不能同日而语。2003年的中国正处于经济上升期,加之非典疫情的持续时间不是很长,旅游业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恢复与进一步发展。但是反观2020年,新常态下我国本身经济增速放缓,经济增长压力巨大,并且“新冠”的波及范围与持续时间都是前所未有的,这直接影响灾后我国旅游业的复苏。

从市场规模来看,2003年 受“非典”影响,全国旅游总收入由2020年的6000亿元降到4800亿元;2004年,旅游市场恢复正常,全国旅游总收入增长至6840亿元。2019年,国内旅游人数60.4亿人次,旅游总收入6.5万亿元。2020年受“新冠”影响,旅游业总收入为2.2万亿元,比2019年下降61.1%。

从国际环境来看,“非典”发生时,国际间的人口流动性远不足现在。这十几年来交通水平高速发展,也直接导致疫情来临时全世界每个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在新冠疫情爆发的近两年来,全世界每一个国家都遭受到了疫情的冲击。在国际旅行逐渐成为一种潮流的当今社会,持续的疫情导致国际旅行的规模大幅度的缩水。

综合来看,新冠疫情这一规模空前的公共卫生大危机之于旅游业的影响是非典疫情远不能及的。

四 旅游业风险管理对策

(一)国家层面更加重视

此次“新冠”从出现第一例患者起首次官方通报时间相对于“非典”来说更早,第一批抗疫专家赶赴疫区一线时间也更早。通报疫情后的第 4 天,国家疾控中心启动一级响应;国务院随即发出通知延长春节假期,教育部同时通知延期开学。

法律方面,“非典”发生的5月实施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次年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此次新冠疫情发生时,国家法律法规更加健全,多部委联合针对交通运输、物价等众多问题制定了应急预案,各地政府部门依据法律紧急启动响应、积极采取防控措施。

出入境政策方面,国家主动出击,暂停了公民出境旅游和学术文化交流活动,通过境外包机协助华侨人员回国,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国家政策转为对内防扩散、对外防输入的常态化防疫措施。

新闻舆论方面,相比“非典”时期,更重视倾听民间“声音”,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并能够及时介入调查并予以监督。新冠疫情信息利用大数据内容,通过抖音、头条、微信公众号等网络自媒体平台及时进行信息公布,让广大人民群众在第一时间了解新冠疫情现况,降低群众的心理压力。

(二)地区层面积极响应

以感染人数最多、最具代表性的北京和武汉两座城市为例,两次疫情下地方政府的治理也有所区别。

2003年“非典”期间,北京官方并未下达停工的通知。4月23日,北京市政府提出《对非典疫情重点区域采取隔离控制措施的通告》,明确指出隔离对象和方式,并宣布全市中小学从4月24日起停课,全市公共娱乐场所从4月26日起暂停经营活动。4月下旬,北京市政府决定新建小汤山定点收治医院,5月1日,小汤山医院投入使用。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武汉市政府于2020年1月20日成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1月23日武汉市宣布封城,离汉通道全部关闭。1月24日湖北省政府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火神山医院在10天内竣工并投入使用。2月初,武汉市全部会展中心、体育场作为“方舱医院”集中收治“新冠”轻症患者。2月10日起,武汉全市住宅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2月16日起,关闭各类公共场所,必须开放场所严格实行扫码出入。零售药店出售咳嗽、退烧药物必须实施实名登记,并于事后上门检测。众多快递公司业务停运,只负责运输抗疫物资。企业复工时间不得早于2月21日,全市各高校、中小学延期开学。

相较于SARS时期,各地方政府更加愿意也更加积极地响应国家抗疫政策,各地人民的积极配合也是此次新冠疫情能够在短短数月之内得到控制的主要原因。

五 旅游业发展策略

(一)管理措施

2016年2月,国家发改委、中宣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绿色消费的指导意见》,国家首次明确了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特征的绿色消费行为的概念,以追求自然健康、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和减少浪费、降低对环境的破坏为其宗旨。由此可见,国家对于绿色消费十分重视。

一是减少旅游消费群体的碳排放。疫情下,自驾游已经成为常态,大量交通工具的碳排放造成旅游景区的环境污染。除此之外,多数依托自然发展的旅游景区建造大型观光旅游设备,例如缆车、观光车等机器设备,增加了旅游景区的内部碳排放,造成旅游景区的环境污染。这里给出减少碳排放的一些措施:旅游景区距离较远的旅游群体,可以减少自驾游,采用组团游的出行方式。旅游景区距离较近的旅游群体,可以采用徒步、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

二是政府加强对旅游消费市场的监管。根据“非典”经验,疫后中国人对于旅游需求会爆发式增长,旅游市场将非常火热,由此可能出现个别企业会为了盈利,大肆修建,从而造成旅游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因此,政府对于旅游市场的监管非常重要。下一阶段,政府应在旅游景区的承载能力下,严格把控景区游客人数,避免游客数量超标对景区造成破坏。对于违背绿色旅游的企业,严惩不贷。

三是通过绿色宣传提高绿色消费意识。游客作为旅游业的主体,其消费意识对于整个旅游环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监管固然重要,但只有旅客内心具有绿色消费理念,旅游环境才不会被破坏。主流媒体、景区自媒体平台应加大对绿色消费理念的宣传。

(二)发展思路

地方旅游企业可通过谋划新的发展方向达到盈利。

1 线上旅游与线下旅游相结合

在新媒体崛起的时代。景区可通过新媒体来传播自身景区的优势,从而提高自身的旅游形象,吸引顾客。例如:“秦始皇陵博物院线上智慧旅游服务”通过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智能讲解APP等新媒体传播其文化特色并利用网上店铺达到线上线下双盈利模式,通过VR观赏体验技术、360度环视技术、定位技术让线上游览的游客身临其境,发展了一种体验感极佳的线上旅游方式。

2 短途旅游与乡村旅游相结合

旅游业属于人流密集型行业,疫情防控虽有成效,但旅游景区仍需要做好疫情防控,限制旅客数量。乡村旅游与高质量的旅游景区位于城郊且旅客密度相对较低,旅游氛围和旅游产品易于被城市居民接受。疫情期间进行短途旅游,既做到了疫情防控,也解决了居民在疫情防控期间的旅游需求。乡村旅游产业可通过农家乐、采摘园、度假村、观景台等旅游产品实现,且乡村所生产的农副产品既可以销售给旅客,也可以通过短视频直播卖货进行销售,以带动乡村的经济发展。

六 结语

根据“非典”与“新冠”对旅游业的影响程度不同,国家政府和各级管理部门、旅游机构采取的应对措施也有所差异。总的来说,这次疫情的应对方法更加成熟、高效、灵活。如今,旅游业新的发展方向已经逐步凸显,旅游业国内大循环已呈现出良好态势,疫情终究会过去,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不会消失,甚至有可能在疫情后更多地释放出来,这是为有效支撑未来旅游业的恢复和发展积蓄能量的一段时间,也是提高旅游业风险治理能力的一个契机。

猜你喜欢

旅游业景区新冠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做好防护 抵抗新冠病毒
长假也救不回的景区破产
新冠病毒的自白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
My Heroes
“摘牌”
国庆节前157个景区将迎来降价
我国旅游信息化与旅游业增长关系的动态计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