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公园城市理念的旅游消费场景类型分析

2022-11-03

当代旅游 2022年9期
关键词:公园消费特色

薛 佳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成都 610041

引言

公园城市是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以生态文明引领城市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覆盖城市的大系统,是人民、城市、环境、业态有机统一的城市发展新模式。当前,新冠疫情的发生不仅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消费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对国内各大城市从文旅融合角度进行公园城市建设,探索生态宜居城市发展提出了新的需求。

一 研究现状与基础

(一)“公园城市”相关研究

纵观国内公园城市相关研究,曹世焕(2010)在借鉴各种园林城市理念的基础上,较早地提出了“公园城市”概念;燕淑梅(2018)提出以“生态+”“文化+”“旅游+”等业态模式,推动扬州市公园城市体系建设;郑玉梁(2019)将城乡融合发展单元作为乡村地区落实公园城市理念的基本空间单元和重要空间载体;吴承照(2019)对公园城市的公园形态进行了分类,并总结了各公园形态类型的规划特征。

(二)“公园城市”与“城市场景”相关研究

为了解目前国内将公园城市与城市场景结合起来研究的现状,我们以“公园城市”与“城市场景”为主题词频在CNKI中文知网文献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共找到6条相关结果。袁怀宇等人(2021)提出“智购文创”模式的公园城市建设文旅融合创新路径;何金海等人(2020)在研究天府文化的价值内涵以及公园城市对天府文化内在影响逻辑的基础上,提出了传承与发展天府文化的策略和路径;吴军(2020)和田蓉(2020)指出构建文旅新场景新业态是助推公园城市发展的有效途径:范玉刚(2020)分析了文化创意在建设公园城市中的助力作用;刘琼(2019)对公园城市的消费场景进行了研究,认为对消费链条进行数字化升级,可以提升消费场景的体验感,创新更多的消费场景;朱直君等人(2019)以成都老城为例,对公园城市语境下旧城社区的场景化模式进行了分析。不难看出,目前国内对于公园城市视角下的消费场景研究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理论体系和实证研究都还需尽快跟上。

二 旅游消费场景分类打造的可行性

旅游消费场景是基于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景点、名胜古迹、自然风貌等客观存在的物质结构,通过文化象征符号的转换,将旅游目的地所蕴含的地方文化、民族文化内涵与基本形式进行艺术加工和场景呈现,构建起由客观的场所、景物、氛围和主观的认知、审美、情感等共同组合而成的综合性文化体验。

结合吴承照(2019)对公园城市的公园形态的类型划分,只要对当地相关场景的利用方法得当,不论是哪种类型的公园形态(公园综合体系统、生态廊道系统、城市公园系统、区域公园系统),都可以进行旅游消费场景化打造,增加旅游流量与旅游消费。

(一)公园综合体

公园综合体是充分利用公园绿地环境,与周边道路系统、商业街区、居住社区等其他城市空间系统有机结合的绿色产业集聚区,同时具备休闲娱乐、文化艺术、商业服务等多种类型的城市功能。在进行旅游消费场景化打造时,可结合城市空间进行一体化设计,实现经济、社会、文化等综合效益的提升。

(二)生态廊道

生态廊道包括沿路展示大地景观特色的风景道,以主要河流为依托的绿廊、绿道,以及以主要游憩地为导向的公园道、绿道,通常情况下生态廊道中的景观要素都比较分散。在进行旅游消费场景化打造时,要合理选线,避开生态敏感区,串联、整合各景观要素,完善配套设施建设。

(三)城市公园

城市公园是位于市区,具有良好绿化环境和休闲、游憩、观光、健身等设施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作为休闲游憩的主要公共场所,包括综合性公园、专业性公园、社区公园、游乐园、广场用地等类型。在进行旅游消费场景化打造时,要深入挖掘提炼本土地域文化元素,可举办多样化的集体文化活动。

(四)区域公园

区域公园是基于城乡统筹与区域统筹考虑,联系城市与乡村的绿色开放空间廊道,包括郊野公园、森林公园和滨江滨海湿地公园等类型,一般而言会覆盖在单一行政边界内,如省、市(县),部分区域公园会跨越行政边界。在进行旅游消费场景化打造时,要兼顾区域公园的生态价值和景观价值,可突出公众教育功能和健康主题。

三 旅游消费场景分类打造的具体形态

场景不仅能满足社区居民与游客对城市功能的基础需求,还能激发文化、旅游活动的产生,鼓励居民与居民、居民与游客的社会交往。根据每类公园场景建设的不同侧重点,我们这里按照自然资源或人文资源优势的明显程度,将旅游消费场景打造的具体形态简单划分为两大类型六种形态。

(一)立足自然资源禀赋,打造山水、田园、康养类旅游场景

1 山水类旅游场景

由于度量尺度不统一(up-to-scale)的原因,并不能使用双目三维重建同样的方法去处理多视图三维重建。引入透视N点法(Perspective N Point,PNP)将双目三维重建拓展到多视图重建三维场景。有很多关于透视N点法的研究,如P3P、P4P、P5P[19-20]等。但为了提高重构算法的鲁棒性,一般使用多于4个特征点的算法来解决实际应用中的问题。PNP算法大致通过求得前两幅图像中的特征点的三维坐标以及这些空间点在第三幅图像中的像素坐标位置来计算估计第三幅视图拍摄时的位置姿态。并类推到更多视图的三维重建。

主要依托山体、峡谷、岩洞、草原、森林、雪地、湖泊、溪流、水库等特色资源,构建生产生活生态结合的乡村创生场景。围绕史迹较多、风景优美、历史悠久的地标美景进行观光游览、度假体验、风光摄影、户外运动、休闲娱乐、科普教育等多价值挖掘、多业态发展,通过景观塑造、交通改造、功能提升和业态植入,大力营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业态,实现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的创造性转化。

2 田园类旅游场景

主要依托特色镇(村)、特色农业、生产活动、乡村民俗、文化景观、民间艺术、乡村人物、生态环境等特色资源,构建生产生活生态结合的乡村创生场景。紧紧围绕乡土、田园、传统、生态等核心要素,以文化、艺术介入地理风貌、人文历史、生产方式、工艺传承、特色餐饮、民俗文化、在地产业等区域资源的创意再生,以生产、生活和生态景观场景串联乡村,实现在地文化的可视化、可体验与再创造。

3 康养类旅游场景

主要依托山林、水滨、温泉、气候、乡村、膳食、中医药、医疗、宗教文化、民俗民间文化等特色资源,构建修身养性健康养生的深度体验场景。依托良好的生态、优美的环境,建设完善的针对性健身设施、心理疏导及场所等预防性保健养生的生态环境和条件,将休闲观光、文化体验及健康养生集于一体,突出生态涵养、深度体验、度假疗养、运动康养、医疗保健、情感交互、心灵放松等功能,建成附加值丰富的宜居宜业宜游大环境。

(二)立足人文资源禀赋,打造生活、人文、产业类旅游场景

1 人文类旅游场景

主要依托遗址遗迹、历史文物、文化遗产、古典建筑、纪念建筑、现代工程、旅游商品、人文活动、风俗习惯等特色资源,构建承载地方集体记忆的文化活动场景。依托地方空间的特色建筑与文化设施,进行风貌整治、场景再现与氛围营造,强化居民的生活、历史的沉淀以及居民与环境形成的集体记忆,举办与本地历史文脉及地方特色相符的参观游览、瞻仰学习、科普教育、文娱活动、节日庆典等艺术类、文化类、体验类活动,赋予消费者最具地方特色的旅游体验。

主要依托特色街区与社区、人居环境、卫生条件、菜品饮食、人物与事件、文化艺术、民间习俗等特色资源,构建兼具旅游消费功能的宜居生活场景。紧紧围绕社区居民的生活场景,创新利用现有社区资源,增加环境小品,提高地方空间的可意象性,合理规划食、住、行、游、购、娱各业态,与现有社区业态有机融合,开展丰富的休闲娱乐、健身康体、美食品味、人际交往、购物消费等活动,形成具有独特主题氛围、居民便捷生活的新型社区品质生活消费场景。

3 产业类旅游场景

主要依托企业外围环境、场所景观、企业历史与科技、运营环节、产品服务、生活服务等特色资源,构建具有鲜明产业特色的活力开放场景。以从业人群的需求为导向,基于功能区自然环境、基础设施及文化氛围,激活产业文化的本地性,重视产业功能区内重点企业精神环境的营造,将企业文化设施和创意活动与功能区本土文化资源联系起来,打造产业体验、科普游览、体育健身、文化营建、生活休闲等活动,从而塑造具有产业特色的地域名片。

四 旅游消费场景分类打造的具体措施

在文旅融合时代,针对性的场景化构造是各类城市旅游地与旅游资源创新活化的必要方式。在进行公园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要充分保护城市中的自然与人文资源,深度挖掘本地特色文化资源,以公园体系等开敞空间为载体,形成多元文化主题的绿色空间,强化历史文化遗产有效保护和活化利用,传承城市记忆和民风民俗,留住城市的文化根脉和记忆。

(一)提炼本地文化的象征与标识

在景观与环境打造方面,要深度挖掘本地文化,提升文化的可视感与融入感。大众生活、艺术文化、产业经济、科技文化等都可以成为城市具有辨识度的本地文化符号。打造旅游消费场景时,不必一定局限于公园城市现存的实体资源,可以发掘与情感相通的元素进行符号设计,比如田园类旅游场景可以从农产品、土特产、田间劳作场景等元素出发提炼农耕文化符号,契合人们对理想田园生活的追求;生活类旅游场景可以从特色街区与社区居民的典型生活场景中提炼民俗文化符号,契合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深入研究本地文化符号的艺术价值、美学价值和时代价值,利用城市设计、景观设计等手段,从形态、业态、文态、生态四个方面入手,将本地文化符号融入衣食住行游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并构建与之相关联的文化符号体系。强化城市的标识感知,使其文化象征内涵、历史沿革与眼前的旅游场景结构形成对应关系,进一步彰显在地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本地文化被消费者理解与接纳的程度,丰富消费者的文化体验。深度挖掘与广泛宣传,打造差异化、个性化的IP或品牌,激起消费者主动探索的强烈兴趣,实现公园城市品牌建设。

(二)实现特色场景的再现与叠加

在空间与氛围打造方面,要加强文化创意内容的生产和特色场景的再现与叠加,可以将具有代表性或象征性的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进行提炼、模拟、恢复,再现当地传统地域文化场景,或者在现有生活场景之上叠加新兴文化或潮流文化场景,使得消费者以最直接的方式体验空间,从而引发消费者与场地的记忆和情感共鸣,给消费者带来无距离、全方位的深刻体验。比如人文类旅游场景可以融入历史场景,穿插城市发展断面,让消费者在游览中体验历史文化,使景观空间更加具有故事性;山水类旅游场景可以依托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自然资源,创意性叠加影视、文学、游戏等作品中与场所有关联的场景,使景观空间更加具有趣味性。

以地域文化为线索,模拟再现、叠加真实场景,在匹配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基础之上,打造受喜爱程度高、空间尺度适宜、适合全龄人群的空间场景,消费者可以近距离观赏并参与,形成有活力、有情感的文化记忆场景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消费场景,带动消费者情感。

(三)营造场景活动的体验与参与

在活动与产品打造方面,要重视营造多元情感化的氛围设计,引入体验式、互动式、沉浸式、娱乐式等多元体验形式,烘托表现场景主题,主要从主题活动策划和主题旅游线路设计两个方面入手,构建全域化、差异化的公园城市旅游消费场景,形成规模化产业集群和系列链条。比如康养类旅游场景可以着力提升区域功能形态,统筹居民生活和游客体验需要,形成具有较强场景感染力的主题旅游产品,以社区营造为重点,全面提升区域康养功能品质和生活体验。产业类旅游场景可以开发具有区域特色的研学、科普等产业主题旅游线路,立体化展示和活态传承产业价值与市场基因,充分吸引消费者的参与。

在设计体验活动和线路时,对场景内容进行合理有趣的规划,不仅可以突出场景主题,还可以丰富情感表达,实现对场景的深度参与。情景交融的场景体验,可以全方位提升各类旅游消费场景的感知水平,从而使消费者的场景化感知最大化。

五 结语

公园城市的旅游消费场景打造,需要结合中华文化和城市特色,探索全面系统的路径与方法。无论是立足于自然资源禀赋,打造山水、田园、康养类旅游场景,还是立足于人文资源禀赋,打造生活、人文、产业类旅游场景,都需要充分提炼本地文化的象征与标识,实现特色场景的再现与叠加,营造场景活动的深度体验与参与。

猜你喜欢

公园消费特色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在公园里玩
“新青年消费”,你中了几条
消费舆情
信用消费有多爽?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一见如故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