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策略

2022-11-03

当代旅游 2022年9期
关键词:农耕文旅农民

高 帅

郑州科技学院,河南郑州 450000

引言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社会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农村文化、农业文化等需求逐渐浮出水面,既是一种软实力的体现,更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核心力量。

一 农村文化目前所面临的困境

(一)农村文化的传承断代

我国人民几千年来一直依赖土地生存,农耕文明早已深入骨髓。在古代,一方面国家的主要收入来源需要靠田赋,另一方面广大农民的主要收入,甚至是唯一收入要靠基础农业生产,国家也好,农民也好,离开了土地就无法生存。然而现在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先进生产力的迅速崛起,城镇发展规模和工业化的发展势头日益强大。新建城市的迅速发展,对日益落后和封闭的农村文明进行了无情的冲击,这种冲击的力度超乎了一般对农村文化的认知,新兴城市的崛起,对农民产生巨大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力是前所未有的。大量的农民进入城市打工,慢慢定居到城市。农民在城市可以有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同时相应也可以获得更高的回报。随着大量农民定居城市,很多农村地区出现“留守村”。农民离开土地之后,农村严重缺乏劳动力,甚至有些地区只剩下老人和儿童,成了名副其实的“留守村”,这也成为一种新的社会问题,久而久之,没有主要劳动力支撑的农村逐渐地开始走向衰败,农村文化逐渐流失,农村文化的未来面临巨大的困境。

(二)对农村文化产业的重视度不够

农村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几千年来农耕文明使农村本身就有十分丰富的文化资源。中华民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自近代以来,老百姓由于战争、灾难等各种问题面临生存挑战,使得农耕文化逐渐流失、荒废,久而久之,农民的基础物质生活保障受到影响。哪怕是在当下的老百姓都已经衣食无忧,但是居安思危已经成为农村文化的座右铭。忽视农民对文化的需求,农村文化就会落后,最终无法跟上经济文化的发展。第一,农村文化输出内容过于简单。精神层次的文化在农耕文明中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农产品大部分仍然以原材料形式进行输出,没有自己的品牌和文化作为支撑,没有亮点。整个文化产业没有系统形成,对经济的支撑还不够,农村文化产业本身的价值也没有体现出来。整个农业文化市场还不健全,还不能形成有效的循环体系。第二,国家已经在推动农村文化产业建设过程中有一些相应的政策指引和侧重,但市场反馈却微乎其微,换句话说就是并没有彻底转变当下农村文化的困境,农村文化不管是从自身的创造上,还是对于服务方面的升级都是不达标的。当下的农村文化过于单一,对于真正的生态农业文化,旅游农业文化还有待开发,以农业文化为主的产业和链条中的系统服务还没有完全被开发。第三,整体的文化产业格局相对不够系统,形态分散化趋势明显,完整的、系统的产业链尚未形成。绝大多数的文化产业仍然以手工业为主体,市场份额也不是很高,位置也不是很集中,没有办法形成大规模系统化的生产,进而品牌形成的速度也就较慢,品牌影响力自然跟不上,更谈不上产品的营销和文化的输出。

(三)农村文化自身的价值观念发生变化

新时代的文化对农民的精神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各种文化犹如炸弹一般狂轰滥炸,使本来学历不高的农民在文化的接受和学习上容易走偏走反,形成固有的片面化认知。第一,一部分农民在精神方面的信仰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当今高新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农村文化渐渐淡化的大趋势下,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只顾眼前的经济利益,夸大经济利益的地位,内心世界被经济利益填充饱和,进而自身却忽略了文化精神的重要性。第二,在自媒体时代到来之际,无论是农民还是其他人群都受到一定外界价值观的影响,例如拜金主义等等。大家逐渐在既得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慢慢沦为了金钱的奴隶,失去了最本真的自我,进而优秀的传统文化就渐行渐远。第三,我国的优秀传统美德受到了威胁。有相当一部分人对成功的定义过于单一物质化。自身的优秀传统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挑战,外来文化与农耕文化的直接对立,导致人们对自我文化的怀疑,进而对文化自信的基石开始消减,对自己的文化也开始不自信,久而久之,农耕文化的价值观也开始有了变化。

二 推动农旅、文旅融合发展,振兴农业文化

(一)加强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这绝对不简简单单地表现在农村的“大戏台”,同时也要加强各种健身设施、娱乐设施。更重要的是要加快农村旅游文化和农耕文明的结合。比如举办农业旅游、城镇农业交流学习。集中组织农民学习网络技术,学习农业文化,利用先进的技术传播农耕文化,传播地方特色的文化,使地方文化和城镇文化相融合。文化的传播可以多种多样,网络直播,平台带货都成了当下的主流,卖货的同时其实也是文化的输出。在这样新兴的模式带动下,为文旅融合寻找新突破。既能达到丰富农民业余生活的目的,又可以实现农耕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进而对农耕文化进行了新形势的传承。要系统化地开展文旅活动,开展专题讲座,增加农民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要加强文旅融合,增加城乡互动,挖掘地方特色,使文化的融合是无缝的,是高效的,最终使更多的农民和城乡经济体更加积极地加入乡村振兴这支共同富裕的大队伍中。要让农村有更加大的魅力去留住年轻人,使年轻人不用背井离乡就可以有一份很稳定的收入,使年轻人对当地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使年轻人更加青睐农村,热爱农村,对农耕文化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并在此基础上拓展思路,开发出更多有效的农旅融合新路径。在农村振兴中大展才华、大施所能。最终我们还是要回归道德,让道德能够根治民心,不能让守信用、守道德的人寒了心。我们要让社会公德通过文旅融合的新路径逐渐地走入大家的内心,进而进入一个良性循环周期,我们要向村民传递我们当下的社会正能量,培育和谐的民风。

(二)人民群众始终是文旅、农旅融合的主体

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文化传承的最终落脚点,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我们共同的目标。首先,要增强大家的主人翁意识。最广大的农民是农业文化实施的主体,最多的获益者也是农民,所以不可以轻视农民在农业文化中的传播作用,他们是农业文化真正的传播主体,农民自身对文化有了深刻的认识,不仅仅是对文旅融合有很大的帮助,更为重要的是对农耕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了本质的保障,要主动激发农民的活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鼓励大家主动参与到农村文化和经济活动中去。更要强化农民的思想素养,强化农村的文旅风气,既要接地气,又要搞经济。要引导大家成为农业文化的传承者和开拓者。其次,要让农村有德高望重的长者发挥领导模范作用,在同村同乡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让农民感到不是强制做,而是真心实意对大家的幸福生活有帮助,对农业文化的深耕有益处,对子孙后代的发展有帮助。这些有威望的长者对本地区文化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对地方习俗把握更加准确,自身的威望能够起到一定作用同时,自身的经验和能力也能够使当地的百姓信服,对文旅的拓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所以要为这些德高望重的长者提供平台,使他们能够为乡村振兴提供一定的力量。同时还要挖掘民间艺人积极加入文旅融合的道路中来,一开始出于生计原因,可以鼓励民间艺人采取兼职的方式进行文旅融合的创作,随着时间的推移,文旅路径的成熟,可以开拓出更多的途径,这对民间艺人有更强的吸引力。

(三)加快推动农旅文化的转型

在既有的优秀传统文化下,人民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就是党的不懈努力和追求。对待传统农村文化既要有传承传统的意志,又要有推陈出新的勇气。要树立自己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对乡村文化、民间文化、历史文化的自信,这种自信是更加持久和深远的一种自信。

在文旅融合过程中有很多代表性案例。例如建业集团南阳独山田园综合体项目总投资20亿元,占地面积约4800亩,建成后将以月季、艾草、独山玉产业为支撑,形成“农—旅—产”闭环发展新模式,直接带动近万人就业,成为豫西南特色农业产业园、乡村振兴示范区、独山玉文化研学体验基地。此次项目开工,既是落实南阳与建业集团战略合作协议的实际行动,也是推动产业强市、乡村振兴和文旅融合发展的具体举措。同时也为进一步推动农旅文化转型寻找出一条新的途径。

要保护好乡村文化的遗产。文化遗产不仅仅是一个时代的记忆,更是一个民族对文化的自信,也是农村自己本身的独有标志。因此,不仅要保证一定配套的资金补充,修缮和保护文化遗产;同时也要加强宣传教育,让大家有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和责任,自觉保护遗产;对农村文化市场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切实做好农村文化的传承工作。还要全方位、多渠道打造农村特色文化。农村有自己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特色,文旅融合过程中也要融合地方习俗以及地方特产,开发全方位的农家旅游产品,使传统的旅游业增加更多的文化乐趣和农耕体验,让旅游者能够返璞归真,找回归属感。农村旅游与其他的旅游不大相同,农村旅游除了体验民俗风情,品尝农家美味之外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对寻根文化的认可和归宿,这份人类的归宿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从未如此强烈。如果能够更大效率地使文旅融合,既传承传统文化,又能够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那么农旅融合之路就会越走越宽。高效率、配套式地开发农村旅游不仅可以解决农村就业问题,缓解地方就业压力,更加有利于文化与经济的有效结合,进而更加快速地实现城乡一体化。

(四)大力发展相关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是经济的一大支撑,文化产业做得好既能够振兴农村文化,又能够为经济建设巩固基础、添砖加瓦。首先,要加快文化产业的升级。尽快实现经济一体化的模式,调整相关产业的经济结构,快速实现产业经济结构的升级,坚持产业和文化并肩齐行,两者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充分挖掘本土文化的内涵,打造文化品牌特色,贯穿高效发展的新理念,形成与之配套的产业文化价值体系,实现本土文化与市场文化的有效衔接,进而运用文化自身的魅力去吸引资本,构建以文化为主旋律的消费理念,充分挖掘农村文化与经济的相辅相成作用。其次,健全规范文化市场的风气。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力引导作用。要因地制宜,多地区共同交流学习的同时更大范围地去参观交流,也可以去参观国外的农旅融合成功案例,学习当地的政策模式。再次,推动农村文化场馆的硬件设施建设,加强对道路的修缮工作,加推各种新型多媒体的互动,使文旅融合路线快速在地方生根发芽,做到既要快又要好,为文旅融合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为进一步实现城乡文化的一体化建设,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提供基础保障力量。最后,文化产业本身就是一项上层建筑产业,它需要大量高素质、技能过硬的高级知识分子的加入才能保障有序进行。所以,要加大对人才的引进力度,本村的优秀人才毕竟是有限的,如果有了外来人才为之注入活力,农村文化的创新融合之路便有了更加稳妥的发展路径。这里面既要自己的文化对外来人才的吸引,同时,也需要政府主导部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不仅要引得来,更要稳得住。主流媒体要充分发挥号召的作用,不仅仅是对人才引进的呼吁,更多的是对当地农村文化的认可和挖掘,这种深入的挖掘更加有助于加强文旅融合新路径的信心,提升农民和有识之士的认可和归属感,提升他们对农旅融合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 结语

农旅文化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更是民族传统文化的源头。乡村振兴中的文化和旅游相结合的发展道路,能够有效打造特色文化乡镇,从而实现乡村振兴。文旅、农旅融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以文旅、农旅融合为方向的乡村振兴势必会成为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的中坚力量。

猜你喜欢

农耕文旅农民
对比示范,才是打开农民心结的“金钥匙”
小酸枣打开农民就业增收路
耕牛和农民
农耕劳作磨毅力 南泥湾精神记心中
深度拓宽文旅融合边界
云南出台13条措施支持文旅行业
冰雪文旅乘风起
农耕感怀
文旅地产或将逆风飞扬
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