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旅游资源高质量开发利用研究
2022-11-03刘雁南
刘雁南
榆林学院,陕西榆林 719000
引言
榆林自古以来都是一个农牧文化交融、多民族聚集融合的地区,在文化上呈现出来明显的多样性特征,而且具备了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但榆林目前的旅游行业仍然处在初期的发展阶段,关于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研究也处在初期阶段,榆林当前的文化产业正在蓬勃发展过程中,旅游行业发展也将迎来一个新的局面。本文主要对榆林当前的旅游资源开发及保护现状进行探讨,同时对于榆林旅游资源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出了一些见解。
一 榆林旅游资源现状分析
在榆林市长城沿线上分布着神木、府谷、横山、靖边和定边等一些区县,长城是中国古代农牧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分界线,中国历代王朝修筑的长城斜穿整个榆林。
(一)榆林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现状
榆林各区县分布在长城内外,这里以府谷县为例进行探讨,根据《府谷县志》的相关记载,在民国初年仍然沿用清朝制度,长城内制度不变,但长城外增设古城、哈拉寨、他儿坝、界地等几个地方,所辖村落达到938处,其中343个村庄坐落在长城以南,595个村庄坐落在长城以北。
榆林一直以来都接纳城区农业和畜牧业,农业和畜牧业是以明长城为主要界限,长城以南农业发展为主,长城以北草滩区畜牧业发达。
(二)榆林人文旅游资源现状
1 遗址类文化遗存
史前石城遗址。根据现代考古发现,榆林整个北部地区在仰韶后期阶段突然出现了大量的石城聚落。自此开始在榆林北部及其邻省的内蒙古东南部和晋中北地区长期流行这种聚落形态,而且在榆林北部地区也发现了商周时期的李家崖文化,使得该地区成了一个传统文化现象特征异常明显的地区。
2 长城及各类堡寨遗址
中国古代王朝为了抵御游牧民族南侵而修筑长城,榆林处在农牧业发展的交界地带,因此也是历代王朝修筑长城的中心区域。根据现代考古发现,在榆林境内分布着战国、汉、唐宋和明等各王朝修筑的城、堡、寨等,其中境内长城就包括了战国、隋和明等。战国秦孝公元年,魏国修筑了一条起于佳县,横跨米脂、绥德和延安,一直延伸到华阴一带的长城,整体长度达到300余里。秦昭襄王为抵御北方胡人入侵,修筑了起于甘肃临洮县,北至内蒙古准格尔旗东北黄河沿岸长约1700公里的长城,该段长城经过了榆林的靖边、榆阳、神木等地,长度达到455公里。在对陕西长城资源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发现,榆林神木、靖边、定边等地方发现了一条隋朝约500公里的长城,而且该段长城与秦昭襄王时期的长城类似。此外陕西榆林各区县还分布着大量的堡、寨等。
3 少数民族城址
在陕西全境分布着20多座魏晋北朝时期城址,其中大部分都分布在榆林。其中统万城、丰林故城等都属于规模较大的一类,而且统万城是当前世界明确记载保存完整的唯一的匈奴沙漠都城。
4 武将文化遗存现状
麟州故城。根据史料记载, 唐玄宗开元十二年修建了麟州,该故城的修建主要为镇抚党项余众。后唐时期契丹入侵,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杨弘信作为一方土豪自立为刺史,自此开始杨家世代在麟州主政直到后期归顺北宋,在明正统八年修建神木县城后,麟州故城才被迫废弃。杨家世代镇守此处,因此得名杨家城,北宋时期一直将杨家城作为重要的军事政治中心。
府州折氏文化遗存。至今保存完整的府州则是遗迹、遗物主要有抚州城、七星庙及大量堡寨、墓碑、墓地等。在府谷县孤山镇发现了折氏家族墓地;西夏的入侵使得折氏家族墓地遭到严重破坏,因此目前关于折氏墓的记载非常简略。
七星庙地处巫山堡北门山梁上,原本属于一座道教庙宇,在北宋名将杨业与佘赛花于此成婚后,七星庙与府州折氏联系起来,也因二人的联姻而闻名于世。
二 榆林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 前期缺乏科学规划
由于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前期规划,导致榆林市出现了旅游资源过度开发问题以及盲目开发等现象。首先各级政府针对区域内旅游资源并未制定出详细统一的规划标准,导致各地旅游资源开发积极经营过程中无统一执行标准,进而引发盲目性的无序开发;同时也存在部分地方政府制定了详细的旅游规划,但作为开发商并未严格执行,且在旅游开发行为中由于政府部门的监管缺失导致旅游资源开发出现失控现象。另外,部分开发者在进行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仅仅是从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并未从整体作出全面规划,忽视长远利益,导致旅游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二)资源开发短视不顾生态承载能力
在市场经济形势下让我们过度关注经济利益,一些地方政府在进行旅游投资开发的过程中存在短视行为。开发者往往过分追求短期经济效益,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盲目开展旅游资源的掠夺式开发,景区接待容量过度扩充,从而使得当地的环境承载力遭到严重破坏。而一旦旅游景区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及原生态状态遭到严重破坏后,必然会影响景区的可参观性。且旅游旺季往往对游客接待数量不做限制,导致景区内部植被被严重践踏,垃圾丢弃问题随处可见。
(三)缺乏专业性人才
旅游资源开发本身属于一项专业性较强而且涉及面较广的项目,即不仅需要对旅游地的生态环境保护进行充分考虑,而且还要对产品的多样性、新颖性等做出明确要求。鉴于这种状况必须要对开发人员专业素养作出严格要求。而榆林市在旅游资源开发初期仍然存在专业性人才比较匮乏的问题。目前区域内的大部分旅游资源开发工作者并未经过系统性的专业培训,对旅游资源开发的详细流程了解不够深刻,在开发过程中存在较强的自我主观性。其次,目前我国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主要是以旅游接待为主,缺乏资源开发方面的专业人才培养。在这种情况下导致榆林市各县区在资源开发过程中缺乏有效沟通,不能从整体层面对旅游资源进行合理规划,进而引发开发无序性等问题。
(四)资源整合度低
区域旅游资源开发需要从整体层面进行统筹规划。但从榆林市的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可以看出,在资源开发方面缺乏统筹协调,导致地方特色旅游品牌不能及时构建,在这种情况下整个区域内的旅游资源整合程度较低,对榆林市的旅游资源品牌塑造极为不利。
三 榆林旅游资源高质量发展措施
(一)加强各区县合作,积极开展研究论证
目前整个榆林的旅游资源仍然是在初期的开发阶段,各区县一直以来都是各自为政,互相之间并未建立起有效的联系和沟通机制,因此也产生了重复性的文化研究开发。以榆林长城沿线各区县为例,神木市主要是以杨家将为研究对象、府谷县则是折家将为研究对象,衡山县则是围绕党项文化开展研究,虽然研究内容不同,但是基本遵循相同的研究模式,而且也基本是在相同的专家学者群体中开展,并以宋史作为课题的主要研究领域,课题研究时间主要集中在唐末至宋代这一时期。而从榆林的旅游资源实际状况可以发现,在长城沿线上榆林的旅游资源体现出了极强的同质性,相同历史时期的文化遗址、遗物,且基本上出自相同的民族,在民俗民风方面也具有极高相似性,这也为各区县积极开展旅游资源的合作开发和研究提供了先决条件。通过各区县通力合作,不仅可以让旅游资源开发和发展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资得到有效节约,而且也能够从榆林整体角度对旅游资源的研究方向和发展结构进行精准把握,也能在进一步拓展研究领域的同时,将榆林整个区域的历史文化本质充分揭示出来,在此基础上才能够让游客的参观欲望充分激发,才能够让榆林旅游资源的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充分发挥出区域的旅游资源规模效应,同时也能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
鉴于这个状况,榆林县各区县之间应通过通力合作,将各区县的专家学者积极组织起来针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深入研究,同时聘请专业人员对区域内旅游资源进行充分论证,在此基础上来提出更加科学的旅游线路规划方案,以此来为榆林旅游资源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资源整合,塑造特色旅游品牌
一是建设市级大型博物馆。榆林目前在考古中出土的大量文物分散在了榆林文物研究所陈列馆、区县文化馆、文庙、陕西省博物馆等各地,甚至其中一些文物被国内及省内外很多私人收藏。目前在出土文物的分类方面仅仅有榆林学院博物馆、榆林市文物研究所陈列馆等专业性相对较强,而由于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的支撑,其他场馆在文物管理和展出方面表现出了较大的混乱性,这样不仅对文物保护会产生负面影响,也无法让游客游览参观的基本需求得到充分满足,整个榆林地区的历史文化风貌也不能通过文物展出来展示给外地游客。鉴于这种状况,榆林应该加紧市级大型博物馆的建设,将榆林地区出土且在各地分散的文物充分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相关规定进行统一管理和展出,这样才能让文物的分类和管理更加专业化,也能够进一步提升榆林地区文化旅游资源的发展品质。
二是开发史前石城、长城旅游。榆林目前具有代表性的史前石城是以神木市为典型的石峁遗址。这也是整个榆林地区极具特色的史前石城遗址。目前在榆林辖区内分布着大量的城、寨、堡等。榆林市政府应该聘请专家对各类资源实施实地调查,及时找出保存状态完好的城址,在进一步强化保护的同时也要从专业的角度来合理规划旅游管理,聘请专业人员设计更加科学的旅游路线,来组织史前石城、长城项目的参观旅游。
(三)民族民俗风情旅游项目开发
历史上,榆林少数民族迁居现象非常普遍,而且还出现过少数民族建立政权的现象,其中部分少数民族文化仍然存在,榆林市政府也应该积极组织专家进行深入研究和论证,以此为中心来开发特色旅游展览项目。另外,要充分利用榆林农牧文化的特色来推动高质量旅游业发展,榆林长城沿线各区县由于分布在农牧民族的交界地带,随处可见农牧特色文化。因此榆林县应该加快筹建具有一定规模的民俗风情园,同时要围绕种植业和养殖业,打造绿色农牧业、草原民族餐饮等特色项目,以此为依托来进一步丰富旅游项目。
(四)加强红色旅游业建设
毛主席带领的党中央及中央红军曾在1947年转战陕北期间居住在靖边,在小河会议遗址先后两次居住了48天。在此期间毛主席主持召开了前委扩大会议,明确了我军由战略防御转入到战略进攻,在中国的革命历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整个榆林地区居住的村民们对红色知识记忆非常清晰,但是对于一些青少年来说对靖边红色旅游资源了解甚少,这也导致榆林地区的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一直处在滞后状态,甚至一些地区的红色旅游景区已经处在了半封闭状态,在红色宣传方面也出现了漏洞。因此,榆林市应该首先树立起正确的红色旅游发展理念,并针对红色旅游资源的发展制定出长远发展战略,围绕“转战陕北”红色旅游线路、陕北革命纪念馆、毛主席诗词纪念馆、米脂杨家沟景区、绥德名州镇革命景区等一些重点红色旅游资源打造核心红色旅游项目,在全市范围内形成整体的红色旅游发展战略格局,通过积极宣传红色旅游资源在整个区域范围内形成浓郁的红色旅游氛围,以此对国内外游客的参观游览形成有效吸引力。与此同时也要针对红色主题开展新型策划,推出系列化红色旅游活动,组织青少年开展寻访红色旅游活动基地,加强榆林高校和初高中院校学生对榆林红色旅游资源的了解程度,通过红色旅游景区的故事激发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深厚情感,同时也能够让年轻一代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得到进一步升华。实现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旅游的有效融合,这样才能让人们的心灵和灵魂得到净化,也进一步推动红色旅游资源的高质量发展。
四 结语
地处农牧业交界的榆林,有着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是中国现代革命发展历程中的红色文化基地,榆林市要积极推动区县旅游合作,整合各项旅游资源,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榆林红色旅游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