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陕北红色旅游资源开发路径

2022-11-03马知辰

当代旅游 2022年10期
关键词:红色旅游陕北革命

马知辰

西安翻译学院,陕西西安 710105

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红色基因的传承和弘扬工作,研究好、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红色资源,特别传承好红色基因已经被提到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提升治国理政水平、实现民族振兴的重要政治力量的高度。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并将资源要素配置继续向“三农”倾斜。

陕西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它主要指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新中国成立以前,包括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红军长征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等历史时期重要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在漫长的革命岁月,无数革命先烈倒下了,但是他们用鲜血染红了这片土地,无数革命前辈则前赴后继,他们用生命让这里的山丹丹开得更红更艳。以谢子长、刘志丹、习仲勋等人为代表的陕北红军为这片土地注入红色文化的基因,而中央红军的到来则开启了陕北的红色文化的新时代。一时间,国内外,一批批文化人冲破重重封锁线奔赴延安,各种文化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成立起来。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掀起了陕北红色文化的高潮。延安精神应运而生,已经沉淀为中国文化的基因。毛泽东思想发展成熟,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胜利和解放战争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陈毅曾作诗赞道:百年积弱叹华夏,八载干戈仗延安。试问九州谁做主?万众瞩目清凉山。

据统计,陕西具有影响力的红色旅游资源共计486处,位于陕北的就有397处,其中70%的红色旅游资源都地处乡村或城乡结合部。陕北又地处黄土高原,党中央在陕北的13年形成了陕北独特的红色旅游资源分部特点,陕北城市中的红色资源相对集中,而城乡结合部的红色旅游资源分布就相对分散,最大的共性便是地处山区,虽环境优美但较偏远,周边的乡村亦是基础设施不足,交通不便,产业单一,农民收入不高,乡村衰落,红色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也因此遇阻。所以开发好、保护好陕北的红色旅游资源,既有利于发展地方产业经济,解决城乡一体化伴随的民生问题,助力乡村振兴提供更好的借鉴。更能响应国家号召弘扬红色资源所承载的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将陕西红色资源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与文化价值最大化,为弘扬社会主流文化,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赋能。

一 乡村振兴战略下陕北乡村红色旅游资源挖掘与利用现状

陕北是陕西北部的简称,是黄土高原一片极具特色的文化沃土,三皇五帝时代,黄帝部落曾在此刀耕火种,繁衍生息。陕北为关中北部天然屏障,含延安、榆林两个地级市。延安古称肤施、延州,素有 “三秦锁钥,五路襟喉”之誉。榆林古称“上郡”,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秦皇汉武、明武宗和康熙帝都在此留下不少逸闻趣事。近代的陕北更是红色文化的热土,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总后方和指挥部,是历时13 年的党中央所在地。这13年留下的红色资源丰富,因此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市场潜力巨大。在陕北人口聚集的城市如延安,红色旅游资源集中,也有良好的自然资源背景,开发较为充分,管理体系化。大家熟知的延安革命纪念馆、王家坪革命旧址、凤凰山革命旧址、枣园革命旧址、中共中央杨家岭旧址、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清凉山新闻出版社旧址、桥儿沟革命旧址等都同属延安革命纪念地管理局管理。因此这些红色旅游景区的日常管理、维护、开发等都相对规范,交通便利,配套齐全,从单纯的游览参观到体验式学习,能充分发挥最大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让游客在实地体验的过程当中不仅愉悦身心,还能起到宣传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目的。目前陕北像延安这种城市的红色旅游景区,由各自为政转到抱团的趋势。经营模式也日渐多元化,投资主体多样,从个人到企业都有所涉及。红色旅游景区的经营范围从单一的游览功能扩展至餐饮、购物、旅游、养生等综合服务体系。

相比之下,陕北地处乡村的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相对保守,目前发展仍有一定局限性。陕北地处黄土高原,地理位置特殊,多数红色资源由于历史原因都散落在偏僻的交通不便的山区乡村,如今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剧增,农村常住人口不断减少,配套设施滞后,也导致乡村的红色旅游景区开发有诸多限制。已经开发的由于交通不便客群不固定,还有因为管理外宣等缺位而缺乏知名度,城市和乡村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对比鲜明。

二 陕北乡村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城乡发展差异明显

如上文所述,陕北红色旅游资源分布有其独特的地域特点,城市相对集中,而乡村则分布较零散。这就导致位于乡村的红色资源以单打独斗式发展居多,管理也是各自为政缺乏整齐划一的规范化管理,发展参差不齐。地理位置较好的,周围人口较多的红色资源多数有比较好的投资来源和稳定的客群,因此发展相对较快,但快速发展也会裹挟着后遗症,如有些乡村红色资源的开发缺乏科学的规划,过度开发破坏自然环境,不合理的开发浪费资源等导致游客的游览体验不佳。部分农民在欣喜地看到红色旅游带来的巨大利益时无法坚守初心,杀鸡取卵式的发展导致部分红色旅游景点口碑下滑,失去稳定客群,后劲不足。

还有部分红色旅游资源因为地理位置较偏远,本身其周边村落发展较慢,红色旅游景区的开发程度不高,处于原生状态,本来就破旧的环境得不到及时修缮更是破败不堪,加之当地经济水平不高,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就更滞后。十八大以来国家主张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为此全国上下全力脱贫攻坚,各地根据自身情况发展本地特色经济,陕北的红色旅游作为特色经济一度是发展得热火朝天。十九大之后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给“三农”问题支了新招:活跃农村经济,解决就业,提高农民收入等优势不胜枚举。但我们在着力提升地方经济的同时也应考虑地方的承受度,陕北有一大批红色资源地处偏僻乡村,从开发、后续可持续发展前景看就颇有难度。即使红色旅游资源能够被合理开发,但是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红色旅游景区的形式雷同,缺乏个性,甚至有些未经充分论证就仓促开发的红色资源等。营销理念也不能与时俱进,形式单一,仍停留在等客上门的发展阶段。部分地方财力有限,乡镇政府囊中羞涩,乡村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运营也在艰难维系。

(二)管理参差不齐,同质化严重

红色旅游资源在陕北有着显著的城乡差异,因此在陕北乡村红色旅游资源的管理也存在不规范的问题。陕北乡村的红色资源目前都在单打独斗,各地管理的模式有差别,标准不统一。各地的民政部门、党政机关对红色资源有交叉管理的问题,日常管理权责不明晰,出了问题又互相推诿,工作效率不高。“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陕北丰富的文化民俗也有各自的特点,红色旅游资源普遍缺乏独立创新意识,同质化严重,缺乏针对性,很难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方案,也不能满足民众不断提升的审美需求。长此以往红色旅游景区会丢失自身优势,最终可能会形成经营的恶性循环,不利于红色旅游经济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三)功利化色彩较浓

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后,陕北乡村的红色旅游资源依靠着周边的自然资源和人口红利,依靠得天独厚的优势,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发展红色旅游经济对陕北乡村,特别是贫困乡村经济发展和综合实力的提升确实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在农民因此尝到了甜头,摆脱贫困,收入翻番,甚至发家致富都不在少数。但是狂欢的背后我们要冷静下来,当下红色旅游井喷式的发展已经让部分农民忘记了初心。我们也时不时看到这样的新闻:饭店宰客,停车收费离谱,门票虚高等。红色旅游景区的发展陷入功利的沼泽,忘却了初心。红色旅游资源的经济属性固然重要,社会属性和价值功能不能被遗忘。

三 陕北乡村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一)地方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

地方政府开发和保护红色旅游资源应加大支持力度。政策应适当倾斜,并适当增加财力投入。使红色旅游资源在良好的公益性质的环境中开发和运营。陕北至今仍然有个别交通不便的乡村红色旅游景区不仅客群不稳定,还需要收取一定门票保证日常运营和维护。长此以往这种运营方式并不利于红色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二)组织红色文化培训班

基于陕北地区得天独厚的红色旅游资源,在延安、榆林等地可以由政府主导成立一些官方的培训机构。以红色文化的教育与培训为主,加强对外宣传;政府可利用政治资源组织全国各地党员干部群众来定期学习考察,加强党建工作,树立良好的党风党纪。让党员干部置身真实的红色革命氛围当中接受教育,远比坐在教室里照本宣科要更震撼;强烈的代入感会让游客主动关照自身的内心,产生共鸣,心灵得到净化。但是政府也应加强监管,防止红色旅游景区陷入功利的沼泽。例如设立一些所谓收费体验的项目。

(三)利用传统节日,组织具有特色的主题式游览

通过研究发现,陕北地区尤其是延安,有着丰富的史料。比如耳熟能详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中共七大、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及延安精神等重大历史事件,用这些历史事件来营造仪式感,这种仪式感会让游客将静态的游览参观转变为动态的参与和感悟。组织一些还原当年真实历史场景的情景表演来让游客身临其境,甚至参与其中,使游客寓教于乐,加强文化自信。

(四)加强体验感,挖掘红色文化丰富内涵

红色旅游如果要体现出其最大的文化价值,必须要加强这种体验感,体验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通过前期的实地调查,陕北地区的红色旅游资源目前以各自为政,分散发展为主。政府可整合陕北地区发生过重大历史事件的红色遗迹按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安排路线让旅游者当几天红军,在体验过程中接受教育。可以让旅行社代为组织几日游,食宿自理,门票免费(费用对游客按成本收取,地方政府适当补贴)。通过前后连贯的革命场景再现的现场体验式主题教育活动,从我党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之后战略转移到陕北一直到转战北平的这一个时期,让旅游者对我党的理论发展、党的建设、革命道路抉择等主题进行深度体验。由浅入深地追寻革命足迹。游客会逐渐认识到我党在这一个时期的艰辛与伟大,增强旅游者对于红色文化的认同感,从而自觉转化为文化的自觉自信,坚定信仰。

(五)加强经营管理

加强乡村红色旅游资源供给侧改革与整体管理,制定统一的标准,规章制度等,让游客能够体验规范的红色旅游。打造城乡一体的联动营销模式,提升服务品质,加强监管,形成标准化的品牌形象,也可吸纳更多的投资主体,发展活跃的规范的红色旅游经济。“酒香不怕巷子深”,可是当下网络发达,我们不禁担心“酒香也怕巷子深”。因此可用网页、手机APP、VR等方式加强外宣。将红色旅游景区的历史背景资料上传网络,并利用现代技术增加实景交互体验。让红色文化走出地方,走向全国,走出国门,扩大客群的覆盖面。用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与红色文化相结合,吸引游客前往游览体验,体验个性特色的红色旅游。并且设置一些知识问答环节,答对继续浏览,增强趣味性的同时丰富历史知识。游客在提前看到交互式的实景之后激发了去实地参观的兴趣。红色文化通过线上线下的教育方式渗透到民众的意识形态当中。

四 结语

开发革命老区的红色旅游资源,不仅能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红色文化,振奋民族精神,还能培育旅游业新的增长点,推动革命老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增加革命老区人们就业机会和收入。老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成了红色文化最好的宣传员。可谓实现了乡村振兴与红色基因传承的双赢。最终对帮助陕北革命老区特别是偏远地区的乡村提升收入水平,实现乡村振兴,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猜你喜欢

红色旅游陕北革命
明清之际陕北民间信仰与自然灾害调查研究
Red tourism sees boom 红色旅游正“青春”
年轻人渐成红色旅游主力人群
中国的出行革命
陕北民歌的地方风格与艺术特征
《陕北老人》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红色旅游市场营销与红色文化传承
信阳红色旅游带动6.5万人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