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防城港市滨海旅游发展规划

2022-11-03徐之雄

当代旅游 2022年15期
关键词:岸段防城港市滨海

徐之雄

广西旅游规划设计院,广西南宁 530000

引言

近年来,中国滨海旅游业发展极其迅速,为我国旅游产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国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背景下,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人民的旅游消费需求得到巨大提高,地方政府都将旅游业作为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抓手。根据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发布的《2018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数据显示,当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83415亿元,比2017年增长6.7%。海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4.4%、37.0%和58.6%。滨海旅游业作为我国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滨海旅游继续保持较快发展态势,邮轮游艇等新业态旅游成长步伐加快。

相比于国内其他旅游高度发展的城市,防城港市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发展旅游业时能借鉴其他旅游城市所出现的痛点问题,避免因旅游发展规划缺失造成旅游与地产冲突问题,因此指导城市旅游业发展的旅游发展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恰逢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与全域旅游大发展时期的背景下,由于滨海地区国土空间规划的复杂性与独特性,造成其旅游发展规划与内陆其他城市的旅游发展规划具有很强的差异性:需要统筹陆海用地,彰显海洋文化,协调城乡一体化发展,处理好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处理好多规合一等多种问题。探讨防城港市滨海区域旅游开发与旅游空间格局的构建,对其他滨海城市旅游发展规划起到先行先试的作用。

一 防城港市滨海旅游资源分析研究

(一)滨海旅游资源的界定

在滨海地带,凡能对旅游者有吸引力,具备一定旅游功能和价值,可以被开发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亊物和因素皆可被定义为滨海旅游资源。滨海旅游资源具有可再生性、稀缺性、外部性、公共物品性和非市场交易性五大特征。根据滨海旅游资源景观的特点,可以将防城港市滨海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景观要素、硬质景观要素和软质景观要素三大类型,并往下细分为海岸线景观、现代构筑物景观等20个亚类。

(二)防城港市滨海旅游资源特征

防城港市滨海旅游资源五位一体,独一无二。五位一体指的是:优质的海洋旅游资源、旖旎的滨海港湾风光、独特的边海民俗风情(特别是全国唯一的京族文化)、优越的养生度假环境、丰富的地方物产美食,组成防城港市滨海旅游资源的一个整体,在世界上独一无二,是其他任何城市无法复制的。

防城港市滨海旅游资源不但丰富,而且类型多样。目前,在旅游客源市场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有京族文化、江山半岛旅游度假区、白浪滩景区、京族风景名胜区等,具有开发潜力的资源主要有京族文化和疍家文化等。总体而言,凭借所处的地理区位和拥有的集多元性、独特性、自然性、历史性、人文性、风情性、神秘性等于一体的滨海旅游资源,防城港市滨海旅游业具有巨大的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防城港市滨海文化多元,影响深远。防城港市拥有特别的地缘区位、富饶的物产资源、悠久的历史文化、多样的民族集聚,造就了海洋文化、滨海度假文化、边海民俗文化、疍家渔业文化、京族民俗文化等灿烂多彩的文化氛围。防城港成功举办了开海节、京族哈节等极具影响力的活动,让更多的人目光聚焦防城港,了解防城港的独特文化,甚至参与其中。

(三)防城港市与其他滨海地区的资源对比

近年来,中国滨海旅游消费需求继续呈现扩张趋势,在我国旅游业发达的省市,例如上海、深圳、大连、三亚等城市,滨海旅游业持续保持稳健增长态势。虽然滨海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令人可喜,但是与世界发达的滨海旅游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大连以海岸与海洋为主题,以休闲度假和生态旅游为内涵,以滨海风景道为轴线,构建覆盖大连全域的蓝色旅游目的地,将大连打造成为东北亚著名的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厦门积极打造海沧湾海域的串岛观光旅游航线,旅游航线以海沧湾旅游码头为出发点,开展包括帆船体验、海岛休闲、游艇观光、海钓等多项观光休闲旅游活动,力求打造厦门形象独特、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高端旅游休闲区,从而打造厦门滨海旅游新名片。

防城港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滨海旅游资源,最突出的是其具有的人文优势,拥有全国唯一的海洋名族京族,其独特的京族文化、民俗风情让防城港市与其他城市都不同。其次,防城港市滨海旅游资源具有后发优势,滨海旅游资源都处于待开发状态,可以充分汲取其他城市旅游发展经验,避免出现其他滨海城市的发展瓶颈。同样,防城港市滨海旅游资源的劣势也十分明显,由于滨海旅游开发目前处在初级阶段,仅以滨海观光旅游为主,其滨海旅游产品体系不完善,旅游业态单一,产业规模薄弱,服务设施不健全,市场知名度不高,不能满足当前全民休闲旅游发展的需要。

二 防城港市滨海旅游发展规划实践

(一)防城港市滨海旅游概况

防城港市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中国大陆海岸线最西南端,“三地两带一中心”战略新布局中一地“北部湾国际滨海度假胜地”和一带“中越边关风情旅游带”的核心位置,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其大陆海岸线584公里,边境线200多公里。2011年到2019年,防城港市的旅游业,无论是国内旅游收入,还是外汇收入都与游客量同步增长,已经发展成为防城港市的支柱性产业。

(二)滨海规划对滨海旅游发展的指导意义

《防城港市海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2017—2020年)》根据防城港市岸线的自然属性、毗邻海域的海洋功能定位、岸线开发利用现状和重点用海需求情况,选择开发利用方向一致或相似、能体现岸线资源最优化利用的海岸基本功能组合,进行功能岸段划分,将防城港市海岸线划分为保护岸段、旅游岸段、渔业岸段、港口岸段、建设岸段5类共22个功能岸段。对防城港市滨海旅游项目的策划、旅游设施布置、海岸线开发的规模和强度等方面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防城港市海洋环境保护规划(2016-2025)》将防城港市定位为基本建成“生态宜居城市、海洋文化名市、国际通道枢纽城市、现代工业城市”。规划海域划分成绿色屏障、金色海岸、蓝色粮仓和多彩经济四个分区,构建可持续的生态空间、生活空间和生产空间,并实施空间布局管控,维护海洋生态健康、生态安全及生态价值。

(三)滨海旅游形象定位

在对防城港市滨海旅游资源、旅游条件、旅游产业、旅游功能、旅游文化等进行总结归纳并考虑防城港市未来滨海旅游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将防城港市的旅游形象定位为“国际休闲港湾,滨海旅游胜地”。“国际休闲港湾”主要是阐明防城港市滨海旅游将来主要发展的旅游产品及整个防城港市的旅游主要功能—休闲度假功能。“滨海旅游胜地”突出防城港市的滨海休闲度假旅游产品,而且它也点明了整个防城港市旅游发展目标—打造面向东南亚的国际知名的滨海度假旅游目的地。

(四)滨海旅游发展策略

滨海区域未来将是防城港市旅游发展的重点区域,是防城港市养生度假、休闲娱乐等高附加值旅游产品的聚集区域。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构建绿色防城港和蓝色海湾。

发展防城港市滨海旅游必须以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基石,以培育品牌和打造滨海重点项目为核心,全面拓展国内外旅游客源。打造有影响力的体育品牌赛事,培育“三月三”等旅游节庆品牌,做大做精全国一流的滨海旅游目的地。

(五)滨海旅游产品开发思路

结合防城港市滨海旅游业发展现状及顺应当今滨海旅游的发展趋势,建立多元化而又富有防城港市地域特色的滨海旅游产品体系。防城港市要依托滨海资源与环境条件以及海洋水文与气候舒适性条件,结合旅游发展定位,着力构建以“滨海”为特色的核心产品,如滨海观光旅游产品、滨海度假旅游产品、滨海休闲旅游产品等。同时打造与滨海相适应的重点产品,如滨海运动旅游产品、邮轮游艇旅游产品等。并辅助以其他产品,以完备滨海旅游产品体系,如滨海养生旅游产品、滨海娱乐旅游产品、滨海文化体验产品、滨海科普教育产品、滨海乡村旅游产品、滨海摄影旅游产品等。

(六)基于国土空间规划的滨海旅游发展规划

针对防城港市独特的“上山下海”自然空间,借鉴生态空间的保育经验,在坚守生态保护红线的同时,提升滨海区域的旅游服务功能。规划衔接国土空间生态敏感性、三区三线等要求,在生态保护红线与自然保护地的管理基础上,进一步落实各类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海洋功能区等规划管控要求,明确不同区域开发与保护力度。以分区分类的管控为基础,结合旅游资源的价值评价,识别适宜旅游开发的空间,在可以开发建设的地区进行滨海旅游发展规划,确保提出的项目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的要求,推进自然空间的旅游功能梯度利用。

在岸线主体功能划分时,依据防城港市现有的旅游资源类型与特征、所规划的滨海旅游产品、岸段的分布情况,将防城港市滨海岸线空间规划分为七个功能区:边关风情区;京族文化区;滨海生态区;滨海娱乐区;都市休闲区;滨海工业区;滨海乡村区。

边关风情区主要依托东兴市这一边海旅游名城,以打造中越跨境旅游和跨境产业集群为目标,构建以跨境旅游为主体,以金融服务、现代物流为支撑的边境特色现代产业集群体系。将此区域打造为边关风情为主的旅游服务接待功能区。

京族文化区拥有北仑河口红树林保护岸段、北仑河口渔业岸段、金滩旅游岸段3条不同保护等级的岸段。依托江平镇珍珠湾边海优美的生态自然环境和丰富的生物植被资源,以滨海美食、滨海休闲度假、海滩观光游览嬉戏、滨海体育运动、滨海休闲渔业、滨海康养为主要功能,融入防城港海洋动植物科普、海洋文化科普,从海洋文化体验、保护的角度出发面向市内外大众市场,大力发展以滨海风光风情为主体的滨海休闲度假旅游和海洋文化科普体验旅游。将此区域打造为京族文化游的功能区。

滨海生态区拥有珍珠湾红树林保护岸段、珍珠湾渔业岸段、潭吉城镇建设岸段、金滩旅游岸段4条不同保护等级的岸段。开展滨海旅游的项目设置主要考虑到对珍珠湾红树林保护岸段在保护范围以外,在旅游项目的设置上主要以对环境影响较低的高端生态滨海度假酒店为主。在开发建设以及后期运营的时候,特别注重污水的处理,严格禁止滨海度假酒店向珍珠湾红树林保护岸段排放污水。将此区域打造成为以滨海娱乐为主题的功能区。

滨海娱乐区依托江山镇半岛优美的生态自然环境和丰富的生物植被资源,以滨海康养、滨海休闲度假、滨海体育运动、滨海休闲渔业、滨海文化体验为主要功能,融入防城港高端滨海度假产品,引导江山镇滨海居民建设滨海主题民宿,引进高端酒店品牌打造滨海度假区。

都市休闲区依托防城港市山、海、边、港等特色资源,结合市区规划建设以及城市功能的拓展,以“生态、运动、休闲、健康和宜居”为发展理念,依托防城区的滨海历史文化等特色资源,结合市区新、老街区规划建设以及城市功能的拓展,对防城江两岸老街在保留原有形态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提升,充分依托城区原有的资源特色以及原有的丰富业态与新城区园博园、特色小镇结合。将防城港市建设成为集旅游CBD金融中心、现代服务业、体育旅游业、城市商贸服务、新兴产业、城市公共服务、居住生活配套、滨海休闲旅游、历史文化体验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都市人文荟萃地,为将来汇聚于此的商务人士、运动健将、高端人才、游客以及城市居民等提供综合服务功能,建成融观光、休闲、接待服务、娱乐、文体、购物、餐饮、住宅为一体的高品位都市休闲游功能区。

滨海工业区依托现有企沙镇工业集聚的条件,吸引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入驻,打造集体育装备工业生产、工业观光为一体的滨海工业游功能区。近期重点引进邮轮游艇类工业制造企业。

滨海乡村区依托企沙镇现有生态和特色乡村资源,重点挖掘山新、簕山古村、企沙渔港、疍家文化等特色资源,打造集农业休闲、农家乐、渔家乐、民宿、民俗体验为一体的多点开花的旅游发展新格局,将此区域打造为滨海乡村游功能区。

三 结语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滨海旅游发展规划构建其空间格局时应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核心,强化滨海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彰显其海洋特色,优化近岸海域空间布局,科学控制开发强度;推动海岸资源综合开发,按照开发与保护并重原则,加强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生态修复,推进乡村风貌振兴、优化滨海生态环境质量,营造“生态、文明、和谐、绿色”的环境氛围,加强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的整体保护,促进滨海旅游业健康发展,实现“五位一体”协调发展。

猜你喜欢

岸段防城港市滨海
杭州湾北岸临港新片区岸段潮滩沉积特征
影响防城港市沿海地区母乳喂养相关因素分析
防城港市2016—2021年新生儿死亡原因分析
滨海白首乌
滨海顶层公寓
岳滨海 藏石欣赏
大连金普新区海岸线开发现状与分级管理研究
防城港市安全生产四项指标“三降一平”
防城港市组织千余名干部参加安全生产培训
滨海,中国航天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