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增值性评价的实施意义与策略

2022-11-02陈柏宇董静

教育科学论坛 2022年32期
关键词:双减评价学校

■陈柏宇,董静

为解决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负担过重、学习兴趣不足、家长情绪焦虑、学校教育质量不高等问题,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双减”政策明确了要以坚持学生为本,遵循教育规律,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保障学生休息权利,整体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与期盼,减轻家长负担为原则[1]。“双减”政策的出台不仅强调的是“减负”,更重要的是强调“提质”,发挥学校育人主阵地的作用。“教育—教学—评价”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内循环”,其中教育评价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指挥棒、“牛鼻子”,事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要落实“双减”政策的中“减负”与“提质”,就必须牢牢抓住教育评价这个“牛鼻子”,减少教育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增加教育评价的“育人”与“发展”功能[2]。但当前我国对学生、教师、学校的评价方法主要是终结性评价,这种评价方法有简便、易行、快速等优点,但过分强调评价的鉴定与筛选功能,逐渐疏离了教育评价的初衷[3],不利于“双减”政策的落实,所以当前我国教育评价领域迫切需要一种更为科学的评价方法。增值性评价是一种发展性评价,是目前世界上比较前沿、科学的评价方法,如何在义务教育阶段通过教育评价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校教育质量,进一步助力“双减”政策落实,增值性评价为我们提供了新思路。

一、增值性评价的基本内涵

(一)增值性评价的起源与发展

增值性评价是在对学校效能评价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增值”一词最初是一个经济术语,主要用于金融领域,指投入时资产或商品的价值增加,强调的是投入与生产率的关系。“增值”一词最先被引入教育领域起源于1966年科尔曼(James S.Coleman)向美国国会递交的《关于教育机会平等的报告》(简称科尔曼报告),在科尔曼报告中虽然没有直接提出增值性评价,但指出了把学生的学业成就引入教育机会平等,并在教育投入和产出间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催生了教育增值性评价。在此之后,随着多元统计技术的发展,关于增值性评价的研究与应用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兴起。

美国的增值性评价源于田纳西州的增值性评价模式。1992年,美国田纳西州政府回应美国教育改革的热潮,率先采用增值性评价作为州教育促进法案的一部分。之后,增值性评价随着美国联邦教育法《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出台也逐渐成为美国教育评价的主流方式。英国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接受增值性评价,于1992年在兰开夏郡推进增值

性评价的试点工作,于2002年在英格兰与威尔士推行增值性评价法,并于2006年在全英推行增值性评价法[4]。

在我国,1996年香港教育统筹委员会最早在国内提出增值性评价这一概念。2020年10月13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要系统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坚持科学有效,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评价的科学化、客观化、公平化[5]。此次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将增值评价纳入政策范畴,释放出一个重要信号,就是学校评价改革不但要重视新技术新手段的引入和使用,更应要突破技术、方法等诸多壁垒,推动评价理念、评价方式全面改革创新[6]。当前我国北京、香港、浙江、湖南等地已经开始开展增值性评价的实践工作,其中湖南长沙已经成功采用增值性评价法分析不同区域与不同学科中的不同学生的综合素质;香港学校利用增值数据系统反映学校整体学生学业的增值情况,学校可通过登入系统编制各种增值数据报告,进一步从数据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改善教与学。

(二)增值性评价的概念

目前,根据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不同因素,不同学者对增值性评价有不同的认识,这些认识主要从认知层面和全面发展层面来理解增值性评价。

从认知层面来看,增值性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如泰勒(Terry Taylor)、迈克柯兰(Charles McClain)提出的增值性评价,即通过对学生在学校就读期间或某个阶段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的分析,来描述学生在学习上进步或发展的“增量”[7]。特克维(Tekwe)提出增值性评价是指通过研究设计,收集学生在一段时间内不同时间点上的标准化测验成绩,基于学生自身测验成绩的纵向比较,并考虑其他不受学校或教师控制的因素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如学生的原有成绩水平、人口因素、家庭背景信息以及学校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等),进而实现对学生连续年度间知识进步的测量[8]。

从全面发展层面来看,增值性评价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如边玉芳、林志红认为增值性评价具有综合考察学生发展影响、强调发展性评价标准、重视起点关注过程、促进学校改进等特点,是一种绿色升学率理念下的学校评价模式[9]。刘志春、吕宏伟提出素质教育要求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增值性学生评价同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10]。

基于已有学者的认识,本研究认为增值性评价,顾名思义,就是对学生在学校获得的“增值”进行评价,涵盖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情感态度与社会性发展等方面。增值性评价的公式为:增值=输出—输入,其中输出是指学生经过一个学习阶段后所处的学业水平,输入指学生在经历该学习阶段之前所处的学习水平,增值是指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差,即学生在经历该学习阶段的学习后所取得的学业进步[11]。

(三)增值性评价的流程

增值性评价的实施流程包括数据采集、数据整合分析、形成报告、结果应用。(见图1)

图1 增值评价流程

数据采集主要是指全流程、精准化收集学生的成绩测试数据以及影响学生成绩的因素(如学生背景信息、教师的档案资料、学校的资料、学区的资料等)。数据整合分析主要是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概要统计分析、多水平分析等数据分析模型,分析学生在一段时期内的学业成就的增值以及教师、学校对学生增值的净效能。在数据收集、整合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评价结果最终会以报告的形式呈现。增值性评价报告主要有三类:学生增值报告、教师效能报告、学校效能报告,这些报告具有针对性以及预测性的特点,针对性指报告主要关注学生的进步情况,预测性指通过报告可以预测到学生在接下来可以达到的发展水平[12]。评价结果应用指不同主体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增值性评价所反馈的信息进行充分利用,如学生可以查漏补缺、取长补短;教师可以反思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方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校可以优化教育模式,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教育行政部门合理投入、科学决策等。

二、“双减” 政策下增值性评价实施的意义

作为一种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发展性评价,增值性评价能够较为科学、有效地评判学生学业进步情况、学校及教师效能,能够彰显教育评价的以评促学、以评促教、以评促改等功能,进而减轻学生的负担、引导家长树立理性的学生成长观、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的质量、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这对当前我国“双减”政策的落实、落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实现

长期以来,在我国的教育评价中尤为注重学生的分数,甚至将学生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教育质量以及社会认可度的重要指标。这其中忽视了不同学校之间起点的差异以及不同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教育资源水平的差异,但教育投入又过分依赖这种评价机制,从而出现学校过于重视教育资源的抢夺而忽视学生培养与学校发展的现象,进一步导致了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不同区域之间的教育质量差距越来越大。为推动“双减”政策的落实,这种现象亟待改变。增值性评价通过数据分析模型可以得出每个学校对于学生增值的净效能以及每个学校的进步情况。基于此,政府与教育行政部门能够公正、客观、精准地评价每个学校,并通过科学决策、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重点扶持等举措整体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实现对学校的有效检测与正确导向,进一步加快缩小城乡、区域、学校之间的教育水平差距,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满足全体学生的发展需求

在终结性评价为主的教育评价模式的影响下,教师容易过于关注少数尖子生的培养,忽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增值性评价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保证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取得学业上的进步与发展,且通过增值性评价可以分析出教师对每个学生增值的效能,这突破了在终结性评价的影响下过于关注尖子生的局限性,强调以每个学生为本,对每个学生负责,给每个学生同等的关注,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促进每个孩子发展。同时,增值性评价强调学习的动态性,利用增值性评价中的学生学习数据追踪系统,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优化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方法,制定干预计划,因材施教,提升学生在校的学习效率。

(三)增强学校的工作效能感

与传统的学校评价不同,增值性评价可以精确测量和评价学校对学生“增值”的影响因素与影响程度,客观反映每个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效能、进步幅度与薄弱环节,进一步引导学校转变理念,从薄弱环节入手,统筹谋划教学管理、师资队伍、服务体系等事宜。例如,学校可以通过增值性评价区分低效能老师与高效能的老师,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专业培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13]。毫无疑问,这为学校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焕发了学校的办学活力,提升了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效能与工作积极性,确保学校更好地发挥好教育主阵地作用,科学办学、潜心育人。

(四)实现学生的进阶式学习

进阶式学习指设置适当目标,按照一定方向不断向前推进学习。在传统的教育评价过于注重分数的影响下,出现了“中国学生不是赢在起跑线上,而是累在起跑线上”的现象。增值性评价能较为精准地分析出每个学生的进步程度、兴趣发展等因素,并能预测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将评价关注点从学生的分数转向了学生的发展,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标、过程等取得更清晰的认知,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确定适切的目标,发掘他们的潜能超越最近发展区而顺利转入下一个发展区。

(五)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学生成长观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若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样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在传统评价的模式的影响下,“唯有读书高”在潜移默化中成了根深蒂固的社会心理,我国大部分家长认为分数高就代表孩子成绩好,进而非理性地为孩子进行补课、择校。增值性评价强调孩子的发展与进步,通过增值性评价能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学生成长观,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孩子,真实、全面、正确地认识孩子,理性确定孩子成长预期,缓解家长对孩子学习、成长产生的焦虑情绪,并通过家校协同,努力形成减负意识,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三、“双减” 政策下增值性评价的实施策略

(一)构建有针对性、连贯性的增值评价体系

为有效发挥增值性评价助力“双减”政策落实的抓手作用,首先,要将增值性评价理念与“双减”政策紧密融合、形成共识,进而在增值性评价体系构建中发挥重要的导向作用。其次,义务教育是为个体身心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阶段,涉及多个学段、不同年级、多元主体、多个维度、多个环节,要根据义务教育阶段中的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主体的不同特点与需要,从整体出发、彼此协调、相互衔接,构建有针对性的、系统性的、连贯性的增值性评价体系[14]。

(二)完善增值性评价指标

教育评价指标是指从教育目标中分解出来的,反映评价对象各方面特征的规定。而目前实施的增值性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以学生标准化测验成绩作为评价指标,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学者担心运用增值性评价会导致教师过度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进一步强化应试教育。教育的目的是育人而不是育分,要将学生的品德、兴趣、社交能力、学习习惯等非学业指标纳入增值性评价指标中,并进一步均衡各个指标的权重,通过各个指标相互关联、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

(三)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

通过逻辑推理、信息筛选等方法获取知识,灵活应用知识,把知识变成解决现实问题的工具的能力是我国学生面对未来世界竞争所需要的核心能力,然而,目前绝大多数评价方法过于强调机械记忆和重复性操作[15]。且每个评价方法都存在相应的缺陷,如在使用增值性评价中容易使部分起点高、增值低的学生产生挫败感并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因此,有必要引进多种评价方法,与原来的评价方法形成有效的互补,兼顾起点、过程与结果,使起点低、增值高的学生戒骄戒躁、继续保持,使起点高、增值低的学生不气馁、继续努力,促进所有学生都能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四)建立增值性评价信息化数据库

增值性评价是一种量化评价方法,数据库是支撑其开展后续评价的保障[16]。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赋能增值性评价,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时记录学生背景资料、学生成长资料、教师资料以及学校资料,建立动态化的增值性评价信息化数据库,形成信息的动态化、可视化呈现;同时,还要增强数据意识,注重数据的分析与反馈,使数据库成为增值性评价的有效支撑,提高增值性评价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

(五)促进增值性评价的多元参与

教育评价不仅局限于学校,还涉及家庭、政府等多个层面,所以增值性评价的探索与实施也需要学校、政府、家庭等多个层面的参与、配合与支持[17]。学校参与,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政府参与,能够提供制度与资源保障,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家庭参与,能够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学生成长观,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孩子。只有通过家庭、学校、政府等不同层面相互支持与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增值性评价的作用,促进“双减”政策的落实。

总之,随着增值性评价的理论与技术日益成熟与完善,增值性评价的发展也会为我国形成新的评价理念和方式,实现对学校、教师和学生更为科学、客观的评价,其在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满足全体学生的发展需要、增强学校工作效能、实现学生的进阶式学习、减轻学生负担等方面的作用也将逐渐显现,从而实现通过增值性评价促进“双减”政策更好地落实、落细。

猜你喜欢

双减评价学校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学校推介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