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体化理念下的高品质幼儿园游戏课程构建

2022-11-02何苗王燕

教育科学论坛 2022年32期
关键词:班级材料幼儿园

■何苗,王燕

推进幼儿园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全面提升幼儿园保育教育水平,是新时代新阶段对学前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构建满足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课程,支持幼儿深度学习,是课程的改革走向,也是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必经之路,更是推动幼儿园高品质发展的重要路径。建设高品质游戏课程是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一、一体化:幼儿园游戏课程的核心特质

幼儿的发展是整体的,游戏是幼儿学习最主要的方式之一,丰富多元、贴近生活、整体联动的游戏能够让幼儿的学习自然发生。高品质的幼儿园游戏课程应该充分体现幼儿主体地位,从生活中生发,在“观察——追随——支持”幼儿的过程中自然生成,并随着游戏的开展不断深入,以幼儿完整的发展为基点,与一日生活、教学活动、自我活动等紧密融合,突出游戏资源的整合、游戏环境的开放、游戏过程的联动。这与“一体化”理念深度契合。基于此,我们以“一体化”的理念和策略构建幼儿园游戏课程,有机整合各类资源,统筹安排园内的各种游戏活动,构建“紧密联系、相互生成、持续深化、相互循环”的“一体化”游戏课程体系,追求与回应对高品质游戏课程的呼唤。

(一)一体化游戏课程的内涵

一体化是指多个原来相互独立的实体,通过某种方式逐步在同一体系下彼此包容、相互合作。一体化游戏课程,即各个游戏活动场所、游戏内容被连通,班级、功能室、户外的所有活动形式得以整合与统筹,幼儿打破班级、年龄、空间界限,在全园一体基础上生成的“环境·材料·活动”一体化的园本游戏课程体系。(见图1)

图1 一体化游戏课程内涵示意图

(二)一体化游戏课程的外延

1.横向一体化课程

同一年龄阶段的幼儿打破班级界限开展游戏活动。各年龄组规定活动主线,各班级根据幼儿意向以及年级主线制订游戏规划,每个班级活动看似各自为政,实则连为一体、紧密联系、互动频繁。

2.纵向一体化课程

将班级游戏区活动延伸至功能室、户外活动区域等,幼儿活动范围甚至扩展到幼儿园以外。

3.循环一体化课程

班级、年级、功能室、户外的各类游戏活动都不是单向、独立开展的,而是共构共建、相互生成、相互循环的。

在一体化游戏课程之下,园内各项游戏活动密切联系、有机整合、互相交替、相互生成、持续深化,幼儿园游戏课程内容愈加多元化,更加与幼儿发展相适宜。

(三)一体化游戏课程的特性

1.“生活·教育”一体

一体化游戏课程利用现实生活寻求教育契机,选取幼儿熟悉的、与幼儿生活紧密联系的事项纳入课程,以生活为实施载体,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学习体验。游戏课程与幼儿生活融合生长,最后回归生活,让幼儿“搞定”生活,在生活中吸取能量,享受生活。

2.“幼儿·教师”一体

幼儿与教师互促共进、互相成就、共同成长,教师是幼儿成长的陪伴者、支持者、引导者,幼儿是教师成长的触发者、促进者、导向者。幼儿是教师工作的核心,幼儿的发展需求、成长变化,为教师带来教育的思考,引导教师提升自身教育教学水平。教师研究幼儿,更加走近幼儿、了解幼儿、热爱幼儿,更加高质量地支持幼儿成长。幼儿与教师共同开发、创造并深化课程,推动课程的深入开展。

3.“预设·生发”一体

一体化游戏课程的实施具有生成性和发展性,是不断发展完善的,课程的预设与生发相伴相生。随着课程的开展,幼儿的需求、兴趣等变化,不断生成新的教育契机。教师通过观察、了解,创造时机增进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教师的社会性互动,以此将课程加以循环、滚动、融合、生发、深化,使一体化游戏课程的内涵与外延不断丰富。

二、三个“三”:一体化游戏课程的构建原则与实施路径

(一)基于三个建设原则

1.对象性原则

课程建设应该基于对象。一体化游戏课程构建与实施的出发点和根本点是幼儿,应该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水平来设计课程。课程设计从内容到方法既应面向全体,同时应该考虑照顾个别差异,使每个幼儿在不同的起点上都得到一定的发展。

2.整体性原则

将课程看作是一个影响着幼儿发展的整体,将各种游戏活动、形式与方法、手段有机结合,形成整体对幼儿进行影响;将幼儿视为一个整体,开发、构建课程时应着眼于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3.多样性原则

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幼儿园、不同幼儿的需要,从而强化课程的整体功能,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实施课程,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

(二)践行三个指导策略

1.行政共研中引领方向

行政研讨主要是把握课程建设方向,梳理课程构建中的关键问题;探索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方式方法;相互启发,转变思维方式,提升教研思考与引领的专业水平。操作流程一般为:期初,根据上学期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确立本期建设思路、引领方式和落实策略;期中,定期召开例会把脉课程跟进进程,不定期进行现场诊断,解决进程中的难点问题;期末,梳理成果,进行推广活动,寻找优势与不足。

2.逐层研究中实施方案

从不同层面人员的研究和专题的层层研究入手,自上到下、从整体到各环节理清课程建设思路,重视方案的落实,形成以年级组长、班主任领衔的班组研究团队,以班级保教人员、家长为主的研究小组,采用“构思——共研——调整”的方式推进实践。

3.多维研究中拓展思路

立足真问题,开展真研讨,让教师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研讨,主要研讨方式:实施外援参与式研讨,开阔课程视野;开展一对一、点对点个性化研讨,突出个体特性,实现班班有特色、区区有亮点;推行瓶颈问题式研讨,突破教师固定思维模式,学会多角度思考并解决问题;进行案例分析交流,多角度思维碰撞,调整解决问题策略。

(三)落实三个建设阶段

秉持“环境是骨架,材料是血肉,活动是灵魂”的宗旨,根据幼儿兴趣爱好创设“好玩、雅致、有序”的游戏区,把园外的大世界“移植”园内,将幼儿生活中熟悉、常见、易得的物品作为活动材料,注重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具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来构建课程。

1.搭建骨架——游戏环境一体化

将环境创设的起点、落点定位于“幼儿”和“幼儿的发展”上,通过“园级顶层设计统整→年级研讨确定主题→班级构建个性特色”的策略,因地制宜,最大化利用空间环境,形成让幼儿打破班级、楼层界限互动玩耍的格局。具体做法为:

(1)园级整体规划。由园领导和教务处把控环境创设走向,负责完成全园游戏环境创设的规划与组织实施,统整全园主题与各楼层色彩、色调,定期调整完善各游戏区创建规划,聚焦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难点和问题进行整体调度,在游戏形态上确保有框架、统一性。

(2)年级确定主题。各年级围绕幼儿年龄特征开展小组、交叉研讨,创设主题,逐步形成各自特点:小班注重整体化,以家为重心、以爱为主线进行创设;中班凸显个性化,以幼儿兴趣爱好或教师特长为主进行创设;大班彰显自主化,将游戏区创设的权利交还给幼儿,引导其自主创设。

(3)班级凸显个性。围绕年级游戏大主题,各班根据自身需求生成属于本班级的游戏主题。按照六大步骤实施:规划班级游戏主题,以阶段教育目标为主;确定游戏区数量,固定与临时相结合,主张“一区多用”“区域互动”;绘制游戏规划图,明确区域界线,突出半封闭模式;按图创设游戏区,根据实情随时调整;为游戏区命名,倡导与幼儿、家长共同命名;建立游戏制度,师幼共同制定规章制度。

2.注入血肉——游戏材料一体化

丰富的游戏材料是课程生成与发展的有力助推器,游戏材料一体化构建的要点有:

(1)材料投放遵循多种原则。操作性:让幼儿拿到材料就可以想到怎么玩;层次性:针对幼儿年龄、发展水平的层次和材料本身的层次而言;启发性:指材料内部应有一定结构,隐含一些线索引导幼儿操作;针对性:针对不同年龄幼儿投放不同材料;安全性:确保材料无毒、无害、无污染,做到清洁卫生。

(2)材料收集关注幼儿需求。收集幼儿感兴趣的游戏玩法,和幼儿共同讨论“在什么区域玩什么”,以此形成预设游戏,再通过调查幼儿需求形成材料投放预设表,然后集中收集、采买,统一分配。

(3)材料创制追求价值发展。材料的价值定位于有可玩性,幼儿喜欢玩;材料价值的实现定位于一物多变,百玩不厌;材料价值的升华定位于:丰富的玩耍,让制作过程也蕴含教育契机;材料价值的再升华定位于充分卷入家长,让幼儿从家庭到幼儿园全过程地游戏。

(4)材料摆放浸润提醒暗示。倡导开放式材料摆放,既可供幼儿自由选择和取放方便,又注重借用环境暗示规则,实行标识分类摆放,根据幼儿年龄运用文字或图案表示材料存放位置,全园统一标识风格及尺寸,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建立良好的游戏习惯。

(5)材料调整尊重师幼经验。一方面,通过幼儿试玩情况不断调整材料,投放不同年龄段的不同材料,或是研究相同材料的不同玩法。另一方面,通过交流分享引发教师对材料分类的思考,实施材料多元分类,如按区域分类、按功能分类等。

3.塑造灵魂——游戏活动一体化

活动内容是游戏课程的主体,过程中,我们要立足幼儿,从幼儿出发,在空间、时间、人员上确保游戏活动充分开展。通过观察分析幼儿的游戏行为生成游戏,支持幼儿创设游戏。主要措施为:

(1)落实活动组织与管理。第一,给足游戏时间,一日活动中只开展1 个集体教学活动,其余时间均为游戏和运动时间。第二,科学制定游戏计划,以月、周、日为时间单元,制定“公共游戏区计划”“班级游戏活动计划”等。第三,给幼儿自主的权利,将游戏环境的建构、游戏材料的收集与投放等都变成游戏活动的内容。第四,跟踪细节,提升质量,教务处、年级组实施动态跟踪管理,随时走进班级,发现细节问题。

(2)拓宽活动开展形式。一是丰富班级游戏区活动形式,推行班内游戏、平行班游戏、混龄游戏等。二是定期开展“大畅游”活动,打破班级、楼层界限,让幼儿快乐地穿梭于各个游戏区域之间,充分地开展各类创游活动。三是建立家园互动游戏通道,让家长全程参与游戏建设,引导家长在亲身体验中培植正确的育儿理念,主动在家庭设立游戏区,形成“幼儿园——家庭”游戏一体化的互动效应。

(3)深化活动内涵。游戏活动的生成主要着眼幼儿兴趣爱好、主题教育、幼儿个案、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等进行,重在学习品质的培养。游戏活动的发展则依赖活动中幼儿的表现行为、出现的典型与共性问题、可能提升幼儿经验的环境与材料等来实施。

三、三个“更”:一体化游戏课程的实践成效

(一)幼儿园游戏课程更加科学有质量

其一,课程延展深入。各类游戏课程形成开放、丰富、相互联系的整体,不同领域、不同主题、不同资源相互联系,为幼儿提供了整体的成长环境和机会。其二,内容开放多维。跨界整合、学科融合、项目学习等让游戏课程更加定制化,创新活动不断生发,教育资源不断滚动、循环。其三,过程互动有趣。幼儿自由、自主、自发地学习,懂得设计、安排、主宰自己的活动,生活、生命的活力不断彰显。

(二)幼儿的学习方式更加融合有深度

一体化游戏课程实践的过程成为幼儿学习模式更新的过程,创造出四种深度学习模式,为幼儿全人发展提供更多可能。

主动学习——幼儿根据生活、兴趣、需求等选择课程内容,学习的主动性和内驱力被唤起。

民主学习——幼儿成为课程实施的主体,在“自己做主”的民主学习中获得满足感和愉悦感。

探究学习——有联系的、开放的课程环境,连续的、层层推进的课程内容,不断满足幼儿的探索兴趣和需求。

互动学习——幼儿与不同班级、年龄的幼儿共享资源、共商问题,成为更有能力的思考者、学习者。

(三)教师的游戏支持更加放权有策略

教师形成大教育观的意识和行为,理解、尊重儿童的“童心、童趣、童态、童能、童创”,习惯通过观察、解读幼儿支持其需求与发展,更加读懂幼儿;习惯跳出教育看教育,敢于跨概念、跨学科、跨领域,越来越善于连接世界,把最好的教育资源引向幼儿;教学更加自主和放权,和儿童共同去探索、研究,坚持在观察中实施评价,成为反思型的实践者、行动研究者。

一体化游戏课程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以及幼儿与社会的整合发展,使得幼儿有机会获得较为完整的生活概念与经历。一体化游戏课程建设给我们的启发是:只有站在幼儿的角度,关注幼儿的真实需要,才能创设出幼儿喜爱的、玩不停的、乐翻天的游戏和环境,生成和衍生出有内涵、有价值的高品质游戏课程。

猜你喜欢

班级材料幼儿园
班级“无课日”
班级“四小怪”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班级英雄
爱“上”幼儿园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材料
摇摇鹅
想念幼儿园
赠送折纸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