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都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现状调查研究

2022-11-02雷婕肖慧

教育科学论坛 2022年32期
关键词:校本教研劳动

■雷婕,肖慧

一、研究背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1];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2];2022年4月,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3],对劳动课程性质、理念、目标、内容、实施及素养表现都给予了明确指导。相关文件的发布对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推进实施提出了要求。为深入了解当前成都市各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困难,本研究选取成都市中小学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对数据进行系统分析,梳理对策,探索成都市中小学劳动教育推进实施的有效路径。

二、调查工具与对象

(一)调查工具

研究组在梳理国家、省、市政策文件与以往研究的基础之上,编制了《成都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现状调查》问卷,并将其作为研究工具。问卷由基本信息和问卷主体两个部分组成,其中问卷主体包括7 个板块:行政管理、教材选用、课程开发、实施途径、教师队伍建设、场所拓展以及问题建议。问卷共37 题,其中基本信息5 题,问卷主体32 题,题型包括单选、多选、填空题。

(二)调查对象

本研究以成都市各中小学为调查对象,包括23 个区(市)县及直属(直管)学校,通过“问卷星”软件编辑发送,由每所学校劳动教育相关负责人填写1 份问卷,共收回910 份有效问卷。问卷数据由SPSS22.0 量化处理。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三、调查结果

(一)行政管理

1.九成调查对象的劳动教育工作已经纳入行政考核,主要由各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德育分管科室进行管理

在“学校劳动教育是否纳入了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考核项目” 一题中,87.14%的学校表示已经纳入考核,10%的学校表示未纳入考核,2.86%的学校未填。

在“学校劳动教育归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哪个具体部门管理”一题中,各词汇词频数据如下:德育400 次;艺体257 次;德宣科51 次;德体41 次;卫艺科28 次,法科27 次。据词汇内容及词频,对其进一步整合与归纳,可得知当前劳动教育这一学科,主要由各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德育分管科室进行管理,其次则由教育行政部门的艺体科、卫艺科进行管理。

2.当前行政考核工作落实还不够到位,区(市)县具体落实不均衡

虽然九成的学校表示学校劳动教育已经纳入了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考核项目,但还有10%的学校表示未纳入考核,且部分表示未纳入考核的学校与表示纳入考核的学校属于同一行政区域,可见数据还不够精准。为进一步了解各区(市)县的考核情况,将行政考核与学校所属区域做了交叉分析,其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学校劳动教育行政考核情况与所属行政区域交叉图

由图1 可得知,除天府新区、成华区、青白江区所有学校表示纳入行政考核外,其余各区(市)县以及市直属(直管)均有学校表示学校劳动教育还未纳入考核。东部新区、郫都区以及简阳市甚至有10所以上的学校表明未纳入考核。以上数据表明,当前全市范围针对学校劳动教育的行政考核工作落实得还不够到位,大部分区域均有学校尚不清楚考核情况,且区域间差异大,不均衡。

(二)具体推进

1.八成学校已经制定劳动教育总体实施方案,半数学校形成了自己的劳动教育推进模式

在“学校是否已制定劳动教育总体实施方案”一题中,721 所学校表示已经制定,占比79.23%,27所学校表示并未制定,占比2.97%,162 所学校表示其正在研制,占比17.8%。与此同时,在“学校是否已形成自己的劳动教育推进模式” 一题中,51.98%的学校表示已经形成,48.02%的学校表示还未形成。由此可见,大部分学校已经制定了劳动教育总体实施方案,且校本推进模式也在形成当中。

2.校本推进模式中,“家、校、社协同共育”模式应用比例最高

在已形成推进模式的学校当中,有239 所学校填写了具体推进模式。将各校填空回答的内容分析归纳,整理成9 个类别:一是校本特色课程,如“佰草集”“幸福劳动课程”;二是项目式/主题化推进;三是分年级、年段推进;四是家、校、社共育;五是特色模式,如“4+N”模式、“三段六环”模式等;六是学科融合与常态化;七是基地实践;八是劳动值日、值周;九是其他,如课题研究推进和种植社团推进。各推进模式的使用频数如图2所示。

图2 学校劳动教育校本推进模式情况

可以看出,在学校劳动教育校本推进模式当中,“家、校、社协同共育”这一模式使用率最高,49所学校使用该模式,其次则是校本特色课程,41 所学校使用;37 所学校组织学生前往基地实践,排第三;使用最少的模式是劳动值日、值周,仅9 所学校采用此种方式。综上,劳动教育校本推进模式多样,同质化低。

3.绝大部分学校安排了劳动教育课时,小学学段课时落实情况最好

调查显示,在劳动教育课时安排上,718 所学校表示每周一节课,占比78.9%;115 所学校每两周一节课,占比12.64%,37 所学校表示课表有安排,但没有落实,占比4.07%,40 所学校表示没有安排课时,占比4.4%。不同学段之间,劳动教育课时安排的差异较大,为进一步了解情况,研究组将课时安排与学段作了交叉分析,具体情况如表2。

表2 不同学段劳动教育课时安排情况

数据显示,小学学段劳动教育课时安排情况最好,每周一节课的课时安排的比例最高。初中学段每周一节课的安排比例排第二;九年一贯制学校课表有安排但没有落实的占有一定比例;普通高中没有安排课时的比例最高。

这表明大部分学校认真落实各级文件精神,安排每周1 课时的劳动课。但仍有学校尚未安排课时,或课表有安排,但没有落实。结合部分访谈情况可知,这样的数据尚存理想状态,真正课堂落实情况还略逊一筹,特别是能够按照《课标》要求,开齐开足开好劳动课程,落实素养导向的学校还比较少。具体而言,小学学段课时安排的情况优于中学学段,其中普通高中课时安排的情况最差。

4.学校劳动教育评价方式多样,且八成学校已将劳动评价纳入综合素质评价

劳动教育评价是劳动教育有效开展的必要环节。基于此,我们对当前学校开展劳动教育评价情况进行了调查,如图3所示。

图3 学校劳动教育评价情况

据图3 可知,有790 所学校表示将劳动教育评价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占比86.81%;664所学校评选劳动方面的优秀个人,占比72.97%;还有585 所学校将劳动教育纳入班级考核,占比64.29%;尚有40 所学校表示还没有制定评价办法,占比4.40%。八成学校对学生的劳动评价符合要求,且劳动评价方式多元,但评价的方式与内容尚不均衡。

(三)教材选用

由于劳动教育的“因地制宜”原则,没有全国统一的教材。但劳动教育是国家课程、必修课程,体现的是国家意志,所以教材的选用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学校是否有统一使用的劳动教育教材”一题中,164 所学校表示有使用统一的教材,占比18.02%,746 所学校表示没有,占比81.98%。为进一步了解学校使用的教材类别,处理缺失值后得出了以下结果:80 所学校使用了正式出版教材,占比66%;29 所学校使用校级自编指南,占比10%;12所学校使用区(市)县自编指南,占比24%。

这表明当前劳动教育教材的使用比例低,超过八成的学校没有统一使用的劳动教育教材。劳动教育正式出版教材使用的比例最高,但当前正式教材门类多样,据进一步调查显示,各校使用的正式出版劳动教材各不相同,这表明各学校使用劳动教育教材异质性高,不统一。

(四)教师队伍建设

1.九成学校有劳动教育兼职教师,专职教师占比过低

将学校劳动教育教师设置情况分为五类:一是设置了专职教师,学校内有专门负责上劳动教育课、组织劳动教育活动的教师;二是设置了兼职教师,由班主任、学科教师以及校内其他工作人员担任;三是设置了校外特聘人员,主要指聘请的校外专家及家长等;四是其他,指校外志愿者等,五是没有设置。学校劳动教育教师设置情况如表3所示。

表3 学校劳动教育教师设置情况

由表3 可得知,学校设置专、兼职劳动教育教师的总体比例已经超过90%,说明绝大部分学校已经具备设置劳动教育教师的条件。但专职教师比为13.74%,比例过低,教师数量少。劳动教育教师是最终落实劳动教育的最关键环节,但目前教师队伍的设置情况不乐观,教师比例构成还需进一步优化。

2.劳动教育教研开展频率低

劳动教育教研是提升学校劳动教育水平、提高劳动教育开展效能的重要举措。本研究还调查了中小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校本教研以及参加其所属区域教研的情况,如表4所示。

据表4 可知,在校本教研方面,九成学校本学年度开展了教研活动,但其频率集中于一学年一次,还有10%的学校尚未组织过校本研修;区域教研方面,43.63%的区(市)县做到了每学期1~2 次教研;按学科要求,各区(市)县教研活动应当每月开展一次,但此种情况占比仅三成。且还有15%的区县尚未常态化开展教研活动。由于劳动教育的“因地制宜”原则,各学校的校本研修就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开展频率较低,校本研修的质量尚待进一步提高。成都市劳动教育常态化教研每月至少一次,但当前受访学校中,仅80 所学校表示其规律参加市级教研,其参与的频率不高,实效性还有待加强。综上,各区(市)县教研活动频率不均衡,应当进一步推动落实。

表4 学校参与劳动教育校本教研、区域教研情况

3.教师对劳动教育培训的需求

培训是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路径。高质量的培训能够提高教师的劳动教育观念,优化劳动教育知识结构,提升劳动课授课能力。什么样的培训才是教师真实需要的培训?本研究同样做了调查。

据表5 可知,目前教师最希望参与劳动教育培训形式主要有三种,排首位的是能够前往基地参观考察,占比82.75%;排第二的需求是观摩课例展示,占比80.99%;排第三是进行经验交流分享,占比73.08%。在培训内容方面,需求度最高的是课程内容开发与课堂教学实施,选择率均超过了90%,表明当前学校对于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劳动教育常态课上法的相关培训有着强烈的需求。

表5 教师对劳动教育培训的需求

四、思考与建议

(一)加强对劳动教育的行政督导

教育行政部门的考核督导是劳动教育落实的重要保障。当前成都市各区(市)县劳动教育考核情况不均衡,尚有部分区域的学校不清楚考核情况。在未来的工作中,行政督导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从市级层面统筹规划对各区域劳动教育实施的考核监督工作,在系统实施的过程中推动各区域劳动教育工作开展,以缩小市内各区(市)县之间劳动教育实施的差距。另一方面,在区域层面完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从劳动教育课时安排、实施路径、实施内容、实施成效等维度对区域内各中小学劳动教育进行评价督导,实现劳动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的扎实推进,落实相关文件要求。

(二)注重因地制宜,引导学校校本化推进

依据调查结果可知,当前成都市范围内八成学校已经制定劳动教育总体实施方案,半数学校形成了自己的劳动教育推进模式。但由于当前学校对相关文件解读不足,其劳动教育推进模式与实施路径缺乏科学性,存在着以下问题:第一,部分学校对《课标》等文件解读不足,在校本推进模式的设计与实施上存在困难;第二,学校推进模式种类繁多,但内容与形式不均衡,如部分学校仅涉及家、校、社协同,劳动教育学科融合不足;第三,劳动教育评价不到位,应用不均衡。

要解决上述问题,应当对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内容与推进模式进行科学设计与系统规划。一是要合理确定校本化劳动教育必修课内容,深入剖析《课标》,解读劳动任务群,结合学校场地、资源等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安排适合学生发展的劳动项目。二是要统筹规划劳动教育校本推进,与校园文化、地方特色相结合,因地制宜,开发校本特色课程。三是要做好学科融合,在学科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把劳动教育合理、科学地融入道德与法治、科学、美术等学科中。第四,还可拓展实施校外劳动实践,结合教学阵地建设、主题教育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多渠道、多形式推进。此外,还要做好家校社协同共育,引导家长形成劳动教育观念,对家庭劳动实施清单式管理,让家长参与到对学生家庭劳动的监督与评价当中。

与此同时,劳动评价也需落实,学校应当依据劳动内容合理设计、科学安排劳动教育评价。评价的内容要多维度,从劳动知识技能、劳动素养与习惯等入手;评价的方法要多样,平时表现评价与学段综合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评价的主体要多元,开展多人评价,学生评、同学评、教师评相结合。明确素质达标的评价内容、评价标准以及评价办法,除了将评价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手册外,还可以将其纳入班级考核,在保障劳动教育目标达成的同时,实现学生劳动核心素养的培育、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加强教材使用指导

从调查结果中可看出,当前全成都市超过八成的学校没有统一使用的劳动教育教材,且使用了教材的学校,其使用的教材不统一,有使用正式出版教材的,也有使用区(市)县自编的劳动指南的。由于当前各类劳动教材的质量良莠不齐,其内容设置、对教学大纲的遵循、教学目标等差异大,因此,当前大部分学校的教材使用存在问题。

教材作为落实劳动必修课的重要抓手,在学校劳动教育落实中发挥着“主渠道”的作用,鉴于此,首先可对当前使用范围较广的教材进行分析解读,梳理教材目标内容,结合《课标》的要求,出台教材使用的指导意见。同时,指导学校结合劳动教材,构建校本劳动课程体系,推进和落实教材的校本化实施,使得教材的使用更具创意和智慧。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在教师数量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校仅设置兼职教师,专职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且校外聘用人员比例低。由于劳动教育内容种类多、专业性较强,因此加强专业劳动教师队伍的建设势在必行。

首先,学校要设置劳动教育教师岗位。每所学校学校都应当设置劳动教育专职教师,依据师生比配齐配足兼职教师,并在种植、烹饪等劳动项目上合理聘用校外人员,建设专职、兼职、外聘教师相结合的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同时,还应对劳动教育教师工作量重新认定,对劳动教育教师的职称晋级予以倾斜。

其次,要着力提升教研工作实效。在教师成长方面,当前教师迫切希望接受培训,提升专业素养。调查显示,当前各区(市)县区域教研和校本教研开展频率低,且不均衡。针对上述问题,应当规范各区劳动教研开展频率,将各区(市)县劳动教研纳入考核,对其开展次数与内容作要求。还可开展劳动“送研”“送教”活动,对薄弱区域教研活动的开展进行帮扶。

同时,要加强劳动教育教师培训。区域层面积极开展劳动教育教师专项培训,从《课标》解读、教学设计、课堂实施等环节入手,提升教师劳动教学技能,推动师资建设。还可跨学校组建劳动教育教师共同体,通过跨校走班等方式促进团队合作,丰富劳动教育教师资源[4]。学校层面则应当组建劳动教育教研组,定期组织教研组教师进行研讨,通过经验学习等熟悉劳动教育的要求,共同分享实践经验;分年级分学段集体备课,每一个阶段都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教研互助,从而提升劳动必修课效果。

劳动教育是“五育”并举的重要环节,是全面发展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都市作为首批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应当立足实际,统筹规划,采取相关措施以提升全市劳动教育整体品质。面对当前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还需深入剖析根源,加强督导评价,深化专项培训,统筹劳动教育资源,建设师资队伍,以缩小区域、学段间的差距,整体推进劳动教育的有效落实。

猜你喜欢

校本教研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