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会倾听,沟通更顺畅
2022-11-02李婷婷
□李婷婷
孩子的内心世界就像是一个装满了许多秘密的盒子,成人猜不出、看不透。只有当孩子“倾诉”时,家长才能获得打开孩子心灵之门的钥匙。然而,越来越多的家长都表示,在生活中孩子几乎不愿意和自己倾诉——“好好的孩子,不知为什么,上初中之后变成了‘哑巴’,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什么也不跟我们说。”“都说沟通很重要,可是孩子不跟我们说话,该怎么沟通呢?”“孩子在学校里表现怎样,交了什么朋友,我都不知道。作为家长,我真的很担心。”
父母本应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可是在家庭生活中,一些孩子却和父母“形同陌路”,孩子宁愿把自己的心里话讲给朋友、同学听,也不愿意跟父母吐露半点,这让不少父母伤透了心。然而,没有孩子从小就不愿意和父母倾诉,父母可以回想一下,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是否忽略了孩子倾诉的意愿,导致孩子的委屈越积越深,自此不再愿意向父母打开自己的内心世界。只有当家长学会了倾听,孩子才会愿意向家长倾诉。
认真对待孩子的想法
“欣欣,你怎么不和妈妈说在学校里的趣事了?妈妈连你最近在学校过得怎么样都不知道。”妈妈温柔地说。没想到正在看电视的欣欣连头都不回,冷冰冰地说:“您不在意,我为什么要说?以前又不是没说过……”妈妈回想起曾经的欣欣也是一个小话唠,一放学就围在自己的身边说个不停。有时候妈妈没有及时给予回应,她还会兴致勃勃地把说过的话复述一遍。可是渐渐地,欣欣的话越来越少,到最后甚至不愿意和父母沟通了。曾经,自己总是对女儿说过的话不在意,“嗯嗯哦哦”地敷衍回应着,时间一长,欣欣便悄悄关上了自己的“心门”。一想到自己亲手“熄灭”了女儿的倾诉欲,欣欣妈妈觉得很自责。
孩子不愿意说,竟是因为对父母失望了。不少孩子都表示,父母会在自己讲话时玩手机、看电视,当孩子请求父母专注倾听时,父母也不会停下手中的事情,只会跟孩子说:“你继续说吧,我在听。”别说是孩子了,就是成年人也希望在倾诉时获得对方积极且热情的反馈。而父母的冷漠与无视无疑是给孩子满腔的表达欲浇了一盆冷水,当孩子兴致勃勃地希望与父母分享自己的想法时,总是遭到父母的冷待,这无疑对孩子是一种打击,孩子的倾诉欲望就这样一点一点被消耗殆尽。家中原本的“小话唠”变得沉默寡言,明明是朝夕相处的孩子,家长竟然对他们的心情与感受知之甚少,很多家长直到这时才意识到了问题的所在。
想要让孩子愿意对自己打开心扉,家长就要学会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当孩子倾诉时,家长应停下手头的事情,认真倾听孩子的内心世界。在孩子诉说的过程中,要及时给予一些眼神与动作上的回应,例如:要和孩子有眼神的交流,在孩子说得好的地方点点头,当孩子完成表达时,家长要及时给予正面的回应,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在意我的想法,我的父母可以信任,我愿意和他们沟通交流。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敞开心扉。
不要时时评判孩子的表达
“孩子每次和我说话时我都会认真听,可为什么孩子还是不喜欢跟我说话呢?”一些家长会有这样的疑问。其实,在孩子倾诉的过程中,家长不仅要学会倾听,而且要学会给予孩子正向的回应。
一位母亲向我说出了她的困惑:这位母亲抱怨上初二的女儿多多从不与自己分享校园生活及内心世界,多多听到母亲这么说,立马向母亲分享了一件学校发生的事。多多的同桌喜欢上了班里的一个男同学,并把这个秘密告诉了自己的好朋友,谁知好朋友转头便把这件事情告诉了这个男同学。多多的同桌知道后趴在桌子上嚎啕大哭,多多怎么哄都哄不好。
“她讲完这个故事之后,我不过是随口评论了几句,谁知道她竟然和我‘翻脸’了,还扬言以后什么事情都不和我说了。”多多的母亲伤心地和我倾诉。
“您是怎么评论的?”我询问这位母亲。
“我只不过告诉她少跟同桌这样的女孩子交朋友,小小年纪就开始想这些情情爱爱的东西,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我让多多在学校里多学习、少八卦……您说我说的有错吗?”
“您说的简直大错特错。”我叹了口气说。
多多向妈妈分享这件事,是希望妈妈在听完后获得和自己一样的情感体验,而不是希望母亲给予自己一顿批评和教育。这位母亲的错误也是许多家长在亲子沟通中都会犯的错误,家长在倾听时,总是把自己摆在成年人“高高在上”的位置,时时刻刻都想见缝插针地教育孩子,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利于亲子沟通的。
孩子在倾诉中难免会有一些观点让家长产生不满,这时家长不妨保持一个平和开放的心态,多听听孩子的想法,而不是立刻纠正错误,给孩子来一场思想教育。孩子兴致昂扬地和家长分享,得到的却是家长的说教甚至批评,久而久之,孩子的分享欲自然被打击得荡然无存。因此,即使孩子在倾诉中存在一些思想偏差,家长也要采用温和的方式进行引导,不要时刻想着批评孩子某些观点的错误或不足。
捕捉孩子表达中的情绪与需求
“很多事情我不和父母说,是因为说了也没有用。”这是很多孩子的共同心声。
父母本应是孩子强大的精神支柱,是孩子心灵的避风港,可为什么孩子会觉得和家长倾诉起不到任何正面作用呢?这是因为家长没有学会捕捉孩子表达中的情绪和需求。有时孩子的表达是带有一些目的的,父母没有及时发现会让孩子在倾诉后产生失望的感觉。
四年级的珠珠最近和朋友有了“大矛盾”,矛盾的起因是一件小事。美术课上,珠珠未经允许就用了朋友的蓝色蜡笔,还不小心在绘画中把这只蜡笔折断了。事后,虽然珠珠真诚地向朋友进行了道歉,但是朋友依然没有原谅珠珠的意思,甚至对珠珠不理不睬,有一天还当众给珠珠起了“破坏大王”的外号。珠珠很委屈,她找到了妈妈说了这件事,还特别强调说:“妈妈,我真的知道错了,我想和朋友和好,可我又觉得她给我起外号这件事情很过分,让我很难过。”这时妈妈竟然说了一句:“你真的不会搞同学关系,还经常用坏文具,难怪人家叫你‘破坏大王’。”珠珠听完这话,气得摔门而去:“我受了别人欺负,您还说我,您根本不是我亲妈!以后,我什么事情都不跟您说了!”
珠珠的这段“倾诉”中其实包含着两个目的——寻求帮助和情感支持。首先,珠珠遇到了棘手的同学关系问题,她不知道该怎么办,于是向妈妈求助。其次,珠珠被当众起外号感觉心情沮丧低落,她需要妈妈的安慰。可是妈妈不仅没有给孩子提任何意见和建议,反而对其进行指责,珠珠自然情绪恶劣,认为跟妈妈倾诉没有任何用。
当孩子倾诉时,家长不仅要听,而且要听进去,从孩子的倾诉中捕捉孩子的需求,并积极给予回应。当孩子向父母求助时,父母要给予帮助,当孩子向父母请求情感支持时,父母要及时给予情感上的回应。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在倾诉中感受到与父母的沟通是有意义和价值的,才会乐于和父母倾诉成长中的烦恼,让亲子关系更上一层楼。
合格的家长一定是一个会倾听的家长。只有家长善于倾听,孩子才会乐于表达。
(宋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