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视角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创新模式研究

2022-11-02刘征兵

公关世界 2022年19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教育者爱国主义

文/刘征兵

一、三全育人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及联系

1.三全育人

三全育人是一个体系的教育理念和模式,是教育者、教育过程、教育维度三者的有机统一。

教育者是广义的,包含了学校、家庭、社会中充当积极教育者的人或者具有人为因素制造且积极向上的事物;狭义上的教育者是与学校有关联的教师,包含了辅导员、思政教师、专业课教师、行政人员、后勤工作人员、学生,这里值得探讨的是后勤工作人员与学生为何也是全员育人的一部分,本研究是这样思考的,首先后勤工作人员在学校工作的过程中必然会与受教育者产生直接或者间接的接触,在这接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行为规范等诸多方面起到了影响,虽在学校教育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但也不容忽视;学生在学校不仅扮演着受教育者,同时也扮演着教育者,原因很简单,朋辈教育的影响在当下是不可以或缺的有效教育资源。

教育过程也有广义的和狭义的。广义的教育过程是指从人的出生到老去这一生的时间会受到不同的教育,而在不同的教育经历里又有不同的教育过程,我们把这些不同教育经历产生的教育过程统称为教育过程;相对广义的教育过程是指人从接受正规的教育开始到最终学业毕业的整个教育过程称为教育过程。而本研究的教育过程是在相对广义的教育过程中抽离出来的受大学教育阶段的整个过程。

教育维度是本研究对三全育人中“全方位育人”的重新理解,这里的教育维度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维度又称“维数”在物理和数学领域具有特有的含义,而单纯的维度是指事物之间存在的某方面的联系,教育维度则是指教育资源、教育者、受教育者等多方的教育资源联系起来的统称。

2.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针对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当代大学生展开的爱国教育,增加他们的爱国情怀,以便于大学生走向社会,更好的为国家服务。

二、三全育人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三全”维度的构建

1.三全育人中教育者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维度构建

在大学教育中,教育者充当着重要的角色,而在本研究中将三全育人中的全员育人进行重新定义,这里的教育者是包含了辅导员、思政教师、专业课教师、行政人员、后勤工作人员、学生等人员,其中辅导员、思政教师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占主流地位,其他人员辅之,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辅导员在大学生的成长发展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自身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学习并将学习的内容转化为可实践的教育内容;思政教师是极具专业性的,能够从更深层次推动爱国主义教育,使其理论化、体系化。行政人员是学校的管理者,管理者的重视是推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动力;后勤工作人员在校园的言行举止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群体是朋辈教育的主流力量,具有潜在群体效应和引导倾向。

2.三全育人中教育过程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维度构建

教育过程贯穿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在整个体系中具有核心意义,是教育者在三全育人体系中落实大学生爱国主义的实践。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需要辅导员制定详尽可行的团学实践行动方案,同时行政管理者给予活动资金等方面的支持,高年级学生在活动实践中起到传动作用,这是辅导员通过团学工作体系推进,与此同时辅导员也应该在日常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渲染氛围;思政教师、专业课教师要精心准备课程,在课程思政化的基础上,融入更过的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耳濡目染,使之入心、入脑,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行政管理人员具有双重角色,既是学生的教育者,又是学校的管理者,本研究认为行政管理人员应该从大的方针政策上对实施具体教育的教育者进行引导,并加大在校园内增加爱国主义教育相关的宣传,使校园内充满爱国氛围;后勤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在入校工作时由学校相关部门统一进行组织培训,进而规范他们在校园工作中的言行举止,在适时的机会下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的引导;在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也要重视朋辈教育的过程性的开发,可以通过学生群体中的社团组织引导。

3.三全育人中教育维度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维度构建

教育维度是本研究中对三全育人中全方位育人的重新定义,是将教育者、教育过程的高度整合。这里我们可以将大学内可以调动的一切有效资源利用起来,同时加强校外的爱国主义教育。如:通过每周的升旗仪式、国旗下的讲话等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这种仪式中的参与者包含了教育者以及教育过程,同时还把受教育的主体学生一起融入活动中,是具有实际行动意义的爱国主义教育,也可以通过入党入团仪式的宣誓来增加爱国主义教育,以及关于爱国教育的现代节日和传统节日。

三、“三全”维度构建中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路径探究

“三全”维度是指在三全育人的视角下重新构建起来的新概念,即在教育者、教育过程、教育维度三者建立有机的联系,使爱国主义教育达到良好的效果的路径的探究。

第一,教育者自身需要进行系统的全面学习和深化《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尤其是教育者中的行政管理人员、辅导员、思政教师、专业课教师。因为这些教育者是与学生接触最为频繁的育人者,而辅导员、思政教师又是最直接的传播爱国主义教育的育人者,辅导员可以通过学生的日常生活管理来教育同学,在学校的“奖、贷、补、助”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在开展团学实践活动中开展专题教育及相关实践活动;思政教师可以在课上融入更多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如:播放爱国主义教育的电影、视频片段,通过分析国内外形势增加学生的爱国情感等;专业课教师可以课程思政化,如:体育课可以宣讲女排精神等爱国素材,增加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国家自豪感;行政管理人员站在学校角度可以通过张贴爱国教育题材的宣传海报、标识语、建造爱国主义的党史馆等形式营造爱国主义氛围。

第二,教育过程中爱国主义教育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年龄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教育方式要符合当下时代发展,更要迎合学生的学习喜好,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措施。如大一是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初级阶段,需要对其加大爱国主义教育,制定详尽的教育方案及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教育专题实践活动;大二的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但还不够稳定健全,需要针对该群体制定具有补足性、加强性的爱国主义教育,使其爱国主义情怀得到更加完善和稳定;大三的学生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基本形成,很难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针对大三学生这一状况需要继续做到引导性的教育,强化爱国主义的情感并使其能够把爱国主义情感“入心、入脑、入行”;大四的学生基本定型,针对他们需要跟进的是爱国主义教育后续的作用,能让他们四年在大学受到的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到社会实践中去,真正意义上用行动去爱国。

第三,教育维度中爱国主义教育需要协调各方面的资源,让学生爱国情感中的“知、情、意、行”得到更深层次的发展;“知”就是让学生知道中国的国情,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未来,能够正确的认识国际社会的形势,明了中国社会制度的优势所在;能够知道当代大学生担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同时能够树立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情”就是让同学们爱国的情感更加真挚,开展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使同学们能在爱国的情感中坚守正道、弘扬大道,反对文化虚无主义,引导人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意”主要通过“四史”学习,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结合新的时代特点赋予新的内涵,使之转化为激励人民群众进行伟大斗争的强大动力;“行”就是让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得到升华,使之融入到实践中去,鼓励学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就业,扎根于基层,服务于基层,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到周边人群。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教育者爱国主义
品读
季托,金林南:思想政治教育者需培养反思性实践能力
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下的教学之路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爱国主义教育70年
教师应努力成为一个“教育者”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