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商务专业硕士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

2022-11-11李伊赖超容朱念

公关世界 2022年19期
关键词:商务硕士一带

文/李伊 赖超容 朱念

引言

当今世界经济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美国为首的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威胁上升。中国作为多边主义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坚决反对霸权主义,“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坚持双多边合作机制的表现。在此背景下,急需大量既熟练国际商务理论知识,又掌握国际商务专业技能的国际商务高端人才。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发展,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产品技术不断创新,某些领域出现了人工智能替代劳动力现象,急需国际商务专业硕士研究生既具有创新精神,又要掌握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但从目前的情况看,中国国际商务专业硕士研究生还不能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创新创业型国际商务高端人才较紧缺。因此,本文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分析国际商务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对我国国际商务专业硕士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一、创新创业的内涵

1.创新创业的内涵

创新创业教育由“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组成,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和前提,创业是创新的延伸和体现,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创新教育注重学生对已有的知识、信息、技能和方法综合运用,在学习创造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创业教育主要是以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价值导向,是一种开拓性教育。互联网、大数据的高速发展促进了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的产生。跨境电商的发展改变了贸易方式,影响了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式和培养目标。

2.创新创业能力与国际商务专业硕士的结合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急需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国际商务高端人才。首先,在传授国际商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增加MIB学生历史学、社会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等人文社科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养成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其次,紧跟国际商务活动发展的趋势,开展专题讲座和研讨会,培养学生应对复杂多变国际商务环境的处理能力。最后,结合专业实训和实践等多种方式,加大创新创业能力的训练,增加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相关课程,提高国际商务专业硕士创新创业能力。

二、国际商务专业硕士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1.专业特色不明显

专业型硕士应区分于学术型硕士,凸显出应用性和实践性。目前我国教育部并未出台统一的国际商务专业硕士课程体系,国际商务专业硕士与国际贸易学术硕士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培养方式上并无明显差异,实践性和应用性不够,缺乏国际商务专业硕士的特色。因此,国际商务专业硕士的培养应注重增加应用型课程的比重,突出专业硕士的实践性,增加创新创业相关的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构建具有国际商务专业硕士特色的培养模式。

2.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课程较少

国际商务专业硕士侧重于应用能力的培养,以能适应复杂国际经济环境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一带一路”建设、“互联网+”、人工智能的发展,扩大了中国的对外开放市场,加快了产品的更新换代,因此,在课程设计上,应以专业性和实践性相融合,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应用能力,即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和能力基础上,要有一定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但目前MIB课程结构中,有利于培养批判性思维的人文社科类课程较少,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相关的创新创业课程更少。

3.缺乏创新创业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

创新创业型教育的师资团队建设不足,师资团队结构不合理,主要还是以校内导师授课为主,虽然设置了“双导师制”,但校外兼职导师指导实践活动的职能没有充分发挥,有些高校甚至形同虚设。很多老师同时兼任本科生和硕士生的教学,教学任务繁重,加上科研的压力,很少有时间深入到企业一线提高实践能力,参加创新创业活动的培训和实践也较少。创新创业实践经验师资队伍的缺乏,难以在教学中传授创新创业知识理念和经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4.培养方式缺乏实践性和创新性

多数院校的国际商务专业硕士人才培养方案都设置了实践环节,有实践调研与考察、专题讲座、专业实训和专业实习等,但在执行过程中,效果不显著。目前国际商务专业硕士多采用理论授课、案例分析、小组或个人作业等教学方法,但由于一些高校没有案例库资源,案例教学效果不佳。虽然签订有校外实践基地,但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够,不能真正地起到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作用。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训练和实践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创新创业在国际商务专业硕士人才培养的地位。

三、基于“一带一路”背景下MIB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措施

世界遭遇前所未有的大变局,在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国际商务环境下,中国继续坚持对外开放和多边贸易政策,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增加了MIB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本文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提出了国际商务专业硕士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建议。

1.突出国际商务专业硕士人才培养的特色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政治、经济、文化、信仰不同,我国政府不可能全面了解民间需求,需要借助学术研究、文化交流等了解不同国家的情况,这就对国际商务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提高学生文化管理意识,提升学生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跨文化沟通交流能力。其次,增强学生国际商务环境分析能力。学习东道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知识,结合国际法律规则、国际惯例分析国际商务环境。最后,突出专业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2.改革课程结构体系,引入创新创业能力相关课程

首先,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设风俗习惯、文化交流等专题课程,培养学生开放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提高学生国际商务活动的处理能力。其次,开设“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相关课程,如跨境电商、商务数据分析与决策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最后,紧跟国际经济发展的前沿问题,开展专题讲座和研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

3.建设创新创业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

为了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适当引入一些熟悉“一带一路”国家经济发展情况的国外兼职导师,尤其是具有创新创业经验的国外导师,指导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争取与“一带一路”国家的高校建立学术交流、联合培养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切实了解国际商务环境的机会,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另一方面,派遣专业老师到国内创业企业实践,真正地参与创新创业项目的开展,积累创新精神和创业经验。另外,为教师提供海外进修机会,积极与国外企业或高校建立合作基地,提高教师国外教学和科研经验,构建符合国际商务专业硕士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

4.构建实训和实践相融合的实践教学模式

为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的体验,首先,在校内创建国际商务综合实训室,营造国际商务职场工作环境,如国际商务谈判室、跨国公司管理中心等,通过国际商务模拟实践,提高学生应对国际环境的应变能力。另外,鼓励和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国际商务专业硕士创新创业大赛和全国国际商务谈判赛等赛事,增加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训练。其次,加强与校外企业的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建设移动课堂,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对接。最后,以“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商务活动对创新创业人才需求为导向,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实现实训和实践相融合的实践教学模式。

猜你喜欢

商务硕士一带
基于大商务专业群建设的商务通用能力素质结构内容体系探讨
The varieties of modern English and how does this range affect teach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上半年朝阳区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632.3亿元
“一带一路”:大美友邦
重庆在“一带一路”中的地理位置
重庆与“一带一路”的缘分
唐维泽、段立作品
法国优秀硕士奖学金项目:France Excellence”
商务达人数码大变身
我的商务秘书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