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财政支持企业两化融合的马鞍山实践

2022-11-02安徽省马鞍山市财政局胡迎梅

中国信息化 2022年10期
关键词:马鞍山市智能化工业

文 | 安徽省马鞍山市财政局 胡迎梅

制造业是马鞍山立市之本、强市之基。2021世界制造业大会上,“马鞍山智造”产品精彩亮相,向世界展示“智造名城”的魅力风采。近年来,马鞍山市财政部门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财政资金支出,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积极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以“两化融合”不断增强工业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在推动经济转型发展上收到了显著成效。在新冠肺炎疫情和经济下行的影响下,2021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5%,高于全省3.6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为36.3%,比上年提升2.3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总量占全省7.5%,居全省第4位。今年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高于全省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2.5%,比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高4.9个百分点。

一、着力支持企业智能化诊断

为深入推进智能制造,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全市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效益,马鞍山市立足新时代融合发展的历史方位,紧密结合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研究制定《马鞍山市制造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2022-2024》《马鞍山市支持智能制造及工业互联网发展若干政策》《马鞍山市智能制造专项工作方案》《马鞍山市智能制造诊断实施细则》等扶持文件,市财政安排1600多万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公开招标选聘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等8家知名智能制造社会服务机构,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智能制造线下深度诊断。按照工厂级、车间级、生产线级三个层次,为企业提供智能化改造“一对一”入户诊断报告,其中,工厂级诊断服务费每户9万元,车间级诊断服务费每户4.5万元,生产线诊断服务费每户2.7万元。对完成诊断服务的企业,在自愿选择的基础上,加强对接服务,通过组织智能解决方案服务商、软硬件服务商持续跟进对接,促成企业与服务公司进一步合作,引导企业按照诊断方案实施智能化改造。支持企业更广泛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实施技术改造,推动市场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转化落地的智能化项目申报国家、省市项目。

在财政政策支持和引导下,2022年将推动新一轮高水平技术改造,鼓励企业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为主线,推进技术改造、扩能增产、提档升级,预计实施亿元以上技改项目130个以上,共建成省级智能工厂15家、省级数字化车间61家。全市1018户规上工业企业完成了线上智能化诊断,泰尔重工、粤美金属、国星生化、海天重工、飞龙新材料等一批企业智能化改造提升工程正在实施。瑞泰马钢“质量追溯”应用场景获得2021年工信部智能制造优秀场景认定。

面向未来,马鞍山将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目标到2023年实现规上工业企业线下智能化改造全覆盖,到2025年培育市级以上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和生产线150个以上,加快建成长三角有重要影响力的智造名城。

二、着力支持打造智能制造标杆示范企业

为适应行业竞争和打造产业发展集群的需要,地方大中型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的积极性持续提高,但大多数中小企业在实施智能化改造时面临技术、资金和人才等方面的困难,需要有一批标准化、精准化的改造样板,为更多企业提供转型指引,从而减少投入成本,增强改造生产效能。

马鞍山市积极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树立典型标杆,为地区行业和企业数字化转型探索有效路径,在全省率先开展智能制造标杆示范企业认定,对当年认定的示范企业,财政按照设备投资额15%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助,单个项目最高补助2000万元,2021年共认定马钢股份、山鹰国际、蒙牛乳业等4家标杆示范企业,共计奖补8000万元。马钢股份通过智能化改造后,初步形成“1+8”的新型管控模式,生产效率平均提高23.5%,运营成本平均降低27%,产品不良率平均降低29.7%,产品研发周期平均缩短47.7%。从驰骋天下的马钢轮轴,到汉马科技的明星产品新能源重卡;从蜂巢能源科技的三元、磷酸铁锂、无钴电芯,到锂电池隔膜、碳纤维产品、数字创意产业软件和平台,马鞍山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积极推广宝武马钢“智变”经验,聚力构建一流的智能制造生态体系,大刀阔斧推进制造业“智变”升级,不断提升发展质量效益。

“十四五”时期,马鞍山将按照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每年安排专项财政资金,持续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围绕博望区机床模具、含山县绿色铸造、雨山区装备制造、花山区电子信息等领域,聚焦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产业链条,培育一批模块化、低成本的智能制造典型场景,建设细分行业示范工厂;支持和建设检测、中试等公共服务平台,加快行业标准细化和宣传推广,推动形成标准示范迭代;培育和引导系统方案供应商规范发展,引导其提供专业化的集成服务;编制示范车间、智能工厂优秀范例,依托世界制造业大会、徽商大会等展会活动平台,宣传推广新技术、新场景。

三、着力支持两化深度融合

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市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30万元、10万元、5万元。重点扶持慈湖国家高新区、当涂经济开发区、青山河高新园区电子信息产业园等电子产业基地建设,发展电子组件、节能电子产品、手机通讯、LED照明、汽车电子等产业。目前,省科技厅正式批准青山河电子元器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福马电子引进国外最先进生产设备,除为母公司华菱汽车提供配套生产外,正积极开拓市场,为周边汽车厂商提供配套生产。恒毅机械自主研发智能终端产品“焊接机器人用机械手”“汽车零件焊接夹具”“伺服控制直排刀库”等已被授予实用新型专利。

坚持龙头引进和本土培育并重, 支持各类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引导马钢、山鹰等企业深化与宝信软件、麦肯锡、卡奥斯、赛迪研究院等专业服务商的合作,提升企业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水平。重点扶持行业性、区域性、专业性工业互联网平台,每年择优选取不超过5个、投资额不低于500万元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按投资额的20%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给予补助,对于当年被评为省级和国家级的分别给予企业一次性20万元、50万元奖励。在政策激励引导下,全市累计建设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项目15个,马钢港务原料公司智慧料场项目为全省唯一入选工信部5G+工业互联网五个重点行业应用示范;马钢重机入选国家级特色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示范,宝武马钢入选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案例。已建设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项目11个,入选平台数位居全省前列。含山县绿色智能铸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欧冶链金再生资源工业互联网平台、飞马智科Phimait工业互联网平台等一批互联网平台加速建设。培育专业化服务商,百助网络、飞马智科、河姆渡等本土工业互联网服务商加速壮大,14个项目首次入选省级软件示范应用名单。

在“两化融合”进程中,同时出台“真金白银”扶持政策、《工业倍增计划》及配套政策,积极推进“宽带中国”战略实施,基本实现宽带网络全域覆盖。移动4G基站建设2022年底前可全部建成,网络覆盖全域,城区有线电视网数字化和双向化改造基本完成。

四、着力支持数字经济加快发展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数字经济日益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对马鞍山这样的资源型工业城市来说,通过数字经济赋能传统产业,撬动新兴产业,既是加速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也是建设智造名城的应有之义,更是打造“长三角白菜心”的关键之举。近几年,马鞍山市瞄准数字经济新赛道,抢抓机遇、抢先发力,加快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以数字化转型引领高质量发展。2021年出台的《促进数字经济发展若干政策》,围绕支持数字经济技术创新、加强市场主体培育、大力培育数字经济平台、打造特色园区5个方面,抢抓机遇,抢先发力,抢占高点,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支持数字技术创新,对技术创新水平较高、市场竞争力突出、销售收入不低于1000万元的智能硬件产品,每年优选10个分别给予3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产业等领域的省级试点示范企业(项目)给予50万元一次性奖补;对主导省级相关数字技术标准并颁布实施的企业,给予每个标准一次性奖补15万元。加强市场主体培育,着力引进国内外骨干软件企业,明确对全球500强中的软件类企业、国内软件100强在我市设立区域运营中心、结算中心、呼叫中心及研发中心的,每个项目给予100万元支持,分三年兑现,其中第一年30万元,第二年40万元,第三年30万元,支持金额不超过中心建设实际投资。

着力加大数字经济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支持在马鞍山高校、科研院所加强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力度,增设工业互联网人才紧缺专业,定向培养更多的数字经济发展人才,支持相关领域专业人才来我市创新创业,将数字经济与智能制造方面人才纳入市重点人才培养工程。开展专题业务培训,每年财政安排100万元专项资金,依托马鞍山学院、第三方专业培训机构,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面向企业高级人才和专业人才开展专题培训,进一步更新业务知识,提高发展数字经济业务技能。

打造数字经济产业生态。本地企业从事工业网络与联接、标识解析、边缘计算、工业互联网平台、行业大数据、工业智能、工业 APP、工业互联网安全、典型应用和垂直行业应用等领域技术研发的,每年按照实际研发投入的 20%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50万元。鼓励我市企业在本地举办国家级、省级数字经济相关高规格展会、论坛和赛事,参加人数达50人以上的,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一次性奖补。支持发展数字经济特色园区。对于市级以上人民政府认定的我市各类软件或数字经济类产业园区,市财政将把该园区市级财政所得奖补给园区用来建设和发展。未来,马鞍山将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建设一批行业级、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企业“触网登云”;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争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力争到2025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位居全省前列。

面向未来,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马鞍山市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引导作用,把两化深度融合作为推进全市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创新发展的重要战略,将典型经验和案例宣传推广到相关企业,发挥示范标杆作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制造业领域的深度应用,着力做好产业升级和降本增效这“两篇文章”,进一步提升工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助推全市工业企业转型升级。

猜你喜欢

马鞍山市智能化工业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迈向智能化:艺达电驱动高端制造之路
基于Moodle平台的语文阅读教学“智能化模式”初探
基于Moodle平台的语文阅读教学“智能化模式”初探
我想知道
写诗
马鞍山市九村小学
How To Achieve Efficient Reading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工业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