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没有单一“元宇宙”,只有大量仿真情境

2022-11-02米为闻

中国信息化 2022年10期
关键词:元宇宙引申为用户数

文 | 米为闻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元宇宙”这个生造名词,不仅无文,而且不确切。它的一个主要困境在于,当VR游戏、虚拟办公等社区应用戴上“元宇宙”的帽子开始在互联网上提供服务,如何理解多个自称的“元宇宙”同时存在?有怎样的区分?哪些虚拟在线应用称得上“元宇宙”?有没有用户数门槛?如果用户数达到亿级、千万级的虚拟在线应用可以自称“元宇宙”,百万级、十万级用户数的可不可以?假设有两个采用相同技术和设定的虚拟在线应用,一个用户多至亿级,一个用户不到10人,那么它们是否都可以自称“元宇宙”?

在中文里,宇是宇,宙是宙。宇的本意是屋檐,引申为“四方上下”,即所有空间。宙的本意是栋梁,引申为“往古来今”,即所有时间。既然是所有空间和所有时间,宇宙就只有一个。由于宇宙的通用语义包含了自身的单一性,当古代汉语需要处理哲学上(思想上)的多宇宙假说时,倾向于使用替换词。如翻译佛学的多宇宙观念,采用“大千世界”的说法,以“世界”替换“宇宙”,以保持宇宙的单一性。

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多宇宙假说,作为可能的推导结果,来处理波函数坍缩等量子力学问题。物理学家发展出的多宇宙假说,把我们身处的可见空间及其相邻部分理解为一个“气泡”或一张“膜”,多宇宙意为有多个“气泡”或多张“膜”,彼此无法交换信息,或者只能在特殊的情况下发生交流。例如,有学者认为,其他“气泡”与我们所在的“气泡”曾经在遥远的过去相撞,并在微波背景辐射中留下了蛛丝马迹。即使将来可以通过观测证实某个版本的多宇宙假说是成立的,即确实存在多个“气泡”或多张“膜”,我们仍不难回归宇宙一词的单一性,将所有“气泡”或所有“膜”的总和理解为宇宙即可。

我们探讨了中文词“宇宙”的两个语素的含义,又分析得出物理学中多宇宙假说和宇宙的整体性并不矛盾的认识,以此理解“宇宙”一词内禀的单一属性。至于“元”的误译,我们此前已经在《元和Meta的语义》中讨论过了。

现在,使用信息通信技术营造的虚拟数字社区应用已经大量出现。它们可以按用途分类,分为游戏、交友社区应用、虚拟办公应用、健身应用、求医问药应用等等。按沉浸水平分,可以分为只提供视觉和听觉信息的应用,和提供视觉、听觉及其他感觉信息的应用。这些虚拟数字社区应用正不断产生,优胜劣汰,有的融合,有的分化,形成复杂的产业生态。

把虚拟数字社区应用冠以“元宇宙”之名,不如采用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网络应用分会副理事长肖方晨先生提出的“仿真情境”概念,让它们从难以匹配的“宇宙”中解放出来,摆脱并不适恰的“一”的含义,回到符合实际的“多”,毕竟,用户欢迎的正是符合他们多样化需求的多种信息技术应用、多种网络平台、多种数字社区。

猜你喜欢

元宇宙引申为用户数
元宇宙中的“孤儿们”?
“元宇宙”照出互联网浮躁(点评)
兔死狗烹
我国IPTV总用户数3.07亿户,同比增长6.7%
神奇汉字
支付宝用户数达到两亿
一起来说流行语(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