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的几点思考
——以茶文化为例
2022-11-02杨梅
杨 梅
(四川护理职业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0)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的魅力和时代风采。基于这个要求,可以通过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高校思政理论课来实现。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阵地,不仅要重视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还要使他们具备较高的思政素养,这样才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高校要充分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理论课的必要性,切实推动两者融合进程,提高融合效果。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教师在实际的思政理论课中可以把茶文化融入其中,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相关思政理论的理解,还能对我国的茶文化有进一步的认识。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意义
1.1 有利于提升高校学生的爱国热情
高校学生作为我国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力量,其文化素质和思政素质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是思政理论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我国新时代的大学生来说这是后期更好发展的基础。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中对于提高学生的爱国热情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很多的爱国素材,比如唐诗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陆游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这些充满浓烈爱国之情的诗句,不仅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作者的爱国之情,还会激发学生自身的爱国热情,从而更加努力的去提升自己,完善自己,具备更大的本领为国家发展服务。高校开展思政理论课最终目的是为了立德树人,这为提升学生的爱国热情打下了理论基础。高校教师在进行思政理论教学时要充分认识到提升学生爱国热情的重要性,积极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的爱国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可以学到我国的先贤对国家强烈的感情,还能促进学生在个人发展的方向上与国家的需求相联系,把国家的实际需要放在首位,切实以实际行动表达对国家发展的关心,对国家的热爱。当代大学生只有把自己的前途和国家的命运连在一起,才能与国家同荣辱,共命运,国家也才能更加富强、美好。
1.2 有利于提升高校学生的文化自信
随着国家间竞争的加剧,各个国家要想在世界政治舞蹈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不仅需要进行经济实力的比拼,还要在文化软实力上进行竞争。一个国家的文化不仅代表着国家发展过程中的成果,而且还可以为国家后期的发展提供一种长久的、深厚的支持,因此提升人民的文化自信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高校学生承担着建设国家的历史使命,提升他们文化自信,使他们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我国文化的强大有力,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加之目前高校学生所处的这样一个文化多元化的时代,各种文化互相碰撞,其中便有一些西方的不良文化会趁虚而入侵蚀学生的思想,不利于他们坚定文化自信,健康成长。另外,有些学生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从思想上没有认同感,从中体会不到文化自信,这对于学生的思想文化建设以及精神独立有很大的不利影响。基于以上种种情况,高校在思政理论课程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对我国文化的了解,真正从内心领略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魅力,这样更有助于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并自觉成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使我国文化在国际上被更多的人所认识。
1.3 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精华,这些文化不仅对于当时的社会有着很大的价值,对于如今的时代也有很大的意义。一个国家的发展命运是与这个国家的文化息息相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在当今的商品化时代显得尤为迫切。在这个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的时代,商品化的大潮席卷着每一个人,一些人在其中迷失了自我,急功近利、好逸恶劳等成了他们的标签。这对我国青年的发展极为不利,进而也会影响社会风气。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不仅是为了提升思政教育的质量,还是为了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如今时代绽放光彩、发挥价值,使学生以更宏大的视角认识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价值,并对其不断地发展,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各项建设。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的现实困难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具有很大的必要性,但是在目前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却存在着一些现实困难。
2.1 新媒体的出现给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我们当今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以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促生了各种新媒体。新媒体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各行各业的发展,对于教育领域来说利用新媒体可以丰富教学方式,使学生接受到不一样的课堂教学。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新媒体的出现,高校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而且在短时间内就可以获得大量的碎片化信息。高校学生这种接受信息的方式也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要对自身的教学方式进行一定的改进,积极利用新媒体形式开展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习效果。一些高校思政教师也认识到这一问题,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利用新媒体来授课,但是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理论课的过程中容易形式化,发挥不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这样的教学虽然在形式上能让学生感受到新颖性,但是却发挥不出思政理论课教学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实效。
2.2 高校对于思政理论教学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足
要想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中的效果,首先从高校层面要加以重视,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落实。但是,目前我国很多高校把绝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专业知识的教学。重视学生专业知识的教学固然重要,但是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同样不可轻视,否则这对学生后期的发展将会产生深远影响。由于高校对传统文化教学的不重视,因此在课程安排上也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性,很多学生学习传统文化也是为了敷衍。加之一些教师往往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硬的加入到思政理论课中,这样的传统文化教学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会使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误解。
2.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理论课的衔接存在一定的问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不用赘言,但是两者如何融合才能产生更好的效果才是重点。在实际的思政理论教学中我们也发现,其融入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降低了融合的效果,所以相关人员应该以积极的态度面对这些问题。高校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师资不充足。充足的师资是有效开展教学的前提,但是在很多高校中承担思政理论课教学的教师文化教育素养不高,无法高质量的把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学中。要想提高传统文化融入思政理论课的质量就需要教师自身在这方面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但现实情况是教师虽然具有丰富的思政教育素养,但缺乏传统文化教育素养,这就使两者的融合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另外,我国的传统文化内容涵盖广泛,选用哪些传统文化材料利用在思政理论教学中对于教师的能力是一个考验。加之教师在开展思政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单一,对于学生缺乏吸引力,这也会影响两者的有效衔接。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茶文化的价值内涵
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大众对茶文化的认识也有了明显的提升,茶文化对于人们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近些年来,茶文化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传统文化资源被广泛利用,由此可见其应用价值的提升。茶文化的内涵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完善人格
茶文化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比如茶德、茶道、茶人精神等,这些不同的茶文化元素组成了内涵丰富的茶文化。我国古代有一部关于茶的经典著作《茶经》,其作者陆羽在文中就说明喝茶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就像久渴逢甘露般让人清爽,使人获得一种醍醐灌顶的体验。这样的说明意在提醒人们喝茶要注意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这也是茶德的具体表现。茶德的内容与思政理论教学在立德树人方面有着相似性,这也是茶文化融入高校思政理论教学的基础。另外,茶德、茶道在茶文化的不断发展中形成了一种茶人精神。茶人精神虽然无法用简单的几句话说明白,但是其内核就是淡泊、豁达、恬淡、坚忍等。由此可见,我国的茶文化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由物性到精神的转化,这个过程对于人们更好的理解茶文化以及通过茶文化提高道德修养,完善人格有着重要的作用。
3.2 促使人们追求真善美
茶文化包含着一种审美文化,这种审美文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这种审美是基于茶叶的自然美,茶叶有着优美的外形,体现出一种清雅之美;其次,茶通过与外界发生关系,可以产生茶水的清芬之美,还可以产生茶技的艺术之美;最后,在于品茶的环境之美。我国古人向来重视品茶环境,只有身处幽雅的自然环境才更能品出茶的味道。以上这些关于茶的审美文化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体现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同时也是人们对自我心性、品质不断追求的体现。
3.3 促使人们与万物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
不论是茶德、茶道、茶精神,都给人带来一种平和的心理感受,促使人们在平和中加强自我修养,与万物保持一种和谐的状态。另外,我国从古代沿袭下来的向客人敬茶,以茶作为礼节的行为等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了茶文化中的和谐人际关系,所以茶文化的价值内涵还体现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4 茶文化融入高校思政理论教学的策略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茶文化的价值内涵与思政理论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这也为茶文化融入高校思政理论教学提供了前提。把茶文化融入思政理论教学一方面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素材,另一方面还有助于把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学生的培养机制有效融合。教师要重视利用茶文化这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学的切入口,充分发挥茶文化的价值,使学生更好的进行思政理论的学习,同时增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那么在实际的高校思政理论教学中如何融入茶文化呢?这是问题的关键。笔者基于自身的教学经验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研究,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4.1 利用有效的方式把茶文化元素融入思政理论教学中
高校思政理论的很大一部分内容是来自于西方国家,比如马克思主义以及很多的哲学观点等。这样的内容一方面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把茶文化的一些元素恰当的融入思政理论教学符合目前教学的趋势,同时也满足了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求。思政理论教学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大大突破传统的思政教学方式,使学生获得不同于以往的学习体验。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将其融入到思政理论教学中有利于在更大的范围内加强传统文化的学习。为了提升茶文化融入思政理论的教学效果,需要学校和教师各自做好相应的工作。首先,在学校层面要加强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设置,比如关于茶文化的各种形式的课程。其次,在教师层面需要加强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比如增强关于茶文化的知识储备等。这样教师在充分整合茶文化资源的基础上能够更好的转化为思政理论层面的知识,更加有利于教师开展思政教学。教师在融入茶文化的思政理论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充分掌握各种茶文化知识,还要使学生基于茶文化进行升华,感受到茶文化中蕴含的相关的思政内容。这样学生可以切身体会到具有较高抽象性和理论性的思政内容在传统文化中的具体体现,从而对思政理论进行更好的学习。
4.2 加大对茶文化的宣传,为思政理论教学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虽然茶文化融入思政理论教学对于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但是目前很多学生对于茶文化认识有限,所以不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要加大对茶文化的宣传,采用各种形式让学生对茶文化有更多的,更深的认识。在如今的信息化时代,各种新媒体极大方便了人们信息的获取,因此在进行茶文化的宣传时要充分利用这些媒体形式,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另一方面还能满足学生获取信息方式的需求。另外,教师在进行思政理论教学时要为学生创设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这样可以把单纯的思政理论赋予具体的传统文化内容,降低了学生学习思政理论的难度,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思政理论的积极性。为了在更大范围内营造浓厚的传统茶文化氛围,高校可以邀请专业人士到学校进行讲座,让学生能够与茶文化专家近距离接触,学习到更加多的茶文化知识。学校在开展校园文化时可以适当加入一些茶文化,让学生全面感受茶文化的魅力,从茶文化中深入体会出其内涵的思政内容。
4.3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重视教师队伍素质建设
我们必须要正视高校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中所存在的师资问题,很多教师虽然具有丰富的思政教学理论,但是在传统文化素质方面有所欠缺,不能在思政教学中有效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对学生思政理论以及传统文化的学习都有很大的影响。基于此种情况,学校方面要为教师提供多种形式的培训,让教师在传统文化素养方面得到一定的提升,在思政理论教学中更好的融入传统文化,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接受到更好的思政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另一方面教师也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强自身的学习,在深入研读思政理论教材的基础上找到茶文化与思政内容的结合点,提高两者融合的效果。另外,学校还可以从社会上引进具有较高传统文化素质的人才,进一步壮大教师队伍,为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学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实现高校思政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学对于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茶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其融入思政教学对于学生了解茶文化,领会茶文化背后的思政内容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高校教师要以茶文化融入思政教学为契机,逐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中华优秀传统素材,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我国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