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文化音乐作品对音乐教学的促进价值分析

2022-11-02张新华

福建茶叶 2022年7期
关键词:音乐作品茶文化层面

张新华

(蒙阴县文化馆,山东 临沂 276200)

1 茶文化和音乐的渊源及关联

因为茶文化和音乐均隶属文化范畴,加之茶文化具有较强渗透性,所以在历史发展及沉淀中,茶文化和音乐不可规避地产生一定碰撞与融合,从而生成我中有你以及你中有我的完善化体系,为彼此长效发展创新全新内容及形式。基于历史维度而言,茶文化和音乐最初融合主要在我国唐朝初期。一方面,在有唐一代时期,由于统治者推崇,促使佛教在中国获得快速发展,而由于茶文化具备清净幽雅以及修身养性等特征,多数高僧喜爱借助茶文化进行讲座与修禅,在催生了茶禅一味的佛学理念和思想的同时,也使得部分茶禅音乐作品应运而生。该音乐作品充分融合与整合了佛学思想的深邃平和特点和茶文化的自然和质朴特点,具有较强的思想感染价值以及艺术价值。现阶段,民众所能听到的多数佛教音乐,归根结底均是佛学和茶文化有机融合整合的产物。基于音乐风格与特点层面而言,茶禅音乐隶属相对悠扬且舒缓的音乐曲种,在聆听过程中给人以高远、安静以及淡泊之感,能够使听者内心获得放松,仿佛置身在虚无的空间当中,从而使人内心更加淡定、头脑更加清晰,并开始思考部分深奥的问题,针对世界和人生产生更加深刻与透彻的认知。与此同时,在有唐一代时期,因为当时国力强盛且政治稳定,所以皇家和贵族极为青睐和推崇部分高贵典雅以及气势恢宏的音乐作品,在饮茶过程中也是如此。通常是一边进行相关茶事活动,一边进行茶文化音乐演唱和表演,且演奏的音乐作品亦会基于茶文化内涵实施针对性变化,使茶和音乐作品相得益彰,使听者或者良好的精神享受。而在两宋时期,因为市井经济发展迅速,茶文化亦逐渐普及到当下社会各阶层,特别是基层百姓的生活当中,且汲取了诸多市井文化,使茶文化更接地气,富有浓厚生活气息。与此同时,在茶文化和音乐的结合层面亦明显呈现了这一点。基于现存的绘画作品、文献与笔记等资料中,可以发现在宋朝时期具有大量茶楼和茶坊,经营者为有效吸引民众,往往会专门聘请部分乐师演奏弹唱音乐作品,使民众可以在饮茶的过程中聆听与鉴赏美妙的茶文化音乐。这些音乐相对于唐朝时期的宫廷音乐而言,更具生活化特色,与民众现实生活及情感密切相关,而流传至今的宋词,实际上在当时社会中多数均被应用于茶坊和茶楼的音乐作品表演中。在明清时期,音乐和茶文化元素的结合整合体现出丰富多元的形式,赣南采茶曲及采茶歌便是典型代表。而这也充分呈现出茶文化在民间更多领域和音乐的深度整合,由以往一边开展茶事活动一边实施音乐表演的整合,逐渐发展至茶叶种植和采摘流程。所以,采茶曲和采茶歌等相似音乐类别蕴藏着各民族和区域的人文背景及生产劳动的基本特征,对于研究和探索某区域历史演变进程及社会民俗民风具有推动作用。

2 茶文化音乐作品的基本特点

2.1 重视创设古典宁静的意境,生成情景交融

众所周知,艺术源自生活现实且高于生活。艺术可以提升社会大众生活品质,满足其审美品位,而物质的满足使大众更侧重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所以其渴望借助生活体验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以茶文化为核心的音乐作品在呈现茶文化所具备的审美价值与艺术价值的基础上,也契合大众品质提升及自我修养提升等层面的标准,所以,大众要持续追求文明与和谐的生活方式,唯有如此才能使自身生活更具意义,契合茶文化推崇的道法自然以及天人合一等思想。茶文化主张勤俭节约,这也契合现代人所追求的质朴及简约的生活观念。所以,茶文化音乐作品可以被更多人认同和接受。多数茶文化音乐所传达的是和谐、自然;、优美与中庸等观念,因此大众更加渴望聆听茶文化音乐,保证自身生活品质持续提升。茶文化音乐被古代人与现代人喜爱、追捧的根本原因,在于其音乐能够为听者创设古典宁静的意境。听者通过感悟音乐作品蕴含的情感和思想,以音乐旋律为依托实现情景交融,从而深刻感知茶文化音乐的特殊艺术美感。诚然,音乐能够为听者创设古朴与清雅的意境,契合情境交融理念,能够让听者在当下紧张与快节奏生活当中产生放松与宁静的情绪。社会大众在追求高层次生活品质的基础上,也渴求借助音乐茶文化的聆听和感受找到源于自然的质朴与纯真,茶文化音乐的聆听有利于提升听者气质,充分满足其追求高质量及高品质生活的基本需求。另外,茶文化音乐还能为听者创设放松、愉悦的环境,使其能够追求内心深处的宁静。所以,基于世俗角度而言,茶文化音乐的聆听和鉴赏契合现代人针对纯真与质朴生活模式的追求,可以保证其在社会交际中持续反思,明确生活的现实价值。

2.2 表达形式区域性与多样性,孕育地域特色

一般来说,国内多个地区和区域盛产茶叶和茶产品,所以生成了独居地域鲜明特色的传统茶文化体系,而这些茶文化因为所在区域不同,所以孕育出的音乐风格及形式亦体现出明显差异和特征。诚然,因为不同茶文化音乐作品有着不同风格与形式,所以在具体演唱和表演过程中也会体现出一定代表性。以江西赣南区域流行的采茶曲与采茶歌为例,这一茶文化音乐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能够吸引更多听者聆听与学习。并且,当地采茶戏也十分盛行,以矮子步与扇子花等为依托的采茶戏流传在赣南区域民众的现实生活当中。又如,以粤北区域的民乐节奏为例,该区域茶文化音乐节奏具有欢快性特点,音乐作品的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喜庆与活跃的氛围,民众在演唱过程中可以呈现欢快和愉悦的情绪。所以,茶文化音乐作品成为该区域民众调节自身生活的有效方式。而以桂南区域的采茶歌作品为例,该作品给人以娓娓道来之感,配以当地独具特色的幽默诙谐的演唱技法,使得采茶歌体现出鲜明的民族性特色。另外,鲁南区域亦流行采茶歌,但该区域普遍以小调为主,借助口口相传的方式不但继承和流传,并无完善的书面形式记录。

3 茶文化音乐作品在音乐教学中传承面临的问题

当代音乐艺术形式传播和发展,使音乐教育内容愈发多元和丰富。一般来说,不同时代和不同区域的音乐风格涵盖古典乐、重金属、摇滚乐、爵士乐、现代曲风与轻音乐等,均相继出现在高校音乐教育中。而风格的差异会使教师对在音乐曲目中蕴藏的传统茶文化文化内涵解读层面产生偏差,从而在茶文化传承及传播方面产生区域与问题。首先,音乐教学中对传统茶文化表现形式层面的偏差。在多数音乐作品通过电子化和数字化形式进行传播之后,传播便捷性与效率明显提高,学生群体所接触的多数现代音乐,普遍是主题相对鲜明且节奏较快的作品,此种作品更为契合学生群体年龄及性格特征,所以亦被音乐教师视作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但是其中多数音乐作品对于茶文化内涵的呈现存在明显局限性。茶道文化推崇宁静悟德,普遍是在平静与平和的氛围中感受,重视音乐曲风的清净与简约,从而摆脱世俗的纷纷扰扰。然而,在音乐市场产业化持续深化的推动下,音乐教学亦产生了显著的市场化倾向,将经济效益提升视作核心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音乐所具备的艺术价值以人文文化内涵,如此一来,也导致茶文化底蕴和内涵难以在音乐教学中充分体现。即便通过茶文化音乐作品进行音乐教学,亦会产生一点偏差,部分音乐作品将茶文化与生活现实的消费文化进行整合,彰显了茶文化的娱乐性特征,但对于茶文化精神意蕴及深厚历史内涵的映射缺乏深刻性,违背了茶文化和音乐作品融合,以及利用音乐艺术传承茶文化的初心。因此,在未来音乐作品创作及教学实践中,要融合人文环境和历史环境,永葆人文素质精神,切忌过度追求市场化发展所强调的经济效益。其次,在茶文化音乐作品鉴赏层面存在部分误区。一般来说,音乐教学中茶文化的传承,即对茶文化艺术表现形式展开全方位挖掘与解读,基于不同维度进行分析和鉴赏,若维度模糊,则容易生成误区。茶文化在现实生活中具有较强的情景性特点,基于多数与茶相关的成语便可看出,包括以茶育人、以茶代酒以及以茶歌吟等等。其作为我国茶文化在现实生活当中的外在表现,可以从间接层面映射社会各阶层针对茶文化内涵解读层面有所不同。在现阶段音乐教学当中,音乐教师应指导学生群体基于原有维度理解与探索茶文化内涵,并以此为基础加以适当创新。然而,现如今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音乐教师在茶文化音乐的鉴赏维度层面把握不到位,且分析角度易产生偏差,从而为学生群体学习和鉴赏茶文化音乐带来误解。

4 茶文化音乐作品对音乐教学的促进价值

4.1 音乐教育灵感以及资源的借鉴

现阶段,我国所实行的教育体制普遍以照本宣科的形式进行音乐教育活动,且音乐教学主要以为学生们传授音乐及乐理知识为核心目标,音乐教师对于民族文化和音乐文化在教学实践中的体现缺乏重视度。此种单一化的教育模式在较大限度上弱化了音乐教育有效性,导致音乐教育所具备的文化价值及艺术价值被边缘化。而受到茶文化音乐的深远影响,我国音乐教学可以基于民族文化、茶文化、情感及音乐等视角入手,进而为音乐教育的开展提供灵感来源。诚然,民族文化和茶文化的差异,使得茶文化音乐亦存在显著差异。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此种差异性是由于教育素材的差别而生成的,而在探索此种差异的过程中,传统茶文化和音乐文化互相融合,可以为学生群体带来全新灵感。例如,采茶歌与采茶曲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北省以及四川省等多个地区都较为流行,然而在内容、曲调以及唱腔等层面则完全不同。例如,安徽地区所流传的采茶歌,具有唱腔清脆和声调高昂的特点,使人不由得联想起该地区的经典戏曲,即黄梅戏。而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所流行的采茶歌为例,其整体节奏变化显著,且歌声较为婉转。该地区采茶歌余音绕梁的艺术特征更为显著,这恰恰是区域环境和文化所塑造的特殊茶文化音乐。此种表现形式层面的差异性,促使学生们将学习重点转移至文化层面,进而理解传统文化和客观现实存在的必然联系。以茶文化音乐进行音乐教学,研究的对象转变为整体的音乐情感及音乐文化。

4.2 民族音乐文化知识的深度学习

众所周知,茶文化音乐的重大价值体现于在茶文化音乐之中,学生群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内容并非简单局限在音乐和茶文化两个维度,更涵盖地方风俗及民族活动的集中体现。对学生群体而言,茶文化音乐具有一定新鲜性,而此种新鲜性呈现在新元素层面。茶文化音乐将学生群体并不曾了解和接触的民族文化和社会风俗渗透到音乐教育实践中,使学生们在旋律节奏当中感知茶文化音乐特殊的表现形式。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应从不同民族的风格及地域特征为基准,探索茶文化音乐具有的相通之处,从而实现阅历与情感的丰富。茶文化音乐在作品表现形式层面有所差异,其将茶文化作为中心,将舞蹈和歌曲作为具体表现形式,恰恰是此种新颖的茶文化传播形式,为学生群体了解、认知茶文化音乐开辟了新思路。音乐教师可以尝试融合茶文化音乐,探索茶文化和音乐文化的内在关联,丰富学生们阅历和知识。例如,在鉴赏茶马古道民歌过程中,该作品强调交流,主要是帮助当时社会马帮成员明确位置的有效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历史文化知识的讲授,让学生了解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

4.3 原生态的音乐技巧学习及借鉴

一直以来,多数教师在音乐教育实践中仅重视现代音乐知识和技巧的教学,重视培育学生群体肺活量、唱功及发音技巧,期望在专业硬性技巧层面提升学生群体音乐素养。此种教育手段在某种意义上制约了学生群体发展空间,导致其只能局限在现代音乐的发展之路中。教师身为学生群体发展的引路者,要借助音乐教育发掘有素质且有能力的专业音乐人才,开辟音乐教学工作的新思路,使学生们持续成长和进步。诚然,茶文化音乐有着随意性、民族性以及地域性等诸多特征,其创作目标并非单纯地取悦他人,而是广大群众在音乐学习和采茶过程当中生成的艺术灵感的汇总。此种创新性与传承性音乐创作形式最大限度的留存了茶文化音乐中所蕴藏的原生态音乐技巧,促使其艺术价值和传承价值亦大幅度提高。在音乐教育实践中,音乐教师可以交际尝试总结和运用茶文化音乐作品蕴含的原生态内容,以此来促进学生群体切实开辟学习音乐的新思路。首先,明确学生群体审美品位和诉求,积极配合民族茶文化音乐的经典作品,唤醒学生们审美意识与兴趣。以不同区域所流传的采茶歌和《刘三姐》等经典歌剧为媒介,使学生们在荧屏中深刻感知音乐作品和音乐情感的改变,进而最大限度满足其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的诉求。其次,持续提升学生群体审美意识和能力,针对不同区域流传的茶文化音乐所蕴含的艺术元素加以分析和鉴赏。例如,在采茶歌聆听和鉴赏中,因为采茶歌在不同区域所选择的演唱形式有所差异,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安徽省为例,两地在歌词内容层面尽管均重视平仄相对与合辙押韵,但是在演唱技巧层面却存在明显差异。安徽省所流传的采茶歌普遍是短歌,歌词内容较短,节奏较快,且唱腔具有干脆利落的特点。而后者所流传的采茶歌则与之相反,会给人以余音绕梁和余味悠长之感。这是区域文化呈现出的不同,亦是音乐作品当中真是存在的差异性。以茶文化音乐作品为媒介进行音乐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群体充分认知音乐艺术所具备的多元化特征。

综上所述,茶文化音乐现已成为高校音乐教学的主要资源,在帮助学生了解基础音乐知识和技巧的同时,将传统民族音乐资源和音乐文化融入课堂总,使学生们在文化氛围浓厚的环境下了解茶文化音乐相关知识。

猜你喜欢

音乐作品茶文化层面
音乐作品赏析模式研究
论音乐作品分析对钢琴演奏的重要性
中西文化对比下的英语茶文化教学研究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探究融合茶文化的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实践
互联网思维引导下茶文化传播形式的探索
基于网络背景下的著作权保护研究
二孩,人生如果多一次选择!
横看成岭侧成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