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字文化观照下的小学古诗词教学微探

2022-11-01

语文天地 2022年11期
关键词:观照甲骨文字形

谢 晗

汉字与古诗词犹如两颗明珠,在浩瀚的中华文明长河中历经岁月的洗礼,璀璨夺目,熠熠生辉。汉字作为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中华文化的烙印,蓄含了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也是传承历史与文化的载体。应该紧抓汉字“义从形出,形以示义”的特点,把汉字文化融入古诗词教学中,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析形会意、循形析义,加深对整首古诗的理解,走入作者内心,促进语言的积累与运用。下面以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望洞庭》一课为例,谈谈笔者如何在汉字文化观照下开展小学古诗词教学。

一、溯源字形解诗题

理解题目,有助于学生初步感知古诗词的大致内容。王宁先生在《汉字构形学导论》中提出,汉字构意是结合语言意义分析出来的字形构造意图,是语义的具象化、可视化。汉字以表意文字为主,字形和字义的联系决定了汉字寓义于形的本质特征,这恰恰符合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方式。若教师能引导学生根据题目中的关键字溯源解题,不仅生动有趣,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譬如,在教学《望洞庭》一诗时可以先从课题切入,紧扣课题中的“望”字图文对照呈现汉字原形。启发学生观察比对“望”“见”二字的甲骨文及图片,“见”字的甲骨文像睁大眼睛的人,突出了用眼睛看;“望”字的甲骨文也像一个睁大眼睛的人,不同之处在于这个人站在高丘。学生不仅能从“望”字登高向远看的本义来明白古诗所写的是诗人遥望洞庭湖之所见,还能发现诗人观察视角的独特,为接下来品读、想象“望”中景象作铺垫。趣味盎然的溯源解诗题使学生惊叹于汉字的神奇,增强了他们对祖国文字的热爱之情。

二、析字入文明诗意

诗人为了言能达其意,凝字成诗。“一字之失,一句为之蹉跎;一句之误,通篇为之梗塞”,理解古诗也是如此,如果不能准确地把握,学生的理解势必碰到阻碍,难以真正走入诗歌的画面之中。因此教学古诗词的具体过程中可以将关键字的构意从源头呈现出来,联系语境深入分析,促使学生掌握字体、字形的同时了解古诗词的内涵和艺术特色。

1.以形索义,品古诗词画面之美

2.释字解文,赏古诗词语言之妙

三、渐入佳境品诗眼

四、依序据理书汉字

由此可见,汉字文化观照下的古诗词教学涵育学生语文素养于无形之中,可以更好地实现语言理解、文学欣赏和文化认同的目标,教师应充分挖掘汉字文化的丰富意蕴,引领学生领略古诗词的无限风光,实现文化的传承。

猜你喜欢

观照甲骨文字形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堂吉诃德》整本书阅读导读课实录——对一部名著的多元观照
甲骨文“黍”字形义考
一百二十年来甲骨文材料的初步统计
甲骨文中的字形直立化二则
甲骨文“祸”字新证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三千年甲骨文
谭维维推出《观照》专辑四部曲之《春生》
添一笔变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