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后监测室护理对腹部手术患者的影响
2022-11-01李海春邹巧兰
李海春,何 懂,邹巧兰
(昆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江苏昆山215300)
手术治疗是目前临床重要的治疗方式,对手术麻醉患者实施精心护理有重要意义。患者因体质及身体耐受度不同,麻醉药物剂量无法准确控制,可能造成麻醉药物在患者体内残留,影响患者的血压及苏醒情况。患者术后入麻醉监测室进行观察,在此期间应给予有效护理。本研究提出麻醉后监测室(麻醉后恢复室)内护理,是对术后麻醉患者进行辅助干预,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恢复情况[1]。本研究旨在探讨麻醉后监测室护理对腹部手术患者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1月1日~2021年2月28日78例行腹部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20岁;行腹部手术治疗;患者及家属了解本研究内容,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受教育程度均为初中以上,认知及沟通能力良好;血压正常[2]。排除标准:精神疾病或遗传病史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或听力障碍患者;重要器官衰竭患者;中途退出研究或死亡患者。将患者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男18例、女21例,年龄27~64(45.51±2.64)岁;观察组男19例、女20例,年龄26~65(45.86±2.97)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原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返回麻醉监测室后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包括意识、呼吸、肢体活动及皮肤颜色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呼吸道问题并做好记录工作;一旦发生异常立即通知麻醉医生进行处理;协助患者做被动肢体活动,告知患者保持深呼吸[3]。
1.2.2 观察组 实施麻醉后监测室护理。①进行术前访视,主动向患者介绍麻醉监测室环境、作用及重要性,告知患者麻醉苏醒后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护理人员了解患者病情、受教育程度、习惯等,以便术后进行针对性护理,有效减轻术后疼痛,预防并发症;备好急救药品和设备等,入麻醉监测室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情况[4]。②入麻醉监测室后按照患者苏醒情况给予个性化干预护理,告知其手术信息,麻醉苏醒期间给予持续性认知护理。③保持监测室温湿度适宜,提供舒适环境;麻醉监测时要尊重患者,保护隐私,根据患者体温情况给予复温或降温处理,可针对患者的不同反应给予针对性干预,减少寒战发生。④患者苏醒后,护士与患者握手给予鼓励,间隔10 min进行1次,每次20 s[5];责任护士询问患者舒适体位,协助患者完成翻身动作,避免发生压力性损伤[6]。⑤待患者呼吸及肢体功能均良好后,经过麻醉医生确认,与责任护士一起将患者送回病房,向病房护士详细交接,包括麻醉监测室的整体记录。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心率(HR)。②比较两组术前及麻醉苏醒后舒适状况量表(GCQ)、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评分。采用GCQ对患者心理、生理的舒适情况进行评估,该量表共10个正向问题,20个反向问题,分值30~120分,分值越高表示舒适度越高,信效度CVI=0.86,Cronbach′s α为0.92。STAI采取4级评分法,计1~4分,分为完全没有、轻微、中等、较明显,总分8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心理状态越差,信效度为0.73~0.86。③比较两组患者停药后入麻醉监测室Steward苏醒评分,包含清醒程度、呼吸道畅通及肢体活动,评分0~6分,>4分即可出室。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EpiDate(V3.1)软件录入数据,采用SPSS(V26.1)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DBP、SBP、HR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DBP、SBP、HR比较
2.2 两组术前及麻醉苏醒后GCQ、STAI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术前及麻醉苏醒后GCQ、STAI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停药后入麻醉监测室Steward苏醒评分比较 观察组Steward苏醒评分为(4.85±0.64)分,对照组Steward苏醒评分为(3.47±0.34)分,观察组停药后入麻醉监测室Steward苏醒评分高于对照组(t=25.356,P<0.001)。
3 讨论
腹部手术属于临床外科常见治疗方式,受麻醉、手术、机体应激反应等多种因素影响,若未及时干预,易延误病情,同时患者及家属对手术及麻醉缺乏正确认知,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安全[7]。因为麻醉药物对机体保护组织反射造成直接影响,因此完成手术患者入麻醉后监测室内需密切观察,避免出现并发症或其他异常情况,有效的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8]。对此,探索有针对性且有效的护理措施是目前临床麻醉后监测室的重要研究内容。
麻醉后监测室护理是以患者为核心干预理念,以现代化护理质量作为参考,将护理管理和临床护理每个环节整体化的一种新型护理体系。麻醉后监测室护理中责任护士除关注患者病情外,还关注患者所处环境是否舒适及其心理状况等可能影响术后恢复的多种因素。麻醉后监测室护理可有效提升患者舒适度,保证患者各项指标平稳。焦虑是手术患者常见的不良情绪,会引发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提高,进而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促进儿茶酚胺和皮质醇大量分泌,引发血管强烈收缩,导致血压和心率不稳[9]。手术和麻醉是一种强烈的应激源,会导致患者HR、血压及免疫功能等发生变化,影响患者术后苏醒恢复[10]。术前访视极为重要,使其做好心理准备,苏醒后及时告知患者手术结果,可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DBP、SBP、HR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P<0.01);观察组GCQ、STAI评分低于术前(P<0.01),对照组麻醉苏醒后GCQ评分低于术前(P<0.01);观察组麻醉苏醒后GC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STA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停药后入麻醉监测室Steward苏醒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与戴皓菲等[11]研究结果一致,患者麻醉后监测室内的舒适情况与心理状态呈相关性,且结果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综上所述,麻醉后监测室护理可提高腹部手术患者的舒适性,缓解焦虑情绪,稳定血压和心率,值得临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