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循证的疼痛护理在输尿管结石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2022-11-01杨赛琼邱金花李序舒
杨赛琼,邱金花,李序舒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福建福州350001)
输尿管结石手术患者受手术操作刺激等因素影响,术后多伴有不同程度疼痛感而影响术后康复,同时易导致出血、感染等相关并发症。为减轻输尿管结石手术患者的术后疼痛感,需强化疼痛护理。常规护理干预对疼痛护理缺乏重视,而基于循证的疼痛护理遵循循证理念开展科学性、合理性疼痛护理干预,针对可能导致疼痛的因素给予对应护理干预,以期有效减轻疼痛程度,提升患者的疼痛控制满意度[1]。本研究旨在分析基于循证的疼痛护理在输尿管结石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6月1日~12月31日我院收治的84例输尿管结石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经临床症状判断及B超、腹部X线、CT等检查确诊输尿管结石,符合疾病诊断标准;开展激光碎石术治疗且手术成功;知晓本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尿道畸形、心肾功能异常;合并免疫缺陷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合并恶性肿瘤或其他脏器疾病;依从性差;患者资料不完整或中途退出本研究。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男20例、女22例,年龄31~77(59.36±3.12)岁;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下17例,高中以上25例;输尿管上段结石5例,中段结石15例,下段结石患者22例;结石直径2.7~7.2(5.13±0.54)mm。观察组男19例、女23例,年龄30~78(59.45±3.27)岁;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下18例,高中以上24例;输尿管上段结石4例,中段结石16例,下段结石22例;结石直径2.5~7.3(5.25±0.57)mm。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开展常规护理。体征监测:术后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一旦出现异常需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健康教育:向患者介绍输尿管结石疾病相关知识、手术方案、手术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出现的不适,及时解答患者的疑问。情绪疏导:给予患者语言关怀、鼓励,疏导不良情绪。生活指导:指导患者术后调整饮食结构,适当运动,保证充分休息。
1.2.2 观察组 开展基于循证的疼痛护理。①组建循证护理团队。该团队由泌尿外科护士长、护理人员组成,要求团队成员具有丰富泌尿外科护理经验、文献检索能力、临床科研能力。其中护士长担任组长,负责团队成员的定期培训、考核以及会议开展、人员协调、护理措施落实的监督和指导等工作;其他团队成员负责文献检索、实证筛查、数据整理、护理措施落实等内容。②提出循证问题。结合输尿管结石手术特点提出循证问题,即输尿管结石手术后为何会出现疼痛感,以及如何缓解、改善。③寻找循证支持。提取循证问题的关键词,即“输尿管结石手术”“疼痛”“措施”,于万方、知网等文献检索平台搜索并筛选相关文献资料,结合实际情况对获得的资料进行可行性分析,团队讨论共同拟定疼痛护理措施。④制订并实施基于循证的疼痛护理措施。a.疼痛认知干预。通过沟通、对话了解患者对输尿管结石手术后疼痛的认知以及认知需求,基于患者具体认知情况实施疼痛认知干预,内容包括导致术后疼痛影响因素、疼痛性质、不良反应、术后镇痛方式及预期效果等,避免患者因缺乏疼痛认知而加重疼痛感。指导患者准确表述自身疼痛性质、程度,以便准确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而有针对性开展疼痛护理。b.心理干预。护理人员需强化巡视频率,主动询问患者疼痛情况,耐心倾听其主诉,同时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干预。强化沟通交流,通过观察患者的肢体语言、表情、语气等及时了解患者的情绪状态,并给予针对性疏导,同时主动关心、关怀患者,缓解焦虑情绪。c.环境改善。为患者提供安静、整洁的诊疗环境,避免环境刺激导致疼痛加剧,需控制探视时间、人员,同时于病房内播放轻音乐、视频以转移患者注意力,缓解疼痛感。d.体位干预。以患者舒适为宜,辅助患者调整舒适体位以缓解疼痛感。患者疼痛时可指导其取臀高头低卧位、膝胸卧位。e.导管管理。为避免导管压迫、牵拉、扭曲导致导管脱落,需强化导管管理,确保导管通畅。在病情允许情况下尽早拔除导管,以避免因导管所致疼痛。f.吸氧处理。为缓解腹腔内残留二氧化碳刺激膈肌所致上腹部、肩部、肋间放射性疼痛,术后给予患者高流量吸氧,以维持血氧饱和度为100%;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延长吸氧时间,促进术中建立人工气腹时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g.镇痛药物使用。严格遵医嘱使用镇痛药物、镇痛泵,以缓解患者的疼痛感。
1.3 评价指标 ①比较两组术后1周休斯顿疼痛情况调查量表(HPOI)[2]评分。术后1周,采用HPOI对两组疼痛控制满意程度进行评估,量表指标包括疼痛经历、疼痛期望、疼痛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疼痛对情绪的影响、疼痛控制教育感知状况、疼痛控制感知状态,其中疼痛经历、疼痛期望、疼痛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疼痛对情绪的影响指标评分越低表明患者疼痛控制满意度越高,疼痛控制教育感知状况、疼痛控制感知状态指标评分越高则表明患者疼痛控制满意度越高。②比较两组术后7 d 焦虑自评量表(SAS)[3]、抑郁自评量表(SDS)[3]、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视觉模拟评分法(VAS)[2]评分。SAS、SDS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GSES评分越高表示患者自我效能感越佳,VAS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疼痛程度越严重。③比较两组术后1 d皮质醇(Cor)、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取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离心后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Cor、MDA、SOD水平,并对比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1周HPOI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1周HPOI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术后7 d SAS、SDS、GSES、VAS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7 d SAS、SDS、GSES、VAS 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术后1 d Cor、MDA、SOD水平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1 d Cor、MDA、SOD水平比较
3 讨论
输尿管结石手术后出现疼痛感较常见,且持续时间较长,若未得到有效控制,易影响手术切口愈合、康复,且易诱发出血、感染等相关并发症[4-6]。临床控制术后疼痛可采取药物疗法、非药物疗法。其中非药物疗法即开展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传统护理干预缺乏对疼痛护理的重视,且对疼痛程度评估缺乏准确性,致使患者疼痛控制满意度不佳,基于循证的疼痛护理能有效避免这一弊端。
基于循证的疼痛护理即于循证理论指导下开展疼痛护理干预,以输尿管结石手术术后疼痛为循证护理问题,提取关键词后检索文献资料以作循证支持,同时结合实际情况拟订具体护理计划。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1周HPOI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7 d SAS、SDS、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 d Cor、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基于循证的疼痛护理对改善患者疼痛感、情绪状态及应激反应效果显著。分析原因:相较于常规护理模式,于循证理论指导下开展疼痛护理干预,基于输尿管结石术后患者的疼痛情况和疼痛影响因素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效果显著[7]。针对因不良情绪、认知缺乏所导致的非切口疼痛情况,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强化健康教育,以改善患者情绪状态,提高认知程度,进而达到缓解患者疼痛的目的[8-9]。针对膈神经牵拉所致疼痛,可指导患者调整体位以促使腹腔内气体向盆腔聚集,进而降低气体对膈肌的影响,最终达到缓解膈神经牵拉所致疼痛的目的。针对术中人工气腹残留二氧化碳所致疼痛,可适当延长术后吸氧时间,促进气体排出。针对导管刺激所致疼痛,需做好导管管理工作,确保导管通畅,避免导管所致刺激。综合以上措施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提高疼痛控制效果,进而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水平[10]。沈细英等[11]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开展基础护理的常规组,施行循证护理干预的研究组患者术后VAS、SAS、SDS评分更低,术后康复时间更短,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基于循证的疼痛护理应用于输尿管结石手术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控制满意程度和心理状态,缓解疼痛程度、应激反应,提升患者自我效能感,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