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EC管理模式在ICU患者DVT预防中的应用
2022-11-01丁正艳
丁正艳,姚 艳,王 琦
(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北区 江苏盐城224000)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指易发于下肢,因血液在深静脉内非正常凝结而导致的一种静脉回流受限性疾病,其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原发性因素(遗传性变异)和获得性因素(疾病导致病理生理异常)2个方面[1]。因下肢血液回流主要依赖胸腔负压、正常肌肉收缩、防止血液回流的静脉瓣膜等协同完成,而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患者因病情危重常且伴多器官功能受损或衰竭,多数患者需要绝对卧床休息[2]。该病区患者因病情需要可能注射肌松、镇静药物,以降低肌肉收缩力,另外使用呼吸机使胸腔负压改变,减少了回心血量,进而导致血压下降,在上述因素共同作用下,ICU患者DVT发生风险较高[3]。目前,临床ICU对预防患者DVT重点在风险评估和症状观察,多忽视疾病动态发展,同时因护理工作量较大,对患者症状跟踪性评估和针对性护理有所欠缺。G+OEC[总体G(General),全方位O(Overall),每人、每天、每件事E(Everyone、Everyday、Everything),控制、清理C(Control、Clear)]管理模式起初是广泛应用于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4]。该模式认为人是最根本的,所有工作均围绕“人”而展开,遵循人本原则,该管理模式的内涵是从多方面、全方位对每个人每天所做的每件具体的事进行把控和清理,其包含闭环原则、分析原则、不断优化原则。将该模式应用于ICU患者DVT预防中,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可使每位患者每天的每项护理、每个细节都得到管控,有效弥补上述常规护理的缺陷。基于此,本研究探讨G+OEC管理模式对预防ICU患者DVT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4月1日~2020年5月31日我院ICU治疗的103例长期卧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病情稳定,入住ICU时彩超示无DVT;②既往无DVT病史;排除标准:①凝血功能异常者;②躁动、精神异常者;③近期服用过抗凝血相关药物者[5]。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52~64(58.1±6.2)岁;入住ICU时间1~3(2.3±0.6)周;机械辅助通气29例,骨科术后10例,脑外伤11例。观察组男27例、女26例,年龄53~65(58.6±6.5)岁;入住ICU时间1~3(2.2±0.7)周;机械辅助通气24例,骨科术后15例,脑外伤1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原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DVT常规预防护理。①初次评估:对ICU患者进行DVT风险评估,于患者床头放置风险提示牌,在护理记录单和护理计划表中做标记和记录,做好风险患者交接班。②饮食指导:给予患者低脂、低胆固醇饮食,进清淡、易消化、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保证患者均衡营养。③对症护理:护士根据患者情况,协助患者勤翻身,进行床上简单的主动运动(如按摩四肢,坐立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对活动受限的患者,护士可指导其进行床上被动运动,包括双下肢各关节的屈曲、伸展训练,以及勾脚背、伸脚尖等以踝关节为中心的足环绕动作等。协助患者进行关节被动运动时注意动作轻柔,依据各关节活动度[6]以患者能耐受的范围进行,避免再次损伤。④用药护理及病情观察:遵医嘱使用常规抗凝药物,并及时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对出现下肢肿胀疼痛的患者,要密切关注肿胀和疼痛的程度,触摸皮温,测量腿围,及时告知医生协助处理。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G+OEC管理模式。①G(General):整体统筹规划。护理管理者应依据ICU患者的特点,全面分析长期卧床患者DVT情况后采取以下措施。a.成立DVT质控小组,定期组织科室各层级护士进行理论知识培训,注重患者DVT的预防和护理,了解DVT的发生发展,并进行相关知识的考核。不合格者,需重新学习并再次考核。b.制订ICU患者DVT预防护理细则表,由质控小组明确计划表内容,包括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分、患者自身高危因素、疾病相关用药治疗因素等。对相关因素进行细化整理,制成表格附在患者护理计划单后,每班护士根据完成情况进行勾选。c.质控小组每周检查DVT预防护理细则表,对完成质量欠佳的护理措施进行首问责任制,落实到具体责任人,查明原因后及时整改。d.护士长定期对科室本月患者DVT的预防护理及出现DVT患者的护理进行总结,引导科室护士分析原因,积极思考对策并及时改进。②O(Overall):全面评估。护士应对每例患者进行全面评估,除常规资料和患者基本信息外,着重评估目前疾病症状、当前用药治疗护理对患者DVT风险的影响。患者入住ICU后,使用更符合本科室患者情况的Caprini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表进行首次风险评估,并对其中高风险因素作出记录,依据评判风险等级分别在患者住院信息手腕带上标示不同颜色,在患者床头放置深静脉血栓风险提示牌。依据患者疾病治疗护理进展(如更换药物、借助其他器械治疗、肢体制动等情况)及时进行风险动态评估,客观评判患者的负性心理,通过积极引导患者不良情绪、耐心讲解疾病进展和当前护理要点,宽慰患者,使其增加治疗信心。指导患者判断深静脉血栓形成症状,提高患者风险意识和配合度。③E(Everyone、Everyday、Everything):以患者为中心。护士在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基础上注重细节护理,制订个体化预防措施,了解不同病理特点和护理要点。从交接班开始,合理规划患者的护理内容,提高慎独意识,以患者为中心,注重其心理状态。对DVT高风险者,定时查看双下肢皮肤情况、皮温,每天测量并记录腿围,同时与医生保持沟通,熟知患者当前的治疗情况。了解患者的凝血功能状况,关注DVT风险评分升高的患者,及时提醒医生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DVT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根据制订的DVT预防护理细则表对长期卧床患者进行护理,协助翻身、按摩肢体等。依据患者情况协助其行关节主动被动活动,促进血液循环;根据患者风险评分差异,DVT的预防护理等措施应体现针对性,不可笼统使用同一种护理措施进行预防。最后,按照具体实施情况,认真填写长期卧床DVT预防护理细则表,写明护理时间、具体措施和患者反馈。④C(Control、Clear):严格执行,及时调整。a.首先,当班护士交接班前应回顾当班实施DVT预防护理措施,查看有无遗漏,包括护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患者的反馈、患者DVT预防护理细则表的填写情况。对有特殊情况的,如患者DVT风险水平发生变化,要及时分析原因并详细告知下一班护士,避免信息延误影响患者。b.DVT质控护士每周检查患者细则表的实施情况,查看护士对每例患者进行DVT预防的执行率,及时分析中间问题和原因,积极思考应对措施并告知其他护士,改进ICU患者DVT预防护理细则表的内容。⑤护士长根据质控护士的反馈,分析当前ICU患者DVT预防护理中的缺陷和潜在问题,评价在上述护理过程中PDCA循环(计划、实施、检查、总结)[7]的落实情况,与其他护士分享当前科室关于ICU患者DVT预防取得的成效和不足,共同改进。
1.3 观察指标 ①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采用Caprini量表[8]对干预2周后患者的DVT风险评分等级进行评估,该量表由Caprini在2005~2010年与其团队进行修改而来,依据得分0~1分、2分、3~4分、≥5分,分为低、中、高、极高危。②凝血功能:使用全自动血凝仪经静脉血检查测定两组入住ICU时、干预后凝血功能,包括抗凝血酶Ⅲ(ATⅢ)、D-二聚体(D-D)。③股静脉血流速度: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比较两组患者干预3个月后的股静脉血流速度(包括血流平均速度及峰值速度)。④DVT发生率:干预2周后依据DVT诊断标准评估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DVT发生率。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DVT风险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DVT风险比较(例)
2.2 两组干预前后ATⅢ、D-D水平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ATⅢ、D-D水平比较
2.3 两组干预前后股静脉血流速度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股静脉血流速度比较
2.4 两组DVT发生率比较 干预2周后,观察组DVT发生4例(7.55%),对照组DVT发生11例(22.00%),观察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目前,在ICU患者的诸多并发症中,DVT是导致患者PE而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9]。在病情较重需长期卧床的患者中,常存在引发DVT的高危因素,如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患者静脉壁及静脉瓣膜损伤或其他原因导致的血液流速变慢等。DVT轻度表现为下肢压痛,自觉疼痛,同时伴有肢体肿胀等情况,重度可造成机体受损和功能失用[10]。ICU护理工作中,缺乏对长期卧床患者DVT系统化、规范化的整体预防措施。而G+OEC管理模式注重整体统筹,全方面规划,以人为中心,依据闭环原则、分析原则和不断优化原则进行管理,为ICU长期卧床患者DVT的预防提供针对性。根据病情灵活调整的系统化、整体化的管理模式,可降低ICU患者DVT发生风险,改善患者凝血功能,提高静脉血流速度,降低DVT发生率。
3.1 G+OEC管理模式可以改善患者凝血功能、提高静脉血流速 上述研究数据显示,采用G+OEC管理模式对患者进行干预后,观察组ATⅢ高于对照组(P<0.01),D-D较对照组降低(P<0.01);干预后,观察组血流平均速度和峰值速度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该模式能改善患者凝血功能,提高其静脉血流速度。分析原因:采用全面评估方法,可掌握患者信息,知晓患者DVT风险评分结果和依据,同时以患者为中心,根据不同患者的风险情况和DVT风险级别,制订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如针对血液高凝状态患者采取用药护理、肢体被动运动及按摩护理等[11])。以患者需求而采取的针对性、特异性护理,可以最大限度改善患者当前护理问题,对患者存在的护理诊断按首优原则进行排序。通过对长期卧床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而采取的护理措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
3.2 G+OEC管理模式可以改善患者Caprini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分,降低DVT发生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G+OEC管理模式后,干预后观察组高危等级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G+OEC管理模式可改善患者Caprini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分,降低DVT发生率。分析原因:G+OEC模式强调全局观,要求实施PDCA循环具体到每人每天每件事上,能促进临床护理集束化管理[12]。本研究采取个体化护理,通过DVT预防护理细则表的制订、使用及完善,可对患者DVT预防效果进行判断,后依据该模式严格把控、及时调整的理论指导,在预防DVT时进行工作总结和反思,调整相关护理措施和目标,对改善患者当前Caprini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级有重要作用,可降低ICU长期卧床患者DVT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采取G+OEC管理模式可降低ICU患者的DVT评分和DVT发生率,改善凝血功能和静脉血流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