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预警理念分级管理提高肿瘤化疗患者输液港维护质量的效果观察
2022-11-01王雪莲祝少芬罗逸群
王雪莲,祝少芬,罗逸群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广东广州510220)
化疗是提高中晚期肿瘤患者临床疗效及生存率的重要方法[1]。但化学药物刺激性较强,可能对机体造成损害,引发不良反应[2]。植入式静脉输液港(IVAP)是一种皮下植入后长期留置于体内的静脉输液装置,可将输液管完全植入体内,多用于药物输注、补液、营养支持、采集血样和输血等[3]。由于输液港需较长时间置于体内,易出现导管阻塞、回抽无血、创口感染等并发症,其发生与输液港的维护存在一定关系[4]。护理风险在护理中难以完全避免,但提前做好预见性方案进行应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风险事件[5]。基于风险预警理念的分级管理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风险管理不同,不仅要求对护理风险进行事后分析与改进,更强调树立正确的风险预警意识,强调事前分析、重视预防的作用,通过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事件,提前做好应对处理措施[6]。本研究旨在探讨风险预警理念分级管理提高肿瘤化疗患者输液港维护质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3月1日~2021年3月31日收治的95例IVAP化疗的肿瘤患者。纳入标准:患者符合肿瘤化疗的诊断标准[7],且完成IVAP;年龄22~70岁;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患者预计生存期半年以上;患者无精神疾病,可正常沟通。排除标准:合并其他肿瘤;伴其他器官严重功能障碍;伴认知或沟通障碍等。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组男24例、女25例,年龄22~70(50.21±5.42)岁;乳腺癌20例,结直肠癌12例,肺癌10例,肝癌7例。对照组男23例、女23例,年龄32~71(50.31±5.43)岁;乳腺癌19例,结直肠癌11例,肺癌10例,肝癌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原则。
1.2 方法
1.2.1 IVAP植入方法 责任医生在局部麻醉下完成植入。穿刺置管部位在右锁骨下静脉,穿刺针穿刺进入的位置为锁骨中外1/3处,穿刺成功后将导丝导入,根据导丝的引导将导管引入血管内,将导管首端放置于上腔静脉内中下1/3处,将输液座放置于皮下,同时建立皮下隧道和皮袋,最好将输液座连接导管,植入完成后给予X线检查导管尖端位置。
1.2.2 护理方法
1.2.2.1 对照组 给予输液港维护常规护理。评估患者病情,仔细检查创面是否有皮肤破损、红肿、压痛等异常表现;核对患者信息,查看输液港置管维护记录本,做好解释并取得患者配合,坐位舒适(取卧位更佳),暴露港体部位。以港体部位为中心消毒,使用无损伤切割针穿刺输液港,且7 d更换。每次使用前抽回血2~3 ml弃血,抽回血确认位置。若回抽不成功,注入5 ml生理盐水后再回抽。给药完成后冲洗、正压封管,拔针后按压穿刺点整理用物并按规范处理医疗垃圾,提供专项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做好服务记录。
1.2.2.2 观察组 实施风险预警理念分级管理。①成立风险管理团队。明确肿瘤化疗患者护理管理改进目标,由1名医生、1名护士长、10名专科护士组成风险管理团队。其中由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护士长担任组长,专科医生担任护理指导,进行风险预警管理评估、解决方案制订及风险发生时的方案应对实施等。组织系统培训,所有组员掌握并能熟练掌握肿瘤化疗患者输液港质量的维护方法,明确护理管理改进目标,即保障肿瘤化疗患者自IVAP后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开展,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减少不良事件。②具体实施。a.风险筛选。患者入院时、手术后等特殊时期,护士应用患者入院风险评估单进行危险因素评估。评估结果参考改良早期预警评分[8],存在高危风险的患者纳入护理干预的重点监控、照顾对象,填写评估报表上报组长,由组长进行定期跟踪、监控指导。b.风险预警。在输入医嘱的软件系统中对高危药物(过敏药物、化疗药物、高浓度药物等)的剂量、浓度、单位等设置了网络信息屏障,当输入超过极限值时,该医嘱提示异常不予以执行并提醒核对、重新输入。对患者的输液进度和速度等参数实施监控感应系统,上传至护士站和远程监控中心。安装呼叫感应装置,保证接收患者在病房发出呼叫信号后,能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c.护理安全路径与应急处理流程。根据小组成员长期定期跟踪、监控发现可能存在的高风险事件如下:导管堵塞、输液部件松脱、回抽无血、皮肤破损、药液外渗等。针对患者病情给予个性化康复教育和IVAP护理知识指导,请专业医护人员开展交流学习讲座,使患者掌握常规输液港维护的护理方法。护理安全管理方面,将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进行模拟分析,针对各个流程或环节中可能出现的意外事件处理方法设计成相应的安全路径与处理流程,如出现冲管、封管操作问题导致导管堵塞,及时更换导管;若患者因活动、体位姿势改变导致发生输液部件松脱时,及时予以重新固定;加强巡视,发现因维护不当造成输液港局部皮肤发红、灼热感、疼痛、肿胀等炎性反应,及时给予镇静消炎对症处理,提醒患者实施正确的输液港维护措施等。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输液港维护认知情况,包括了解输液港维护的重要性、维护输液港的具体措施、出现问题的自我急救补救措施等3个方面,总分90分,单项满分30分。完全掌握:>72分;部分掌握:54~72分;未掌握:<54分。②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包括服药、药物输注、输液港维护、生活饮食习惯配合4个方面,总分100分,单项满分25分。完全依从:≥80分;部分依从:60~79分;不依从:<60分。③比较两组血栓风险评分。参考Wells深静脉血栓风险评分[9],通过深静脉血栓形成、癌症病史及局部肿胀、压痛、凹陷性水肿等临床表现进行评分,<2分为轻度风险,2~6分为中度风险,>6分为高度风险。④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回抽无血、药液外渗、皮肤破损、导管堵塞等。⑤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出院前发放医院自行设计的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从住院环境、心理舒适度、护理质量、并发症发生率4个方面进行评估,总分100分,单项满分25分。非常满意:≥90分;满意:80~89分;一般满意:60~79分;不满意:<60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两组输液港维护认知情况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输液港维护认知情况比较(分,
2.2 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分,
2.3 两组血栓风险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血栓风险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例(%)]
2.5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见表5。
表5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3 讨论
风险预警体系由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护理安全路径和应急处理流程以及高危监控系统等组成,通过实施高危风险预警控制评估患者的风险情况,制订并及时采取紧急护理应对路径和应急处理措施等,以降低风险事件发生概率[10]。IVAP主要是由供穿刺的注射座及静脉导管两部分构成,多用于补液、药物输注、采血等[11]。IVAP操作简单,维护方便,但导管堵塞、药物外渗、感染等具体不良事件的增加会影响患者恢复进程,不利于康复治疗顺利开展[12]。因此临床对IVAP的护理要求较高,实施基于风险预警理念的分级管理护理干预,加强护患沟通,做到降低风险、及早警示、及早解决。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基于风险预警理念的分级管理护理干预能降低IVAP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一定程度上加速术后恢复进程。分析原因:药液外渗主要是由于蝶翼针固定松脱、导管损坏、输液座及导管接口断开、导管末端移位或导管堵塞等原因使药物进入周围组织。导管堵塞是IVAP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随着IVAP使用时间延长而增加[13]。观察组患者植港后按流程拍片了解导管尖端的位置,及时与植港医生探讨体外测量方法,保证导管尖端的最佳位置,避免并发症发生。导管堵塞排除输液器打折等因素外,血栓性堵管也是导管堵塞的重要原因之一,护理人员正确的脉冲正压封管方法也可有效预防导管堵塞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输液港维护认知情况、治疗依从性优对照组(P<0.01),血栓风险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基于风险预警理念的分级管理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对输液港维护的认知水平、治疗依从性以及住院满意度,降低血栓风险评分。分析原因:通过风险预警体系护理干预对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前制订预警解决方案,发生不良事件时能及时且较好地解决。观察组实施风险筛选、预警、应急处理等护理措施,有效提高患者对输液港维护的认知程度和治疗配合度,降低血栓等并发症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风险预警理念分级管理可提高肿瘤化疗患者输液港维护质量,降低血栓发生风险,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康复,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