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理论下的预见性护理在脑动脉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2022-11-01陈利莉谭晓洁

齐鲁护理杂志 2022年20期
关键词:瘤体预见性循证

陈利莉,谭晓洁,刘 雪,周 扬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江苏徐州221000)

脑动脉瘤是因颅内血管囊扩张而出现血管壁变薄,引发瘤体样改变形成血管病变疾病,其发病机制比较复杂。脑动脉瘤发病较为隐蔽,缺少特异性临床表现,多数患者仅出现阵发性头痛或急骤性头痛等,临床诊断难度较高。脑动脉瘤最严重且风险最高的并发症为瘤体破裂,症状为喷射性呕吐或认知功能丧失。为有效避免瘤体破裂,需要对脑动脉瘤患者实施手术管理,以提高疾病预后疗效[1]。本文对脑动脉瘤术后患者实施循证理论下的预见性护理,通过护理程度来准确判断,预估患者可能会出现的风险问题,并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1月1日~2021年6月30日收治的86例脑动脉瘤患者。纳入标准:满足CT血管影像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脑动脉瘤的诊断;受教育程度为小学以上,可与医护人员进行正常交谈;患者及家属清楚本次研究项目内容,并已签署知情同意文件。排除标准:存在手术禁忌证、无法耐受手术后续治疗;妊娠或哺乳期;因智力、听力或受教育程度不达标等因素无法与医护人员沟通;中途退出本研究;无法完成调查问卷;合并其他重要器官障碍、造血或代谢系统功能不全;合并全身免疫性疾病、脑梗死或脑部非第一次手术。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男28例、女15例,年龄45~74(59.47±6.12)岁;Hunt-Hess分级:Ⅰ级11例,Ⅱ级18例,Ⅲ级10例,Ⅳ级4例。观察组男27例、女16例,年龄46~73(59.25±6.03)岁;Hunt-Hess分级:Ⅰ级17例,Ⅱ级15例,Ⅲ级9例,Ⅳ级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学原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待患者办理完住院手续后,由护理人员给予患者健康教育、预防感染等基础护理,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发展,并为患者科普疾病注意事项等。由于患者过度担心手术效果或所需费用等,心理压力过大,护理人员可事先为患者讲解手术流程,对患者的现病史和既往病史等进行了解和记录,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2]。

1.2.2 观察组 实施循证理论下的预见性护理。

1.2.2.1 成立循证预见小组 由科室护士长和责任护士组成循证理论下的预见性护理小组。护士长作为该小组组长,主要负责配合临床医生的工作内容。患者在住院治疗过程当中可能会发生的问题由小组成员共同深入分析,总结以往临床经验制订针对性的护理计划[3]。

1.2.2.2 循证支持 检索知网、万方、Sxiencdirct等数据库中近3年脑动脉瘤患者术后干预的相关文献资料,阅读后结合患者的病例情况进行分析。得知此类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大多数存在下降趋势,是目前临床护理人员所面临的问题,将临床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效结合,制订科学、有效、安全的可行性方案[4]。

1.2.2.3 认知功能干预 待患者病情稳定后,责任护士引导家属应用听觉、触觉、视觉等刺激加快患者苏醒。听觉主要依靠音乐或家属呼唤患者的昵称等,触觉则包含穴位按摩或触碰、擦拭身体等,视觉刺激为手电筒光线、手机屏幕画面等。术后2 d护理人员需要家属配合完成认知功能训练;术后3 d可在家属协同下帮助患者进行记忆和计算能力的训练;术后4 d可协同家属对患者思考问题能力进行测试[5]。

1.2.2.4 循证理论下预见性护理 ①环境干预:为患者在住院休养期间创造舒适的环境,如病房内要保持通风和整洁,减少室内强光和噪音,避免患者因灯光刺激而发生脑血管痉挛并发症,尽量保证患者睡眠质量。此外,责任护士要提高护理技能熟练度,避免由于操作不熟练造成患者呛咳[6]。②脑血管痉挛:术后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还未恢复正常,且术后1周是脑血管痉挛发生的高峰时间,护理人员要实时监测患者病情,对于患者病情波动应尽早诊断和制订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③压力性损伤:责任护士需定时为患者翻身并做好记录,避免交接班过程中出现差错,定期更换患者床单、衣物并做好消毒。针对大小便失禁患者需要注意保持生殖系统和肛周干燥清洁,必要时可对患者骨隆突处下方垫慢回弹海绵垫,避免拖、拽等机械性摩擦损伤骨隆突处皮肤[7]。④感染:护理人员要注意患者口腔清洁问题,针对长期卧床无法生活自理患者,每天进行口腔护理,可预防口腔感染发生,增加患者食欲,预防患者营养不良等并发症。针对放置负压引流管患者,应保持导管密封性和通畅性,预防逆行感染事件[8]。此外,护理人员要严格把控拔管适应证,每天对留置引流管患者进行并发症基础评估,做到早发现、早解决。

1.3 观察指标 ①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问卷包括情感职能、总体健康、社会功能、精神健康4个维度。量表分半系数r为0.715~0.981,内部系数为0.749~0.810,评分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佳。②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对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定,量表包括具备定向力、注意力、计算力、回忆能力、语言能力等,总评分30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认知功能越佳;界值标准为:文盲>17分,小学>20分,初中以上>24分,量表Cronbach′s α为0.833。③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感染、脑血管痉挛及瘤体破裂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SF-36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SF-36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干预前后MMSE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MMSE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脑动脉瘤存在一定的隐匿性,临床上缺少典型症状,多数患者常为体检时被确诊,部分患者在瘤体破裂出血后被临床确诊,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9]。因此,完善常规体检项目和健康教育均可有效提升脑动脉瘤的诊断效果,患者一旦被临床确诊,需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阻断发生病变血管的血液供给,预防破裂出血等并发症[10]。相关文献资料显示,减少脑动脉瘤患者术后并发症风险的最有效方式是提前预测风险护理[11-12]。循证理论下的预见性护理是利用合理性审查完善临床理论指导工作,将临床升华至理论和工作实践,为患者制订个性化的预防护理方案。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SF-36、MMSE评分高于干预前(P<0.01,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循证理论下预见性护理可明显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升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13-14]。分析原因:循证理论下的预见性护理通过对患者病例资料深入分析、护理多年临床经验及循证依据,引导科学和可行性预见措施对策的选定[15-17]。可促进护理人员工作变被动为主动,且提高护理人员对待工作的积极性,彰显护理人员工作价值,提升护理人员的主观和客观思考能力,培养护理安全行为及专业技能,严格依照优先预防工作原则,降低因护理事故而引发的护患纠纷事件,为患者打造舒适的服务环境,促进护理工作质量的可持续发展。术后并发症预防、诊断和早期处理是减少患者术后残疾率、病死率的关键。

综上所述,对脑动脉瘤患者实施循证理论下的预见性护理,可增强患者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猜你喜欢

瘤体预见性循证
循证护理对新生儿picc护理中不良反应的研究
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及满意度评价
循证医学教育在麻醉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接种新冠疫苗中的应用
视网膜大动脉瘤的多模态眼底影像和疾病特征
肾下型腹主动脉瘤瘤体参数对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内瘘发生情况影响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诊烧伤患者中的价值
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