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里的秘密
2022-11-01李言
◎文/李言
提起《百家姓》,几乎人人都能背出它的开头: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说来有趣,“百家姓”版本众多,不少朝代都有编写。及至当代,我国每隔几年也会根据人口普查数据,推出“新百家姓”。然而无论怎么变更,我们最为耳熟能详的“百家姓”,依旧是那个从宋代就开始流传的古老版本。
这一版《百家姓》有什么特别之处?它的姓氏排序有怎样的依据?为什么它如此广为流传,经久不衰呢?
为何只有504个姓氏?
“百家姓”的“百”是个虚指。按照通行的今本《百家姓》,书里其实总共收录有504个姓氏。然而,我国实际上的姓氏数量要远远高于这个数字,仅常见于古代文献的姓氏就多于五千个。
正因如此,不少朋友曾疑惑为何自己的姓氏没出现在《百家姓》中。就连一些不算罕见的姓氏也不曾被收录,比如说:迟、付、楼、展、苟……
事实上,此书是儿童的识字读本,而非一部以统揽中华所有姓氏为目标的统计文献。所以,比起全面地录入各种姓氏,它对自己更多的要求是易学好记、通俗顺口。
宋代的“蒙学”即童蒙教育非常繁荣。政府鼓励设学,而印刷术的发展又使书籍更易复印和传播,因此许多童蒙读物横空出世,又被大量复刻和传阅。如今依然脍炙人口的《三字经》《千字文》《千家诗》和《百家姓》通常被合称为“三百千千”。在古时,它们是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幼教课本,属于儿童必修教材。
明人吕坤曾说,“初入社学,八岁以下者,先读《三字经》,以习见闻;《百家姓》以便日用。”可见,《百家姓》是一本儿童实用手册,一本日用工具书,这就是它如此广为人知的原因之一。
姓氏排列的秘密
因为基本由姓氏排列而成,所以《百家姓》的内容相当单调直白。这些没有意义的单字既不能形成丰富的含义,也不存在复杂的文理。然而,就在这没有任何文理的单字排列中,也传递着编者的思想观念,暗合着王朝更替之际风云变幻的历史。甚至,根据一些学者的推断,《百家姓》还包含着复杂的政治意图。
这本《百家姓》的姓氏并不是按照人口或者常见程度排序的。根据南宋学者王明清的《玉照新志》,百家姓的开篇诸姓顺序是这样来的:
如市井所印《百家姓》,明清尝详考之,似是两浙钱氏有国时小民所著。何则?其首云‘赵钱孙李’,盖钱氏奉正朔,赵乃本朝国姓,所以钱次之。孙乃忠懿之正妃,又其次,则江南李氏。
这个“钱氏有国”,指的是五代十国时期建都在杭州的吴越国。吴越国的君主姓钱,尊北宋为中原正朔,最终纳土归宋,和平地归并于宋朝。
也就是说百家姓的起首四姓,“赵”为宋朝国姓,因而排于首位;“钱”为作者故国吴越的国姓,因而次之;“孙”为当时的吴越国王钱俶(即忠懿王)正妃,所以位列其后;“李”则为南唐国姓。
说到吴越国,可能大家并不熟悉,但它的开国国君钱镠,却是被后世传为美谈的好丈夫典范。这位吴越国君在夫人回家省亲时,嫌夫人待得太久,相思太甚,于是写信给夫人:“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其寓意为田间阡陌上的花开了,你可以一边赏花,一边慢慢回来了,表达了一个丈夫对妻子深沉内敛的爱。
吴越国向来奉中原政权为正统,钱镠之孙钱俶(即上面提到的“百家姓”创作时期的吴越王)是末代国君。北宋灭南汉后,南唐后主李煜对宋称臣,自称“江南国主”。而此后钱俶同赵匡胤约定,协助宋军夹击“江南国主”。开宝八年(975年),南唐亡国,次年钱俶入宋觐见。
即便吴越国对宋俯首称臣,且对于宋朝皇帝毕恭毕敬,出钱出粮出兵力。然而,吴越国还是免不了要被宋吞并的命运。
北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在位之时,或许吴越国还能偏安一隅,钱俶还能做安乐国君,然而北宋的第二位皇帝赵光义登基时,早已无法再忍受吴越国的独立存在。
当代有学者推测,《百家姓》作者很有可能是钱俶之弟钱俨(字诚允)。钱俨其人文思敏捷,好学而博闻,《吴越备史》即为其所著。
假如《百家姓》作者真是他,那么在这王朝更替惶恐不已之际,其辑录百家姓,以“赵”为首,“钱”在其后,便相当好理解了。这既是奉赵宋为正朔,体现出恭顺与臣服,又是在暗暗提醒北宋勿忘君臣恩义,善待钱俶与其旧臣。
当代学者推测,钱俨为了自保而抹去了作者身份,托名“钱塘老儒”。而这,使得《百家姓》的成书过程与背后的政治意图被尽数掩埋于岁月之中。
流传千年的原因
有人要问了,因成书于宋,自然以“赵”开头,后世的皇帝们怎么会买它的账呢?
事情是这样的,明代的“百家姓”是《皇明千家姓》,是要以“朱”开头:朱奉天运,富有万方,圣神文武,道合陶唐,学弘周孔,统绍禹汤……
清代的《御制百家姓》,倒是没有以皇室的“爱新觉罗”开头。为了稳定人心,体现自己对中华文化的推崇,便找来孔夫子孟夫子,以“孔”“孟”开头,又继之以孔门弟子的姓:孔师阙党,孟席齐梁,高山詹仰,邹鲁荣昌……
不过这些新编的百家姓,即便被当朝统治者大力推广,希望可以取代宋初的版本,但都没有成功。宋初本已经被传唱了很久,先入为主,而且它自身具有无可取代的独特性。
在最初,《百家姓》应该是有歌谣的,它通篇和谐的音韵抓住了儿童识字的特点,变枯燥的单字为优美旋律。但更重要的应该是因为它通俗易懂,要求极低,没有那么多附带的知识在其中。
虽然在仔细分析后,我们能从《百家姓》中看到一些政治历史色彩,但是就总体而言,它还是各种单字无意义地组合。对于学习它的孩子们来说,只用识得写法读音并记住即可。再加上它辑录的姓氏较少,都是生活里最常见的,因而非常容易学以致用。
综观后世改编的姓氏类识字教材,已经不像《百家姓》那样纯粹,多多少少都加入了各种历史常识、儒学知识、名物伦理等内容。这样一来,百家姓就失去了自己的独特之处,还使学习变得更漫长且冗繁。若在识字认姓的同时还要理解文义和事理,那么为何不干脆去看《千字文》和《三字经》呢?
这样看来,《百家姓》内容的无意义倒正是它最大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