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提升干部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研究
2022-11-01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白广伟
文/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 白广伟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重大战略任务,也是对广大干部群体提出的新要求。历史和实践证明,干部能否做到真抓实干、实事求是,关系着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成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以来,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取得的丰厚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表明,对新时代干部群体来说,不断提升现代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是解决治理问题、实现制度绩效、回应治理危机的重要基石。作为政府治理场域的重要主体,干部的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是有效转化国家治理优势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各地高度重视党员干部的教育学习以及能力提升。作为治理国家的中坚力量,干部群体对国家相关政策的精准连接和落地执行能力是为地区发展质量和治理效能提供动力源泉的坚实支撑主体。因此,提升干部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不仅影响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政府治理效能、社会治理水平的良性互动,更直接关系到地区发展质量及为民造福的责任担当。
一、干部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现状
党的十九大以来,广大干部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中汲取社会经验,进一步探索新的发展机遇,迎接新的挑战。特别是在新时代深化改革的发展背景下,各地干部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各地区的发展战略,分别到各个地方检查改革工作的进展情况,在新时代改革背景下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提升了干部群体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为稳定和发展国民经济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在治理实践中政策执行走样、治理变形等执行弱化现象。例如有些干部不能够准确地理解相关政策,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一定偏差,导致工作脱离当地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具体工作过程中,表现为制度执行不到位、贯彻落实的有效性不足,这些不足是干部队伍建设中需重点关注的问题。认识这些不足并加以改进,才能确保干部队伍高质量发展,确保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深化,助力地区发展,迎来更加璀璨的明天。
二、干部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面临的挑战
(一)个别干部思想脱离人民群众,忽视制度的执行。作为干部,思想上要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行动上要脚踏实地为人民群众谋福利。干部们要时刻谨记为人民服务,这是中国共产党百年不变的宗旨。中国能取得现在辉煌的成绩,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支持。在制度执行过程中,个别干部的意识出现偏差,表现在行动上,就是没有真正发挥干部群体的主体作用,忽视了人民群众真正需要什么,没有从实际问题出发,为人民群众解决困难。人民群众的力量是巨大的,面对现阶段广大群众参与意识的普遍增强,干部更要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心声,为人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政府公信力。
(二)个别干部工作脱离实际,制度执行力有待提高。个别干部脱离社会实际情况,没有把工作落实到社会实践中。这样就导致制度只能是一份指令文件。衡量干部工作的成效,关键看他在实际中做出了哪些突出性的成就,以及其工作是否高质量完成,是否切实把理论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为人民群众、社会以及国家带来积极的影响。大部分干部能尽职尽责完成自己的工作,个别干部对于工作只是拘泥于形式,没有真正为人民群众解决实际的问题。这种形式化的做法影响了干部群体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如果不能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将会造成较大的损失。因此干部群体要正视存在的问题,并积极进行调整,这样才能树立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形象。
(三)个别干部能力参差不齐,制度实行困难重重。干部队伍的能力水平影响着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一方面,面对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的工作方式方法的改变,有些干部显得力不从心。他们具备做工作的意愿,也有工作的积极性,但面临的是本领恐慌的问题。遇到新问题习惯于用老方法去解决,对新技术的应用比较排斥,导致问题处理结果不理想;另一方面,能力参差不齐导致制度执行不理想,尤其在制度上传下达的过程中,不同层级的干部对于问题的看法与理解也会存在差别,因此导致上级下达的工作指标下级无法如期完成,使得工作效率较低,成效不显著。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虽然上级干部能够准确传达接收纲领性政策文件,明确方向与目标,但地方一般根据地方情境,对于宏观政策文件具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细化出台明晰化的、操作性强的规章条例,但下级干部对于具体制度的理解和执行方式的选择会发生偏差,反映到工作上,就会出现不能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甚至违背了政策初衷;另一方面,干部群体的工作能力也会影响制度的执行。工作能力越高,对于制度的理解越准确,制度执行效果就会越好。反之则相反。另外,年轻干部群体在处理问题时很难取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在处理工作时往往会被怀疑,这也导致了制度的执行面临挑战。年轻干部群体虽然理论知识渊博,但缺少磨炼与经验,很难迅速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与问题。另外,部分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村群众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村干部在工作时难度较大,要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向群众解释工作的内容与工作可能带来的结果,这就影响了干部工作的效率。尤其当工作涉及群众的利益时,需要干部投入更多的时间去解决。因此,在很多情况下,干部制度执行能力低并不是干部队伍的能力不足的原因,而是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调节各方的矛盾。
三、干部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提升的措施
(一)加强干部队伍的思想教育,进一步强化干部队伍的党性修养。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的艰苦奋斗,才有了现在的成就。其中离不开党的政治思想建设,把中国共产党打造成一支有秩序、有纪律的政党。提高领导干部制度执行力最根本的在于坚持党的领导。干部队伍要进一步加强对于党史、党章的学习,加强自身党性修养,在思想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党员干部也要更加自觉地去学习党章党史,带领广大干部队伍集体学习,深化党性涵养,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的作用,打造一个良好的干部学习氛围。打铁还须自身硬,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干部队伍重温党的伟大革命历史能够受到党的初心使命、宗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育。通过对党史的进一步学习,使干部队伍深刻体会老一辈党员的无私奉献精神与大无畏精神,磨炼自身的顽强品质,坚守初心使命,进一步提高干部队伍的党性修养。因此,制度的有效落实,需要干部群体树立敢于担当、勇于作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坚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把工作落实到具体的社会实践之中。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说过,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只是思想方法问题,也是党性强不强问题。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为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拼搏,为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奋斗。我们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如期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并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这些都离不开广大干部的艰苦奋斗与尽职尽责。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干部队伍要戒骄戒躁,脚踏实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用实际行动展现自己的工作能力,取得更好的工作绩效。放下身段,深入社会实践,深入基层建设,走到人民群众之中去,倾听人民群众的心声,了解人民群众真正需要什么,从问题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干部们要活学活用,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分析,在实践中高效完成工作。杜绝“拍脑袋”的行为和形式主义。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实际行动检验工作的成败。新时代,广大干部以身作则,融入人民群众,为人民群众解决困难。通过实际行动向我们展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宗旨。同时也向干部提出新的要求,那就是在实践中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本领和治理能力,在解决基层问题中积累工作经验,提高运用制度的能力与手段,并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具体的情况提出新的创新点,以保障制度的有效落实。
(三)提升干部队伍整体质量,强化干部群体继续学习与深造。干部队伍整体的质量与水平将影响其对制度的理解程度,从而影响地区整体的发展趋势与进程。作为领导干部,应该重视自身的继续学习深造,关注国家大事,提升专业素养与技能。面对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的工作方式与方法的转变,要敢于迎接挑战,通过参加培训学习新技术、新方法,为提高工作效率助力。面临现阶段互联网带来的信息传播多渠道、速度快的特点,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手段多渠道收集群众的想法,努力帮助群众解决难题。目前各地区正处于发展变革之际,在这个关键阶段,会出现各种新问题与新挑战,这就需要干部队伍不断加强学习,弥补自身的不足,强化自身本领,杜绝思想上的懈怠,防止因能力不足导致工作迟滞不前的问题。新时代,各级干部要善于学习,善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不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领导干部群体也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上级领导干部要带领下级干部共同学习,提升干部整体水平。下级干部要虚心学习,积极向上级领导请教工作经验与方法。以上带下,以下促上,共同推动干部队伍质量的提升。同时也要加大对新一代年轻干部群体的培养,提升其上升空间,鼓励年轻干部不断创新,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自主空间。权力下放,让年轻干部群体有能力有信心去完成各种工作。青年干部是新时代社会建设的关键人才,要牢牢把握青年干部的方向问题,培养有理想、有志气、能吃苦、敢担当的新一代干部群体。只有如此,干部制度执行力才会得到进一步提高,也能进一步加强干部群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交流之中总结工作经验,共同分享对于制度的独特理解,从而更好地执行。
(四)强化监察制度,优化奖励机制,优化对干部队伍工作的考察与奖惩。提升制度的执行力,不仅在于干部的自觉,也要依靠强有力的监察制度来督促。要加强对干部群体的教育管理监督,引导干部对党忠诚,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正确对待权力,合理使用权力,严格遵守法纪法规。干部群体要经常对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明确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守住自己内心的底线。监察人员要严格落实工作,加强对干部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管,维护制度的权威和公信力,保障制度有效执行。与此同时,实行多元化的监督方式,采用互联网等新媒体,鼓励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确保群众监督渠道的畅通,充分倾听民声,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确保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升。另外,强化监察制度的同时,要重视奖励制度的优化。只有严厉的惩罚而没有相对应的奖励政策,无疑会打击那些积极工作的干部群体的积极性。如果只是一味惩罚,而没有应有的奖赏,其效果会大打折扣。所以,对工作表现突出的干部应给予奖励与关怀,这样会激励其他干部,让他们更有动力通过努力工作实现自身价值。通过软手段与硬制度相结合,提升干部队伍的整体质量,以确保地区健康有序发展。
干部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关系着经济的发展,提高干部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有助于提高干部队伍建设水平,有助于促进改革发展。加强干部队伍的再学习,能有效提升干部自身水平,增强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谋福利的能力。干部群体要胸怀天下、志存高远,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忘初心使命,把人生理想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中去,把为人民奋斗作为自己的理想信念。这样地区发展才会更加有动力,人民生活才会更加丰富多彩。干部队伍要凝聚力量,为人民、为社会奉献自己,使自己的人生更加有意义、有价值。干部队伍是地方发展的主力军,要练就自身本领、提升修养,努力成为有担当、能担当、敢担当的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