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视角下高校图书馆创新管理探讨
2022-11-01南海开放大学卢少华
文/南海开放大学 卢少华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担着科研教学等重要任务,更是立德树人、精心育人的主战场,是一所高校底蕴与气质的象征。随着高校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越来越强调学生主体地位,高校图书馆的公共属性也越来越突出。但目前我国不少高校图书馆依然沿用传统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与当前工作形势和任务难以匹配,不利于进一步发挥高校图书馆应有的职能和作用。因此,基于公共管理视角,进一步加强高校图书馆创新管理措施研究,强化图书馆公共管理功能与人性化服务,对于不断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扩大自身影响力、吸引更多学生将课余时间用在图书馆、打造良好的校园学术风气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图书馆公共服务管理的发展趋势
(一)服务理念进一步升级,服务模式进一步创新。理念是行动的指导。传统模式下的高校图书馆,承担的职能和任务有限,作为管理者,更多的是从自身角度出发考虑问题,服务理念和意识相对淡薄,服务模式相对封闭、僵化、被动。基于公共管理视角下的高校图书馆管理,是将高校图书馆作为一个公共服务机构来看待,更加强调读者服务与体验,更加强调便民、利民、惠民。因此,高校相关管理部门首先要从转变服务理念开始,从“被动使用、等待使用”向“主动宣传发掘、精准个性服务”转变。进一步创新服务模式,依托信息智能技术,引入企业化、社会化服务管理模式,从硬件与软件两个方面入手,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和水平。要坚持需求导向,充分运用大数据手段,挖掘师生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发服务模式和服务内容,不断强化高校图书馆公共服务管理功能,提升读者实际体验。
(二)服务设施进一步优化,服务内容进一步丰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高校图书馆的硬件设施水平取得了长足发展,馆内面积、综合环境得到很大提高,馆内各类设施也更加人性化、便利化,未来将向着服务多元化、功能集成化、定制个性化服务等方面发展。另外,从公共管理的角度出发,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与服务内容要进一步扩大。图书馆要紧跟时代形势:一方面,要加强电子图书馆、智库、公共活动等方面建设,丰富自身功能;另一方面,要加强图书馆硬件设施建设,强化信息化、智慧化应用,打造基于RFID技术、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的自助图书馆、线上图书馆、掌上图书馆等,努力为师生提供更多便利、贴心的优质服务。
(三)服务空间进一步拓展,服务对象进一步扩大。首先,从公共管理视角来看,新时期高校图书馆的职能和作用进一步拓展,单纯查资料、图书阅览已经无法满足需求,高校图书馆要进一步明确自身定位,拓展服务空间,精准划分功能区间,满足高校师生交流互动、创业创新、休闲休憩、学术研究、论文写作等多方面综合需求。其次,高校图书馆作为一种公共资源,向社会开放的力度也将进一步加大。例如,南京大学等高校图书馆向公众顺利开放,得到了社会普遍认可。可以预计,在全民阅读的大背景下,未来将有更多的高校图书馆分批分次向社会开放。对于这种情况,目前业内有两种声音:一种认为,高校应该作为一个独立封闭空间,高校图书馆应为师生专有资源,向社会开放必然产生挤兑问题;另一种则积极肯定,认为高校图书馆开放,可以进一步优化社会整体资源配置,也可以促进大学生与更多社会人士交流。无论优劣,开放的高校图书馆必然会带来更多的管理服务需求。因此,与之相对应的,高校图书馆的公共管理职能也要相应提升,以最大限度满足不同公众需求。另外,还要进一步强化图书馆教育功能,定期组织宣传文化活动,引领社会潮流和新风尚。
二、当前高校图书馆公共管理服务存在的短板和不足
(一)理念观念相对滞后,硬件队伍支撑不够。公共管理视角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管理,目前仍存在固守过去理念,以管理者、老师身份自居,没有从服务理念和服务角度出发,很难谈得上公共管理和服务。另外,由于各地经济水平和基础条件差异,各高校图书馆内部设施水平相差较大,很多高校资金、技术和专业人才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口。因此各地要因地制宜,强化政策资金的引导和支持,加强图书馆管理人才和队伍建设,为创新高校图书馆公共管理服务提供坚实基础。
(二)服务内容和模式单一,供需之间不对等。随着高校教育改革持续以及大学生需求的不断变化,高校图书馆承担的功能和任务也越来越丰富,服务内容模式进一步拓展,但目前我国不少高校未能做到与时俱进,服务内容相对单一,与师生的实际需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另外,由于技术原因,很多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平台、移动APP服务等内容集成度较低、界面不友好、功能单一、无法更好满足师生需求。一些高校在建设移动图书馆时,只是将传统服务内容搬到了手机上,缺乏交流互动、精准推送及更多拓展功能,更没有将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空间、人工智能等技术有机融合,导致APP等移动服务使用率较低,形同虚设。
(三)借阅方式相对传统,用户使用效率不高。闭架借阅是高校图书馆最传统也是最常见的应用方式,工作量大而且效率低下,读者体验差。如何赋予读者更多的自由权力,调动大家读书参与的积极性,是高校图书馆公共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一些高校采取开架借阅,书架科目排列更加科学,图书检索效率有一定提高;一些高校依托信息智慧平台,打造“大流通”服务模式,通过“藏、借、阅、检、管”等一体化服务,取得积极效果,这些都值得更多的推广和借鉴。
(四)“以人为本”落实不够,用户体验感整体不强。图书馆是学习、研究的场所,环境舒适度与便捷的人性化设计能显著提高使用者学习效率。目前,由于地区整体发展水平和学校综合实力差异,各高校图书馆人性化、智慧化程度参差不齐,用户体验指数不高,主要表现在查询繁琐、借阅不便,还书过程复杂,环境舒适度不高、空气流通不好等方面。例如用户需要搜索某一文献资源时,很多高校图书馆无法做到一库联网,用户需要在不同楼层分别进行查询,效率较低;有的图书馆配套设施不齐全,整体环境不友好,体感舒适度不高等等。
三、公共管理视角下的高校图书馆创新管理策略
(一)转变思想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理念。公共管理视角下,作为高校图书馆管理部门,要主动转变思想观念,进一步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管理理念,变教育管理为主动服务,提高公共管理和服务水平。一些已经向社会开放的高校图书馆,要积极对标省市级图书馆的管理服务模式和方式,探索引入社会化管理、项目化管理模式,坚持读者至上、以人为本的服务管理理念,从师生实际需求及各个细小环节入手,升级服务理念,创新管理模式,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二)强化信息基础支撑,提升馆内服务水平。当前我国已全面步入信息化社会,高校图书馆要充分运用各类前沿科技手段,为广大师生创造良好的学习阅读环境。一是科技赋能。有条件的高校,要依托RFID、面部识别、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24小时无障碍图书馆,方便师生通借通还;引入全景视频、全息影像等黑科技,建设虚拟全景展示空间,为师生营造深度沉浸式阅读和视听体验;并可以探索引入图书馆智能机器人,代替传统人工引导服务,实现智慧咨询、借还书指引、扫码找书等功能。二是智慧管理。开发高集中度的智慧图书馆管理平台,整合各类指标监控、图书管理、线上服务等为一体,实现图书馆内部人员密度、温湿度、整体照明、空气质量等各类硬件指标以及借阅、找书等软服务指标的完美平衡,为师生、公众打造一流服务体验。三是建设智库。随着时代的发展,智库已经成为一流大学图书馆的标配,也是高校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建议一些实力较强、拥有优势学科的高校,结合自身实际,依托智慧图书馆,进一步强化智库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抢占行业学术领域制高点,引领本校高精尖人才开展技术攻关、学术研究,不断提升高校的科创能力和社会影响力。
(三)坚持需求为导向,探索多元化、个性化服务模式。高校图书馆要进一步强化师生主体地位,围绕师生多元化、个性化需求,有针对地性创新开发服务模式、服务项目,提高服务水平。一是针对教师教学工作、学生学习需要,联合本地图书机构,开发图书馆线上代采购图书服务,费用由图书馆承担,师生可免费借阅。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拓宽读者获取文献资源的渠道,助力教学与科研。二是打造集“读书和阅人”于一体的“真人图书馆”,邀请学校名师、专业学者、劳模工匠、青年创业者等,与大家面对面沟通交流,获得真实的“阅读”体验,使学生更加了解自己未来将涉足的行业、领域,聆听前辈的经历、经验。三是完善检索。升级APP平台系统,完善快速检索、高级检索和个性化检索,实现快速识别、智能查找,同时依托手机APP定位和地图功能,为用户提供精准位置和取书路线,最大限度方便用户取书。四是拓展服务职能。高校图书馆要进一步拓展自身职能,依托“世界读书日”等载体,创新内容形式,突出特点亮点,组织阅读文化活动号召师生参与到全民阅读活动中来,用书香充实心灵、用知识丰富人生,营造全民阅读的良好风尚。
(四)结合自身实际,大力发展移动数字图书馆服务。在当前全民手机的时代,发展移动数字图书馆是必然趋势。高校图书馆要结合自身实际,开发图书馆专用APP、微信公众号,打造掌上数字图书馆。一是资源共享。对本校数据库进行系统整合,灵活采取CARSI、VPN、MYLOF等方式,接入CNKI知网、万方、ACS等各大学术网站,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数字资源远程服务。二是精准推送。坚持将校园重大信息、图书馆动态、个人图书爱好、自习室座位动态信息等有机结合,向用户定时定向精准推送相关信息。三是对接需求。建立完善的师生借阅信息大数据系统,分析师生阅读爱好、习惯模式等信息,精准提供个性化服务。四是方便操作。相关APP或微信公众号等,要科学合理设计软件界面、分类子项,简化操作方式,尽量使用扁平化风格,确保界面友好、容易操作、实用性强、快捷便利。
四、结语
高校图书馆作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重要载体,既是高校重要的研学科研机构,也是服务师生乃至服务社会公众的重要场所。随着时代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改革创新,高校图书馆的公共管理职能更加凸显,相关部门和单位要主动转变理念意识,顺应发展潮流,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服务内容,强化智慧管理,注重人文关怀,努力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加舒适、便捷的服务,全面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要结合实际,大力发展移动图书馆、智慧图书空间,适度向社会公众开放,努力把高校图书馆打造成助力学科建设、传播精神文化、服务师生公众的人文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