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目的论视角下的儿童文学英汉策略分析
——以《尼伯斯维克的牧师》为例

2022-11-01庞宝坤

今古文创 2022年30期
关键词:长句牧师目的论

◎庞宝坤 邓 宇

(哈尔滨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一、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国吸收了大量优秀外来文化,其中,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译本纷纷在各大出版社发行出版;中国儿童逐渐接受外国优秀作品;外国著名文学作家在中国家喻户晓。与此同时,学者们逐渐注意到文学作品译本参差不齐,影响中国儿童的阅读体验,于是开展了对儿童文学作品译文的大量研究。

罗尔德·达尔(Roald Dahl 1916—1990)出生于威尔士卡地夫兰达夫,是挪威籍的英国杰出儿童文学作家、剧作家和短篇小说作家,也是爱伦·坡文学奖、白面包儿童图书奖、英国儿童图书奖、世界奇幻文学大会奖得主。《尼伯斯维克的牧师》是罗尔德·达尔的著作之一,书中牧师的形象暗含了作者传奇的一生。在2000年英国的“我最喜欢的作家”投票中,罗尔德·达尔高居榜首,其作品到现在仍然在影响无数的儿童。

《尼伯斯维克的牧师》一书写于罗尔德·达尔的晚年时期,同插图家汤姆·马施勒合作完成。本书内容丰富,故事情节巧妙,人物形象生动有趣,易于儿童读者理解。从讨论插图、主题制作、人物解读都倾注了二人的心血。该作品受到外国儿童的热烈欢迎,读者赞赏络绎不绝,读者来信源源不断。本文选择该书作为翻译研究文本,希望为目标语儿童读者提供优秀的阅读译本,同时也借此探寻目的论下儿童文学作品的汉译策略。

二、翻译目的论

翻译目的论(Skopos theory)是功能派最重要的理论,与传统的对等翻译理论不同,翻译目的论提出翻译其实是一种目的性行为,具有交际功能。翻译目的论的发展为翻译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当代研究的重要翻译理论。目的论的发展贯穿于功能派理论的不断完善的过程。20世纪70年代,凯瑟琳娜·赖斯、汉斯·弗米尔首次提出了功能派翻译理论。其中,汉斯·弗米尔作为翻译目的论的关键人物,在翻译理论研究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汉斯·弗米尔认为目的原则是翻译中的最高原则,连贯原则和忠诚原则要服从于目的原则。其中,目的原则要求译者要根据翻译目的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即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这也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考虑阅读群体的阅读感受,增强译文的可读性,让国内读者体会国外优秀文化,加强语言文化交流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不同的阅读群体对译文的接受程度不同,翻译目的论能兼顾读者感受和原文忠诚度。

目的论指导下的翻译过程不是语言上的简单对等,跳出了以往对等中心理论的束缚。这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能仅仅依靠两种语言之间的对等,而要把目标语读者纳入翻译过程,考虑儿童读者的阅读感受。目的原则在翻译目的论中至关重要,把握住这一最高原则后,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在翻译过程中的运用问题就迎刃而解。

三、儿童文学文本特点

儿童文学是专门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和其他文学作品相比,儿童文学读物具有独有的特征。

(一)词汇简单

儿童文学作品众多,但是经翻阅后可以发现,作品中的词汇比较简单。考虑到儿童的年龄比较小,识字能力有限,为了保障目的语儿童读者的阅读活动能顺利进行,在翻译过程中也要考虑首选简单化、生活化的词汇。

(二)句子短小

在中文的表达习惯中善用短小且精练的句子,在形式上体现在句子短小、分句较多。在儿童文学作品中这一特点体现得淋漓尽致,儿童文学作品中句子普遍短小,这不仅有利于帮助儿童理解原文,还能培养儿童的中文语感。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把握中文的行文特点,对复杂长句进行有效拆分。

(三)文化丰富

对儿童读者来说,儿童文学作品词汇、句法对学习大有帮助,但是不仅仅体现在语言学习中,更是对西方文化的了解与学习。在儿童文学作品中,读者能了解到西方文化信息,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这在全球化背景下尤为重要。

儿童文学读物的语言通俗,以短句为主,易于适龄儿童理解。同时,语言风格活泼生动,能吸引儿童注意力和好奇心。在结构上,儿童文学具有单一的特点,篇幅简短但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儿童文学作品还具有丰富性,这一点在翻译策略和方法上尤为重要。总体上,儿童文学能为儿童欣赏和接受,通过其文学价值,能给儿童带来快乐的情感,丰富儿童的感情生活。

四、目的论下的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本书主要讲述了尼伯斯维克小镇迎来了一位李牧师——罗伯特,他是一名诵读困难症患者,该病在世界上十分罕见,幼儿时期,李牧师在伦敦的诵读困难症研究院接受训练,在阅读和写作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27岁这年,他成为一名牧师,开始真正地独立生活。在去工作前,他就忐忑不安,怀疑自己是否能胜任这一职位。到达小镇后,一位中年妇女来迎接他,并给他安排了住所。诵读困难症的症状若隐若现,在日常生活中,他会挑出最重要的单词或者句子,在表达中颠倒顺序,但自己从未意识到这一点。这就给他的生活工作带来了不便,在去拜访阿拉贝拉的过程中,因为诵读困难症,阿拉贝拉不理解李牧师的话,两人之间十分不快。事情发展得越来越糟糕,整个村子都认为这位新牧师傻气十足,在编织毛衣、第一次圣餐以及第一次主日中都闹了大笑话。最后,当地一名医生发现了李牧师的诵读困难症,并为李牧师提供了解决的方法:在生活中有意识地颠倒自己原本动作的顺序,即为正确的顺序。最终,李牧师习惯于倒着走路,成为人们眼中古怪又可爱的教区负责人。

本文将从词汇、长句和文化三个层面进行文本分析,以期探寻广泛适用的翻译策略。

(一)词汇简化

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过程不仅要考虑文学体裁,同时,在翻译目的论的指导下,要求译者考虑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群体——儿童。翻译目的论下,儿童文学作品翻译是为了服务儿童,因儿童词汇量有限,认知水平还不高,所以在词汇翻译的过程中要考虑儿童读者的接受程度。而且,翻译中还要保留一定的文学韵味,以培养儿童的文学感知,所以在译文中尽量选择口语化、韵律强、易读易记的简化词汇。

例1:The Reverend Lee bent down and smile at the dog.

译文:李牧师弯下身来,笑眯眯地看着小狗。

译文中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使用ABB式叠词“笑眯眯”,韵律感较强,是中文特有的表达方式。笑眯眯一词的使用让儿童读者产生较强的画面感,能让儿童浮想故事情节中的画面场景,增强作品的可读性。在目的论视角下,儿童文学翻译的目的为提升国内儿童的阅读体验,在理解原意的基础上使用叠词,在译文中增加了中国文化的特有因素,能帮助儿童读者衔接中西文化。同时能增强译文的节奏感,也会提升儿童阅读的乐趣,有助于目标语读者理解译文。

例2: When as a young man he first came to take up

his duties in the small village of Nibbleswicke, there was for a while utter confusion and often among his devout parishioners.

译文:李牧师第一次来小村庄任职时,还是个小伙子。一段时间里,虔诚的教民对其感到不安,惊讶不已。

该句选自原文的开头部分,介绍尼伯斯维克这个年轻人第一次来村庄工作,村民们对他的感受。本句包含了两个较复杂单词“confusion”和“consternation”,“confusion”侧重表示困惑之意,考虑到儿童词汇量有限,译者没有直接译成“困惑”,而是翻译为“不安”或者“不解”,译者在中文中考虑了儿童读者的接受程度,在表达原意的基础上考虑儿童的认知水平。同时,“consternation”也是表示心理认知过程的一个形容词,侧重表示“惊愕”之意,译者译成“惊讶不已”,没有脱离原文,同时也兼顾了儿童的识字能力。两个形容词都是表示复杂心理活动的词汇,译文没有省略其一,目的在于让儿童体会故事情节中微妙的情绪变化,从而培养儿童感知情绪的能力。

(二)长句拆分

翻译目的论中的忠实原则和连贯原则在长句处理中尤为重要,英文重形合,句子长而复杂。中文重意合,句子短且精练。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把握中英文语言特点的差异,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对英文长句加以处理,使其符合中文的行文特点:句子短小但逻辑性强,也就是行文连贯。要想符合中文的行文习惯,满足儿童读者的阅读需求,让其流畅阅读,译者在处理长句中要注意句子拆分、适当调整等,这样不仅能忠实传达原文信息,还能让译文在儿童读者眼中实现句子连贯。

例3:However, guided by the Dyslexia Institute in London and helped by some excellent teachers, Robert made such splendid progress that by the time he was eighteen his writing and reading were both more or less normal.

译文:然而,因为罗伯特得到伦敦诵读困难症研究院的指导,接受了一些优秀教师的帮助,所以他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十八岁之前的读写水平和正常人相差无几。

本句主要讲述了李牧师的成长经历,虽然身患罕见的诵读困难症,但是在训练中取得了进步。句子的前半部分是分词作原因状语成分,主句中包含主语从句,句子成分较为复杂。在翻译目的论指导下,译者对原句进行了拆分,将状语成分和同位语从句独立,形成几个短小的句子单位,符合中文善用短句的行文习惯。作者多次斟酌后,用添加逻辑关系词的方法调整,使句意连贯,便于目标儿童读者理解译文中的逻辑关系,此种处理方法能增强儿童读者的语感,培养其文学素养。

(三)文化加注

由于中外儿童的成长环境、文化背景存在差异,文学作品中往往存在一些文化信息缺失,在外国儿童文学作品引进过程中,可能出现外国儿童认知中十分熟悉的元素,文中不需要过多解释。但是受文化差异影响,目标语儿童读者对此则知之甚少。在翻译目的论指导下,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该重视目标语儿童读者的阅读感受,将这类句子或者词汇加以注释,让目标语儿童读者能够理解其中的文化信息,这也是忠实原文的重要体现,满足了翻译目的论中的忠实原则。

例4:During the drive down to Nibbleswicke in his old Morris 1000, it suddenly dawned upon him that for the first time in his life he was going to be all on his own.

译文:他开着小巧可爱的莫里斯1000去尼伯斯维克,(Morris:20世纪英国的经典车型,以小巧可爱闻名),在路上,他突然意识到这是他第一次自力更生。

本句中存在一个文化缺失信息,即Morris 1000,初见该词汇,儿童读者可能不理解其中含义,年龄较大的儿童读者可能会猜到是一种车型。为了让儿童读者流畅阅读,不产生歧义,在忠实原文的宗旨下,译者需对这一信息进行加注,让目标语儿童读者了解到词汇起源信息。本文作者在维基百科中查阅到莫里斯(Morris 1000)为20世纪70年代英国生产的一种平民款车型,该车型体积小巧,样式可爱。虽然在1984年停产,但至今仍是英国生活中家喻户晓的经典,在许多电影、电视剧中都会出现这款车型。了解到其中的文化背景后,也能帮助目标语儿童读者理解主人公李牧师的形象,开着一辆小巧可爱的莫里斯,也就刻画了主人公可爱的人物特征,为下文人物描写埋下伏笔。从这可以看出,一个简单的词汇也能折射出丰富的文化信息,这就要求译者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为目标语儿童读者扫清阅读障碍。

五、结语

外国儿童文学作品在借用自身丰富理论的背景下蓬勃发展,现已成为一门具体学科,对国外儿童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放眼国内,中国19世纪之前没有儿童文学,因为儿童这一阅读群体并未受到足够重视。中国改革开放的春风遍布世界,外国优秀文学作品逐渐引入的过程中又面临着译文质量的问题,所以儿童文学译者们未来任重道远。本文结合翻译目的论,本着“一切为了儿童”的服务理念,详细介绍了目的论在翻译过程中的应用,旨在给儿童翻译提供广泛适用的翻译策略。

本文以目的原则为最高指导,分别采用了词汇简化、句子拆分和文化加注的翻译策略。在词汇层面,选用合适的叠词增强节奏感,以吸引儿童读者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同时,由于儿童词汇量有限,译者选用简化词汇,以保证儿童能理解译文。在句子层面,译者选用长句拆分法处理复杂长句,使译文符合中文短小精练的特点,更容易被儿童读者接受。在文化层面,本文结合忠实原则,对文化缺失的信息加以补充说明,有助于儿童读者理解文化含义,也有利于儿童读者把握文学信息,了解人物性格。本文在以上方面提供了具体的案例分析与阐释,这对儿童文学翻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长句牧师目的论
谁是真牧师
翻译目的论下江苏菜系英译研究
科技英语长句的理解与翻译
从目的论角度看中药药名英译
目的论视角下译者主体性的发挥
阅读理解Ⅰ
牧师与会友
长句变短句方法例谈
劝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