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物流专业“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建设

2022-11-01李剑泉

物流技术 2022年7期
关键词:双高计划双师物流

李剑泉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云南 昆明 650033)

0 引言

教师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教师的教学水平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高职院校如何提高教师团队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成为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双高计划”指出,创新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机制,需要企业、高校和产业“三位一体”共同推进,其中企业主导市场的人才需求,高职院校教师是思想引领、知识灌输、实践技能、人才培养教育重要的组织实施者,起到先导一贯制引领教育作用。当前“双高计划”的实施,对于高职物流专业“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来说是很好的建设发展机遇。面对长期存在的一些制约因素和发展瓶颈,如何在国家“双高计划”构架中建设“双师型”团队,打造一支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经济社会发展与国际接轨的“双师型”团队,本文针对其中面临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以探讨出有效的“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建设策略,从而全面提高物流专业整体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

1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物流专业“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建设现状与困境

1.1 现状分析

在“双高计划”背景下,加强“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建设是实现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由于物流专业具有实践性、操作性、实用性特点,随着经济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物流行业开始向现代化服务转变,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物流专业的教师不仅要掌握物流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实践技能,同时还要了解现代物流行业的生产和经营过程以及物流行业发展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拥有现代化信息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才能为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教育保障,向现代物流行业输送符合其发展需求的物流专业人才。

高职物流专业和其他热门专业相比,专业建设时间相对起步晚。改革开放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促进了物流行业的迅猛发展,我国开设物流专业的高职院校数量和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在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专业方向也逐渐由传统物流向跨境物流、工商企业物流、运输管理、物流基础设备自动化控制、物流信息化等方向发展。物流行业正在从规模化向质量升级方向迈进,高职物流专业正处于转型发展到质量内涵建设阶段,在此背景下,社会对复合型和综合型的物流人才有了新的多样化需求,促使高职院校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政策适应发展形式。一是加大校内实习实训基地软硬件建设力度,为物流专业学生参与实习实训活动提供保障。二是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广泛与物流企业建立良好的协作育人机制,进一步解决学生认知实习、生产实习、定岗实习,更好地适应物流企业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达到岗位标准。三是邀请物流行业专家、企业优秀一线工作者、技师进校开展行业介绍和专业知识讲座,让学生了解物流发展现状和企业情况。

1.2 面临的问题

1.2.1 高职物流专业符合“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标准的教师数量不足。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迅速,高职院校学生数量逐渐增加,随之而来高职院校普遍面临师资不足的问题,尤其是符合高职物流专业“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标准的教师数量不足。各院校现有师资基本能完成物流专业课堂理论教学任务,并通过校内实训设备模拟一定量的实践教学内容,但离实现高职物流专业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发展要求,还有一段距离,主要是因为高职院校(民办院校除外)普遍受事业编制、用人计划和人力资源管理的限制。从现有教师构成看,不少教师是从相近经济类、信息类专业转行。新录用的教师以专业对口的应届毕业生为主,他们具备一定的物流专业理论知识,但普遍缺乏生产和实践经历,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薄弱,与实践技能教学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无法为学生提供最前沿的物流行业信息。部分高职物流专业会聘请物流行业专家到校做兼任教师,但这类教师物流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深度存在不足,理论和实践难以统一,无法满足物流企业对专业化、职业化和应用型人才的现实需求。

1.2.2 缺乏完善的“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建设机制,难以提高教师教学团队建设质量。近年来,结合高职物流专业向物流行业人才输出和用人企业反馈情况分析发现,由于高职物流专业教师教学团队实践技能教学能力不足,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始注重物流专业“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建设,并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培训活动,引导教师在培训和进修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由于高职物流专业缺乏完善的“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建设机制,在教师团队管理工作中没有进行合理的统筹规划,导致物流专业“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建设只满足传统常规教学任务,高技能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针对性不强。

例如,高职院校在物流专业教师招聘中,设立高学历门槛,没有关注聘任教师物流专业实践教学能力,在对新入职的教师团队进行入职培训时,大多是以讲座的形式来讲解学校的物流专业基本发展概况、常规课程教学安排、相关的制度标准等,培训活动单一且随意性较强,缺乏一个系统化、规范化、专业化的入职培训体系,在岗前培训中偏重强调教师课堂物流理论知识教学能力和利用校内实训开展实践教学能力,对物流行业企业发展前景、现实运用能力、前沿技术缺乏全面了解和正确把握,尤其与企业现实发展的同步跟进存在一定差距,缺乏对“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职业素养、实践技能教学方面的培训,入职培训工作针对性、准确性较弱,造成高职物流教师综合素养和职业素养与职业岗位的现实需求存在差距。

1.2.3 高职物流专业“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结构不合理。教师教学团队结构是高职物流专业“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建设的核心。由于物流专业在高职教育中发展时间较短,高职物流专业教师教学团队整体的年龄偏老化,高学历人员比例较少。“双高计划”要求高职教师教学团队除本教研室和专业教师外,专业师资结构中应拥有一定数量的行业领头人、骨干教师和行业企业技师等作为专业建设的兼课骨干教师,而高职院校由于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不畅导致物流专业教师教学队伍中真正符合“双师型”标准的教师占比普遍较少,对行业企业兼职骨干教师重视不足,弱化了企业教师在“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建设中的重要性,难以发挥其在专业建设中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2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物流专业“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建设策略

当前,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国家和社会职业教育建设的重要内容,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始将创建“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作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高职院校在“双高计划”背景下,要积极应对高职物流专业“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建设所面临的问题,从多维度探讨出提升教师教学团队教学质量和水平的策略,打造专业理论强、职业素养高、实践教学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2.1 合理统筹规划物流专业教师教学团队建设,完善双师团队培养机制

在“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必须合理统筹规划物流专业教师“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方案,结合国家对事业单位聘任制改革的政策优势,推进高职院校院两级人事制度综合改革,建立完善的“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建设机制,其中主要包括师资引进制度、专业进修提升培训制度、“双师型”教师考核评价标准和资格准入制度等,通过制度来加强管理,建立一整套适应物流专业“双师型”团队建设的良性发展机制。

在推进过程中,一是立足现有师资条件,按照“双师型”团队建设标准优化教师结构,充分挖掘现有师资潜力,围绕标准对标对表,使团队人员的学历职称、专业能力素养、实践能力与双师发展标准方向相一致,实现现有教师人力最大化按需所用,激发教师队伍新活力;二是完善人员结构性不合理问题,建立师资引入机制,通过制度保障来提高师资人员招聘的专业性和规范性,为高职物流专业“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建设提供高层次、高技能的教师资源。科学设定教师引入机制,在教师招聘环节中转变“学历至上”的单一模式,从院校、物流行业、社会企业中择优选录和聘任教师,为团队增加新鲜血液。采取专兼结合、合同聘任制结合、校企校社结合的用人机制,要求应聘人员不仅具备专业理论知识,更应具备对物流行业前沿信息和技术的应用能力,对符合现代化物流行业人才培养需求的行业和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可以适当的放宽学历和专业技术职称门槛,建立兼职骨干教师师资库和校企(社)人员在合同内双向流动相互兼职聘用的运行机制。

2.2 整合校内外资源,多形式提高“双师型”教师团队能力水平

新入职教师应重点把握好专业基础课教学和校内专题实训这两个重要教学环节,在加强学科专业建设的同时结合“双高计划”建设目标及建设标准。在对新入职教师的培养上,推进导师制,提供个性化发展计划,通过教学和实践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一对一”“一带一”帮扶,围绕“岗课赛证”标准引导新入职教师参加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等,运用新技术探索“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鼓励新入职教师积极参与物流专业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激发工作积极性,营造爱岗敬业的工作环境,增强对高职物流专业教学活动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制定“双师型”团队新老教师实践技能共同提升计划,使教师培训常态化、规范化,持续开展教师培训及企业实践。通过组织1+X证书培训,激励教师获得教育部、人力资源部“管理师”“营销师”“电子商务师”“物流师”等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引导教师在“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建设中根据相应的制度标准来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围绕物流专业转型发展和质量内涵建设的要求,促进教师在学习中不断突破教学瓶颈,为提高高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强大动力。根据校院教学建设经费情况,按照一定比例加大对校内物流实习实训基地软硬件投入,并根据发展需要逐年递增和更新,充分开发利用校内现有实训平台;为提升“双师型”团队的整体水平,邀请跨境物流、工商企业物流、运输物流等不同物流企业高管、一线技能大师定期到校,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形式,模块化开展最新前沿专题讲座,让团队教师及时了解中国和世界物流行业发展新信息、新业态,了解现代物流行业的生产和经营过程以及物流行业发展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同时,高职院校应加大教师教学团队进修经费投入,拓宽教师培训途径,丰富拓展教师知识架构。同物流教支委和采购联合会定期合作,每学年组织校际物流类教师技能竞赛,以赛促建,以赛促改,提升各院校教师团队的技能水平。

2.3 建立完善的“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建设激励机制

在“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加强“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建设是促进高职物流专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由于高职物流专业起步较晚,缺乏相对完善的“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建设制度保障和激励机制,造成教师教学团队建设存在许多随意性和不合理的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大政策支撑。修订《教师绩效考核与分配办法》等制度,完善师德师风、教学工作量、科研社会服务分等评价指标,突出绩效导向的考核评价和分配机制,修订完善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建立教师教学团队激励机制。根据教师在教学科研工作、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增加其薪资和福利待遇,工作业绩突出的教师给予绩效、荣誉方面精神和物质的双向奖励,同时与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和聘任相挂钩,让每位教师明确自己在高职院校的职业规划前景和发展目标,增强责任感和归属感。

2.4 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优化物流专业教师教学团队的“双师”结构

“双高计划”中明确指出,创新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机制,需要企业、高校和产业“三位一体”共同推进,调研发现,物流专业教师教学团队结构不合理是影响人才培养工作顺利进行的主要因素。

完善人员结构,建立校内骨干教师、行业高管、企业一线技师组成的师资团队(师资库),为高职物流专业“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建设提供制度参考和行业物流人才培养参考,高职院校应积极与物流行业企业建立长期校企合作,实施高端人才引领工程,扩大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产业教授工作室、教学名师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引进企业骨干到学校来建立师资库,完善专业教学和高质量人才培养师资结构,参与物流专业课程设置和学生职业规划,定期开展系列讲座或授课活动,聘请企业教师按照10%比例承担物流专业部分核心课程的教学任务,为高职物流专业打造“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提供充足的师资力量。

2.5 强化“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开展教师技术实践、专业技能培训

物流类“双师型”教师培养,必须立足于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地方物流行业和物流企业,与物流企业建立产业学院,开展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开展教师技术实践、专业技能培训,建立系统化、规范化、专业化的教师入职培训体系。

制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建设方案,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管理办法和“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的考核评估制度,推进校企合作培训向深度融合。根据物流专业发展趋势,各院校应结合本校实际推行“一校一册”特色性、差异化发展,建设多层次的“双师型”师生校外实训基地,以校内教师为主体,安排教师定期轮岗到物流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提升专业教师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养;组织教师参加物流行业线上线下专题培训,学习了解行业最新发展动态,宏观把握行业特点,全面掌握行业第一手信息和资料,丰富知识储备,完善提升专业能力素养。

以学期为单位分批次选派教师到“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生产企业和物流配送企业参与实操,使团队整体水平与物流行业企业最新发展相适应,让教师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掌握现代化物流工作流程和物流企业发展形势,并根据物流企业对现代物流人才的实际需求来展开各类教学活动,提高物流专业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 结语

在“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高职物流专业“双师型”团队建设应从优化物流专业教师教学团队结构、完善团队建设制度、提升教师自身综合素养和职业能力、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强化“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全面推进,结合院校特色实行差异化发展,从而构建出学校、行业、企业相互融合共享的系统化、专业化的高职物流专业“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建设体系,以提高物流专业“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建设质量,为现代物流企业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猜你喜欢

双高计划双师物流
物流线上的毒品追踪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思考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2018年全区新增“双师型”教师1107名
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职业发展初探
基于双高计划的专业文化建设研究
试论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政策保障
浅谈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及有效途径
2009年本刊重点关注之物流展会、交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