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表现主义中的情感抒发

2022-11-01赵梦园

今古文创 2022年32期
关键词:蒙克席勒表现主义

◎赵梦园 侯 昀

(宁夏大学 宁夏 银川 750000)

一、表现主义的起源与发展与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表现主义的诞生

表现主义作为西方艺术的重要流派,是一种不容忽视的艺术思潮。表现主义绘画的出现是艺术家主观情感和自我认知的体现,扭曲甚至夸张变形了客观世界中应有的事物。这种思潮源于艺术家发泄内心的压抑,否定了客观存在的世界,认为主观情感是唯一的存在。它起源于20世纪的北欧国家,着重强调于艺术家在绘画以及精神上的主观感受。让这个新兴并有些尖锐的艺术思潮不同于20世纪的其他艺术流派,表现主义的兴起与当时的社会条件相关,动荡的社会环境使这些茫然的年轻艺术家选择用变形怪诞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苦闷。主观性、表现性、批判性成为了表现主义的主要方式。表达痛苦、传递哀伤是表现主义独特展现。表现主义一词的出现最早是为了与印象派作为区分。在《暴风》期刊上发表论文的作者希勒尔,在1911年首先使用了“表现主义”一词,来指称在柏林的先锋主义文艺作家。表现主义一词也逐渐地为人类社会所广泛接受和使用。

(二)表现主义的发展

19世纪末,德意志的一批思想家和美学家的理论都对表达主义起过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其影响下形成影响的是挪威艺术家蒙克,他的画作中产生了浓厚的表达主义影响。表达主义所具有的特性,在蒙克的作品中也有了更加集中的体现。不仅仅是在对现实生活中的人悲痛物产生影响,而是在精神世界的匮乏下形成了一些极为主观的行为,表现主义者心目中的所有人类世界都已被由理性法则导致的人类的社会习俗价值观所掩盖,或者说来,在他眼中,所有真实的事物的人性都已被非人的力量所扭曲,所有事物也没有像它的表面上所展示的那样平等、完美,所有人事实上都已经成为了被动的机器,或论是完全没有人的自尊和价值的小动物,他们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自己内心情感宣泄而出并施展在画布中。注重主观情感的宣泄而不是对现实物体的客观描绘是表现主义推崇的表达方式。

(三)新表现主义与表现主义的继承与发展

在新艺术意识形态思想的发展之下产生了既不同于表现主义,又延续了表现主义发展的新表现主义。区别于表现主义热衷于表现战争的悲痛、内心的迷茫,新表现主义在现代艺术发展时期看到了美国艺术的崛起,在这份观察之中掺杂着对新兴艺术的向往也糅合了急切希望对自己民族艺术的革新。这种复杂的情绪催生的新表现主义的发展,悲痛的题材减少,更多的是对主观情绪的展现与画面中的意味结合,新表现主义更热衷于表现画面的新奇性,二战后德国作为战败国,国家士气受到了巨大挫伤,并且面临着美国等现代文艺的强烈打击,这都使得德国画家进行了反省并且企图通过美术的方法捍卫对精神内涵的要求。

二、图形表意——表现主义的情感抒发

(一)表现主义绘画中的图形与作品的相关性

表现主义作为不同于以往绘画风格的特殊流派,在对作品进行表现的手法也具有不同,因为其战乱年代的动荡不安,作品题材也通常是悲观压抑,在这种具有沉重的氛围的同时,表现主义的艺术家在画面的构成上也会有倾向性的选择尖锐、直切形的图形。这些图形通常表现为主观性、反抗性、象征性,也有着表现主义的特点非暴力性、非理性。又迈上了一个新的阶梯,也更加能够凝聚人性的光辉。表现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趋势,同时也推动着人类社会迈向更加文明的方向人文主义更加明显。

1.主观性

情感抒发的主观性是说在创作作品的途中艺术家往往会对自己的作品有倾向性,这种倾向性决定了画家在进行绘画中所使用的构图、媒介,以及所掺杂的主观因素。如作品的整体基调是悲愤、是压抑,又或者是其他具有强烈冲动的意向都会进入艺术家所布置的画面之中。代表了艺术家个人的主观意愿再加以处理,是涵盖了主观情绪的表现。如何去正确或者是有方向地处理自己的主观情绪让它在画面表现上出现与众不同的效果去更好地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是表现主义区别于其他流派的特征之一。

2.反抗性

所谓反抗性是指表现主义并非描绘作品中安逸祥和的气氛,他们的作品中透露着对现实世界的反抗以及压抑的内心世界,是想要借助绘画的方式来表达对空洞世界的躁动不安,带有明显的不妥协因素和对传统以往绘画题材的不同展现了自己的表现情感的方式。浓重而又阴郁,是德国新表现主义色彩中最主要的特征。但色调的阴郁并不代表在用色方面多为黑灰调,新表现主义画家反而运用了大量的颜色表现情感,突出除色彩等物理性能特征以外的精神特色,是他经常使用的方法。

3.象征性

象征性是指表现主义画派在进行绘画的途中会有主观倾向将自己的象征意图表现在画面上,结合表现主义进入迸发期的时代不难看出他们的作品在表达对战争的不满的同时,会对客观环境进行敌对的变形,在画作中看出他们对于客观现实环境的疏离感犹如洪水猛兽般的表达。以及深入体会便能够感受出的冷漠淡然。对自己情感的主动解放是表达主义的精神内核,而表达主义的画家们无疑是自然的、个性的,且充满生命力与创意的。他的思想前卫而充满了批判,对当时社会环境的不满使他始终保持着批评的心态,对主观自我的探求也确定了画家们在不同时代的社会面貌和要求下作出的内在性表达都是自发性的,画家也不再单纯寻求对大自然的模拟和变形,而是转向了对自己内心精神世界的强调。

(二)图形表意在表现主义中的广泛应用

图形表意是艺术家展现自己内心情感的主要方式之一,在更注重主观性的表现主义绘画中图形表意涵盖了很大一部分比例。其中蒙克就是典型的代表。爱德华蒙克,挪威艺术家、版画制作人,现代德意志表达主义美术的先锋,他对心灵苦闷的深刻的,呼唤式的加工手段对二十世纪初期德意志表达主义的发展起过重要的深远影响。他的作品开始显示出法国画家的影响;一开始是印象派,接着是后印象派。

在接受艺术教育的初期蒙克表现出与其时代的融合,他的画面充满大面积的黄色,是印象派的代表性风格,画面通常表现出现实场景的光感并加以刻画。这个时期的主要作品有《早晨的海滨道》,可以看出蒙克对这幅画的图形处理,画作的中心视点在于近处拿着物品的妇人,远处是一点透视灭于一处的风景,不难看出这幅画在图形的处理上没有过多尖锐的部分,人物和场景都带有柔和的处理,没有变形与夸张的人物,所表现的是当时热门的印象派处理手法。表现出蒙克对客观风景的处理并不是同后来风格的苦闷、迷茫相同的。印象派风格之后的新美术造型。爱德华蒙克的画作虽然在格调上是后期印象主义者的,但是却在题材上是新象征派的,因为爱德华蒙克的画作主要就是在描摹内心世界,而并非外在实际。

蒙克的《吸血鬼》在图形上面展现出了表现主义的大体风格,画面中似乎是一对相拥的恋人,而在观察之后会对这幅画有着不同的感受,画面背景是由一个巨大的圆形构成的,在圆形外部有着扭曲的线条表现出了如同漩涡一般的景象,男性的身体似乎融入了这让人深感不安的漩涡。女性的头发如蜘蛛网状散开,带有象征性的线条网住了男性的头部。在这种图形的处理方式下会给观者造成一种艺术家已经营造好的诡异或者其他的气氛,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气氛绝不会是乐观的。这种风格的转变无疑于是蒙克所生活的社会环境的巨大动荡所产生的不安情绪,而从蒙克的画作中也可以看出在早期印象派时期的图形表现方式和呐喊时期的表现方式是有直接的用意,那就是表现不同的主观情绪。

另一位代表画家席勒是新表现主义中很特殊的一位,利用对客体世界的变化,以弯曲的线条和干枯的上色方法来表现他的主体意志,席勒出生于奥地利帝国多瑙河畔、奥地利帝国的小城图尔恩。1908年,席勒在奥地利帝国克洛斯特新堡小镇进行了个人首次展出。在1917年,席勒返回德国继弗洛伊德,并得以专心的进行美术工作。在1918年,受邀参与了分离派在德国继弗洛伊德后的第四十九次展出,席勒共有四十八幅画作参加。1918年10月31日,在继弗洛伊德后因感染了传播至全欧的“西班牙流感”后病逝。席勒非常喜爱自画像,其中就有一些裸体的自肖像。而这种创作并不仅仅是对自身外在形体上的表达,是对一个人心灵的独白。

从这种自绘画中不难看出,有的是歪曲的,一些思想是荒诞的,还一些身体是瘦弱的。正是这种自绘画,使人察觉到了他心中的苦闷以及在现实中的抗争。在席勒的作品中掺杂着复杂的主观因素,这些因素往往与席勒的社会环境与情感经历相关。扭曲的人物与稀薄的颜料共同构成了席勒的内心情感世界。在《纠缠的两个女人》这幅画的图形构成中,两个女人的头被作为圆形处理在画面的左右,形成一种对称的关系,肢体被处理成多种方块的形式,围绕着对称的原型作为画面的中心点。而女人的衣服散落的碎片,被分割成无数的三角形作为画面的构成部分。在这幅画中原型、方形、三角形的堆叠形成了一种和谐的构图关系。似乎找寻散落的形状并拼贴成一种悲观的气氛是席勒所擅长的。在此作品中随处可见他对画面边角的巧妙处理,看似无关的物体摆放恰恰起到了一种融合的效果。在席勒的另一幅作品《死神与少女》中则是放大了他对这些图形的运用,少女的衣着是惯用的进行三角切片,死神则被概括成为一个长方形,手指与四肢作为长条状进行构图处理,而与主题人物不同的物体被团在后面形成背景,很难观察出这些背景究竟是什么组成的,但不难看出人物身后的背景也是经过席勒主观处理后形成的类似于正方形以及梯形的形状,被堆砌在身后构建出犹如墙砖的画面感。《垂下头的画像》是席勒风格的代表作品,凝结的块状、孱弱的人体和稀薄的颜料构成了这幅画的主要基调,这幅作品对于肌肉块状的把握尤为扎实,画中人物的手指被处理成犹如四根钢筋一样的形状,脸部被处理成倒三角形状,与眼白和眼珠称一种相对立的关系,与其他作品不同的是,席勒并没有去过多刻画背景,主要描写手法都用于表现干瘪的肌肉,给人一种悲凉沧桑,像是观看一个大病初愈的形象。观察这些作品的同时会看到席勒对画面所作的精妙处理,无形中烘托了他想要表达的悲观情绪。这些对于画面结构的把握仍然需要我们对艺术作品加工时进行学习。

(三)融合与吸收是表现主义主观情感的抒发

内心的情感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多种情感与情绪的多方面延伸,表现主义的绘画风格多是以往风格流派的吸收以及自己主观情感的加工。在这种主观情感占据主导地位的风格作品中,它的色彩是占很重要的比例,但不能因此忽视了艺术家对作品中图形的考究与安排,在表现主义中,图形表意也是作为一种骨架成分支撑起艺术家对氛围的营造。在艺术发展的长河,所有艺术都不是孤立的存在于自己的群落,各种艺术之间总是有联系的,不同的艺术风格,不同的绘画特征,不同的情感表达,不同的内心感受都会创造出不同的画面效果,这种个性的存在就是一个画家区别于其他画家的特殊符号,不同画家都有自己创作的不同风格,通常就是这种风格表现出的作品则是与众不同的。从文艺复兴发展至今艺术接受过人文主义的洗礼并不局限于宗教题材,而经过时间的推移在历史的反复沉淀之中吸收又融合进行提升。正如德国新表现主义是对表现主义艺术的延续和发扬,在德国独特的理性主义艺术方法下,德国画家们疯狂地寻求着艺术的真实性,而这个真实并非指对客体物象的现实反映,而是对精神世界的现实表现。

三、结语

在艺术发展到21世纪,表现主义对于绘画的影响仍然存在,在对自己情感上的主动解放也是表达主义的核心内容,而表达主义的画家们无疑是自我的、个性的且充满生命力与创意的。他的思想前卫而充满了批判,对当时社会环境的不满也使他始终保持着批评的心态,对主观自我的探求也确定了画家在不同时代的社会面貌和要求下表现出的内在性表达都是自发性的,画家也不再单纯寻求对大自然的模拟和变形,而是转向了对自己内心精神世界的强调。任何艺术作品的完成,任何一种艺术流派、艺术思潮的产生,一定与客观的社会和历史相关联。因此,了解艺术史和懂得历史学,才能全面地认识艺术和学习艺术。

猜你喜欢

蒙克席勒表现主义
文学巨匠歌德论挚友席勒
树林里那看不见的稻田
“生盐长醋”树与“神秘化糖”果
席勒的烂苹果
名画《呐喊》中的人原来不是在呐喊
Zhejiang Publishes Chinese Edition of Edvard Munch: Complete Paintings
浅析表现主义舞台的特点
浅析德国表现主义的艺术特征
试析希区柯克与表现主义
吃猫粮得来的诺贝尔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