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视角下的“藏息相辅” 思想研究
2022-11-01白雪松
◎白雪松
(东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 吉林 长春 130024)
藏息相辅思想是《学记》中较少成为历代学者重点研究对象的一项教学原则,是相对冷门的研究主题。然而,藏息相辅思想却是学记所阐述的所有教学原则中的关键部分。首先,以藏息相辅思想为主题进行研究,有助于进一步补充前人对《学记》中的教学原则研究的不足;其次,藏息相辅是一条经久不衰的教学原则,至于该怎样履行这条教学原则,依然需要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们在认真研究这种思想的前提下发挥智慧、总结经验;最后,通过研究藏息相辅思想,使其与当代的教学理论融会贯通,使当代的教育理论更加完善。
一、藏息相辅思想的内涵
每一种影响深远的教育思想几乎都来源于经典教育名著,而且都是在其独特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本文将在正文最开头先从藏息相辅思想的出处和历史背景这两个方面出发,阐述藏息相辅思想的内涵。
(一)藏息相辅思想的出处
藏息相辅思想来源于《学记》。《学记》是中国古代一篇谈论教育问题的论文,被收录在中国古代典章制度选集《礼记》之中,是全世界最先研究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著作。一般认为是中国战国晚期思孟学派的作品,根据郭沫若的研究发现,其作者可能是乐正克。《学记》的文字通俗易懂,例证丰富,对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都做了详细的总结,详细地记录了我国古代先秦时期的教育经验。藏息相辅出自《学记》中的这一部分: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这段话的大体意思是:学校的教育应该是教师按照规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在课后学生也要及时练习,巩固所学知识。这就好比课后不练好操作琴弦的技能,就无法演奏琴瑟;课下不学习好歌咏知识,就不能作诗抒情;课外不学习各种琐碎的礼节,就不能理解和履行各种礼仪规范。如果不能使学生喜欢这项技艺,就不可能让他带着兴趣去学习。所以学业有成的人,投身学习的时候就会专心致志,休息的时候,就尽情放松身心。由此可见,这段话首先点明了作者所提倡的教育方式,即课堂教学与课后练习紧密结合,之后还列举了丰富的例证。其次,这段话还着重强调了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指出“兴其艺”才能“乐学”。最后,还告诫读者在学习中要注重劳逸结合。
以上就是藏息相辅思想的具体出处。《学记》在历史上第一次比较明确地论述了藏息相辅思想,开了论述课内与课外学习关系的先河,也是世界上最早讨论劳逸结合的教学思想,具有重要的典范作用。
(二)藏息相辅思想出现的历史背景
藏息相辅思想具有很强的超前性和先进性,即使是当代社会的教育教学依然能从这种思想中汲取教育智慧。之所以古人在两千多年前就能构造这种历久弥坚的教育思想,一方面是因为古人积累了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另一方面是因为古人思维能力发展到了一定程度。没有以上两点的推动,古人是不可能创造这等精妙的教育理论的。同时,无论古人的教育实践还是思维能力,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发展的。因此,只有把藏息相辅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分析透彻,才能了解这种思想的来龙去脉,从而为研究藏息相辅思想减少阻碍。
藏息相辅思想诞生于距今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在那时,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社会变革。首先是社会制度的变化,奴隶制解体,封建制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其次是生产力的发展,随着冶炼技术的出现,铁器被大量应用于生产劳动,牛耕技术也得到大范围推广,之前大量荒芜的土地得以开垦利用,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最后是兼并战争的持续爆发,因为周天子名存实亡,各个诸侯国为了争夺天下霸主的地位,频繁地发起激烈的战争,造成社会动荡不安。在制度变化、生产发展、战争频发的局面下,一方面,学校教育衰败,众多贵族子弟不学无术;而由于官学的衰弱,“学在官府”的局面被彻底打破,造成了“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的现象,饱读诗书、才华横溢的学者们开始流向民间,在各地设帐授徒,成了以传授知识为生的专职教师,私学就这样产生了。另一方面,诸侯国君主为了称霸天下,纷纷招贤纳士,网罗人才,各家各派的学者也借此机会四处奔走,向统治者宣传自己的治国思想,而统治者也爱惜人才,支持他们进行学术交流,百家争鸣的局面由此产生。
私学的发展和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扩大了教育对象,促进了文化交流,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教育的发展,为藏息相辅思想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藏息相辅思想的当代解读
藏息相辅思想的提出已经距今两千多年,虽然这种教育思想对当代的教育仍有很重要的启迪,但是时代过于久远,且两千多年前的教育状况与现在千差万别,早已不能同日而语。因此,仅仅从《学记》原文的字面意义上去理解藏息相辅思想很难总结出这种教育理论的当代价值。为了将古人所指的藏息相辅思想推陈出新,将其应用于当代的教育教学,本文将从当代的教育视角出发,对《学记》中藏息相辅思想的重要字眼进行细致的解读。
(一)“藏息相辅”的当代解读
“藏”是由“臧”演变而来,而在古代的文言文中,“臧”是一个通假字,指的是内脏的“脏”。“息”在文言文中的意思与今天相比没有太大的变化,指的是呼吸的气息。因此,光从字面意义上看,藏息相辅指的是人的内脏与气息相辅相成。因为内脏位于人的身体内部,而气息就是在人的身体外部漂流的空气,所以将“藏息相辅”代入到现代的教学中,就是要在教学中兼顾好学生的身体内部和外部。换言之,就是在教学中既要保证教师的讲解具体、明确,还要确保学生在课后能够充分地理解巩固教师讲授的知识。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知识就像漂流在学生体外的空气,学生只有通过呼吸,才能把这些空气吸入体内。然而,光凭教师在课上的讲解往往不能使知识像学生身体内部的内脏一样内化为学生自己的思想,学生必须通过课后的及时巩固,才能把课堂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使其成为自己身体内部的一部分。也就是说,从现代教学出发来看“藏息相辅”,主要是提醒教育工作者们要注重教学中教师讲解与学生个人理解的结合,不管是学生在课堂中的当堂掌握情况,还是课后的巩固情况,都是需要教师在与学生的沟通、互动中及时了解的。
(二)“正业”与“居学”的当代解读
“正业”和“居学”出自《学记》原文“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这句话是藏息相辅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介绍了古代“大学”的教学组织形式。“正业”主要有两层含义,第一是正统的思想,也就是要尊重、推崇君王,恪守封建等级秩序的思想;第二是指教师当面传授学生知识。在当代的学校教育中,“正业”指的就是课堂教学,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知识是当代学校教育的重要职能。“居学”类似于孔子所说的“温故而知新”,古代的“大学”要求学生在课后要温习教师讲授的知识。此外,“居学”还涵盖了让学生在课外积极实践的意思。现如今,“居学”的含义随着教育的发展进一步扩展,延伸到了今天非常普遍的课后作业以及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之中。在现代的教学中,“正业”和“居学”的关系即是课堂教学与课后作业、课外活动的关系。让“正业”和“居学”更好地结合,使课内课外的学习任务紧密衔接,同时,还要让课外活动也充分承担起教育学生的任务,这些都是提升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
(三)“兴艺乐学”的当代解读
过去的学者在研究藏息相辅思想时,常常会忽视藏息相辅思想中对学生学习兴趣的阐述,也就是忽视“兴艺乐学”的训义。《学记》中提出:“不兴其艺,不能乐学。”这句话中的“艺”指的是上文中“操缦”、“博依”“杂服”等技艺,这些技艺都是比较复杂的,因而学习这些技艺既需要老师指导,又必须经过一个勤学苦练的过程。因此,如果学生本身对这些技艺不感兴趣,就不能经受住艰苦的学习过程,也就无法熟练掌握这些技艺。因此,只有让学生对这些技艺感兴趣,才能让学生愿意学习他们。然而,在当代的学校教育中,无法保证所有的科目和知识都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每一门科目所包括的基础知识都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不能因为学生对某一门科目不感兴趣,就让他完全放弃对这门科目的学习。因此,在当代社会,“兴艺乐学”不仅仅启发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即使是学生对学习毫无兴趣,教师们也要努力发挥教育机制,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三、藏息相辅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对藏息相辅教育思想的研究,决不能停留在只探析这种教育思想的内涵和了解其由来上面,必须在全面分析该教育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当代的教育状况,发现与这种教育思想相关的实际的教育教学问题,并最终能从藏息相辅思想中找到解决当代教育教学问题的方案,积极地提取藏息相辅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各种启示。
(一)课后作业要提升学生的复习效果
藏息相辅思想特别强调学生课堂学习与课后学习的连续性,而布置课后作业是督促学生温习所学内容,及时巩固知识的好办法。另外,教师通过检查学生的作业,也能大体了解学生对上一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布置课后作业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完成的一个重要环节,布置合理、有效的课后作业才能极大地提升学生对上一节课内容的巩固效果。第一,布置课后作业应该适量,过多的作业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让学生抱着只是为了尽快完成任务的心态去做作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只是在机械地赶进度,无法达到巩固知识的效果;第二,可以分层布置课后作业,对于学习能力强、接受新知识快的学生,可以减少过于基础性的作业,为他们布置有一定思考深度的作业或者让他们提前预习,而对于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要给他们布置容易完成的基础性作业,也可以降低对他们作业完成质量的要求,让他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有所收获,而不会因为作业太难而降低复习欲望;第三,教师要积极研究什么类型的作业对当堂课知识的复习效果最好。例如,是让学生抄写还是默写,做习题还是背概念等等。
(二)课外活动要包含教育意义
《学记》中提出:“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这句话主要是在说,学业有成的人学习的时候能够专心致志,而休息的时候也能愉悦身心。由此可见,藏息相辅思想还提醒大家,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也要注意休息,适当放松。因此,当代的学校教育应该给予学生充足的休息时间。开展各种课外活动是使学生在学习之余放松的良方,不过,让学生“放松”不等同于“放纵”。课外活动虽然与课堂教学不一样,但它也是学校教育的一种形式,绝不是让老师带着学生随意地玩耍,玩耍过后,学生除了玩得开心了以外毫无其他收获。课外活动也应该包含教育意义,让学生在放松心情的同时获得发展。首先,课外活动要有明确的教育主题,如教师开展体育类的活动应该叮嘱学生顽强拼搏、争强好胜,开展劳动类的活动要教导学生们吃苦耐劳、劳动光荣等等;第二,教师要做好课外活动前的动员和活动结束后的总结工作,在开展活动前教师要跟学生们讲清楚这次活动的目的,活动结束后教师还要做好总结,让学生们明白活动的意义;
第三,课外活动也能巧妙地与课堂内容结合,教师可以设计各种能帮助学生回顾知识点的游戏,并在课外活动中带领同学们一起玩这一类的游戏,从而寓教于乐,让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知识。
《学记》中的每一条教学原则都是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中应该遵循的“金科玉律”。藏息相辅作为这些教学原则中的一条,应该受到广大专家、学者的重视。然而,现如今有太多的教育工作者忙于作量化研究,或精心制作问卷,收集数据,然后根据数据著书立说;或采用访谈法,以教育者或受教育为访谈对象,然后以访谈记录为材料援笔而章。诚然,量化研究往往能够及时获得研究资料,但光靠华丽数据分析或是访谈提纲也很难获得出彩的研究成果。要想真正在教育研究上有所建树,还是需要认真研读像《学记》这样的经典教育名著,打好理论基础。藏息相辅思想不仅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还是特定时代背景下的产物,并且在历史长河中没有失去光泽,依然闪耀在如今星光烨烨的宇宙之中,这是古代教育工作者为人们留下的智慧,历经几千年的风霜都没有被大家遗忘。落日没有太多的记忆,但落日下的世界却走过了千年万年,尽管知道藏息相辅这个成语的人并不多,但是大家从小经受的教育,或多或少都在无形中受到了这种教学原则的影响。大家在学生时代老师布置的与课堂内容息息相关的课后作业、大家硬性规定的课外活动时间,都是在藏息相辅思想诞生后逐渐衍生出的教育传统。作为教育工作者,大家应该继续传承藏息相辅思想,通过持续的深入研究和大胆创新,不断填补对这种教育思想的研究内容,让藏息相辅思想彰显其当代价值,为当代教育的发展提供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