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共育式”心法班会课的原理和实施方式

2022-11-01张玉石

中小学德育 2022年9期
关键词:心法班会课共育

◎张玉石 周 健

在中小学生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是“第一影响源”,父母是孩子成长的重要他人;学校教育是“第二影响源”,老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他人,班主任是成长导师和引路人;社会教育、现实生活和媒体文化是“第三影响源”,三大影响源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但当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逐渐出现功能分离,甚至功能相互抵消、内耗的现象,各种师生矛盾、家校矛盾层出不穷。基于此,“协同共育式”心法班会课力图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功能整合成为具有融合相生、协同育人的“加和效应”的生态共育模式。

要做到“协同共育”,必须同心、同向、同力、同行。同心,即教师与家长秉持相同的教育理念,认可对方的做法。同向,即教师与家长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同力,即教师与家长不是分别完成相应的教育职责,也不是片面强调家长配合教师,而是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同行,即家长与教师参与学生成长的全过程,突破传统班会课老师和学生的二元教育模式,让家长也能够参与到班会中来,听课、授课、评课,以三元共进的家校共同教育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悦心发展。

一、“协同共育式”心法班会课的设计原理

(一)以“心德育”为指导思想

“协同共育式”心法班会课的设计以“心德育”为指导思想。所谓“心德育”,是指把心理教育的原理和技术运用到德育活动过程中,让德育具有价值导向和助人自助的双重功能。基于中小学生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建设性心路历程体验的原理,我们以主题班会课的主题、目标、内容、形式、过程等五大结构环节的实施为途径,积极引导、帮助、促进学生正向思想品德知、情、意、行等心理要素的内在生成、自我构建。

(二)遵循“同德共育”的基本特点

1.以“共”为途经。“共”强调老师和家长的主动参与,而不能是老师的一厢情愿,或是家长被动配合完成任务。教师在设计“协同共育”心法班会课时需提前了解学生和家长的需求,充分考虑家长的文化程度、家庭背景、教育理念等差异,尊重家长的参与意愿,通过上课、听课、评课、课后跟踪反馈等多种形式,发挥家长在班会课中的“次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2.以“育”为目的。“育”的内容、形式、过程必须是专业的、科学的,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选择学生和家长喜闻乐见的形式,解决学生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最终达到培养健康完整的品格的目的。

(三)“协同共育式”心法班会课的设计要点

1.遵循成长规律,以“实”引人

“协同共育式”心法班会课必须联系实际,讲求实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明确提出,中小学德育工作需要根据每个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遵循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此我们在设计“协同共育式”心法班会课时,必须根据孩子成长关键期的心理行为问题,通过沟通交流、调查问卷等各种形式了解家庭教育中的实际问题,解答家长面临的教育困惑,帮助家长理清孩子成长中的困扰,配合参与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主题班会课程,梯度化循序渐进开展心法式班会课。

2.讲求省时高效,以“专”动人

考虑到家长工作较忙,“协同共育式”心法班会课时间以不超过40分钟为宜,力求在短时间内紧凑高效地解决问题,以专业性和科学性赢得家长的支持和信赖。教师在设计班会课时,不应过多灌输教育理念,而应注重指导家庭教育的方法;不应只是告诉家长“应该怎么做”,更应告诉家长“为什么这么做”;不应只是告诉家长“孩子现在怎么样”,更应让家长看到孩子未来可能怎么样。

3.感受心流体验,以“情”感人

有些家长平时不愿来学校,认为老师通知到校就是因为孩子犯错去接受批评教育,家长这种防备和抵触的心理不利于班会课的有效召开。感受心理交融的心流体验的前提是要建立安全、信任、平等的家校关系,因此设计活动时应避免直接表述成绩、家庭环境、学生性格等敏感话题,在课中运用倾听、观察、共情等心理辅导技术,让他们更好地沉浸在课堂氛围中。

4.深化教育效果,以“力”促人

任何教育问题都不可能靠一节班会课就完满解决,所以“协同共育式”心法班会课更看重其在课堂外的持续作用。教师可通过亲子读书笔记、亲子合作任务、电话访谈等形式了解班会课共育成果,保持和引导家庭教育的科学开展,让家校协同教育贯穿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瞬间。

二、“协同共育式”心法班会课的实施方式

“协同共育式”心法班会课按照渗透时间,可分为课前指导型、课中活动型和课后延续型三类。

(一)课前指导型

为更好地达到班会课的育人目的,班主任会要求学生在课前准备相关材料,“协同共育式”心法班会课鼓励学生向人生阅历更丰富的家长寻求帮助和指导。例如班主任在准备“珍爱生命”主题班会课时,学生采访家长孕育生命的艰辛、走过人生半程的感悟等,进而明白生命的意义。

【案例1】“沧桑百年”爱国主题班会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沧桑百年”爱国主题班会希望能够让成长在新时代的青年学子感受百年来祖国巨大的变化,然而单靠图片或视频展示对学生的触动不大,因此教师布置学生课前每人选择身边的一件物品,回家后询问家长小时候的使用情况,并把对话记录成文字,以小见大感受社会的巨变。

生:爸爸,我们平时出去逛街都是坐小汽车,你们小时候出门是坐什么车啊?

家长:哈哈,爸爸小时候家里可没有小汽车,能有一辆自行车就很不错啦!你爷爷奶奶那个年代啊,结婚都讲究三大件:自行车、手表和缝纫机。有辆自行车都是家家户户羡慕的对象啦!那时候的路没有现在这么好走,都是山路,下坡走快了还容易摔倒。后来生活好了,有了摩托车,又有了小汽车,现在出门二十多米宽的大马路居然也经常塞车了,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学生在与家长的交流中,既完成了布置的任务,又获得了宝贵的经验。这样的家校协同共育模式,效果远甚于平时老师或家长苦口婆心的劝导式教育。

(二)课中活动型

课中活动型,即邀请家长到校与学生共同参与班会课的模式。课中活动型班会课形式多样,本文主要介绍“亲子共读课”和“角色互换亲子游戏”两种形式。

1.亲子共读课

顾名思义,亲子共读课就是家长和孩子共同读一篇文章,根据老师设置的主问题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案例2】“伟大的母爱”亲子共读班会

这节课共读两篇文章,一篇是黎烈文的《最后一声呼唤》,另一篇是胡适的《我的母亲》。前三十分钟,学生将与家长们共同探讨《最后一声呼唤》,解决三个问题:1.亲子问题:读完《最后一声呼唤》后你的感受如何,哪些细节最令你感念文中的母亲?2.家长问题:你能讲讲你及妻子由孕到产过程中刻骨铭心的一个细节吗?3.学生问题:读人家的故事,想自己的人生。以往我们是怎么对待给我们生命中的这个人的?从此以后又该怎么做?

在这节课上,家长们都深有感触,纷纷讲述自己生产过程中的艰辛。在听过父母倾情讲述后,几位同学情不自禁地发表了自己的感想。小亮表示以后会更努力学习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晓岚说虽然我妈有时候很烦,但是我会一直孝顺她爱护她。

2.角色互换亲子游戏

初中生随着身体发育,心理也在不断发展变化,成人感和独立感逐渐增强,开始不愿意一味听从家长的安排,有的孩子甚至不愿意和家长交流。对此,很多家长认为是孩子长大后不听话了,因此对孩子盲目指责批评,致使亲子关系紧张,家庭矛盾激化。为此我们采用“角色互换”的方式,让他们体会对方的感受。

【案例3】“你是我的眼”亲子游戏

在“你是我的眼”亲子体验班会课中,教师设置了“蒙眼过障碍”小游戏。第一轮先让孩子蒙上眼睛,在家长的指挥下通过一系列障碍,做出指定的动作才算获得胜利。由于是多组竞赛,家长们求胜心切,在旁边不断呼喊和催促。结果出来后,比赛落后的孩子和家长相互埋怨。

第二轮游戏家长与学生互换角色,家长蒙上眼睛后,才体会到了孩子刚才迷茫紧张的心情,学生也体会到了家长在比赛中焦躁不安的心态。

这个小游戏也是我们家庭教育的一个缩影。中学阶段的孩子就像被蒙上了双眼,对前途一片茫然,家长则催促、唠叨,进一步激化了孩子的逆反心理。可见,家长在与孩子的沟通中应多扮演朋友的角色,进行平等的交流。

此外,“角色互换”亲子游戏还可以通过学生和家长互相“吐槽”、学生自制家庭情景剧等多种形式,让家长与学生互相体会对方内心感受,解决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三)课后延续型

“协同共育式”心法班会课强调家校共育在课后的延续性,使班会课不只停留在课上40分钟,而且在家庭生活中持续推进。课后延续型“协同共育”,班主任可通过电话访谈、现场家访、家校互动本等形式了解、指导家庭教育,也可通过亲子电影、亲子共读、亲子对话访谈等活动,传播科学教育理念,增进亲子关系。

【案例4】《寻梦环游记》亲子电影观赏

每个月我都会给家长和学生推荐一部亲子共赏电影或书籍,《寻梦环游记》就是我曾经推荐过的一部关于追寻梦想的家庭亲子电影。在高中阶段,很多学生开始面临职业选择问题,个人理想与家长意愿有所冲突,而《寻梦环游记》正好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家长与学生思考理想与现实的问题。在观看完电影后,我布置了一项任务:家长与学生分别向对方提一个问题,并书面回答。

琬舒(向家长)问:我的兴趣爱好是画画,梦想成为一个优秀的画家。为什么你们不能像电影里的家长那样支持我,让我学画画?

家长(回答):我们希望你选择医生、教师这些在我们看来稳定的职业,不顾及你的兴趣和理想,确实是我们自私了。那么,你是否知道成为一个画家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以及怎样维持稳定的生活?

琬舒与家长经过相互问答,最终达成共识:琬舒在不影响正常文化课学习的前提下,继续深入学习绘画技术;家长应该尊重琬舒的专业选择和职业发展道路。

“协同共育式”心法班会课强调家校合力共育,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老师发挥教育的专业性,引领家校协同共育的方向;家长遵循成长的科学性,不断学习,积极配合,合力塑造孩子健康积极的品格。

猜你喜欢

心法班会课共育
奉献如歌,强国有我(主题班会课)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基于践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的出彩班会课体系构建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班会课也可以五彩缤纷
寻找文本解读的“心法”
小模大样
简介道家丹经《天仙金丹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