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写作者到研究者:教育叙事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

2022-11-01余志权

中小学德育 2022年9期
关键词:写作者研究者教研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叙事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在国内外教育界开始受到广泛关注。教育叙事研究也因此成为教育研究、教师教育、校本教研、教师反思的重要手段,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新的路向。在此过程中,教师写作也从一种下意识的记录方式转变为有意为之的科研行为,从随心而作转变为经由回顾、反思、探讨乃至重塑的“再教育”行动。

写作者变为了研究者,叙事成为了一种成长内驱力和教师努力探讨、参与的成长新媒介。在此背景下,辨析教育叙事研究的原理、特点、价值和运用等,无疑将对教师教研和专业成长大有助益。

传统观念下,教育叙事更多地被理解为单纯的“描述”,实际上,在“描述”之前、之中和之后,都无不浸透着作者的体悟、沉思和揣摩。因此,即使最简单的故事性描述,也包含着教育研究的因子。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叙事确为一种容易上手,且适合每一位教师操作,能引领教师改进教育实践,并感受到专业价值的教研方式。

教育叙事研究的这种作用,正好可以佐证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就是说,教师通过教育叙事“回顾和描述自己的教育行为”“观察和审视自己是怎么思考和决策的”,完成了“表达经验”和“反思经验”的过程,并达成了“对原有经验的修订、完整和丰富”。而这正是教师成长的过程。

在中小学教育实践中,教育叙事研究有着独特内涵。对于一线教师而言,教育叙事研究的主要方式是经验的表达和策略的建构,由此可衍生出叙事写作、叙事育人和叙事教育等诸多教育叙事研究的有效路径。

教育叙事研究的这种“成长性”,对教育对象又形成了“反哺”,使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生命发展实现了完美契合。同时,通过叙事研究,老师们以自我在专业上的不断发展,推动着学校的整体发展,促成了新的教育生态的构建。

对个体而言,教育叙事研究是一条最能有效勾连起实践和理论的成长路径。从随性朴素的故事呈现,到理性思考的溯源前行,再到主动聚焦的系统构建,教育叙事研究带着教师渐次“抵达研究的深处”,对人类“经验”进行个性化表达,给参与者和读者都带来了不一样的教育意义。

猜你喜欢

写作者研究者教研
白马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论写作(创作谈)
饿死的毛毛虫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写作
年轻瘦人糖尿病增多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文学的可能性(散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