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朝边境口岸发展优劣势分析

2022-11-01田俊迁秦泊良

贵州民族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边贸鸭绿江边境

田俊迁 秦泊良

(兰州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甘肃·兰州 730000)

中朝边界从辽宁省东沟县的鸭绿江口起,至吉林省珲春县防川东端止,全长1334公里。双方以鸭绿江和图们江为界,各不上岸为不越界,中方在两江北岸共设边境口岸15个,自西向东分别是大台子、丹东、太平湾、老虎嘴、集安、青石、临江、长白、古城里、南坪、三合、开山屯、图们、沙坨子、圈河等,其中丹东、集安、图们3个口岸既有公路口岸,也有铁路口岸。

纵观中朝边境口岸的前期研究成果,从研究内容上来看,涉及边贸的研究成果最多,缺乏解读中朝边境口岸整体发展的研究。

一、中朝边境口岸优势分析

(一) 自然环境优美、自然资源丰富

中朝边境口岸均坐落在以长白山为中心向西南汇入黄海的鸭绿江沿岸和向东北汇入日本海的图们江流域。鸭绿江发源于海拔2500米的长白山,沿中朝边境流向西南,于辽宁省丹东市汇入北黄海。全长790公里,有浑江、虚川江、秃噜江、瑷河等多条支流,属于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为5.2~7.6℃。鸭绿江源头至临江县帽儿山有二十四条支流,又称“二十四道沟”,各道沟之间有茂密的阔叶林和针叶林,帽儿山以南至鸭绿江下游为广阔的丘陵和山地,森林资源丰富。在20 世纪初大规模开采以前,鸭绿江和浑江流域森林面积约90万公顷,拥有红松、果松、黄花松等针叶林以及桦木、水曲柳等阔叶林品种。广义的图们江地区包括中国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朝鲜的咸镜北道和俄罗斯的大海参崴滨海边疆地区。狭义的图们江地区则包括中国的珲春、延吉、图们和龙井地区,朝鲜的罗津-先锋经济贸易区和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的哈桑地区,植被覆盖率达80%以上。仅从湿地来说,“源头及上游以森林沼泽和灌丛沼泽为主,中游多为草本沼泽,下游到图们江口,湿地分布广泛,主要类型为天然和人工湖泊,草本沼泽。”因此,与我国西北、北部的边境口岸相比,海拔低、植被多、环境优美、物产丰富是中朝口岸发展的优势所在。

(二) 口岸公路、铁路、桥梁及基础设施建设相对完善

在15个中朝边境口岸中,有3个口岸是公路铁路两栖口岸。它们分别是丹东-新义州国境铁路口岸、图们-南阳国境铁路口岸、集安-满浦国境铁路口岸,铁路口岸所占比例较高,修建较早且耐用。如丹东铁路口岸是沈丹铁路(沈阳至丹东)的终点站,距中朝国境线1.4公里,与朝鲜铁路的新义州车站隔江相望,此站距中朝国境线1.7公里。沈丹铁路1911年11月11日改为标准轨距并在鸭绿江上建成铁桥,连接了朝鲜铁路。此铁路一直使用至今。2008年以后进出口货物全部在中国国境站换装,使用朝鲜铁路货车运送。丹东站共设4 个车场,一、二、三车场呈横列式布置,锦江车场作为三车场的辅助车场,位于丹大线始端,与三车场相连。由此可见其铁路口岸建设较为完善,其他两个铁路口岸也大致相同。在公路口岸建设方面,中朝边境公路早已通车,路面平整,双向车道,沿边境公路可以从丹东一直行驶到圈河口岸。除此之外,边境公路与辽宁、吉林省内其他高速公路及铁路连成一片。在桥梁建设方面,因中朝边界以鸭绿江和图们江为界,因此口岸运行离不开桥梁建设。“2009年12月29日,中国珲春市与朝鲜罗先市签署维修中朝圈河—元汀跨境大桥协议,并于2010年3月15日正式动工维修。”维修后的大桥的承载力更大,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圈河一带中朝客货往来需要。在口岸基础建设方面,中朝双方建设力度都很大。首先是朝鲜方在集安的鸭绿江对面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建成了集安公路口岸大桥的5/6,中方对接后建成其余部分并设计建成高水平的集安公路口岸的所有设施。集安口岸总占地面积102800平方米,具体分为四个区域,其中客检场地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货检场地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营房区占地面积1.33万平方米,边境国门区占地面积1466.6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138.84平方米,其中边境国门1623.3平方米,客检大楼4001.54平方米,货检大楼1583.53平方米,边检营房3536.38平方米,次卡口、查验库房、检查用房、熏蒸房等其他部分1394.09平方米。大大方便了中朝两国之间的公务、商务往来通行的需要。中朝边境口岸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走在全国边境口岸建设的前列。

(三) 与国际接轨较早,管理制度相对完善

早在公元14世纪末,朝鲜王朝实施北进政策,图们江下游开始成为界河;15世纪中叶,朝鲜王朝北设六镇等江防体系,图们江中游也成为界河;16-17 世纪,朝鲜王朝又在图们江上游南岸设立茂山镇,图们江上游也成为界河;18世纪之后中朝通过勘界确定了图们江江源段界河。清康熙年间在中朝边界中国一侧区域设立了“瓯脱”地带,极力使其成为“无人地带”,目的是避免两国边民往来,滋生事端。19世纪60年代开始,朝鲜边民开始大量涌入中国境内。朝鲜官员提出土门、豆满为两江的观点,从此中朝双方就边界争端开始了漫长、曲折的交涉历程。由此可见,图们江作为界河是朝鲜不断北进、又在近代国界日益清晰化的背景下与中国勘界达成的中朝边界共识。虽然中朝界河的划分与近代中朝被殖民的历史相关,但同时也是较早纳入国际划界体系的边界之一,因此与国际接轨的管理制度较为完善。如1876 年朝鲜开国以来中朝签订《中朝商民水路贸易章程》;19世纪80年代,中朝迫于形势调整了边境互市贸易政策。1899又签订《中韩通商条约》,完成了由宗藩关系下的边境互市向条约系统规制转变;1910年《日韩合并条约》签订后,中国丧失对朝海上贸易的主动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积极恢复中朝边贸的同时,加强口岸管理。如1996年颁布《边民互市贸易管理办法》;2001 年,中朝双方在平壤正式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边境口岸及其管理制度的协定》。经过各自国内法律程序并互换了生效照会后,于2002年5月30日正式生效。由此可见,中朝口岸管理办法比较规范,为中朝客货通行规范化奠定了基础,这些管理办法也值得其他边境口岸学习和借鉴。

(四) 历史悠久的边贸为中朝边贸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朝边贸分海上和陆上两种,海上贸易从19世纪70-80年代至20世纪初,以棉布和人参为主。随着朝鲜输入英国产机制棉纺织品,棉布贸易由盛而衰。但人参却在甲午战后大量出口至烟台,并由烟台至上海转口到海内外而取得了显著的增长。陆上边贸则更早。明清时期中朝之间的边贸主要集中于中江(今辽宁凤城县)、会宁(今属朝鲜咸镜北道)、庆源(今属朝鲜咸镜北道) 等三地。如中江是朝鲜义州与中国凤凰城之间的鸭绿江中小岛,其互市可追溯至元朝与高丽“互市”于鸭绿江西,明代称九连城(辽宁安东县东北)。明朝与朝鲜之间的“鸭绿之市”在万历东征援朝时应朝鲜国王特请在鸭绿江中江贡道旁“暂设关市”济急。战争结束后却因万历帝所遣太监高淮等在辽东开矿征税榷及中江,因而一直到万历四十年(1612) 经朝鲜国王再请才罢市。后金崛起后与朝鲜重开中江互市;清朝入主中原后,两国官民中江贸易往来更加频繁。除中江外,明后期椴岛贸易更是兴盛一时。会宁、庆源二市则在清初兴起,因市期较长,朝鲜须供应清人住处及人马馔食草料负责迎送宴飨之仪,并馈赠清官礼物、行具、归粮。朝鲜方面输出品主要是牛、盐、犁、釜、马、布匹、纸张、笔、扇、稻米、海参;中国输出的主要为布匹、皮张、羊裘、马、青鼠尾、黄犷尾、毛缎、石镜、剪刀、针、书籍等。其中牛犁交易数量为大宗,据有记载年份统计,朝鲜共大约出口牛30640头,犁516778口。总体来说,这三个市场都是清政府为解决农具和粮食缺乏的问题而向朝鲜提议开设的边境互市贸易。虽有朝贡因素,但“朝贡体制”或“朝贡贸易体制”不能涵盖17-19世纪中叶“东亚”地区国际关系和秩序格局。随着俄国开辟的海参崴—元山—釜山—上海航线,日本开辟连接长崎—仁川—烟台—天津(夏季) 或上海(冬季) 的航线,清政府勉强恢复上海—烟台—仁川的定期航线,但仍然不能挽回中朝边贸的败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朝两国自1950年开始经贸往来。到1959 年,中朝两国的贸易额为116亿元左右;20世纪80年代平均为5亿美元左右。1991年苏联解体后,中朝贸易额从1990年的4.8亿美元上升到1993年的8.99亿美元;1996年下降至5.66亿美元;1999年3.3亿美元。21世纪头10年,中朝边贸大幅增长,中国占据朝鲜贸易总量的50%以上。总体来说,虽然受外力影响呈现波动,但中朝之间互为邻国,贸易成本小,又在历史悠久的中朝边贸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因而为中朝边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历史基础。

(五) 中朝跨境或边境经济合作区不断涌现

中朝双方均在边境区域设立了不同的经贸合作区。中国在中朝边境设立的合作区即有各省的合作区,如吉林省希望能够经由朝鲜的罗津港打开一条国际市场通路。辽宁省则在丹东市新城区国门湾科技五金城建立了中朝互市贸易区,与朝鲜新义州市隔江相望。为此丹东市政府主导、审批后,总投资额10亿元、占地面积200亩、总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集展示交易、批发零售、仓储物流、电子商务、博览会展、观光旅游、金融服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互贸区于2015年10月15日正式启动运营。也有沿江流域的经贸合作区,如图们江流域的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包括吉林省中东部的长春、吉林和图们江地区,沿交通轴线布局,总面积约3万平方公里,人口约770万人,经济总量占全省的70%以上。”形成以珲春为窗口、延吉—龙井—图们为前沿、长春—吉林为引擎、东北腹地为支撑,面向东北亚区域积极开展经济合作,并由此推动长吉图地区中朝跨境经济合作的顺利进行。朝鲜则在长吉图边境线上设立了7 个经济开发区,其中罗先经济贸易区与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对应,亚洲最大的朝鲜茂山铁矿仅距离中国南坪口8公里,与中方的和龙边境经济合作区相对应。为此,两国政府共同组建并运行罗先经贸区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和运营罗先经贸区内的产业区、特定区域。此外,在朝鲜颁布的《黄金坪和威化岛经济区法》中规定允许外国人无签证自由出入并给予投资企业以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也给‘一桥两岛’经济合作项目的正式启动奠定了法规依据。于是双方以“政府主导、企业为主、市场运作、互利共赢”为指导,大力推进中朝边境经济合作与交流。以上跨境或边境经济合作区的建成,不仅体现了中朝边境口岸的辐射作用,而且也是中朝经济合作深化的表现。

(六) 中朝边贸与投资在波动中增长和扩大

虽然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签订后,中俄外贸起步较早,但“1910年之后,由于中、朝、俄三国的多种原因,中俄贸易的规模日益缩小,边境贸易开始逐渐转向中朝贸易,并由日本主导,以出口贸易为主,随之图们江流域归于日本的经济圈。”抗日战争胜利后,中朝边贸逐渐恢复,相较于额度较大的朝俄边贸,中朝边贸以民间交易为主,但比较稳定。20世纪90年代之后,中朝贸易以年均25%~30% 的速度递增,中国成为朝鲜最大的贸易对象国,中国企业也从2003年起,开始对朝鲜进行直接投资,到2016年为止中国对朝鲜的直接投资存量达到40.2亿美元,其中吉林省和辽宁省的投资企业数占整个投资企业数的66.7%。自2006年以来,中朝贸易进出口贸易额均呈现出较高的增长态势,其中,2013年进出口额为29.28和36.30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3倍有余。到2016年中朝贸易额达到朝鲜总贸易的80%以上,中朝经济互嵌程度加深。除此之外,边贸种类不断扩大且结构不断调整。如自2000-2016 年,朝鲜出口的煤炭、矿石等资源的比重逐年上升已达到近50%,海产品类商品由2002年的52.7%持续下降至2016年约7%。两国政府也大力推进中朝贸易、投资、中转贸易的规模,促进两国的加工贸易形式及外贸产品多元化,加强技术产品类的贸易措施,从而逐渐改变贸易结构。如今中朝边贸从民间走向官方,海陆并进,结构从原材料到加工产品,从实体产品到文化产品均有,充分显示了中朝外贸发展的高度和水平。

二、中朝边境口岸劣势分析

(一) 中朝两国边贸结构、规模、进出口不平衡、结算等问题影响口岸边贸的可持续发展

在经贸结构方面,中朝双方进出口产品主要为初级产品,比如矿物、煤炭及粮食等方面的产品,高新技术产业的进出口较少;在贸易规模方面,与其他国家贸易交易额相比较,规模小而且交易不稳定;在贸易关系方面,朝鲜对外出口的90%产品都是来自中国,而在中国的进口的产品中朝鲜仅仅占了2%。由于中朝边境口岸对中方来说主要集中于辽宁和吉林两省,而辽宁省开展对朝经贸合作主要存在中朝进出口产品多以资源型产品为主、边境地区未能与腹地建立起动机制导致区域经济增长的产业支持不足、国家对中朝边境贸易限制性政策较多、引领中朝跨境经济合作走向统筹安排和共同开发的“一桥两岛”项目不畅。吉林边境口岸也是如此。如老虎哨口岸的边贸产品仍以原材料为主,朝鲜向我国出口的货物主要包括钢锭、水产品、药材、木材等物资,而我国向朝鲜出口的货物主要是烟酒茶糖、干果、装饰建材、办公用品、布匹、家具零件等。南坪口岸虽因运输朝鲜茂山的铁矿石而效益较好,但也是初级产品。除此之外,中朝贸易中人民币现钞结算存在2万元人民币的出境携款限制无法满足中朝双方的贸易需要、人民币现钞出口退税难、国际收支统计信息不准确等问题,使得中朝边贸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二) 跨国犯罪或纠纷影响口岸正常运行秩序

中朝边界线较长,虽然有鸭绿江和图们江两条界江相隔,但是两条界江最狭窄处仅有几十米,江水流动平缓,加上几处水电站修建后水流干涸,界山——长白山山脉森林茂密,易于隐藏,因此跨越界江界山到达我国境内十分容易,就为跨境犯罪的产生提供了条件。中朝跨国犯罪,主要以朝鲜人进入中国为主,犯罪的类型有偷盗、抢劫、走私、偷渡等。在犯罪季节方面,冬季较多,因冬季中朝鸭绿江、图们江结冰,朝方边民跨越两江到中国境内进行偷盗、抢劫等行为时有发生。一些运行便捷的口岸犯罪率也较高。除此之外,渔业纠纷也给中朝边境管理带来不便。由于我国和朝鲜在确定领海及专属经济区等问题上未能达成一致意见,加上海洋资源的衰退引起我国与朝鲜的渔业纠纷,如2012年以来发生的几起朝方扣押我方渔船及渔民事件,更加显示渔业纠纷的严重性。以上跨国犯罪及渔业纠纷,给口岸运行带来了负面影响。

(三) 口岸所在江域水电站建设造成生态恶化问题

鸭绿江干流自上而下已建有4座大型梯级水电站,目前在建的还有望江楼、文岳水电站。其中位于鸭绿江中游的云峰水电站位于吉林省通化市集安市青石镇境内,距离集安市主城区约50公里,是中朝两国按平权合股原则共同投资经营的大型水电站。该水电站坝址控制流域面积1.76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年径流量87.5亿m。由于水电站厂、坝分离的设计,使得原先需要通过14km河道蜿蜒前行的鸭绿江干游被拦截,水库的水流通过在坝上游340~390m的河套之首约1km长的引水隧洞进入发电厂房,再由发电厂房排出,重新进入上河套之尾的原干流河道。河套上下之间约14km的原干流河道因为大坝拦水而逐渐干涸。即使在7月、8月汛期时大坝开闸放水,仍难以改变干流河道大面积干涸、河床裸露的情况。目前,因河道干涸所带来的问题有:干流河道干枯引发的该江段划界、边防及生态恶化问题,中游航运以及库区旅游开发问题以及干枯河道直接造成青石口岸运行问题等。其他水电站也同样存在界河的生态、边防等问题。因此,如何解决水电站建设引发的负面问题,迫在眉睫。

(四) 口岸相对密集,有些口岸具有同质化发展的趋向

中朝边境线长1334公里,共有15个边境口岸,其中丹东为水运、公路和铁路三栖口岸,图们和集安为公路、铁路两栖口岸,平均88.9公里就有一个口岸。关于此点,我们可以与中国陆地其他边境口岸相比:中国西藏与南亚各国边境线约4300 公里,虽然通道较多,但口岸只有7个,平均674 公里才有一个口岸;中蒙边境线长达4700公里,但也只有14个口岸,平均335公里有一个口岸;中俄边境线长4300公里,平均239公里才有一个口岸。因此,中朝边境口岸相对密集,由此带来的口岸发展劣势就是有些口岸同质化趋势比较明显,尤其坐落在长白山区、图们江和鸭绿江中上游的口岸。比如长白、临江、古城里、三合、开山屯等,过货与通行人员相似,口岸不温不火。虽然通过边贸和边民来往起到了相互补充的作用,但口岸内在潜力和特色有待于发掘。

(五) 受东北亚和国际化深刻影响的中朝关系

元明清时期,虽然中朝之间因王朝更迭而使双方边境事务运行受到影响,但涉及面主要限于中朝不同王朝之间,如元朝与高丽的关系,元代共有七位公主下嫁高丽国王。明朝时期朝鲜的通用文字则是汉字,如有记载认为:“中国文字之使用,并不限于我疆我土,其流传于朝鲜、日本、安南等国,为时已久。在该地尚无己国文字时,汉字为其表达情感,记述生活之唯一工具。”表明中朝之间用同一文字交流。清朝与朝鲜的关系则深入到边境事务、政治、经济、文化及重要人物等各个方面。由于元明清时期中朝关系限于两国不同政权之间,因此边务处理相对简单与明了。但近代以来,随着日、俄从边贸到领土的介入,中朝关系开始从国家之间扩大到东北亚的范围,如因日俄海上航线的开辟,使中朝之间的海上贸易大受影响,进而日本入侵中国东北后将中朝列入殖民范围,使中朝关系被动地进入东北亚地缘政治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朝鲜经济重建的最初之年,中国做出的无偿援助承诺,在金额上已经超过了苏联与东欧国家的总和(苏东合计不超过22亿卢布,而中国则超过30亿卢布)。后来人民币与卢布的折算方法有变,苏联对朝鲜无偿援助的金额也因为免除朝鲜归还贷款而有所增加。”即使这样,直到苏联解体之前,苏联与朝鲜之间的边贸比重较大,致使中朝之间的边贸一直处于民间主导的状态。这说明,处于东北亚地缘政治格局中的中朝关系对中朝双方口岸经略具有重大影响。苏联解体后中朝边境口岸运行大幅增长,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随着朝鲜核实验遭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后,中朝关系在国际化的背景下再次回落,尤其“朝鲜第三次核试验后,反对朝鲜拥核的国际政治环境无法扭转,中国主张朝鲜半岛无核化的原则和立场愈发坚定,”中朝边境口岸的边贸合作、边民交流均受到前所未有的影响。“在世界经济特别是OECD国家经济扩张时期,中朝关系相对冷淡;而在世界经济特别是OECD国家经济收缩期,中朝关系相对活跃。”与此同时,冷战结束后中韩建交,中朝两国由传统的同盟关系走向合作伙伴,对中朝边境口岸经略也有重要的影响。因此中朝-东北亚-国际化的不断扩大的国家关系深刻影响中朝边境口岸的发展。

三、如何扬长避短地发展中朝边境口岸

(一) 通过口岸平台建设形成中朝边贸产业互补格局

第一,以边境口岸为依托,实现朝鲜渔业与中国农业的互补发展。朝鲜农业方面缺乏技术指导及农业设备,中国在农业技术、设备方面比较成熟,可以弥补朝鲜农业发展的不足;朝鲜在渔业产业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中国可以借鉴朝鲜渔业的经验及渔业产品,从而形成优势互补的贸易合作关系。第二,在边境口岸形成矿业由开采到加工成品一条龙产业及中转贸易。利用朝鲜多原材料、中国具备加工条件的特点,在边境口岸形成矿业由开采到加工成品一条龙产业。第三,以中朝边境口岸为平台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朝鲜边境乡镇劳动力相对充足,中国边境乡镇空巢化程度较高,因此以中朝边境口岸为平台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比较可行。这样既可以就近找到比较便宜的劳动力资源,又可以为朝鲜输送便宜的生产生活用品。第四,通过口岸大力发展跨国文化产业。提升鸭绿江流域小城镇建筑文化,鸭绿江流域的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临江市、集安市和宽甸满族自治县等四县区的“源头为国家5A级景区长白山景区,沿岸风光秀丽,与神秘的朝鲜隔江相望。旅游资源丰富,既有界江、森林、高山、野生动植物等自然美景,也有世界文化遗产高句丽历史遗迹和朝鲜族及满族等少数民族民俗风情,是水光山色与异国风情的绝佳融合地”。在此基础上与朝鲜合作发展跨国旅游业,目前从中朝不同口岸出发到朝鲜罗津港及罗先、黄金坪等经济合作区的旅游项目运行良好,可进一步完善与提升。

(二) 以边贸发展惠及边民生活,优化边境防控与畅通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中朝跨国犯罪或纠纷问题,主要表现为朝方边民越境偷窃走私、中方边民海上捕捞等问题,前者为朝鲜边民生活比较贫穷所致,后者则因专属经济区等海疆划界不清导致。因此,针对不同问题,采取不同措施。比如针对朝鲜边民贫困问题,因贫困所致就要解决贫困问题。那么在依托双方口岸资源发展原材料、加工及中转贸易时吸收边民力量参与,在发展密集型产业时也吸收朝鲜边民参与,在发展跨国旅游业过程中也应吸收朝鲜边民参与,逐步帮助解决贫困问题后,跨国偷窃走私等问题自然减少。在对待越界海上捕捞问题,主要问题不在捕捞本身,而在于海上疆界划分不清,因此中朝双方应该在尊重《国际海洋法公约》的基础上,划定领海、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及公海的相对位置,以便于双方渔民捕捞生活。

(三) 严肃谨慎处理两江水电站的生态恶化问题

首先,鸭绿江和图们江新建水电站项目缓建或不建。图们江下游中朝两国已经规划建造三座低水头发电厂,但考虑到洄游鱼类通道、航运、自然环境以及建设费用等,一直搁置。另外也正在规划在图们江中游狭窄陡峭的峡谷建设高水头小流量的电站。除此之外,鸭绿江流域从1937年至今已经建成水丰、云峰、太平湾、渭源等四座水电站,同时在支流浑江上建成了桓仁水电站为龙头的梯级电站,有桓仁、回龙山、太平哨3座中型水电站,朝鲜在其境内支流秃鲁江上也建成了秃鲁江水电站。许多的水电站为中朝两国边民的生活带来了光明,同时也引发了自然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在风电取代煤电的时代,电能供求关系趋于缓和,因此可以依靠国家电网协调中朝边境的电力需求,不再建设更多发电量较小且对界河的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从而影响边境安全的小水电站。其次,修复已经运行多年的大中型水电站周边环境,造福中朝两国边民后代。以鸭绿江流域最大的云峰水电站为例。第一,与朝鲜协商制定干涸河道区域管理办法,协商相关区域的划界方案、边界标志、边防管理、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形式,维护边境地区安全稳定、增进互信合作。在相关区域除定点除人员巡逻外应设置电子监控等监管设施,确保相关区域的边防与人民财产安全。第二,电站、地方政府需要共同制定确保界河水电站运行与水能、旅游资源开发相协调的科学发展规划。在开发旅游业时既要考虑水电站安全承压范围,又要做好边境文化产业的合理规划,以便鸭绿江水电、航运、旅游资源得到充足开发的同时,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恢复。第三,明确青石口岸定位,提升青石口岸建设水平。针对青石口岸受云峰水电站影响而导致暂时关闭的情况,需要当地政府与口岸管理部门在明确口岸定位的基础上治理干枯河道,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从而真正提升、完善和发挥青石口岸作为国家门户和沟通双边社会、经济桥梁的作用。

(四) 每个口岸走特色发展道路,并与中朝边境合作区密切合作

根据中国陆地边境口岸普遍存在的运行良好口岸相邻口岸均发展得不尽如人意的现象,建议中朝边境口岸避免同质化发展趋势。因为中朝边境口岸数量较多,间隔距离相对较短,如不走特色化发展道路,就会制约边贸的发展。相反,依据自身独特资源的口岸都得到发展的机会。如丹东依据联江通海的优势,将自己打造成中朝第一大口岸,其相邻的大台子口岸就不能走与丹东相同的道路。而是在市政府的规划下以进口再生资源为主,通过水上运输走小额贸易的发展道路;又如南坪口岸,依据对应国朝鲜方面的茂山铁矿,成为矿产资源的运输通道;三合口岸可以依靠自身的“松茸”产业带动三合口岸发展;开山屯口岸虽然经历了纸业的兴盛与衰败,但“御粮田”水稻则是其最好的品牌农业。圈河口岸则利用“一眼望四国”的优越地理位置及优美的自然与人文环境,打造出防川多个旅游景点,成为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口岸;图们口岸可以利用铁路枢纽的图们站距中朝国境线2.1公里、南阳国境车站距朝中国境线1.3公里的优势,出口煤、粮食、焦炭、化工等货物,进口矿粉、矿渣、钢铁等货物,从而通过铁路运输带动图们口岸的发展。

(五) 处理好在东北亚地缘政治格局和不断国际化氛围中的中朝关系

中朝关系是中国与东北亚各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 年,上任五年的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在短短百天的时间内三次访华,将与美国总统会晤的情况进行通报,同意与中国关于朝核问题之前达成的共识,此举标志着中朝两国之间的关系达到了新的历史阶段。对中国来说,要处理好中朝之间的关系,不仅要纵向地从历史角度分析元明清时期中朝关系的得失,也要深刻汲取朝鲜战争时期中朝之间用血肉筑成的传统友谊,更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中审视中朝关系与其他东亚国家关系,如此才能把握中朝近邻关系的本质,促进两国互利共赢、互惠共行。当前,需要合作的事项就是在对接制度、政策的基础上推动边境或跨境经济合作区落地。

综上,中朝边境口岸作为中国边境口岸的组成部分,因纳入东北亚和国际化管理范围较早,整体运行平稳,能够惠及中朝两国边民。但也受国际与中朝国内因素影响,出现一些不利于口岸运行的因素。中朝两国应以“远亲不如近邻”的朴素价值观为指导解决不利于口岸发展的问题,从而使中朝边境口岸走上良性发展道路。

猜你喜欢

边贸鸭绿江边境
边境小城马斯特里赫特
现代诗二首
鸭绿江朝鲜族传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对策研究
时政
中尼昔日最大口岸开通提速西藏边贸发展
春到边山河
美丽的鸭绿江
小镇边贸
“红动中国”征文大奖赛获奖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