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Hsp90α、AFP、Gpc3在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2022-10-31彭美蓉薛芳芳刘恒辰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2年10期
关键词:肝癌我院动脉

彭美蓉 伍 丽 薛芳芳 刘恒辰

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 (湖北 荆门, 448000)

多数原发性肝癌(PHC)患者在初次就诊时已为中晚期,错失了最佳治疗时机,患者预后往往较差,因此对进行早期诊断十分关键[1]。临床主要依据肝脏病理活检及影像学检查对PHC进行诊断,不适合临床普查,在PHC早期筛查及诊断中具有一定困难。因此肿瘤标志物的检测为PHC诊断提供新思路。当前已有研究提出甲胎蛋白(AFP)为诊断PHC首选标志物,但其灵敏度不甚理想[2]。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与肿瘤相伴,为机体在理化因素刺激后高效表达的应激蛋白,是抗癌治疗的新靶点,在PHC检测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3]。近年来,磷脂酰肌醇聚糖(Gpc3)作为新型肿瘤标志物已逐渐应用在肝癌早期诊断中[4,5]。但当前少有研究分析Hsp90α、AFP及Gpc3在PHC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PHC发生的相关性,本研究拟探讨Hsp90α、AFP及Gpc3与PHC发生相关性及在疗效评估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确诊为PHC的患者193例,为PHC组,选取18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为CHB组,另选取198例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无肝脏疾病的健康人群为对照组。其中PHC组男102例,女91例;年龄32~75岁,平均53.56±5.47岁。CHB组男95例,女85例;年龄33~76岁,平均53.59±5.44岁。对照组男105例,女93例;年龄33~75岁,平均53.54±5.19岁,3组人群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签署我院伦理委员会出具的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自愿参与本项研究;②肝癌组患者均未接受肝脏外科切除、射频消融及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③精神无异常,可正常沟通者。

排除标准:①近期参与其他药物试验者;②合并严重免疫功能异常者。

1.3 治疗方法 根据自愿原则,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肝癌患者按照以下方式进行治疗:术前对患者进行详细检查,在掌握患者适应证后给予TACE治疗,患者取平卧位,对局部皮肤进行常规消毒、铺巾,将股动脉穿刺点设为中心,采用Seldinger技术进行穿刺治疗,将导管鞘及导丝插入穿刺点,并将导管经股动脉插入肝脏固有动脉,在手术中选择肝动脉造影术,掌握肿瘤血管及供血动脉的分布情况,选择插管至肝脏左侧或右侧动脉所属分支的肿瘤供血动脉中。栓塞药物:碘化油10~20 ml,顺铂60~100 mg,阿奇霉素60~80 mg,5-氟尿嘧啶750~1 000 mg,根据患者供血动脉直径大小、肿瘤直径、体质量进行配比,充分混匀后配制为乳状液待用。将准备好的栓塞药物缓慢推注进供血动脉中,采用明胶海绵、弹簧栓子、碘化油进行栓塞,观察患者肿瘤病灶沉积变化情况,间隔4~6周重复给予TACE治疗1次。

1.4 观察指标 ①抽取受试者清晨空腹血,并注入含EDTA-K2抗凝采血管中,给予离心10 min静置,依据Hsp90α定量检测说明书,采用ELISA法检测Hsp90α含量。依据说明书,采用人Gpc3 ELISA试剂盒检测Gpc3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人群AFP水平。②比较3组人群血清Hsp90α、AFP及Gpc3检测水平,阳性值判定标准:Hsp90α>20 ng/L,AFP>1.2 ng/ml,Gpc3>200 ng/L。③对PHC患者进行跟踪随访,记录PHC组中在我院治疗的127例患者情况,并记录治疗患者血清Hsp90α、AFP及Gpc3水平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④分析Hsp90α、AFP及Gpc3水平与PHC发生相关性。

2 结果

2.1 3组人群血清Hsp90α、AFP及Gpc3表达水平 PHC组及CHB组患者血清Hsp90α、AFP及Gpc3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人群,且PHC组患者以上指标也显著高于CHB组人群(P<0.05),见表1。

表1 3组人群血清Hsp90α、AFP及Gpc3表达水平

2.2 3组人群Hsp90α、AFP及Gpc3检测阳性率 PHC组及CHB组患者Hsp90α、AFP及Gpc3检测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人群,且PHC组患者以上指标也显著高于CHB组患者(P<0.05),见表2。

表2 3组人群Hsp90α、AFP及Gpc3检测阳性率 [例(%)]

2.3 相关性分析 Hsp90α、AFP及Gpc3与PHC呈正相关(r=0.989,r=0.981,r=0.766,P<0.05),见图1。

2.4 Hsp90α、AFP及Gpc3表达水平在PHC中的诊断价值 Hsp90α、AFP及Gpc3在早期PHC中有一定诊断价值,联合诊断较单项指标检测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见表3、图2。

表3 Hsp90α、AFP及Gpc3表达水平在PHC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2.5 PHC组患者治疗前后Hsp90α、AFP及Gpc3表达水平变化情况 跟踪随访发现,193例患者中仅有127例在我院进行治疗,发现治疗后PHC患者Hsp90α、AFP及Gpc3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见表4。

表4 PHC组患者治疗前后Hsp90α、AFP及Gpc3表达水平变化情况

3 讨论

肝区疼痛是PHC的首发症状,部分患者出现食欲减退、消瘦、乏力等症状,临床治疗往往针对不同阶段给予最佳治疗方案,肝动脉化疗栓塞、肝动脉结扎、手术、射频、放射性治疗、化疗等是临床常见治疗措施[6,7]。但因PHC早期症状不明显,发现多为中晚期,往往错过最佳治疗时间,且晚期治疗预后较差,因此加强对PHC患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是临床研究重点。

本研究发现,PHC组及CHB组患者Hsp90α、AFP及Gpc3检测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人群,且PHC组患者以上指标也显著高于PHC组人群,提示临床可通过监测血清中Hsp90α、AFP及Gpc3水平鉴别肝癌、肝病。Hsp90α普遍存在于人体真核细胞中,是一种多功能的分子伴侣,在应激因素及病理、生理刺激下,广泛参与细胞信号传导、转录调控及激素应答活动,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在正常情况下,Hsp90α是静默状态,因其构象特异性,在细胞内与辅分子及病变蛋白相互作用,结合突变型p53,阻碍细胞凋亡,增强肿瘤细胞分化、增殖,诱发肿瘤的形成,促进其发展[8-10],在恶性肿瘤细胞中异常活跃,呈现明显高表达。因此,AFP为与胚胎具有相关性的蛋白质,是当前应用最广及发现最早的肿瘤标志物,临床上广泛应用在肿瘤筛查及早期诊断中[11]。有研究提出,AFP生物学功能较为复杂,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转化,抑制肿瘤细胞凋亡及免疫逃避[12]。因AFP浓度与肿瘤分化、直径、变性坏死及生长相关,部分肝癌患者AFP浓度可能较低或检测呈阴性,影响临床诊断及鉴别[13]。因此,在AFP检查阳性后还需进行其他检查对PHC进行确诊。分子生物学及蛋白组学技术在PHC诊断中有较大进展,研究提出,Gpc3是细胞膜表面的硫酸乙酰肝素糖蛋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14]。在肝细胞出现癌变时,Gpc3异常表达,激活的Gpc3可通过多种信号传导通路促进肝细胞恶化,肝细胞侵袭能力明显增强[15]。近年来较多学者提出,联合检测可有效弥补单项检测的不足,本研究中发现联合检测血清Hsp90α、AFP及Gpc3可有效提高PHC诊断率,且特异性较高,监测以上指标在血清中的变化情况还可反应临床治疗效果,在PHC早期诊断及疗效评估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研究中还发现PHC组患者及CHB组患者血清Hsp90α、AFP及Gpc3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人群,且PHC组患者以上指标也显著高于CHB组,分析可能是因为Hsp90α在体内呈高表达时,还可能分泌至细胞外,称之为分泌型Hsp90α,参与肝癌细胞的侵袭、转移[16]。肝细胞损伤后引发的应激反应及肝脏组织的纤维化、慢性重构均可能导致Gpc3、AFP水平升高[17,18]。本研究中发现治疗后PHC患者Hsp90α、AFP及Gpc3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提示Hsp90α、AFP及Gpc3也可作为评估PHC患者治疗效果的重要预测因子。经散点图及相关性分析发现Hsp90α、AFP及Gpc3与肝癌呈正相关,猜测随着患者血清中Hsp90α、AFP及Gpc3水平的升高会加重肝癌发展,也提示以上指标参与PHC发生、发展,可为临床早期诊断及评估疾病进展提供有效依据。

综上所述,通过监测患者血清中Hsp90α、AFP及Gpc3水平,可为肝癌早期鉴别、诊断提供有效依据,且在肝癌患者临床治疗期间,还可通过观察以上指标水平变化,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猜你喜欢

肝癌我院动脉
以横动脉及趾底动脉为蒂的Flowthrough游离皮瓣修复指掌侧软组织缺损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颈总动脉高位分叉、舌动脉与面动脉共干1例
上颌动脉终末支参与眼球血供1例
XB130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
单侧“腋深动脉”变异1例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隐源性肝癌与病毒性肝癌临床特征比较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TACE术联合手术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65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