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白毛女》对中国民族歌剧创作的影响

2022-10-31贾虎虎

戏剧之家 2022年23期
关键词:喜儿白毛女歌剧

贾虎虎

(河南大学 音乐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一、中国民族歌剧的诞生与发展

(一)萌芽期

1.黎锦晖的儿童歌剧

20 世纪20 年代,黎锦晖主编《小朋友》周刊,创造了中国儿童歌舞剧这一种崭新的艺术形式。黎锦晖创造的儿童歌舞剧这一全新的创作类型在中国歌剧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启蒙性意义。同时,他也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开拓者。黎锦晖所创造的儿童歌舞剧可以说是中国民族歌剧的雏形,也是民族歌剧创作中国化的萌芽。

2.除儿童歌舞剧之外的尝试

这一时期音乐的形式也开始多样化,独唱、齐唱、对唱、合唱等方式纷纷出现。聂耳的《扬子江暴风雨》、张曙的《王昭君》以及陈歌辛的《西施》,这三部歌剧在不同的方面具有重要的开拓性意义。

(二)体裁与题材多样化的探索期

歌剧是伴随着西洋音乐传入中国而逐渐发展起来的综合性艺术,在20 世纪40 年代以后,我国民族歌剧探索了多种发展路径。

1.对吸收西洋歌剧形式的探索

20 世纪40 年代初的《上海之歌》和《大地之歌》在音乐创作方面基本上仿照西方传统歌剧的形式,并没有获得大范围的成功,但是,这对于当时中国歌剧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为之后的中国民族歌剧创作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经验,是值得肯定的。

2.对改良传统戏曲形式的尝试

歌剧《岳飞》首次大胆采用中西方混合乐队的编配形式,在歌剧创作中大胆吸收中国传统戏曲的演出形式,使用了大量民间音调,配合中国传统乐器,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3.小歌剧类型的探索

这一时期的尝试包括当时的秧歌剧、音乐剧等形式。

在中国歌剧的探索过程中,《孟姜女》是一次较为成功的实践,《白毛女》的民族化音调就充分借鉴了《孟姜女》的宝贵经验。

新秧歌大多反映解放区军民的战斗和生活,如反映大规模生产运动,描写农民生活新景象,展示士兵生活。

秧歌剧是中国小歌剧的一种类型,不仅在演员妆容、对白等方面吸收了话剧的优点,在声乐方面,其吸收了民间小调、民谣、传统戏曲的优秀曲调,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三)中国歌剧里程碑——《白毛女》的诞生

1942 年5 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正式发表。该《讲话》对文艺界的整风运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随着反法西斯战争进入高潮,鲁迅艺术学院的文学和艺术工作者根据晋察冀边区民间故事,创造了歌剧《白毛女》,成功把歌剧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和共产党的阶级斗争理论结合在一起,这部歌剧迅速风靡了解放区。这意味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国歌剧《白毛女》诞生了。

二、中国民族歌剧《白毛女》的音乐创作

(一)创作特征

《白毛女》大胆尝试在民间音调的基础上创造人物形象的主调,如喜儿的唱段,并取得了显著成绩。喜儿的相关音乐在《白毛女》中是最突出、最重要的成就。

歌曲《北风吹》表现了喜儿和父亲回家过年的朴实可爱的形象以及为除夕夜焦虑的心情,给观众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扎红头绳”欢快的节奏和音色,表现出喜儿最纯粹的幸福。“我想要复仇!我要生活”,汹涌的节奏,悲伤和愤怒的语气,强烈的戏剧性,表达了喜儿充满愤怒、渴望复仇的情绪与顽强生活的钢铁意志。这首歌以及随后的喜儿相关的音乐,从激越的河北梆子演唱和伴奏中汲取了极为宝贵的音乐素材,表现出民族风格和智慧。

杨白劳《十里风雪一片白》这首歌改编自山西民歌《拣麦根》,这是杨白劳音乐形象的基本主题。在父女对唱中,音乐主题以活泼的节奏和跳跃的音调表现了他对女儿的爱。

伴随着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白毛女》不断对人物主调进行调整,使其戏剧性发展。

《白毛女》吸收了中国传统戏剧的优点,例如灵活多变的场景结构,语言上中国传统戏曲的唱白兼用,广泛吸收民间音调并且加以改编,采用西方音乐创作的一些表现手法,使其具有浓郁的民族韵味。

在歌剧音乐方面,《白毛女》运用了重唱、合唱、齐唱和管弦乐队等西方传统的音乐形式,同时吸收了中国传统音乐形式,乐队采用中西乐器混合编制。总而言之,《白毛女》的成功实践,大大激发了延安等解放区的革命文艺工作者们对创造中国民族歌剧的热情。其开创了民间音调戏剧化,戏曲音乐手法现代化,现代手法的民族化歌剧创作路子,从而创造了我国民族歌剧发展的基石。

(二)风格特征

《白毛女》在音乐风格方面的尝试是非常成功的。

在剧本方面,《白毛女》紧密结合国情,反映了人民的现实生活,故事通过杨白劳和喜儿父女两代人身处乱世中饱受苦难的际遇,深刻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中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尖锐的阶级矛盾,揭露了地主阶级对于广大人民残酷的剥削,赞颂了中国共产党和新社会,明确指明了农民阶级翻身做主人的革命解放之路。

《白毛女》在语言与音乐的结合方面也是十分成功的,歌剧的歌词使用了大量的排比修辞手法,使得歌剧的语言诗歌化,极大地增强了歌剧语言的表现力。

《白毛女》既保持着鲜明的民族风格,同时又大胆吸收国外歌剧的发展成果,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音乐风格。

三、《白毛女》对于中国民族歌剧创作的影响

(一)对于歌剧创作的影响

《白毛女》极大地丰富了戏曲音乐的表现力,为中国戏曲的发展做出了大胆而富有成效的尝试,并提供了非常宝贵的成功经验。比如,《扎红头绳》是喜儿和父亲在短暂的相处中快乐的二重唱,反映了喜儿的性格,表达了杨白劳对女儿深深的父爱。这首乐曲与后来的乐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合唱“太阳出来了”不仅唱出了人民解放的快乐感觉,也唱出了对喜儿不幸遭遇的同情,表达了真诚的情感,是整部歌剧的中心思想,进一步强调歌剧的主题。

《白毛女》创作者深入体验人民的日常生活,了解人们的思想、熟悉的音乐风格、音乐语言,根植于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充分利用传统民间音乐的优势。同时,创作者也借鉴前人的成功经验和国外歌剧,创作了《白毛女》的音乐。中国民族歌剧《白毛女》的诞生是中国戏剧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标志着中国戏剧最终找到了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品格。歌剧《白毛女》的问世极大地增强了延安等解放区的文艺工作者对新歌剧这种音乐体裁的创作热情,解放战争时期,延安,东北、西北和其他解放区的许多艺术家试图创作这种艺术形式。仅仅几年,就出现了几十部新歌剧,这些作品在创作风格和艺术特点上借鉴了《白毛女》。《白毛女》的成功使歌剧在我国现代音乐历史上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对我国音乐近代到现代的过渡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中国民族歌剧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对于西方音乐体裁同中国传统音乐以及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思考

弘扬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创造属于中国的音乐作品,在世界音乐舞台上积极发出中国声音,是中国当代作曲家的重要使命之一。那么现在,如何正确发出新时代的中国声音、如何正确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如何正确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如何正确展现中华审美风范、怎样正确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继承与创新、民族与国际的关系呢?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定力。

对各国、各民族文化来说,正是各个国家文化的差异性才构成了文化全球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这也是《白毛女》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在当今文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要坚定地发出属于中国本土的声音,坚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音乐与吸取国外优秀音乐文化形式相结合,深深地扎根于人民的土壤当中,汲取营养,创作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音乐作品。

全世界任何一种音乐风格、音乐美学观念、演奏技法、文化传统以及蕴含在其中的人文精神都在历史进程中不断产生、发展、演变。我们要根据自己国家的、人民的需要进行新的创造,使得中国的音乐与传统文化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去陈纳新,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中国歌剧创作应当继续发扬中华民族传统。只有坚定地发展民族艺术,才能使中华民族艺术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部分,中华文化才能为人类艺术的发展作出自己的独特贡献。我们要坚持弘扬中华民族艺术,坚持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歌剧。

猜你喜欢

喜儿白毛女歌剧
歌剧《白毛女》在延安创作排演史事考
憨福
歌剧《白毛女》中喜儿的唱段研究
白毛女(第一幕节选)
走进歌剧厅
歌剧《白毛女》中“喜儿”艺术形象分析
在延安,初见《白毛女》
河北博物院上演“白毛女”
曰常性·传奇性·陌生化——电影《白毛女》的受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