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教融合理念下东北高校学生体质测试与冰雪运动精准结合的路径探究
2022-10-31孙训涛周德来
孙训涛,周德来
(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 体育与健康教研部,黑龙江 哈尔滨 150016)
1 引言
我国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不断出台体育教育的相关政策,例如《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对于大学生的体质水平做出了明确、细化的要求和评分标准。实行高校学生体质测试是落实和健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机制的体现,同时能够以测促练,激励学生主动参加体育锻炼,提升体质水平。做好高校学生体质测试工作,不仅能够对大学生的体质水平进行动态和数据化的把握,还可以根据测试结果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体育课程内容和计划,同时也是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效果的体现,是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步骤之一。全国高校都已经根据标准制定了相关的体质测试计划,并已实施多年,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体育教育理念的发展,目前的高校体质测试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体育教育的需要,且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监管不严、重视程度不高、测试结果没有有效利用等现实问题。因此高校体质测试的内容、形式亟待优化和创新,以期更好地提升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积极作用于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
体教融合理念强调了体育对于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国家对于高校体育教育工作充分重视。体教融合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建立和完善学校体育教学、训练、竞赛三大体系,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更好地服务于高校学生的健康体质水平提高和意志品质培养,同时破解我国竞技体育优秀后备人才不足、运动员过早放弃学业导致成长路径受阻等问题。东北地区是我国冰雪运动发展最繁荣的区域之一,在冬奥会的积极带动作用下,冰雪运动进校园已经具有一定规模且在高校学生群体中引起了重要反响。学生对于冰雪运动的兴趣日益提升,并主动参与冰雪运动相关的各类竞赛、训练,而冰雪运动可以塑造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东北地区也集中着我国冰雪运动竞技人才的重要后备力量,因此在该地区的高校进行体质测试与冰雪运动精准结合的尝试具有文化、人才等优势,对于其他地区高校体质测试的提升也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
2 东北地区高校学生体质测试存在的问题
2.1 体质测试模式和内容僵化
根据《国家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大学生需要完成6项测试,分别是身高、体重、肺活量、台阶试验或耐力跑、50 m跑或立定跳远、握力(男)/仰卧起坐(女)或坐位体前屈。总体来说体质测试的内容少有变化且各高校统一,这便于全国范围内高校学生体质水平的比较和统一课程标准的制定,但是也有其模式和内容僵化的问题。以往高校体质测试在实施的过程中是体育教师对于体育测试的过程进行监督和记录,且通常体质测试会在周末进行。体育教师除了承担相应的授课任务外,还需要在体质测试的过程中负责记录学生的成绩、判定成绩的有效性和提报数据等工作。为提升高校体质测试的数据准确度和减轻体育教师的工作负担,现在一些高校针对一些项目引入了机器测试。但一些学生不适应机器测试,动作变形现象时有发生,学生的抵触情绪比较严重。我国高校大学生的体质测试所选取的项目是经过反复的实践和调研产生的,突出了发展和改善身体健康素质的关键要素,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身体成分、心血管、肌肉、耐力、柔韧性等方面进行关注,另外也关注了教学内容和测试内容的分离,避免造成体质测试异化为应试教育的弊端。但高校学生的体育课程、体育意识、高校的培养目标等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保持测试内容的固定化并不符合因时而变、改革创新的高校体育教学要求。
2.2 不符合后备人才培养的要求
现有的体质测试制度尽管从多个方面测试学生的体质水平,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例如并未对测试中所使用的仪器、配套设备做相关的规定,一些偏远地区的高校在测试设备上比较落后,影响了测试结果。另外,由于设备落后引发的安全事故问题也需格外关注,规避风险。更重要的是,目前的体质测试制度与后备人才培养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2017年国家青少年体育司指出:要进一步完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做好学校体育工作,在学生的体育能力培养机制上要不断强化,从体育课程的实施、体育竞赛的开展、体育活动的举办等方面完善学校体育工作,而体质测试在这些工作当中的作用需要被进一步挖掘。例如,根据体质测试的结果对体育课程内容和计划做相应的调整,根据不同班级、年级、项目的学生制定更具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但目前的现实情况是,体质测试的结果缺乏完善的反馈机制,学生本人甚至对于自身体质测试的结果缺乏了解。另外,对于体质测试结果造成影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生的认知、教师的负责程度,还有一些客观因素,例如所使用的设备和仪器稍有区别,在体质测试方面投入的经费也各不相同等,体育测试的天气、环境、场地也会对测试的结果造成影响。而后备人才培养需要完善且落实到位的系统性制度,让体质测试的结果具备更顺畅的反馈机制和调整机制,最终服务于高校体育教学的全过程,这是目前体质测试亟待改革的方面。
2.3 缺少地区特色和大数据管理
随着终身体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和教育事业的进步,特色体育学校建设迅速,而加强高校特色化教育改革也是新时期体育发展的需求。目前体质测试全国基本上都采用统一的标准,尽管测试的指标经过严谨的考量,适宜不同城市的高校、不同专业的学生开展测试,但是在特色化方面还没有任何突破。大学生体质测试的结果通常是人工记录,且不具备专门的数据信息分析系统,高校和相关教育部门并没有充分合理地利用这些体质测试的数据。测试的反馈机制不完善不仅影响了大学生对自身体质水平的判断,且无法带动后续管理服务系统的开发和完善。智慧校园体育事业的发展主要以“实践未来体育教学模式”为指导理念,在大数据、互联网和云计算科技手段的辅助下,有利于高校数字化教学、选拔、评估测试等一系列体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数字化手段在体质测试中的运用能够更好地提升评估测试的质量。大数据如果能够被运用在高校体质测试中作为信息统计、行为检测的工具,则能够极大地减轻体育教师的工作负担,提升体质测试结果的准确度,使反馈机制的建立更加便捷,有助于学生实时了解自身的体质健康状况。大数据平台还可以更好地与东北地区冬季项目发展特色相结合,进而促进冰雪运动人才的选拔。
2.4 现行体质测试学生参与意愿不足
目前体质测试要求全体高校学生参与,但强制性的要求并不是体质测试的理想状态。学生对于体质测试的主动参与,积极了解自身的健康体质水平,并依据测试结果制定个性化的锻炼计划,是体质测试的目的之一。究其根本原因,是目前大学生对于体质健康测试的认知有偏差,一些地区的高校学生甚至将体质测试视为一种负担。这种心态是对于体质测试的错误认识,是从思想上没有认清高校实行体质健康测试的目的,也不具备自主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另外还有一些学生对于体育锻炼具有一定的兴趣,但是其认为体质测试的内容和形式过于单一和枯燥,因此参与意愿不强;也有一些学生因为自身体质水平较差,对于体质测试具有恐惧心理。学生对于体质测试的消极态度极大地影响了体育测试结果的准确度,一些身体素质不好的学生对于体质测试感受到的压力过大,这也体现了体质测试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不到位现象。2014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明确规定建立健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管理制度,将学生体质测试成绩列入学生档案,作为对学生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毕业时,学生体质测试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结业处理,导致一些高校在执行的过程当中监管不严,体育测试的结果不准确。当前,高校对大学生参加体质测试的主观能动性缺乏这一问题正在不断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案,一些高校将体质测试成绩与毕业挂钩,另一些则以奖学金的形式激励学生。但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只有引导学生重视体质测试、关注体质水平,才是推动体质测试顺利实施的有效方式。大学生繁重的课业负担挤压了日常锻炼的时间;高校体育课程设置并未促成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高校内课外体育活动很少,打击了大学生的运动热情等。诸多原因导致了大学生体质测试意愿不足,而其中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长期不变的体质测试项目,忽视了人体健康素质指标评价的多样性。从多方面思考体质测试的改革路径,重点解决体质测试项目单一的问题,是目前东北地区高校体质测试优化的方向之一。
3 体教融合背景下高校体质测试与冰雪运动精准结合的路径
3.1 以体教融合为指导思路
新时期大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问题备受关注,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也联合印发了相关的体教融合的具体意见,分别在学校体育的开展、青训体系的强化、竞赛体系如何完善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措施。体教融合强调的是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组成部分,不仅是一种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也是党的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方面。目前的体质测试对于体教融合而言仍然停留在被动重视的阶段,没有主动性和系统性。尽管许多运动项目被列入考试内容,体育被淡化的情形有所改变,但是与体教融合的要求还存在差距。以体教融合为指导思路的高校体质测试改革应当从体质测试的内容制定主体、管理方式、运行过程和反馈机制四个方面进行完善。体教融合理念下,高校体育事业应当由多方共同努力,这也就意味着体质测试的内容制定除了政府、高校外,还应该将教师和大学生的意见纳入其中。大学生作为体质测试的对象,也应当享有对于体质测试指标的建议权,一来有利于学生兴趣的提高,二来能为体质测试改革提供思路。在体质测试的管理方式上,要注重对科技手段的运用和数据的透明度。在运行的过程中要对进行体育测试的教师进行充分的、积极的思想理念传播,使之对高校体质测试的作用建立正确的认知。对于监管不严、记录不实的问题进行严厉打击,充分保证学生参与体质测试时动作的规范性和成绩的准确度。对于体质测试设备落后的高校要给予相关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体教融合不仅是高校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全社会需要树立的体育和教育理念,因此要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到高校体质测试中,为其提供设备、场地、人力的支持。这既可以解决高校体质测试人手不足、场地设施受限的问题,又能够加强高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在全社会传播体教融合的理念,落实终身体育和全民体育。在反馈机制上,体教融合理念要求高校体育事业依照“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的原则发展。体质测试也应当完善反馈机制的设计并予以推进,畅通反馈通道,让数据结果和相关的专业分析在实践中发挥作用。
3.2 深入挖掘冰雪项目特点
冰雪运动发展的特点主要为区域性强,活动范围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这与自然条件和气候环境具有密切的关系。目前的体质测试固定不变,完全不具备地区特色,也没有和地区发展较好的运动项目相结合。东北地区冰雪项目具有较好的历史渊源和群众基础,历届冬奥会中国的奖牌及金牌,绝大部分都由东北籍运动员获得。我国第一座滑雪场是1932年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建成的,东北地区冰雪运动参与人数也可以居全国之首。要在体质测试中凸显东北地区的特色,深入挖掘冰雪项目的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冰雪运动测试指标,这既能够体现体质测试的针对性,也能够为后备人才的选拔提供依据。体教融合要求打通青训体系,服务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我国冰雪运动发展地区不均衡,为了更好地带动中国冰雪竞技项目的发展,跨界跨项成为冰雪运动选材的办法之一。高校体质测试的内容同冰雪运动项目特色的结合,可以借鉴跨界跨项的选材标准。以滑冰为例,运动员的下肢力量较强,臀部肌肉和大腿肌肉发达,下肢稳定性也很好,因此在高校体质测试时可以加入更多的下肢力量测试元素。另外滑冰对于体能的要求高,因此对于运动员的基础体能测试也很重要。在进行高校大学生体质测试时,也可以借鉴专业运动员测试的仪器设备。在速度滑冰选材的指标选择上,专项体能和运动心理、运动智能都被针对性地选取,例如通过功率自行车测试运动员的有氧能力,通过深蹲测试最大力量,还有体成分测试、单腿站立蹲起等,另外还有情绪控制能力、运动记忆感知能力等心智能维度的测试。高校体质测试需要打破同一性的现状,除了仰卧起坐、肺活量等基础数据的测试外,还要根据不同年级和不同专业的学生做相应的区分,深挖项目的特点。通过对比专业运动员的数据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体现大学生体质测试的水平,整体体质的提高才能够为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避免断层现象。
3.3 健全测试机制
切实可行、完整细致的高校体质测试制度有利于保证学生体质测试工作的顺利进行,更加科学公正地评价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良好的高校体质测试机制建设能够保证体质测试工作的秩序,是社会主义高等体育教育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之一。高校体质测试机制包括管理制度及规定、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以及相应的工作条例。而目前东北地区高校的体质测试机制仍然存在机制不健全的问题,相关的制度细则需要进一步完善。完善高校体质测试机制需要做到对于相关制度功能的深化认识,不断加大体质测试工作有序化、制度化的力度。机制的完善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结合实践中的问题反复调整、系统研究,才能使相关的机制发挥预期作用,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从测试内容的选取、测试工作的管理和实施、数据的整理和反馈、测试机制的反思和完善等多个环节构建闭环。要通过不断完善测试机制,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收集多方的意见和建议,追求并实现机制的公平性及合理性。体教融合是一种高等体育教育的理念变革,要实现以“文”化人、以“体”育人的目的,就需要重视两者功能的结合,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在体教融合理念指导下的高校体质测试要探索如何实现育人的目的,如何以测促练,真正培养出学生对于体育的兴趣爱好。目前模式固化的体质测试导致学生的参与意愿度低,且不具有项目和地区特色,一些学生存在抵触心理,对于体育兴趣爱好的形成产生了反作用。健全的体质测试机制具有动态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愿,对自身的体质健康测试结果更加关注。通过结果反馈和数据对比分析目前的身体状况与同伴之间的差距,可以激发他们对于体育的兴趣、竞争意识和独立自主性。
3.4 创新体质测试形式,激发学生参与度
体质测试形式的创新是吸引学生参与、科学评价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有效途径。在测试的内容方面除了基础体能的测试外,还可以结合冰雪项目的特点设计相关的测试内容。体质测试除了安排专门的测试之外,还可以融入到高校体育课程中,在学习冰雪专项技能的同时,进行相关的指标测试。高校体质测试可以融入体育竞赛中,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体能、技能情况开展具有趣味性的小型竞赛,依据比赛的结果判定学生的体能状况。另外,体质测试还可以融入到高校的体育课外活动,积极发展体育俱乐部和社团活动。体育测试结果的反馈至关重要,可以利用大数据平台收集和分析的数据结果,针对体能在某方面有薄弱的学生进行专门训练,精准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精准结合还体现在通过冰雪运动的某些项目特点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例如针对下肢力量弱的大学生,就可以进行滑冰项目的陆地专项训练,并将训练的数据作为测试的指标之一。体质测试要向常态化方向发展,一年一测的频率已经不符合新时期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融入体育课堂、体育竞赛和课外体育活动中的体质测试能够更好地发挥以测促练的作用。可通过借鉴冰雪运动数据监测的形式,连接机器端、平台端和手机端,便于学生对体质测试的数据进行实时的跟踪交流。同时,可以完善线上问卷调查功能,使大学生关于体质测试的建议和意见都可以被及时地收集,作为完善体质测试机制的参考。学生自主权利的增加对于提升其测试意愿也有好处,高校应当根据本校冰雪运动项目发展的特色、师资水平、场地设施情况来进行相关的体质测试改革,力争在体质测试方面发挥出东北地区高校的冰雪优势。
4 结语
体教融合对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各个方面都具有指导意义,除了能在教学方式上促进革新、教学内容上实现优化、教学安排的协调上发挥作用以外,对于高校体质测试改革也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在体教融合理念的指导下,要发挥东北地区的冰雪运动特色,推动高校体质测试改革,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与冰雪运动精准结合的体质测试可以对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风险进行针对性的评估,有效减少运动损伤并提升冰雪运动的体验感和参与效果,帮助学生树立对体育健康素质的关注并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要实现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精准干预和精准提升,精准测量必不可少,要严格打击虚假的数据和测量标准不一的现象。在对应国家标准的同时,高校应当探索具有特色的测量项目和指标,选取可延续的、能够对比变化规律特点的指标,在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的帮助下提升测试的准确度,并采取有效的策略进行实施。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东北地区高校体质测试会逐步改变僵化固定的模式,发挥出冰雪运动特色,更好地服务于高等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