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冰雪项目裁判员培养的现实问题与提升路径

2022-10-31

冰雪运动 2022年4期
关键词:裁判员裁判冰雪

张 宇

(东北林业大学 体育部,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1 引言

随着中国冰雪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抓紧培养冰雪运动专业人才是冰雪事业再创新高的必要条件。其中,裁判员是冰雪运动竞赛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比赛顺利进行的保证,也是公平公正体育精神的体现。2021年,国家体育总局为了促进冰雪项目体育竞赛裁判员队伍的建设工作,颁布了《全国冰雪项目体育竞赛裁判员管理办法(修订版)》,明确地体现了对于裁判员管理和培养工作的重视。关于裁判员的技术等级认证标准更加细致,针对冰雪运动的国家级裁判员,一级、二级裁判员都有更加明确的考核指标和要求,同时提出关于冰雪项目国家级健将以上级别的运动员、或是参与备战冬奥会冲刺阶段的国家集训队运动员,经过冬运中心和有关协会的考核和培训,就可以获得国家级裁判员的认证。高水平运动员取得裁判员资格认证不仅拓宽了运动员的职业道路,也丰富了我国裁判员的人才来源,提升了人才质量。高等学校体育是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在培养高素质人才当中起到关键的作用。高校能够提供冰雪体育理论知识与产业经济发展的智力支撑,集结了优秀的教练员、专业知识和运动能力兼具的体育专业学生以及冰雪产业、事业相关的各类康复、科技、管理人才。随着高校体育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其影响范围和深度也在不断拓宽和加深,应当注重培养冰雪运动裁判员的担当责任,不断发挥人才和智力优势,促进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的发展。

2 高校冰雪项目裁判员培养存在的问题

2.1 重视程度不够

高校体育教育不仅可以锻炼大学生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坚定的意志品质,而且可以培养出一批优秀的运动竞技人才。但高校在裁判员的培养方面重视程度还不够,从而导致出现培养体系不完善、培训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等现实问题,冰雪项目裁判员更是如此。重视程度不够一是体现在培养重点的局限性上,由于我国冰雪运动起步较晚,高等学校教育在冰雪运动人才的培养方面更多地将目光聚焦在了运动竞技人才的培养,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冰雪运动管理、竞赛人才的培养。二是对于冰雪项目裁判员培训和认证制度上的研究太少,落实不力。具体体现为高校内部培养冰雪项目裁判员人才缺少可行、明确的裁判员评价、评比的标准,事实上,裁判员能力的鉴别本身就有一定的难度,裁判员首先要具备相关冰雪运动的经验,还要有动作技术的鉴别能力、对规则的深度理解和运用能力。目前高校在冰雪项目裁判员培训时的内容、规则依据都不够细化。冰雪项目裁判员培训班的举办方面,频次不够且证书含金量十分有限,对于实习、就业的意义不大,阻碍了裁判员专业道路发展。三是冰雪项目裁判员培训认证工作并未在高校大范围地展开,几乎所有的北方高校都开设了冰雪运动选修课,但除了专业体育院校之外,少有其他综合类的院校开设冰雪项目裁判员培养的课程或提供裁判员实践的机会。每一所高校都应该是全国冰雪运动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集结更多的高校力量汇聚在冰雪运动裁判员的培养工作中。培养重点局限、缺乏完善的制度以及裁判员培训认证工作的不足,都是重视程度不高的具体表现,严重影响了高校冰雪项目裁判员的培养工作。

2.2 裁判员培养实践性不强

裁判员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与裁判员执裁水平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的。人才培养和判定并不是一个静止的过程,它处在不断发展和变化当中,正如体育运动也是在不断的创新完善中。裁判员实践性不强就会导致在实际比赛中应变能力不足,无法做出公正的判罚,引起运动员和观众的不满,从而降低比赛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实践性不强的具体体现之一是理论考试所占的比重较大,以往在冰雪项目裁判员培训当中存在的一个误区就是高校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对于裁判员职责、行为规范、运动规则的学习上,更多的是对于理论的重视,采取的资格考试形式主要是笔试,实践操作能力所占的比重不够高。另外的一个体现就是部分高校冰雪项目裁判员培养缺乏国际视野。最前沿的运动竞赛知识、相关竞赛的动态对于裁判员经验积累意义非凡,进行国际沟通交流,拓展国际视野,掌握冰雪运动最新的竞赛方向、细节能够提升国内裁判员的专业程度。除此以外,实践性不强还体现在裁判员对于规则的运用瓶颈没有打破。我国许多冰雪项目裁判员都是运动员出身,他们具有一定的运动技能,但是在竞赛规则、基本理论知识学习和探讨方面还不够透彻,对于临场规则的把握准确度有待提高,可能会出现一些临场执裁的偏差。因此,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不仅要加强对于冰雪运动规则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更应该培养裁判员能够把这些规则条文精确、客观、公正地运用到比赛执法当中,而反复的实践是从理论学习到执裁公正的重要途径。我国在冰雪运动赛事的质量和数量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近年来,在新冠疫情常态化的趋势之下,聚集冰雪选手、教练员、工作人员以及大量的观众进行体育比赛的难度更大,这无疑也减少了裁判员进行实战执裁的机会。

2.3 培训体系不健全

我国冰雪项目运动员目前逐步形成了以高校培养为主、社会培养和引进为辅的人才发展体系,但是在冰雪项目裁判员培训体系的搭建上相对滞后。目前在一些青少年冰雪运动比赛中,所邀请的裁判员通常是通过临时培训后直接上岗的。这种培训时间短、速成式的裁判员培养体系不符合我国冰雪运动事业长期良好发展的需要。培训体系不健全表现在裁判专业知识的不统一、裁判准入机制不明确、观念创新缓慢、上升通道狭窄等几个方面。裁判专业知识不统一,高校培养裁判员时的规则手册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版本,普遍是依据运动规则研读后,制作出相关的培训材料。由于冰雪运动具有一定的随机性,许多实际比赛中的问题并不能被全面收集,相关的知识不够统一,容易出现比赛时判罚标准略有差异。裁判准入不明确也与冰雪项目迅猛发展、竞赛数量增多有一定的关系。上升通道狭窄是培训体系不完善最重要的表现,会引起工作环境和待遇等情况的不满意、观念转变不充分、执裁态度不端正等一系列问题,这些现象都会成为高校在冰雪项目裁判员培养中的阻碍。因此,亟需完善冰雪项目裁判员的培养机制并打通职业上升通道,使裁判员职业发展规划更加清晰,专人专岗,保障合理权益,从而间接提高比赛判罚的质量和赛事的公正性,促进冰雪竞赛的生态发展。

2.4 参与主体有限,培养手段单一

我国冰雪运动人才的主要培养机构是体育院校,如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哈尔滨体育学院等都开设了冰雪运动相关专业。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在冰雪运动专业理论知识、运动技能以及道德品质等综合素质方面具有优势,在培养冰雪运动裁判员过程中可以成为宝贵的人才资源。目前裁判员主要来源就是运动员、教练员,参与培养主体仍然不够多样化。其实,高校内其他专业的教师、学生、管理人员都可以成为冰雪运动裁判员的参与主体,但目前高校在裁判员培养工作中不够注重资源整合,导致高校优势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在培养手段上,主要采用线下授课、研讨会等形式,这在高校信息化全面深化的新时期显得相对落后。通过慕课、移动端软件平台等方式,高校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地进行裁判理论知识学习和比赛观摩,再结合线下讨论课、模拟比赛形式等丰富裁判员培养的手段,而这种线上线下结合模式的形成需要时间、科技的支撑,目前高校在此方面的技术成熟度、行为创新度有待提高。国际交流也是裁判员培养的重要环节,许多高校受制于资金、政策的限制,难以邀请到国际知名裁判进校开设讲座、培训,对于国际先进裁判理论和实践情况的了解更新速度不快。相比其他运动项目,冬季运动在裁判员学院建设上仍有发展空间,学院建设是培养裁判员的一种新模式,能够让更多有志从事裁判职业的人员获得更加专业、系统的培养路径和教育支持,从而扩大裁判员的从业基数,提升队伍质量。

3 高校冰雪项目裁判员培养的提升路径

3.1 做好思想教育工作

裁判员必须要在竞赛活动中遵循相应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冰雪运动裁判员只有具备公正、客观的态度和严以律己、严格执法、严肃认真和严格管理的“四严精神”,才有资格作为冰雪运动竞赛的规则执法者。无论比赛规模大小、参与人数多少,场上执裁的公正性既关系到裁判员的个人形象作风,更会彰显冰雪运动精神,因此思想道德水平是冰雪项目裁判员选拔、培养的第一要义。高校体育工作近些年来在体育思政方面取得了创新性的成就,从体育强身健体的培养目标逐步转化到以体育人,促进人的全面综合发展上。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思想政治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可以借鉴到冰雪项目裁判员的培养中。首先,在冰雪项目裁判员培养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引领裁判员的思想,使其养成及时了解国际竞赛动态、遵循我国大政方针政策的习惯,有效培养裁判员的性格品质,感受冰雪运动文化底蕴,增强规则意识。高校在冰雪项目裁判员思想教育工作中首先要明确各部门各主体在培养过程中的职责,高校管理人员要积极引领裁判员培养观念和手段的创新,大力支持裁判员培养实践工作,在各类资源的整合上发挥积极作用。高校教师要积极开展相关的活动、主动进行国际交流学习,提高裁判员规则方面的授课水平。思想政治教育不能照本宣科、灌输授课,要注重在裁判员实践中的有机渗透,找到裁判员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突破点和薄弱环节。裁判员思政培养工作要增强时代性和感召力,以往裁判员培训者可以凭借能力素质、眼界思维等优势进行授课。而随着科技发展,曾经的信息优势被逐渐拉平,甚至出现裁判员学员信息倒挂的状态,这就要求进行裁判员培训工作时要不断提高教育者的能力水平,在纷繁复杂的裁判知识中具备鉴别和引导能力,精准读取裁判员培训班中学员的“活思想”和“真志向”,增强冰雪项目裁判员培养的质量和效果。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途径多种多样,高校可以利用公众号等各种新媒体平台,搭建裁判员理念教育网络基地、开设媒体微课、互动化教育产品等途径,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在裁判员培养过程中,为我国新一代冰雪运动裁判员思想素质打好坚实基础。

3.2 完善培训体系

做好人才培养体系工作要从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做好人才培养设计、有效运营人才培养项目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冰雪项目裁判员的培养目标要锁定在夯实执裁能力上,针对不同级别和不同职责的裁判员进行分类培养,体现人才培养的梯度。针对裁判长效培养上,要提升管理能力,丰富管理工具,在能力培养中将沟通协作能力、问题分析与解决的能力重点关注。人才培养设计方面,可以通过自我思考、求取新知、实践力行、反思评价四个环节进行冰雪裁判员培养规划。高校可以在冰雪项目裁判员培养工作中借助心理学、管理学知识激发裁判员自我思考的意识,让有志于从事裁判工作的人员从了解自己、觉察不足开始,制定个性化的目标。接着通过专业知识、规则的学习,打破他们原有的知识框架、认知模式,促进学员对裁判员工作有新的认识。再通过团队学习、个人发展议题、模拟比赛多种方式,促进他们将知识和规则运用在实践中,增强运用能力和行动力。最后在反思评价环节,裁判员要对自己执裁的比赛反复思考,形成经验内化,提高应变能力。在裁判员培养项目运营方面,高校承担着引领者、执行者的作用,期刊、微课、调研都可以成为裁判员培养项目升级的依据资料,激发更多高校、社会机构在裁判员培养工作中的参与热情。在裁判员培养的内容体系上,由于裁判员除了要具备体育知识外,还需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能够胜任在长时间比赛中聚精会神辨别比赛行为的体能基础。因此高校在进行冰雪项目裁判员的培养过程中,要明确培养目标和具体任务,将冰雪运动裁判员能力划分为不同类别和可视化、可量化的指标。培养的内容要范围广泛,重点明确,在规则的研究、心态品质培养、相关设备使用各方面进行系统的培养。在考核机制上,不仅要以国家体育总局的要求为指导,还应当建立高校内部的初步考核和晋升机制,将裁判员的上升通道打通,明晰岗位职责权利。针对裁判员培养经费有限的问题,高校要以产教融合为手段,通过高校培养、社会输送的合作模式,解决经费问题和冰雪项目裁判员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同时鼓励高校积极举办或者参与冰雪运动比赛,增加裁判员实战经验,还可以聘请权威的冰雪运动国际裁判、国家级裁判进校开展公开课、实践交流会议等,为裁判员培养创造良好的知识环境和文化氛围。关于冰雪项目裁判员培训机制不健全的问题,高校具有体育专业人才申报、审批、评价的丰富经验,可以通过高校间交流合作的方式,共同制定和完善相关管理和晋级机制,也可以利用科技手段收集裁判员比赛执裁相关情况并进行统一记录,从而作为裁判员培养评价的依据之一。

3.3 增加参与主体,丰富培养手段

高校在体育学术、科研方面具有优势,在开展人才培训、评估方面经验丰富,不仅高校体育教师、体育专业学生可以成为裁判员培养的主体,而且其他专业的教师和学生也可以利用自己的学科背景,在裁判员培养的过程中发挥作用。例如裁判员需要具备国际视野,英文口语交流水平关系到竞赛动态的掌握。高校作为提供裁判员学习和成长的平台之一,能够对裁判的英文能力进行培养,这体现了学科间交流的益处。高校外语专业教师学生可以在裁判员英文能力提高上发挥作用;在比赛过程中会发生运动损伤,裁判员对于损伤发生原因要有一定的了解,有助于做出公正的判罚,而高校医学、运动康复专业的资源积累和经验分享对于裁判员运动损伤和防护知识的拓展具有积极意义。高等教育不仅能够提升人的理论知识层次,还可以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而这种交流的平台能够促进教练员、运动员、国际优秀的裁判、不同群体之间的交互发展,对于比赛规则能够有更加充分的研究。有志于向冰雪项目裁判员方向发展的人群,也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获得更多的宝贵经验,积累行业知识。高校中的全体人员都可以在裁判员培养中发挥不同作用,也都可以凭借专业知识、经验能力获得冰雪项目裁判员的准入资格。在培养手段上,首先要辩证性拓宽准入资格,既要重视大赛经验丰富、控制局面能力强的老前辈,也要考虑那些具有较好的英文口语交流能力、学习能力的年轻人,他们能够给裁判员队伍带来更多的生机与活力。另外,裁判能力提高可以通过多次的测试赛积累实战经验,检验理论知识学习的成果。不断钻研的精神和行为能够让裁判员逐步积累大量专业知识,并且高校可以借助学术优势、国际影响力搭建裁判员国际交流网络,让裁判员有机会到冰雪运动强国进行学习考察,并致力于逐步成为国际级裁判,中国裁判的身影出现在国际大赛上也是我国冰雪事业发展的体现。

3.4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高校在冰雪项目裁判员培养中面临着室外教学机会少、学生实际执裁机会不多、教学形式单一的问题,针对这些消极方面,高校应当在理论和实践融合的方向进行探索。在理论学习方面,对于冰雪运动项目的相关规则,裁判员必须要进行逐字逐句的仔细研究和深入了解,同时正确地理解规则的精神,才能够为在具有场上判罚时的应变能力做好理论支撑。同时裁判员培养要重视观察力、反应力,高校要不断优化培养的手段,借助线上线下多种教学形式、以赛促裁,让理论知识运用在实际的比赛中,帮助裁判员积累经验,交流学习,完善考核评价机制。临场执裁的经历是裁判员积累经验的最主要途径,在场上应变能力强、思维速度快,及时捕捉赛场上动态的裁判员才有能力在规则的指导下做出公正的判罚。尽管国家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和相关部门是裁判员资格认证的主体,但是高校也可以为这些裁判员提供很多实践机会,比如在校内举办各类冰雪运动赛事的时候,可以让这些裁判员参与其中进行裁判和相关的管理工作,既有理论学习又有实战经验,从而体现培养手段的实践性。冰雪运动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裁判员只有通过多次反复的实践才能提高业务能力,更有助于加强对规则的深度理解。判断和处理问题是否迅速、是否让人信服关系到比赛的公正性,裁判员要周密充分地做好每一场赛事的准备工作。高校可以引领裁判员不断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帮助裁判员形成优良的作风,并付诸实际行动。冰雪运动项目处于不断的发展中,还存在某些规则规程不够详尽的情况,裁判的客观判定、及时决定和合理处置尤为重要,裁判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够增强抗压、创新和灵活判断能力。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够帮助裁判员凭借过人的专业知识、丰富的经验、清醒的头脑做出合理的执裁,高校要不断健全冰雪项目裁判员梯队,提高裁判员整体的素质和质量,培养出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超群的冰雪项目裁判员队伍。

4 结语

裁判员作为冰雪赛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赛事顺利进行的保障者和公平公正体育精神的彰显者,而目前我国现有的冰雪项目裁判员数量和综合素质还尚不能满足冰雪运动发展的需要。对于裁判员、教练员的急切需求,是目前冰雪运动发展的一大现状。

高校是体育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之一,在冰雪项目裁判员培养上具有人才优势、平台优势、资源优势。冰雪项目裁判员的准入机制不明确、任职渠道单一、观念转变不充分、工作环境待遇有待提高,各种现象都成为了裁判员培养当中的阻碍。要加强裁判员的思想教育,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另外要丰富培养手段,打通裁判员的培训体系通道,同时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冰雪项目裁判员需要政府、社会和高校在政策、培训、竞赛、宣传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入合作、互促融合,由此推进裁判员队伍的成长,实现冰雪项目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的发展。

猜你喜欢

裁判员裁判冰雪
广西乒乓球裁判员队伍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逐梦的“冰雪一代”
拥抱冰雪向未来
点燃“冰雪”
NBA本赛季有5位女裁判
高校足球裁判员临场执法的影响因素及调整对策
算“10”
足球总体改革背景下德阳市足球裁判员队伍发展研究
不给面子
冰雪幽默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