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专硕学位论文质量分析及提升策略研究
2022-10-31谢菊萍张学梅龚艺贞
谢菊萍,张学梅,陆 霞,覃 泱,龚艺贞
(1.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 研究生和毕业后教育管理部,广西 桂林 541001;2.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临床研究部,广西 南宁 530021)
引言
2014年,我国实施“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实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即“四证合一”的培养模式。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需在时长33个月的临床轮转中完成自己的学位论文,这一教育体制的改革对学生、导师、研究生教育管理者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以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为例,对2021届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双盲”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探讨改进的措施,以期提升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2021届140名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为研究对象。140篇学位论文辐射25个学科,各学科学位论文的数量分布具体为儿科学4篇、耳鼻喉科5篇、风湿免疫科6篇、妇产科7篇、肝胆外科5篇、骨科9篇、核医学3篇、呼吸内科13篇、麻醉学7篇、泌尿外科7篇、内分泌科7篇、皮肤病与性病学3篇、全科3篇、乳甲外科1篇、神经病学17篇、神经外科4篇、肾内科4篇、胃肠外科2篇、消化内科10篇、心内科6篇、心胸外科2篇、血液内科3篇、眼科学2篇、影像医学与核医学3篇、肿瘤学7篇。
(二)研究方法
采用资料分析法,盲审专家参照桂林医学院制定的硕士学位论文盲审意见评阅表,其具体内容如下:硕士学位论文盲审评阅意见表包括论文选题(20分)、文献综述(15分)、研究内容与方法(25分)、研究结果与价值(25分)、论文写作(15分)等方面,由此对学位论文进行评分,并且要求专家对学位论文进行综合评述,具体指出学位论文存在的不足及主要问题。
(三)数据处理
对2021届140名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280份论文盲审反馈意见进行了统计分析。按照优秀(90分以上)、良好(75~89分)、合格(60~74分)、不合格(59分以下)四个分数段进行统计,查看每个分数段的论文分布情况。从盲审评阅表中的5项指标及学科分布对不合格的论文进行深度分析。
二、结果
(一)学位论文双盲成绩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整体情况良好,但优秀论文较少,且存在不合格论文,具体如下:不合格12篇(4.29%),合格77篇(27.5%),良好175篇(62.5%),优秀16篇(5.71%)。
(二)各学科学位论文数量分布情况
学位论文分布在25个学科中,而不合格的学位论文分布在其中的11个学科中,占比44%,具体为耳鼻喉科、风湿免疫科、肝胆外科、呼吸内科、麻醉学、皮肤病与性病学、神经外科、神经病学、消化内科、心内科、血液内科。
(三)不合格论文各项指标评分低于60%的论文数量
按照桂林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双盲评阅标准,对不合格论文的5项评价指标的得分情况进行了统计。在12篇不合格论文中,单项得分低于60%的如下:在论文选题方面有4篇(33.33%)、文献综述方面有2篇(16.67%)、研究内容与方法方面有9篇(75%)、研究结果与价值方面有8篇(66.67%)、论文写作方面有1篇(8.33%)。
(四)合格论文各项指标评分低于60%的论文数量
对77篇合格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5项评价指标得分情况进行了统计,单项得分低于60%的学位论文如下:在选题方面有5篇(6.49%)、文献综述方面有4篇(5.19%)、研究内容与方法方面有5篇(6.49%)、研究结果与价值方面有5篇(6.49%)、论文写作方面有8篇(10.39%)。
三、讨论
在“四证合一”的培养模式下,如何保障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确保其达到硕士学位所要求的学术水平及科研能力,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与研究的。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对本学科领域知识掌握情况和学习成果的直接体现,能够反映研究生的学术能力、科研能力、专业知识水平、科研方法掌握水平,因此学位论文的质量把控至关重要。
(一)不合格学位论文学科分布广
学位论文的学术不端检测、预答辩、双盲评审均需征得导师同意后方可进行。学术不端检测通过后,学科组会组织预答辩,至少邀请5位专家形成答辩专家小组,按照桂林医学院规定的预答辩流程进行预答辩,最后形成学科组的意见,决定是否同意送审。学生还需根据专家的意见修改学位论文后再次取得导师同意,最后将定稿版学位论文送交研究生学院进行双盲评审。2018年1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其中明确指出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导师作为论文质量把控的“第一道关卡”,需严格要求学生,加强对学生学位论文的指导与监管,督导学生时刻端正对待学位论文的态度。答辩专家小组是论文质量把控的“第二道关卡”,每位专家需对论文做出真实评价,指出论文的不足。在双重关卡的保障下,还出现了44%的学科存在不合格论文的现象,这一结果值得我们深思。要落实导师和答辩专家小组的责任,提高导师的整体科研、教学水平,严格把控论文“输出口”的质量。
(二)影响学位论文不合格的主要因素及应对策略
对比不合格论文与合格论文各项指标评分低于60%的论文数量的百分比可知,不合格论文中的主要问题出在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结果与价值上,其次为论文选题。
1.研究内容存在的问题是缺乏创新性与学术价值。追本溯源,重视论文的选题,把握研究内容,深层次地发掘研究价值至关重要。导师经验丰富,对行业发展前景有深刻的理解,作为培养学生的第一责任人,应把控好研究方向与内容,避免重复性研究及无价值的研究。
2.研究方法存在的问题。(1)缺少必要的统计学方法的描述或统计学方法不完整,比如数据类型描述过于简单,计量资料的正态性和方差性应采用检验方法、非正态计量资料的表示方法及检验方法、p值校正等。(2)研究设计不合理,比如纳入与排除标准制定不合理。2018年将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需要临床33个月的轮转,繁重的工作、紧张的时间导致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得不到系统化的培训。加强“统计学”“科研设计”等课程的全面教学,能大力提升学生的科研水平,科研能力也是研究生区别于住培生的最大特点。实践出真知,医学的发展离不开临床实践。新的技术、新的治疗方法必定是适用于临床、服务于临床的。
3.研究结果讨论不深入,对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不够深、不够细,很难有广而深的讨论。理论指导实践,学生在繁重的临床工作之余应加强对本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查阅相关文献,关注学科前沿,才能避免重复性研究、文献引用陈旧等问题,才能对实验结果有深入的讨论。
(三)学生对待学位论文的态度不端正
细节决定成败。在双盲反馈的意见中,大部分学生在论文撰写上存在问题,表现为写作不规范、逻辑性和层次性欠佳、语言表达不通畅、专业术语不规范、中英文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图表不规范、使用计量单位不规范(如“ml”写成“mL”或“毫升”)。同时,还有行间距全文不统一、字体不一致等问题。学生应该重视这些方面,尽量减少在此丢分,甚至不丢分,这也体现了学生的科研态度,严谨是医学生所必需的。
(四)加强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的管理
学位论文质量是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体现,既能体现研究生的理论水平、专业知识架构,也展现了研究生的科研水平,而学位论文质量需要研究生管理部门、导师、学生形成良好的“管理—监督—反馈”双向三角闭环模式,三者共同努力方可得到有力保障。
1.研究生管理部门应严格管理监督研究生的培养环节及落实导师的责任。加强对开题报告的管理,对学生、导师强调开题的重要性,打好后续研究的基础;认真组织中期检查,对研究生中期考核做到有反馈、有跟进;加强预答辩的流程管理,发挥答辩专家组成员对论文的评阅作用。
2.加强导师对学生的管理,建立有效的奖惩制度。导师作为学生的第一责任人,应有高度的责任意识,切实落实导师指导与监管责任。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建立有效绩效考核办法,已将开题、中期、学术不端检测、盲审、学位论文答辩纳入导师的工作绩效。如:学生重新开题、首次盲审不通过等将扣除一定比例的导师津贴;对于双盲评审成绩大于85分的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双盲评审不通过的学位论文导师停止招生一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学位论文抽检认定为“存在问题学位论文”的学位论文导师,取消其导师资格,三年内不得参加导师遴选。
3.发挥辅导员的优势,建立学生与管理部门、学生与导师之间的沟通平台。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及生活学习情况,为研究生管理部门制定合适的课程安排及完善的管理制度提供依据,并能通过学生的反馈对导师起到监管作用。总之,想他人之所需才能更好地实施相关制度,才能做到有效的管理。
结语
在“医教协同”人才培养模式下,提高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质量需要研究生管理部门认真做好研究生培养的相关工作,如完善相关监管制度、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设计优化研究生培养课程等,同时需要导师强烈的责任意识与专业的指导能力,以及学生本人严谨的科研态度与高要求,三者齐心协力,方能使研究生培养质量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