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抗疫故事的调查研究

2022-10-31饶素良刘艳梅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29期
关键词:抗疫调研新冠

饶素良,刘艳梅

(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思政课部,湖南 长沙 410151)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一、调研背景与意义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了世界,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也因此涌现出一大批抗疫故事。同年9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重要讲话,中共中央大力表彰了一大批抗疫英雄模范。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的指示,我们要“生动讲述防疫抗疫一线的感人事迹”“讲好中国抗击疫情故事”。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中,中国抗疫故事成为推进思政课教学时效性和实效性的助推器,是讲好大学生思政课的活教材。通过讲好中国抗疫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凝聚起阻击疫情的正能量,增强高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实效性,对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讲好思政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次调查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高校思政课教师如何讲好中国抗疫故事,探求抗疫故事与思政课的结合点和教学价值。

二、研究设计

1.调查问卷设计。本次研究在课题组申报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发挥课题组全体成员的集体智慧,综合相关专家意见,系统编制了“讲好中国抗疫故事的调研(教师卷)”“讲好中国抗疫故事的调研(学生卷)”“讲好中国抗疫故事的调研(一线抗〔防〕疫工作者卷)”三个问卷。问卷涉及中国抗疫故事的来源、分类、价值、策略、成效等。

2.调研对象与方法。本次调研以湖南省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校大学生、一线抗(防)疫工作者为主要调研(访谈)对象,以习近平总书记“讲好中国抗击疫情故事”思想为指导,从“讲好中国故事”维度对高校思政课教学进行了系统研究,以增强教学的实效性。主要方法为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

三、调研的基本结论

数据来源:本次调研通过问卷星向湖南省10所高校定向发放,共收回在校大学生问卷536份(本科院校190份,专科院校346份),思政课教师问卷62份(本科院校12份,专科院校50份),个人现场访谈10人次(志愿者、医护工作者)。

(一)把握好大学生对中国抗疫故事的认同与理解

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讲好中国抗疫故事有其先天优势,一是大学生都亲身经历了2020年以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抗疫故事较为熟悉,体验较为深刻;二是中国抗疫故事丰富、直观、生动、感人,很有说服力。在思政课教学中,把握好大学生对中国抗疫故事的认同与理解,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时效性与实效性,有利于加强对疫情防控的深刻认识,提升对疫情的自我防护能力。通过调研访谈,大学生对中国抗疫故事有自己的认识与理解,但存在差异,他们对中国抗疫故事的关注度不一样。疫情发生后,89.3%的大学生关注疫情的变化和疫情故事,就关注的故事类别而言,关注抗疫英雄模范人物故事(92.91%)和医护工作者逆行故事(95.34%)最为普遍;其次是志愿者(万众一心)的故事(83.77%)和感染病例(永不言弃)的故事(70.52%),以及大学生抗击疫情(责任担当)的故事(60.07%);而较少关注反面案例故事(32.02%)。获取故事主要源于官方新闻媒体的报道(94.78%)和自媒体的报道(微博、微信、QQ、抖音等)(94.03%),以及思政课教师的课堂讲述(58.21%)和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58.02%)。大学生认为,教师要想讲好中国抗疫故事,最重要的途径是采取专题教学讲好抗疫故事,其次是讲好中国抗疫故事的实践教学成果展示。大学生通过对中国抗疫故事的认同与理解,把握好疫情故事背后的大道理,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使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可贵,懂得了责任与担当。所以,当新冠肺炎疫情来临之时,大学生愿意配合防疫工作,做好自我防护,如打疫苗、戴口罩等(97.76%),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做到劝阻家人不出门、不串门(93.1%),积极宣传党的政策与防疫知识(87.5%),参与社区防疫志愿者(84.89%)。讲好中国抗疫故事的成效是显而易见的。

(二)用好中国抗疫故事,找准抗疫故事与思想政治教材的契合点

疫情防控与抗疫故事是思政课生动教学的活教材,中国抗疫故事融入思政课教学有其丰富的教学价值,如何用好这本活教材极为重要。调研发现,思政课教师认为中国抗疫故事融入思政课教学有一定的难度,最难把握的是中国抗疫故事与教材的结合点问题(82.76%),其次是思政课教师对中国抗疫故事的理解与把握的问题(74.14%)、思政课教师对中国抗疫故事的选择问题(51.72%),以及中国抗疫故事的来源问题(48.28%)。为了解决重点问题,思政课教师要善于用好中国抗疫故事,找准中国抗疫故事与思想政治教材的契合点。通过调研访谈,高校师生一致认为中国抗疫故事要与高校思政课相结合,并找准与教材内容的结合点,将两者有效融合。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该课程主要讲授了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关系,帮助学生筑牢了理想信念之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中国精神,尊重和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以把握中国抗疫故事内涵为基本原则,将抗疫英雄模范人物的故事有效融入对学生的人生观教育;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战胜疫情的故事展示了我国人民战胜疫情的坚定信心,可融入理想信念教育;由众多抗疫故事演绎的伟大抗疫精神可融入中国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疫情中出现的反面案例(违背道德法律)的故事可融入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大学生抗击疫情(责任担当)的故事可融会贯通于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教育。

(三)讲好中国抗疫故事,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和技巧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中国抗疫故事贴近大学生的生活,易于与大学生产生共鸣。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技巧,可以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与亲和力。93.1%的教师认为,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中可以更好地讲述中国抗疫故事(93.1%),其次是“形势与政策”课(72.4%)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56.9%),其他课程在26%以下。在这些课程中如何讲好中国抗疫故事需要思政课教师灵活多变的教学技巧与教学策略。就讲好中国抗疫故事的形式而言,84.5%的被调研教师认为思政课教师以课堂专题教学的形式讲好中国抗疫故事;79.3%的被调研教师认为可以通过专题研讨促进中国抗疫故事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72.4%的被调研教师认为可进行讲好中国抗疫故事的实践教学成果展示;52%的被调研教师认为应该广泛征集抗击疫情过程中的典型事迹,编写中国抗疫故事专用读本供师生使用。就讲好抗疫故事的方法而言,推行探究式、沉浸式、带入式、体验式的教学方法,把中国抗疫故事有效推进思政课中。

(四)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效果分析

讲好中国抗疫故事,传播正能量。当下,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自疫情发生以来,我国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齐心协力、坚定信心、科学防疫,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国抗疫故事在大学生思政课教学中也初见成效。

1.思政课教师有成就感。在讲好中国抗疫故事中,思政课教师情景交融,以理服人。调研分析,100%的思政课教师认为有必要在教学中讲好抗疫故事;91.38%的思政课教师认为自己在教学中讲好了抗疫故事;94.2%的思政课教师认为抗疫故事有教学价值。中国抗疫故事彰显了中国力量(96.55%),展现了中国精神(94.83%),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89.66%),感受到了中国效率(87.93%)。有75.86%的大学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以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卢仕磊、孙颖等多名大学生受抗疫故事中模范人物的影响,积极投身防疫工作中,被所在县市评为优秀志愿者,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伟大抗疫精神。类似的案例在被调研的高校中都有呈现。

2.大学生有获得感。大学生从中国抗疫故事中深刻体会到我国抗疫胜利的原因,认为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积极作为(96.46%),才有我们今天相对安全平和的生活环境;大学生从中国抗疫故事中深刻感受到了广大医护工作者不顾自身安危逆行向前(96.27%),正是因为有了广大医护工作者不顾自身危险的逆行,才实现了疫情的有效控制。此外,还有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与无私奉献(95.9%),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展示了能集中力量办大事(89.5%),等等。大学生从中国抗疫故事中深刻领会了什么是伟大抗疫精神,伟大抗疫精神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生动诠释且深情礼赞的“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

3.师生有幸福感。何其有幸,生于华夏。当今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肆虐,我国和某些国家的防疫现状有很大的差别。调研发现,95.34%的师生认为,在中国抗疫故事中充分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贵和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的伟大理念;抗疫故事也使师生深刻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与担当(90.86%),爱国意识增强了,所以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所有师生(乃至全体国民)能齐心协力执行抗疫政策,深感生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之伟大。

四、思考与建议

(一)讲好中国抗疫故事离不开理论指导

讲好中国抗疫故事离不开科学的理论武装。思政课教师讲好中国抗疫故事,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引领与指导。2020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时的讲话中指出,要“讲好中国抗击疫情故事,展现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精神风貌”。思政课教师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讲好中国抗击疫情故事”的精神,深刻领会“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引导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

(二)讲好中国抗疫故事离不开信仰支撑

思政课教师肩负着“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责任,而中国抗疫故事归根结底是“中国制度故事”,核心内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思政课教师要用真情、热情、激情去讲好中国抗疫故事,从故事中以榜样的力量感召人、以典型事迹鼓舞人,增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对中国共产党的信赖。

(三)讲好中国抗疫故事离不开用事实说话

中国抗疫故事来源于抗击(防疫)新冠肺炎疫情一线,事实证明用数据说话是讲好中国抗疫故事的有效策略。思政课教师要精准把握中国抗疫故事的源头与分类,精准把握中国抗疫故事与思政课教材的结合点,以及中国抗疫故事的教学价值,在教学中以精准的数据和真实的故事来印证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有效控制新冠肺炎疫情,由此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见证生活在社会主义中国何其有幸。

(四)讲好中国抗疫故事离不开课程思政

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的协同合作是讲好中国抗疫故事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要同向同行,做到“润物细无声”。讲好中国抗疫故事不仅是思政课教师的职责与使命,还是专业课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的重要举措,专业课教师要把中国抗疫故事有机融入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从中感受中国抗疫故事的魅力与力量。

讲好中国抗疫故事,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扛起责任、担当使命,要进一步探究中国抗疫故事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有效路径与策略。

猜你喜欢

抗疫调研新冠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新冠疫苗怎么打?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宁愿死于新冠,也要自由?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